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58页
  • 59页
  • 60页
  • 61页
  • 62页
  • 63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英语新词汇中的汉语拼音
——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实证研究
■丁洁
  【本文提要】“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采用在线定量调查法与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特色话语采用拼音外译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一个侧面研究中国话语在世界的认知走势。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代表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词汇日益为世界民众熟知;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类汉语拼音词汇数量高居榜单之首。
  【关键词】汉语拼音 中国特色话语 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1
  2017年7月,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构建语言互通工作机制,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语言互通,开辟多种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①汉语拼音作为汉语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对外推广与传播中国话语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汉语拼音方案实施60多年来,以此为载体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中文词汇不断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进入英语的新词汇中,汉语词源词条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②为了解中国话语在英语世界主要国家民众间的认知状况,笔者所在的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组织开展了“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旨在从拼音外译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研究中国话语在世界的认知走势。
  
一、调研方法与样本描述
  本项调研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零点有数”共同实施,采用在线定量调查法结合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法,围绕海外对中国话语的传播度、知晓度两个维度展开,整体评估其认知度。
  1.中国话语词条的选取原则
  本研究假设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话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政治体制特色,第二是经济持续发展,第三是文化传统优秀,第四是历史悠久特色。基于这一假设,本调研选取了300个中国话语词条在英语国家主流媒体的网络平台进行了报道量监测,并确定了3大类、15小类共计150个中国话语词条进行了知晓度调查。其中,政治经济类语汇包括中国核心政治话语、宏观经济话语、政治组织与机构3个子类别;历史文化类语汇包括中国历史朝代、历史名人、中国地理、历史文化景观、中国哲学宗教与中国功夫6子类;社会生活类语汇则有中国饮食、日常生活用语、日常称呼用语、中国节日与民俗、中国特有珍稀动物与中国休闲运动项目6个子类。对于话语的选取,主要本着以下基本原则:该语汇在英语中无直接对应的专门性词汇作为翻译方法,而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译方式(如:人民币、天安门);或者,虽然有对应的专门性词汇作为英译,但该译法的使用频率和受认可度与以汉语拼音直接外译的方法存在竞争关系(如:功夫、胡同);或者,虽然有常用的专门性词汇作为翻译方法,但该语汇为中国特有的政治话语或中华传统文化话语(如:中国梦、一带一路、元宵、饺子)。研究人员通过对纳入调查的8个国家主流媒体进行词频搜索,以确定各组语汇在目标国家的使用频率和认可度。
  2.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指标体系搭建及调查国家选取标准
  中国话语的海外认知度状况是由受访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话语相关词条的报道量(体现传播度)与受访国家民众对相关词条的知晓度(体现影响度)两个核心指标构成。其中,传播度是客观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对媒介的舆情监测;知晓度是主观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对受众的问卷调查。这样的评价体系,既重视主流外媒的报道对中国话语的海外传播起到的客观作用,又重视海外受众知晓这些词汇并受其影响的传播实效。
  本次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在8个主要英语圈国家进行。据统计,全世界有110个国家将英语作为母语、官方语言或普遍的第二语言。其中,英语母语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排在其后的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在本次调查国家的选取上,研究人员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既包括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金砖国家,也兼顾到世界性大国、地区性大国与中国周边邻国,同时兼顾到处于中华文化圈内外的国家。基于以上考虑,最终选取了英语世界的8个代表性国家作为执行地,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南非、加拿大、新加坡和印度。
  3.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方法的选取
  本次调研采用在线定量调查法与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1)在线定量调查法
  定量问卷调查部分的执行周期为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受访者限定为各国18周岁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调查的规定样本量为1200个,各国均分样本,并根据年龄与性别等人口学分布特征进行了样本配额。实际完成填答的样本量为1291个,不合格样本量为31个,最终合格样本量为1260个。
  为确保受访对象经过科学准确的选择、访问过程可控以及访问结果有效,参与本次调研的第三方调研公司零点利用自有的全球网络调查会员库(Online Panel)随机选中目标受访者进行问卷推送,进行在线调查;各国样本量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即受访者性别和年龄实际分布结构进行了配额控制。项目组通过优质样本库与会员筛选、背景信息校验、利用Cookie存储用户登录IP地址防止重复填答、复选题中设置“随机勾”等方式保证回收数据的质量。
  本次调查的合格受访者中,男性占比49.2%,女性占比50.8%;18-29周岁占比37.6%,30-49周岁占比39.6%,50周岁及以上占比22.8%。各年龄段受访者中性别分布也相对平均。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与各国目标群体实际人口学特征相符。本次海外调查的受访对象被限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精英调查”特征。在调查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实际占比为66%。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员占比达到16.8%。实际合格样本的学历分布情况具体为:大专或大学预科及同等学力人员,34%;大学本科及同等学力人员,49.2%;硕士学历人员,14.1%;博士学历人员,2.7%1。
  (2)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
  舆情监测选取上述8国共50家重点主流媒体作为监测信源进行报道量监测。媒体选择的原则包括:媒体资历、发稿量、发行量、影响力(含知名度、受众人群广度、转发/转载量)等,最终详细媒体名单如表1所示。
  舆情监测围绕150个中国话语词汇,在主流英文媒体被选定后,分别以相关词条的汉语拼音形式作为搜索关键词并剔除掉无关内容,对涉及文章篇数进行统计。其中,如果某词汇在同篇文章中出现多次,则该文章仍计为1次。
  4.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指数得分计算方法
  海外受访者对中国话语各词条的认知度通过对传播度、知晓度两组数据进行指数计算获得。其中,传播度的指数算分以主流媒体报道量为基础,在获得各个词汇的报道总量N后,依据梯级赋分方法将报道总量N≥500的词条赋分为100分,300≤N<500的词条赋分为75分,100≤N<300的词条赋分为50分,1≤N<100的词汇赋分为25分,N=0的词汇赋分为0分。知晓度的指数算分以定量问卷调查的知晓度百分比直接计分。最终,各个词汇的知晓度与传播度得分按照6∶4的权重参与最终算分。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得出以拼音形式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中文词汇认知度TOP100总榜单如表2所示。
  
二、主要研究发现
  进入认知度TOP100的词汇涵盖政治话语类、经济科技类、宗教哲学类、文化图腾类、自然景观类、武术功夫类、节日民俗类、传统美食类等各类别,与假设的最易为国外受众接受的中国特色话语类别吻合。
  1.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成为以拼音形式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重要词源。
  榜单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产生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如“中国梦”、“一带一路”、“十三五”、“中国故事”、“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中国声音”等大量上榜。尽管这些词汇都有对应的或常用的,甚至是官方发布的规范英译,但其拼音形式仍然能够进入英语话语体系并位列TOP100,说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也以更加原汁原味的方式走进世界话语体系。
  此外,“官”、“反贪”、“反腐”、“共产党”、“两会”等词汇不仅登上TOP100榜单,而且分别以第36、45、55、75和76位的排名,成为认知度较高的政治类词汇。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败举措和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日益散发独特的魅力,向世界阐释好中国为什么可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管用是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年龄段来看,18-29岁的年轻人对中国特色核心政治话语的知晓度相对较高,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相对较低;从学历来看,大专学历人群对中国特色核心政治话语的知晓度最低,硕、博士学历人群最高;从国别来看,印度、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中国特色核心政治话语的知晓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相关认知度相对最低。
  2.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
  在TOP100榜单中,共有15个经济科技类词汇入选,数量在各类别中居首。其中,“元”、“人民币”、“央行”知晓度最高,分别排在第3、9和41位的靠前位置,特别是“元”和“人民币”已于2016年3月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③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大发展密切相关,彰显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从某种角度来看,“红包”、“支付宝”、“网购”等词汇的入选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移动支付技术已领先世界,“大妈”、“土豪”、“代购”等词汇的火爆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消费能力的迅猛增长,而“嫦娥”(探月工程)、“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中国制造”、“高铁”等词汇的上榜体现了中国经济正在迈向中高端,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亦在不断提升。这些以拼音形式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经济科技类词汇,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步符合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动力源,也是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创新的引领者。
  3.以汉语拼音形式直接外译的文化词汇在榜单上的表现颇为抢眼。入选榜单的文化词汇涉及多个类别,如宗教哲学类的“阴阳”、“八卦”、“道”、“气”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孟子”等;文化传统类的“华夏”、“龙”、“凤”、“中华”、“毛笔”等;自然景观类的“长江”、“黄河”、“故宫”、“长城”、“天坛”等;武术功夫类的“武术”、“功夫”、“师父”、“太极”、“气功”、“武侠”等;节日民俗类的“春节”、“中秋”、“重阳”、“端午”、“灯笼”、“春联”等。有意思的是,尽管“春节”、“中秋”、“端午”、“灯笼”、“春联”、“功夫”、“胡同”等文化词汇早已有较为固定的英文译法,但其拼音形式的直接外译,在使用频率和受认可度方面正逐渐与英译形成竞争关系。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通过对“话语和社会变迁”的研究,指出“话语根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随着中国的节日民俗、先贤思想、传统美食等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世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话语方式也正在悄然影响、改变着世界,并最终在话语层面得以展示。
  
三、结语和讨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提到了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任务,还指出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突破口,即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话语中包括语言、符号、观点和思维方式等”。④中国特色话语蕴藏着一个民族群体性的认知密码和文化基因,以及国民的精神内核、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做好中国特色话语的外译传播是融通中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本次调研的发现,笔者试图讨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策略,使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既能把握中国特色话语的定义权、阐释权,又能符合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
  一是中国政治话语要注重强化国际对话能力和标识性概念输出。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影响力主要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是解释中国实践,增强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中国理念的解释力说服力;二是对话国际社会,在与其他文明和国家进行交流时展现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思路。透过榜单可知,外国媒体、外国受众已开始接受共产党的汉语拼音(Gongchandang)直译,这说明他们正在逐渐摆脱西方传统话语中的冷战思维,将中国共产党客观公正地视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大国执政党。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在外译与传播时可考虑保持自身话语特色,注重原创性输出。
  二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切入点阐发中国政治话语背后之道。本次调研TOP100榜单所示,时至今日,以“阴阳”、“气”、“道”、“儒”、“孔子”、“老子”、“孟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术语仍然是外国民众对中国话语知晓度最高的一个领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因其博大深沉的历史积淀为我国的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养分,我国当前很多重要理念是源于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因此,以哲学的国际对话为切入点,探讨全人类关切的生态平衡等重大国际议题,或将取得传达中国主张、中国声音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借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步引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创新。透过榜单可以看到,近年来,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等中国经济、科技领域的“新四大发明”已蜚声海外,而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话语创新来源于现实,中国经济、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语料。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应将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文化影响力。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通过在线定量调查法、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法两种调研方法,围绕海外对中国话语的传播度、知晓度两个维度展开,通过赋值的方法整体评估以拼音形式外译的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调研目标还停留在寻找中国话语高频词层面,还未涉及情感层面以及词汇网络关系层面。如能在调研得出榜单的同时,了解每个词在不同国别和地区、不同群体的受众认知中的情感因素(语境是正面、负面还是中立,态度是积极、消极还是客观),同时能勾勒出相关词、相近词、联想词,将得出更多的话语分析维度。■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12/21/c_1122148432.htm
②于国宁:《这些年,我们“出口”的汉语词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2月2日
③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年3月
④张康之:《话语体系建构中的思维方式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丁洁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编辑。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