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产业生态重构
■诸廉 吴羽飞
【本文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块链正在从金融科技领域进入新闻行业,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新闻行业面对技术发展产生的主要问题,从商业平台搭建、新闻内容生产、新闻版权保护以及新闻舆论疏导等方面,探讨区块链技术对新闻产业生态的影响。本文提出,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打造新型商业模式以激励新闻内容生产,实现快速精准确权以保障新闻内容版权,成就有序传播、精准溯源,以防范虚假新闻扩散,有助于重构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新闻产业。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 新闻产业 舆情 新闻版权
【中图分类号】G216
2021年8月3日,腾讯旗下的NFT交易软件“幻核”正式上线。8月20日,幻核联合艺术家周方圆,正式发售“数字民族图鉴”NFT,包括56种NFT商品。不止腾讯,此前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已经涉足NFT,曾经两天之内卖出32000件NFT艺术品(魏蔚,2021)。这些举动标志着中国民营资本和互联网巨头正在进军非同质化代币市场。有专家表示,NFT可能是中国的下一个大事件(Shen,2021)。
NFT,即Non-Fungible Tokens,是一种非同质代币技术,近年来在艺术品交易中非常常见。2021年7月,扎克伯格宣称要在五年内将脸书打造成“元宇宙”公司(Newton,2021),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有了NFT技术的支撑。但无论是“元宇宙”还是NFT,都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颠覆式的计算范式。它经过了最初的滥觞与蕴蓄,正处在一个与社会现实全面接轨的“高速成长期”(喻国明,2018)。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今天,区块链技术应用正向多领域、多维度延伸。在新闻领域,从拿到500万美元风投,希望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记者网络,使媒体面貌更加多样化的Civil,到国内区块链媒体实验室以及“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国内外已经有上百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建立起来。
然而这些探索似乎并没有成功实现新闻产业区块链化,也没有创造出明显的市场红利。针对区块链在行业中应用的探讨也常由新闻传播行业的学者展开,大多停留在理论讨论和案例分析层面上,缺少对技术特点和可落地性的深入思考,对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梳理也尚不多见。那么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什么?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用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能为新闻产业生态重构带来怎样的机遇?它的规模化应用又存在哪些实际问题?这些是本文主要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区块链及其特点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的记账技术,难以篡改、可防止抵赖,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点对点的加密数据库,它的核心技术包括非对称加密、工作量证明、哈希算法、智能合约等(何蒲等,2017)。区块中包含数据记录、当前区块根哈希(Hash),前一区块根哈希、时间戳、数据记录等信息。记录在区块中的数据类型十分丰富,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发生相应变化。在这个系统中,数据存储在分布式的数据库中,通过在存储数据的区块上打时间戳的方式,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前后关联的诚实数据记录存储结构,确保数据真实和不可篡改。
区块链的链上数据是通过分散在网络上大量节点的分布式计算生成的。以比特币网络为例,全网的大量节点会参与哈希运算,最先计算出正确结果的节点会取得当前区块数据的记账权,然后会把封装好的区块数据通过相连节点向全网扩散,直到全网超过一半的算力验证了该条数据,这时就取得了共识。一旦共识形成,那么该条记录就会上链并永久保存在链上。上链的数据很难被篡改,因为所有的节点都会保存一份完整的全链数据。被篡改的数据得不到其他节点的确认也就不会向全网传播。
区块链包含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体维护、高度透明和匿名性等技术特征。其中,去中心化特点是指区块链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来处理数据,采用数学方法而非中心机构来建立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关系(袁勇,王飞跃,2016)。由此各区块的每一个节点均处于同一平面,平等收发信息、进行交易及记账,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储存。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容错性,可以避免单点失效问题及系统吞吐量受单一节点限制,从而保障整体系统的运行(韩璇等,2019)。高度透明是指,区块链除了能够向所有节点公开信息,依据时间戳技术,其数据记录均是可追溯的、全历史的、防篡改的,这进一步保障了系统的透明性(Liu et al., 2018)。同时区块链采取对称密钥、数字签名等密码学的方法,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加密,以匿名机制保护个人信息(Ryan, 2018; Salman et al., 2019; Zyskind et al., 2015; 张亮等,2019)。此外,区块链系统采取双向匿名机制,信息使用者与信息记录者之间互不知情。去信任化是区块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指节点与节点之间无需依赖可信的第三方,依据系统的运行规则即可完成可信的交互与协作,其实质是从“信任人”转变为“信任机器”(刘敖迪等,2018;王元地等,2018)。基于信息与算法的高度透明和交互行为的共识机制,通过区块链,重塑网络社会信任基础成为可能。
二、新闻产业面临的问题
5G、人工智能、移动终端和大数据正在全面影响新闻信息生产各个环节,带来积极的改变。比如新闻信息的生产方式从“暗箱”到互动再到合作;生产内容从新闻到信息再到服务;生产的时空规律从时空的绝对性及排他性到空间的液态性与时间的兼容性(王莹,2021)。然而,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行业带来各种挑战(Liu et al., 2021),甚至使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变得困难重重。
首先,随着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衰败,传统新闻业举步维艰,内容分发平台主导内容与收入,不仅造成假新闻泛滥,同时掠夺了本属于新闻生产者的收入(张晓波,2018),因此急需一个更理想的生态系统,使所有在新闻生产中贡献价值的利益相关者都获得公正的收入回报(陈维超, 2021; 谭小荷, 2018; 臧志彭,胡译文, 2021)。此外,在以广告收入为主导的商业逻辑中,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内容难以从流量体系中获得对应商业回报,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专业新闻报道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挑战(涂凌波,贾雨心,2021)。与此同时,数据不透明造成的流量造假的问题也愈演愈烈(柳庆勇,2021),不断侵害新媒体平台上的产业生态环境。据估算,目前我国刷量平台至少有1000多家,其中100家头部平台每月流水超200万元,从业者累计达900多万人(毛亚楠,2020)。因此新闻媒体亟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在新闻生产者、新闻媒体与新闻消费者之间创建良性竞争环境,构建以新闻内容为中心的商业运转逻辑。
其次,互联网时代,新闻洗稿、任意转载等问题频发,新闻版权面临着确权难、用权难、维权难等一系列难题(林爱珺,林婉津,2021)。新技术、新载体不断涌现,网络侵权形式愈发隐蔽难防,新闻版权保护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黄龙,2018)。传统版权登记依靠中心化管理,导致信息透明度差,还常常不可追溯(彭辉,2019),具有登记成本高、耗时长、法律证明力不够理想等缺陷,显然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内容快速精准确权的诉求(吴健等,2016)。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换与价值创造的大规模协作平台(Tapscott & Williams, 2006),大众生产应运而生,无数个体利用互联网共同协作、产出知识产品。大量“协同创作”和“微创作”作品涌现,如何平衡版权利益分配、保障所有生产者的创作版权、顺畅获取所有参与创作者的授权,也成为内容生产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尖锐痛点(贾引狮,2018)。
第三,新技术加快了假新闻传播的速度,使负面舆情更容易产生,传播更快,也更难以疏导和控制。一方面,互联网和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假新闻制造的门槛,诸如deep fake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虚假的新闻图片、视频可以很容易被制造出来,令人难辨真伪(Qayyum et al., 2019)。另一方面,5G等新技术推动了包括假新闻在内的各类信息传播的速度。有研究指出,推特上假新闻相较于真实新闻被转发的概率高出70%,假新闻被传播给1500人的速度是真新闻传播速度的6倍(Vosoughi et al., 2018)。加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视频新闻内容以及VR影像,依靠感官冲击,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给社会舆论带来的巨大冲击(柳斌杰,郑雷,2019)。不明真相的新闻用户常常会受到虚假信息及冲动情感的驱动,产生负面舆论。随着“回音壁效应”出现,意见在一个封闭的圈层内得到加强。后真相时代,这种情绪绑架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升级,导致负面舆情的扩散和错误的舆论引导。换言之,新技术在给媒介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虚假消息和负面舆情得以迅速传播,进而损害国家和媒体的公信力(Saad et al., 2019),因此亟需一种机制有效应对和治理虚假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相应的舆情危机。
三、区块链技术运用下的新闻产业生态重构
(一)新型商业模式激励新闻内容生产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搭建一个有着完善激励体系的,以内容生产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技术中比较成熟的公链,比如以太坊,类似一个操作系统,它通过全球节点的分布式计算把无数台电脑主机虚拟构建成一台超级计算机。这个超级计算机支持实现各种各样的复杂计算,从而为各种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了一个计算平台。以太坊还创新性地发明了智能合约发布系统。通过把应用的运行规则写入智能合约,就可以定义一个应用场景,并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生成一个分布式应用(DApp)(欧阳丽炜等,2019)。这样以太坊就成为一个既可以制定合约又可以执行合约的区块链应用平台。到目前为止,以太坊上已经有超过3000个DApp在运行(中金网,2021)。由于区块链上的应用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区别于公司制的中心化运营模式,区块链项目一般都是由区块链社区自组织和自运营的。那么,区块链项目就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保障项目参与方的利益。这个激励机制会在项目起草阶段就写入白皮书,并由智能合约来约束执行。
应用到新闻创作链,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独立于传统资金模式之外的经济模型,来实现对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自治管理。激励层的实现通常会发行一个token代币,通过token来传递价值(袁勇,王飞跃,2016),这就跟现实社会需要法定货币来对成员的社会贡献实现激励一样。我们就可以在以太坊上发布一个新闻链智能合约,在这个合约里面约定好新闻的生产、传播、消费、监管以及奖惩制度。那么,所有参与这个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工作。新闻的消费者,也就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并消耗代币的方式进行消费。消费者所支付的代币会像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那样,由供需关系所支配,合理地分配给每个角色的参与者。
具体来说,记者在生成新闻内容后,通过以太坊上的DApp新闻链提交作品。新闻链的智能合约里面可以约定审核规则,例如需要得到一定数量的节点确认才能生效,以及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一旦确认成功,这条新闻就会被打上时间戳,并记录在区块链上。伴随着区块的传播,这条新闻作品会被记录到成千上万台电脑主机里面,实现分布式存储。新闻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和支付代币的方式来取得这条新闻内容的阅读权限。由于新闻在链上的传播链条是透明和可追踪的,所以当这条新闻被付费消费后,所获得的收益就会依据智能合约的分配约定,自动划转到创作者和传播者的钱包地址。代币是有价值的,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取得代币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法币。这样就会鼓励记者去挖掘更多更好的内容来获得内容酬劳。
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能够发行代币并形成每个应用的自有生态体系,所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智能合约,我们能够模拟出真实的新闻商业业态,并把它搬到线上。这样就能够在链上形成从内容到产品和服务的一整套完整体系。有了这样的整套体系,通过代币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交易的发生。而且,不同的新闻组织可以发行不同的DApp,各个DApp的代币之间也可以打通支付,并最终通过法币结算。借助区块链的细颗粒度的代币发放机制,以及数据公开透明的特点,对媒体产品进行收费变得更加容易,在降低新闻交易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交易的效率。这套体系还能使新闻记者和新闻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他们之间不再有机构的隔阂,记者对于大众的需求更加敏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独立于传统资金模式以外,区块链新闻平台使记者拥有更大的自由去追求值得报道的故事(Jagati, 2020),同时也可以促进高质量的内容生产。
(二)快速精准确权保障新闻内容版权
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单向连接起来的,每个新数据块都包含一个箭头指向它的前任数据块。这样环环相扣,就形成了一个数据的链接表。这个数据表是分散存储在全球无数节点上的,而且保持动态增长。如果想篡改其中的某一条记录,就需要把每个节点上的之后所有的记录都改掉。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区块链技术强大的可追溯性、可验证性和不可篡改性保存了一个具有完整历史的数据库,有利于每一笔数据的查找与获取(胡线勤等,2020)。这就为版权保护和打击虚假新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区块链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公钥私钥对的密码学单向不可逆向破解原理,对链上的每一条数据都进行加密存储。而整个数据库是完全透明开放的,所以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并见证数据的上链。但同时只有掌握私钥才能对数据进行解密访问。这样就创新性地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存证和数据所有权保护。
版权保护的核心是确权,区块链技术在这个方面是有天然优势的。传统的数字内容,比如文章、新闻和音乐,可以在电脑上通过简单的拷贝复制出相同的内容,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成本。这就会很容易造成盗版泛滥。而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字内容则不同,每个区块的数据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父”节点(创世区块除外)和“子”节点(焦通等,2019)。这样的关系型数据结构就从机制上保障了每个节点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另外,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分布式地存储在成千上万的网络节点上的,每个节点都保存一份完整的链上数据,并实时跟其他节点保持同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庞大系统,上链的数据是很难被改动的。因为如果只修改一个节点上的内容是没有作用的,这样的改动是得不到网络上所有其他节点的认可的。同时,每个数据区块都带有创建的时间标签,链上的所有区块都是严格按照创建时间排列起来存储的(孟奇勋,吴乙婕,2017)。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追踪到谁是首发者,让确权工作变得简单(Finck & Moscon, 2019)。
从实际落地应用层面看,本文开头提到NFT技术可以为每个数字资产提供一个唯一标识的token。每一个token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映射到数字世界里,生成数字身份证。而这个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登记记录同时存储在所有以太坊网络的成千上万个节点上。Token的所有者通过持有的私钥享有对该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及转让权。2021年3月11日,艺术家Beeple(真名Mike Winkelmann)的一幅NFT数字艺术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6930万美元的高价(Christie’s, 2021)。数字艺术品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价值,与区块链技术能够切实有效地保护数字版权是分不开的。
(三)有序传播精准溯源防范虚假新闻扩散
大量关于区块链在新闻行业的应用研究聚焦区块链技术对假新闻的防范和识别(Huckle & White, 2017;徐克,2021)。比如区块链系统的防篡改特点可以帮助建立一个透明标准,这对于证明新闻报道中使用图像的真实性以及打击“深度造假”非常必要。它也可以通过创建特定的新闻项目数据库,或者登记重要新闻元数据等方式,再经由智能合约,使新闻事实核查变得更加自动化。《纽约时报》就正在通过“新闻来源项目”探索这种方法,该项目使用区块链来跟踪元数据,如新闻照片的来源和编辑,为读者提供更大的背景和透明度(Jagati, 2020)。区块链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实现以技术把关取代价值把关,不但降低谣言治理成本(许加彪,成倩,2021),还能确保新闻的客观性,有效治理谣言,避免受众接触到带有价值偏见和情绪化的信息(喻国明,冯菲,2019)。已经有仿真研究就网络谣言“塑料大米”进行试验,证实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舆情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可净化网络谣言和保证舆情信息完整性(王晰巍等,2021)。
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完全上链,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新闻生产全流程的透明公正,并从源头上阻断假新闻。在实际操作层面,区块链技术更能对假新闻的网络传播和扩散起到抑制效果。具体来说,区块链存在公链、私链和联盟链,应用于网络舆情新闻存储时,它的传播范围是可以预先设定好的,传播层次也可以按需求区分开来。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所以只要实现钱包地址的实名制,那么即使出现了恶意虚假新闻,我们也可以很快地溯源,并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只要使用得当,区块链技术不但能够打击恶意虚假新闻的产生,还能有效控制其传播的范围和层次,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和网络舆情的应对都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控制虚假新闻的扩散速度,防范恶性舆情事件的出现,在国家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展现出前沿性。眼下互联网上的数据是散列存放、并行多向传播的,所以当网络舆情发生时,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往往范围很大,难以控制。而新区块的产生是单向的,而且相对来说产生速度比较缓慢,例如比特币网络每个区块的产生就需要经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药晓东,冯科,2016)。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的传播和治理,那么传播速度是完全可控的。这就为查证假新闻和网络谣言、阻断传播链的扩张,以及应对负面舆情,创造了巨大的时间窗口。
四、结语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对新闻行业的整体生态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技术最后未必能被整个社会大规模采用,这也是一种“常态”。毕竟完美的技术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隐忧,它在新闻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也还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技术门槛高。区块链内存和工作效率有限,它存储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索引、数据的哈希值以及数据的存储位置。原始文件和原始数据仍需要建立另外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索引值实现一一对应,这个庞大、复杂、统一的数据库的建立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其次,智能合约并不能应付过于复杂的逻辑和条款,且合约一旦通过验证写入区块中,就无法修改。这些简单的合约内容能否应付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尚属未知。再次,区块链技术对大多数记者、编辑,甚至很多技术人员而言,门槛偏高,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日常使用,需要对他们进行分析区块链数据所需的培训,帮助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可能需要等到区块链技术被更广泛接受的时候,才能有效地将其用于日常新闻生产活动(Al-Saqaf, 2019)。第四,任何以加密经济为基础的商业模式,都需要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才能得以健康运转并带来经济回报,而目前无论是因为技术的门槛还是由于数字货币市场普遍存在的动荡和泡沫,区块链媒体所推出的通证(代币),难以成为普及大众的现实货币,无法真正发挥“数字资产”的价值和功能,代币发行的金融风险也使得区块链在新闻业运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渊,2020)。第五是网络安全问题。2016年6月,以智能合约形式运行在以太坊上的风险投资基金项目The DAO由于其代码泄露遭到黑客攻击,损失了价值高达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Morris, 2016)。即便是为提供安全保障而设计的系统,区块链也可能难以抵御近年来愈发先进的网络恶意攻击,因为攻击可能针对区块链系统中任一关键接入点的任何地方。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也可能挑战或者超越区块链安全平台的现有加密方法(德勤,2020)。最后,技术与资本之间永远存在紧密的关系,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于谁的利益是我们终需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陈维超(202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业内容生态系统建构。《中国编辑》,(2),35-39。
德勤(2020)。《2020年全球区块链调查报告》。
高渊(2020)。区块链新闻媒体热的冷思考。《视听》,(11),200-201。
韩璇,袁勇,王飞跃(2019)。区块链安全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自动化学报》,(1),206-225。
何蒲,于戈,张岩峰,鲍玉斌(2017)。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计算机科学》,(4),1-7+15。
胡线勤,张晓燕,魏艳华,匡文波,黄琦翔,郭奕,刘海明,王豪,高杰,王志锋,徐桢虎(2020)。区块链+新闻带给媒体哪些改变。《中国报业》(5),14-15。
黄龙(2018)。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原理、机制与影响。《出版广角》,(23),41-43。
贾引狮(2018)。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版权交易问题研究。《科技与出版》,(7),90-98。
焦通,申德荣,聂铁铮,寇月,李晓华,于戈(2019)。区块链数据库:一种可查询且防篡改的数据库。《软件学报》,(9),2671-2685。
林爱珺,林婉津(202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版权管理及保护机制研究。《新闻记者》,(4),77-86。
刘敖迪,杜学绘,王娜,李少卓(2018)。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软件学报》,(7),2092-2115。
柳斌杰,郑雷(2019)。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管理与舆论引导问题、趋势分析。《国际新闻界》,(2),6-19。
柳庆勇(2021)。数字广告流量造假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治理——基于BAT平台应用的个案研究。《全球传媒学刊,8(2),95-112。
毛亚楠 (2020年7月2日)。直播带货“带”出犯罪如何治理。《检察日报》。检索于 http://newspaper.jcrb.com/2020/20200702/20200702_004/20200702_004_1.htm。
孟奇勋,吴乙婕(2017)。区块链视角下网络著作权交易的技术之道。《出版科学》,(6),25-31。
欧阳丽炜,王帅,袁勇,倪晓春,王飞跃(2019)。智能合约:架构及进展。《自动化学报》,(3),445-457。
彭辉(2019)。大数据时代网络新闻聚合平台的版权保护研究。《中国出版》,(11),18-21。
谭小荷(2018)。加密经济重构媒体生态?区块链驱动下的新闻商业模式创新——基于PressCoin的案例。《新闻界》,(6),10-17。
涂凌波,贾雨心(2021)。区块链新闻:新闻业危机话语下媒介技术的想象与批判。《中国编辑》,(2),22-28。
王晰巍,张柳,黄博,韦雅楠(2021)。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及仿真研究。《情报学报》,(2),194-203。
王莹(202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变革逻辑。《编辑之友》,(1),76-80。
王元地,李粒,胡谍(2018)。区块链研究综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4-86。
魏蔚(2021年8月3日)。阿里、腾讯接连试水NFT数字藏品的生意经。《凤凰网科技》。检索于https://tech.ifeng.com/c/88OI0Xyrzrt。
吴健,高力,朱静宁(2016)。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广播电视信息》,(7),60-62。
徐克(2021)。从国外媒体实践看传统媒体区块链应用。《青年记者》,(9),75-76。
许加彪,成倩(2021)。自媒体时代的区块链技术与网络谣言治理。《当代传播》,(2),97-99+102。
药晓东,冯科(2016)。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与其局限性的思考。《农村金融研究》,(12),12-17。
喻国明(2018)。区块链变革与主流媒介的角色与担当。《新闻与写作》,(9),64-67。
喻国明,冯菲(2019)。区块链对后真相的重新建构:“分散—聚合”模式的设想。《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5),1-4+11。
袁勇,王飞跃(2016)。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自动化学报》,(4),481-494。
臧志彭,胡译文(2021)。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建构。《出版广角》,(3),26-30。
张亮,刘百祥,张如意,江斌鑫,刘一江(2019)。区块链技术综述。《计算机工程》,(5),1-12。
张晓波(2018)。平台资本主义与自媒体的商业逻辑。《文化纵横》,(6),120-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6月7日)。《〈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解读》.检索于https://wap.miit.gov.cn/jgsj/xxjsfzs/gzdt/art/2021/art_0f8b5a86d0ac4c85bd7afea25b6916dc.html。
中金网(2021年6月29日)。以太坊扩容之战:探秘侧链方案。《中金网》。检索于https://www.cngold.com.cn/202106291944121224.html。
Al-Saqaf, W. (2019-4-4). Long read: Data journalism on the blockchain. DataJournalism. com. Retrieved from https://datajournalism. com/read/longreads/data-journalism-on-the-blockchain.
Christie’s. (2021-03-11). RESULTS: Beeples Purely Digital NFT-Based Work of Art Achieves $69. 3 Million at Christies. Christ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 christies. com/about-us/press-archive/details?PressReleaseID=9970.
Finck, M. , & Moscon, V. (2019). Copyright Law on Blockchains: Between New Forms of Rights Administration and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2. 0. IIC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50(1)77-108.
HuckleS. , & WhiteM. (2017). Fake News: A Technological Approach to Proving the Origins of ContentUsing Blockchains. Big Data, 5356-371.
JagatiS. (2020-11-5). Blockchain in journalism: Winds of change carry media to new frontiers. Cointelegraph. Retrieved from https://cointelegraph. com/news/blockchain-in-journalism-winds-of-change-carry-media-to-new-frontiers.
Liu, L. , ZhangW. , & HanC. (2021). A surve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media. 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 14(5)3143-3165.
Liu, Y. , Lu, Q. , Xu, X. , ZhuL. , & YaoH. (2018). Applying Design Patterns in Smart Contrac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lockchain, Cham.
MorrisD. Z. (20162016-06-08). Blockchain-based Venture Capital Fund Robbed of $60 Million in Apparent Hack Fortune. Retrieved from https://fortune. com/2016/06/18/blockchain-vc-fund-hacked.
NewtonC. (2021-7-22). Mark Zuckerberg is betting Facebook’s future on the metaverse The Verg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 theverge. com/22588022/mark-zuckerberg-facebook-ceo-metaverse-interview?scrolla=5eb6d68b7fedc32c19ef33b4.
QayyumA. , QadirJ. , Janjua, M. U. , & Sher, F. (2019). Using Blockchain to Rein in The New Post-Truth World and Check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IT Professional, 21(4 )16-24.
RyanP. (2018). Blockchain and identity. In Blockchain: Transforming Your Business and Our World (pp. 40-68 ). London: Routledge.
SaadM. , AhmadA. , & Mohaisen, D. (2019). Fighting Fake News Propagation with Blockchai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9 IEEE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Security (CNS).
SalmanT. , ZolanvariM. , ErbadA. , Jain, R. , & Samaka, M. (2019). Security Services Using Blockchains: A State of the Art Survey.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Tutorials21(1)858-880.
ShenT. (2021-8-3). Tencent Climbs Aboard NFT Bandwagon With New Trading App Forkast. Retrieved from https://forkast. news/headlines/tencent-nft-bandwagon-with-new-trading-app.
TapscottD. , & Williams, A. D. (2006). 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VosoughiS. , RoyD. , & Aral, S.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359(6380)1146-1151.
Zyskind, G. , Nathan, O. , & Pentland, A. S. (2015). Decentralizing Privacy: Using Blockchain to Protect Personal Dat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5 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 Workshops.
诸廉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羽飞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