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71页
  • 72页
  • 73页
  • 74页
  • 75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交媒体时代媒体报道如何避免“网帖化”
——以澎湃新闻网即时新闻操作为例
■周婷婷 周宽玮 黄杨 于松
  【本文提要】新媒体浪潮下,即时新闻报道“一味求快”造成了很多新闻反转现象,本文分析了即时新闻报道中易触碰虚假消息的“雷区”,并以澎湃新闻在即时报道采访及编辑过程中的实践为例,探讨新闻媒介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摆脱“无反转,不新闻”的尴尬。
  【关键词】澎湃新闻 即时报道 假新闻 新闻反转 
  【中图分类号】G212
  “上海女跟男友回江西农村过年被一顿饭菜吓跑”、“回乡不能上桌吃,城里媳妇掀桌子”、“东北记者返乡见闻:村妇谋划组团‘约炮’”——2016年春节期间,这3条刷爆微信、微博的“劲爆”新闻,最终被证实系虚假新闻或含虚构成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三条虚假新闻,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背后,是媒体发布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下,最大限度地追求时效与出稿速度造成的。有网友在澎湃新闻跟帖中留言,对“一味求快”的“即时新闻”做了形象的描述:现在看新闻,要等消息飞上几天再看。因为,许多“即时新闻”经常发生反转。
  媒体传播未经求证的虚假消息,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会对媒体公信力产生重大伤害。但如今在“抢先一步”的“即时新闻”大潮下,严肃的求证,稍不留神,就会让位于“抢发”。“即时新闻”时代,新闻趋于“网帖化”。在媒体圈,有种相互戏谑的说法“有一种新闻叫全文抄网帖”。
  就像澎湃新闻社会新闻组一次内部会议上说的:如果不执着于求证,没有专业的态度,那我们还招大学毕业的专业人才干什么?直接找个高中生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当前愈发追求时效的大潮下,采写新闻报道时哪些细节易触碰虚假消息“雷区”?新闻从业者该如何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新闻媒介如何才能摆脱“无反转,不新闻”的尴尬?本文以澎湃新闻网的即时新闻操作为例,对即时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媒体融合下的“即时新闻”的新常态
  即时新闻,也称动态新闻,一般是新闻媒体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多以消息体裁为主,以其及时性、准确性、内容集中以及呈现最核心的事实等特点而成为常见新闻形式。
  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即时新闻也呈现出新常态,一方面是在网络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媒体需要结合网络信息逐一核实,另一方面在报道过程中,媒体要将网媒的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的严谨性相结合,将文字与视频音频相结合等,这些改变拓展了即时新闻的可能性,也给操作即时新闻埋下“地雷”,信源不准确、核实不到位等原因均可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现。
  目前,全国多数媒体都在动态操作、即时发布,有的在客户端,有的PC端,还有的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记者组建的众多微信群中,大家讨论最多的,亦是最新发生的动态信息。有的新媒体项目,甚至会将记者微信群当做其稿件流量的一个来源,只要有“即时新闻”发布,就会将稿件网址发到不同的微信群里。
  近年来,“即时新闻”的产量呈现剧增态势,而新闻出现“反转”的频次亦在增加。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正在创办一个辟谣栏目——“辟尔摩斯”,力求第一时间揪出网络上的各类“大谣小谣”。
  
二、即时新闻报道中造成假新闻的原因
  即时新闻报道中,造成新闻虚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少数媒体从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有意制造虚假新闻的情况,本文暂不做讨论。本文中,将集中探讨即时新闻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雷区”。
  结合上述提到的春节期间的三起假新闻案例,以及笔者的工作实践,本文认为以下几点是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
  1.盲目追求热点。随着网络不断普及,媒体融合加速,出现在媒体与受众面前的信息层出不穷,舆论热点产生的速度也在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一旦惰于核实求真,直接采用网络信息加以报道则极易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上海女跟男友回乡过年”、“城里媳妇掀桌子”等网帖出现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2.忽视事实要素。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会被告知新闻写作一定要遵循“5W”原则,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五要素要齐全,即使是一条最简单的消息报道也要说清。在“上海女跟男友回乡过年”、“城里媳妇掀桌子”的网帖内容中,这五要素是不齐全且未被证明真伪的,媒体若在报道前予以核实则能避免出现假新闻。
  3.忘却媒体的功能性与影响力。“东北记者返乡见闻:村妇谋划组团‘约炮’”一文中,记者本人及发布平台均忽视了媒体的功能性与影响力,认为所发文章并非正式报道,而未严谨对待。
  4.轻信他人说法。当下,很多媒体在操作外地动态新闻时会采用电话连线方式,因记者本人未到事发现场,事件情况需要连线当地人或当地网友来了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记者本人结合现场图片、视频以及官方调查来证实连线采访的结果,若直接采用网曝说法或他人言证,则易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
  5.新媒体的良莠不齐。新媒体层出不穷导致行业竞争浅薄化,采写求快不求真不求深、媒体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化(来源多样、年轻、缺少以往较为规范的培训、直接上手)也是假新闻出现的诱因。
  
三、以澎湃新闻报道为例探讨即时新闻操作
  即时新闻作为常见新闻形式也是澎湃新闻网各栏目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澎湃新闻“直击现场”栏目即时新闻报道实践为例,对社交媒体时代“即时新闻”如何避免“网帖化”风险进行探讨。
  (一)采写过程中的突破与核实
  1.反复求证,尽量只写“干货”。2015年4月28日上午,澎湃新闻接到爆料称,贵州省纳雍县一名16岁未成年少女被5名执法人员(公安干警)灌酒致死。在记者求证过程中,爆料人对于是否是“公安干警”,不能100%确定;官方对于“5名执法人员”这一细节闪烁其词,称不清楚他们是否系公职人员,已经与死者家属协商处理。
  除了爆料人说法、“县长邮箱”,记者在采访官方前,还尽可能核实了已知的相关信息,如:殡仪馆、事发浴场。这些采访内容,不但确定了“16岁少女醉死浴场”一事确有发生,还增添了案发细节。
  在第一篇稿件《贵州未成年少女被5执法人员洗浴城灌酒致死?官方:正在调查》中,采用的都是“干货”——求证到的细节。此外,澎湃新闻从标题到导语均没有出现“公安干警”字样,只是在引用爆料人信息中,注明“执法人员(公安干警)”,并在引用官方说法时,写明“涉事人员不是公安干警”。
  这样,稿件做到了核心事实的平稳,力图不在非核心细节上留有把柄。
  第一篇报道发布后,当地官方回复称这5名男子并非执法人员或公职人员。澎湃新闻并没有停止质疑与对真相的追查。立即就现有的三个疑点进行了追问:纳雍县政府官网“县长信箱”回应网友来信,为何不回应是否涉及执法人员的关键质疑;澎湃新闻采访后,纳雍为何秒删“县长信箱”对此事的回应;无执法人员在场的结论,是否草率?
  经过这一轮追问,得到了一个最客观,也最耐人寻味的结果:纳雍官方不断向澎湃新闻强调,事件还在调查中,“无执法人员在场”不是最终定论。
  澎湃新闻随即刊发了第二篇报道《贵州纳雍再回应“少女醉死浴场”:不涉执法人员,但不是定论》,写明了纳雍官方的说法,并详实记录了该事的疑点以及官方的作答。
  当日(2015年4月28日)深夜,纳雍官方终于发布正式通报,确认5名男子系当地规划局员工。澎湃新闻4月29日刊发了《确认了!贵州纳雍16岁少女陪县规划局5名男职员喝酒醉死》一文。
  在官方承认了“核心事实”后,澎湃新闻并未停止追问:到底是不是规划局的执法人员;有无领导人员;涉案人员的现状;官方为何删除“县长邮箱”里的回复;为何曾公然声称不涉公职人员。
  最终,贵州官方处理“少女醉死浴场”5名执法人员,2人记过3人停职。随后澎湃新闻继续采写了调查报道《贵州少女醉死浴场:7人4斤酒少女喝了2斤,醉后真相仍不明》《贵州“少女醉死浴场”调查:一涉事执法人员和少女均有吸毒史》。
  这一报道过程中,事情真相如挤牙膏般浮出水面,若无反复求证,不断核实突破,则不会得出“调查处理”的结果。从具体操作的技术环节来讲,每一篇稿件尽量只选取求证到的“干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稿件的风险。既递进报道事实逼近了真相,亦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把柄。
  2.追踪热点时求真去伪。在“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男友老家”的案例中,澎湃新闻因是第一家将网帖漏洞指出来的媒体而受到称赞。其实,这篇提出质疑的“即时新闻”,只是坚守了澎湃新闻操作即时新闻中的基本流程:对网传内容仔细分析,积极求证。
  例如,2016年1月,一段女子医院内斥责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多家媒体官方微博对视频进行转发与点评,但无人指出视频真假性,也没有媒体进行严肃的求证。
  1月25日,澎湃新闻就此视频内容向北京市卫计委与“事发医院”进行求证后发布了新闻报道《看病女骂黄牛将300元挂号炒到4500元,北京卫计委介入》,证实视频内容的同时,也将一些网传但未经核实的片面、虚假内容去除,见报后多家媒体跟进,事件随即得到国家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2015年12月24日,天涯论坛有网友发帖称: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一刑侦支队大队长吸毒过量入院抢救。该帖文称该大队长前一天深夜入院,第二天一早即正常上班。这一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随后查看该网友发帖记录,发现该网友还发布过多篇指该大队长“酒驾”、“包庇毒贩”的帖文,但均未提供相关证据。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发帖网友,未获回应。联系帖文所指鞍山市公安局后,工作人员说帖文不实。帖文中提到的医院工作人员说,根据帖文所指日期查询发现,当时并无吸毒过量者入院。
  据此,澎湃新闻判断,该帖文信源单一且可信度低,遂未进行报道。几日后,相关帖文即被删除。
  3.避免信源单一、采访失衡。2015年12月14日,重庆某媒体报道《安徽一女子称遭社区书记车上强奸,警方:在侦办》,引发关注。新闻报道第3天,爆料女子更是“自杀入院”,吸引了世人的关注。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查看该报道后发现报道全文系当事人女子单方面说法,无事件另一方当事人说法,警方说法也极少,只回应了一句话。随后澎湃新闻经搜索发现,女子所指的社区书记家属也曾在网上发帖,指责该女子说法系诬陷。最终,澎湃新闻核实到,女子“自杀入院”事发蹊跷,此外,其所说被强奸情况与其涉嫌诬陷他人一案均在调查中。这样一来,原事件出现了反转。
  这一事例说明,在采访过程中平衡双方说法非常必要。
  2015年12月初,一则名为《一厅级干部在三亚被城管弄得没了尊严》的网帖引发关注,发帖人自称是一名退休厅官,在三亚度假游泳时放在岸上的自行车与衣物被城管一声不响扣留并拿走。
  12月5日,澎湃新闻就注意到了该网帖。但鉴于网帖内容细节较多,需多方求证,遂决定待核实好关键细节后再刊发报道。
  12月6日,重庆一家媒体依据网帖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报道中大部分系网帖自述内容,官方的说法基本是一句话“已介入调查”。
  12月7日,三亚官方通报称,厅官自行车系违规停放,城管依法扣留。亦有网友指厅官违规在先,且他游泳的区域也是禁游区域。
  根据网帖、官方通报与网友疑点,澎湃新闻于12月7日下午对话厅官本人,其详述了事发经过。不久,几段记录厅官当日行踪的监控视频公布于网络,显示其在一些细节上说了谎。
  记者再次进行了追问,厅官首度承认隐瞒实情博取舆论同情,他通过澎湃新闻向公众致歉,对于网曝的监控视频,他表示“这是他们(三亚市官方)用公权力欺负我个人”。
  12月12日,澎湃新闻刊发了《视频|东北厅官故意只穿裤衩三亚政府门口维权,曾回家取相机》一文。至此,“厅官被三亚欺负的只剩裤衩”一事,基本真相大白。
  4.重物证、轻言证。由于“即时新闻”采访过程中常常采用电话连线等方式,而无法由记者本人到现场,那么在采用采访对象说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拿到视频、录音、图片以及相关书面材料等物证来佐证。
  例如受害人被打的视频、伤情鉴定、医院诊断,以及死者的死亡通知、尸检报告等等。通常情况下,受害一方会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全盘托出甚至略有夸大,而不利的信息则会一笔带过甚至隐瞒不提,因此采访过程中若一味听信采访对象的说法,易造成新闻失实,须加以判断后筛选,并针对核心而有疑问的事实进行多方求证。
  2016年3月2日,澎湃新闻《直击现场》栏目发表《河北涿州司机撞死2人塞后备箱抛尸小树林,警方:正在侦办》一文。文章发表前,涿州当地网友向澎湃新闻爆料称,肇事司机系“公务员”,且酒驾,肇事后逃逸再自首是为了规避酒驾处罚。
  记者辗转联系到爆料人,在追问下,其承认不是事发现场目击者,而是一名“准目击者”(未亲眼目击事发过程,事发后目击了事发现场以及警方现场办案),“公务员”以及“酒驾逃逸”等说法是其从受害人亲朋、围观者以及办案警员等信源处获知。
  爆料人虽然提供了现场车祸照片,但并无直接证据佐证其说法。记者要求其提供办案警员和家属关于“公务员”和“酒驾逃逸”说法的录音或视频等证据时,对方无法提供。此时,爆料人的爆料内容被打上了问号。
  数天内,记者联系上死者所在的村委以及涿州市交警大队和该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公安机关证实了爆料人关于肇事司机酒驾逃逸的说法,并表示肇事者事发当天深夜已在酒醒后自首,随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时否认了肇事者系“公务员”的说法,确切身份仍待核实。
  最终,文章标题将“网曝公务员”这一“新闻点”舍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
  (二)编辑审核过程中的求证
  澎湃新闻的采编发稿流程采取“四审制”,即一篇稿件从记者上交到发布需经历四道审核。
  1.栏目编辑审核。第一道审核由各栏目专职编辑负责,是最基本也是最全面的审核,内容包括新闻要素是否齐全、采访是否失衡、文字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语病及标点符号错误等等。
  2.栏目主编审核。第二道审核由各栏目主编负责,是在编辑审核基础上的筛漏审核,对采访是否全面、逻辑是否顺畅等内容再次核实。
  3.值班总监审核。第三道审核由各栏目所属新闻中心值班总监负责,是对新闻报道核心内容的再次核实。对于重大的“即时新闻”报道,值班总监会向记者本人确认采访对象姓名与联系方式,确认采访内容是否有录音、确认报道中所写内容与采访内容是否有出入、确认某些采访对象是否系利益相关方等等。此外,值班总监还要决定新闻标题的撰写,在稳妥和吸引阅读之间找准最佳结合点。网络时代,如何取好新闻标题已成为新闻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4.新闻中心副总编审核。第四道是新闻中心副总编审核,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稿件进行把关。
  经过四审后,最大限度保证原创新闻(包括即时新闻和调查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后,一篇新闻报道才能从澎湃新闻上发布出来,呈现给读者。■
  
周婷婷 周宽玮 黄杨 于松/周婷婷、周宽玮系澎湃新闻记者,黄杨系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总监,于松系澎湃新闻社会新闻部主编。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