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33页
  • 34页
  • 35页
  • 36页
  • 37页
  • 38页
  • 39页
  • 40页
  • 41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日经集团收购《金融时报》的六个关键问题
■张建中
  【本文提要】2015年7月23日,培生集团将《金融时报》售卖给日本日经集团,2015年8月12日,培生集团又将《经济学人》出售,引起了全球新闻界的极大关注。在本文中,作者对两次交易所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培生出售《金融集团》的原因、斯普林格为何意外出局、日经集团的全球化战略、编辑独立与新闻文化的冲突、《金融时报》对华报道走向、《经济学人》售卖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培生集团 《金融时报》 日经集团 《经济学人》 
  【中图分类号】G209
  2015年7月23日,有127年历史的日本日经集团(Nikkei)宣布收购培生集团(Pearson)旗下的《金融时报》,这一交易不仅震惊了《金融时报》的新闻记者,同时也震动了全球新闻界,日方给出的收购价格是惊人的8.44亿英镑(约12.9亿美元)。在报纸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是近年来价格最高的一次报业收购,2013年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只用了2.5亿美元;同年《波士顿环球报》及其附属的媒体资产出售时,只卖了7000万美元。①
  这笔交易并不包括培生集团拥有的50%《经济学人》股份,以及《金融时报》伦敦总部大楼。培生首席执行官范岳涵(John Fallon)认为,这个价格对于培生集团的股东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回报。交易当天,培生集团的股价上涨2%。②
  
一、培生售卖《金融时报》的原因
  培生集团是一个教育产业巨头,它始于1844年的一个小型建筑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媒体、教科书、石油、电力以及银行业等。培生集团的前任首席执行官马乔里·斯卡迪诺(Marjorie Scardino)曾说过,“死也不会出售《金融时报》”,并拒绝接受任何收购报价。③而范岳涵成为培生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后,该集团逐渐缩减经营范围,并开始关注数字教育和新兴市场。
  《金融时报》现任首席执行官李尔庭(John Ridding)认为,同时管理教育和新闻业两个产业比较困难,“培生现在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好的教育集团,这是一个很鼓舞人心和值得追求的目标,而《金融时报》是全球高质量新闻报道的翘楚,在一个专业化的年代,我们很难同时做好两个产业”。④
  实际上,《金融时报》的发展战略已经与培生集团战略计划产生了一些偏差,培生集团正在远离出版业,越来越关注数字教育产业,而《金融时报》要完成数字转型,成为一个全球性数字媒体企业需要更多投资,随着培生集团的战略转移,《金融时报》获得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
  即使《金融时报》的收入超过培生集团的其他部门,《金融时报》的高层也感到他们被培生集团的领导层忽视了。近几年,培生要卖掉《金融时报》的传言此起彼伏,彭博社曾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购买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培生已经廉价出售了旗下不少非教育领域的资产,其中包括法国《回声报》集团的股权。
  范岳涵虽然一直坚持《金融时报》是培生集团很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在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不断提出质疑,《金融时报》是否符合培生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公司的一些股东也不断催促尽快将《金融时报》卖掉。《金融时报》集团在培生集团的表现是生产成本高,收入贡献小。根据培生集团在2015年7月公布的信息,2014年,《金融时报》为培生集团贡献3.34亿英镑销售收入,约占培生集团总销售额的7%。⑤
  在2014年,培生集团和《金融时报》开始商谈如何进行分拆,双方的领导都认为,在一个技术变革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全球性的教育集团和一个专门化的媒体集团并不能十分融洽地相处。正如范岳涵所说,“《金融时报》确实需要成为一个完全关注新闻业的组织的一部分,培生集团现在则完全关注教育产业的发展,教育和新闻业都是社会的重要事业,但是在两方面我们不能同时应付自如。目前,全球教育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看到全球化的教育事业中蕴藏着巨大商机,这是我们增长业务的大好时机。”⑥
  范岳涵还指出,“培生集团很骄傲地拥有《金融时报》将近60年。由于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急剧增长,我们已经到达了全球媒体发展的一个拐点(inflection point)。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能够保证《金融时报》新闻报道和商业成功的最佳方式是,让它成为一个全球性数字新闻公司的一部分”。⑦ 事实上,《金融时报》要完成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可是培生集团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继续给《金融时报》投资了。
  
二、斯普林格集团在最后关头意外出局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不仅震惊了全球新闻界,也让《金融时报》的记者目瞪口呆。之前,彭博社和路透社被看作是《金融时报》的潜在买家,但是自从2015年7月以来,德国斯普林格集团成了《金融时报》的主要买家,在《金融时报》自己刊发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就称斯普林格是优先购买者。
  斯普林格这家正在向全球扩张的媒体集团,也一直以为它收购《金融时报》的这笔交易已经十拿九稳了,但是在最后一刻却败给了日经集团。据两位知情人透露,直到培生集团宣布《金融时报》要卖给日经集团的前15分钟,斯普林格才知道它们收购《金融时报》的计划破产了。
  媒介分析师肯·多科特认为,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日经集团出钱多,当然是它最后胜出的主要因素,但是在金额如此巨大的一个交易中,双方关系如何也非常重要。从2013年开始,《金融时报》和日经集团就开始全面合作,双方的合作涉及到内容整合、版权许可、记者训练、媒体事件营销、将《金融时报》的报道翻译成日文,以及在中国展开业务等。
  《金融时报》的首席执行官李尔庭与日经集团高管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对日经收购《金融时报》非常有利。《金融时报》的高管可能更喜欢日经集团社长喜多恒雄(Tsuneo Kita),而不是培生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范岳涵。在培生集团,范岳涵执行的集中化发展战略,已经与《金融时报》的运作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许多年前,日经和《金融时报》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在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前,日经集团主要是和道琼斯公司合作。1997年,道琼斯和日经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东京创建一个联合新闻编辑部,双方记者一块合作办公。但是2007年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之后,新闻集团终止了道琼斯与日经集团的合作关系,并开始与读卖新闻集团合作。在这之后,日经集团便开始与《金融时报》合作。这种变化说明,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新闻集团的这一决定为《金融时报》和日经集团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机会,或者可以说直接导致了2015年它们之间这一交易最终敲定。⑧
  显然,收购《金融时报》失利,让斯普林格失去了一个成为全球性媒体集团的机会。该集团首席执行官马提亚斯·多夫纳(Mathias Dopfner)为斯普林格设定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媒体集团。多夫纳对各种形式的付费墙深信不疑,他认为读者付费是不可避免的,最终读者都会付钱,而《金融时报》的付费墙模式确实又很成功。收购《金融时报》失利,对斯普林格的管理层和多夫纳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多夫纳一直想购买一家大型英文媒体集团。正如他所说,“我们很想买《金融时报》,它非常适合我们的发展战略,但价格太高了”。⑨
  
三、日经集团的全球化与数字化战略
  为什么日经集团购买《金融时报》?这么高的收购价格,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简单来讲,日经集团主要是为了实现国际扩张的目标,试图将一个只在日本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集团打造成一个国际媒体集团,同时实现数字化转型。在2015年4月,冈田直敏(Naotoshi Okada)担任日经集团首席执行官后,在他给1300多名员工的信中指出,日经是时候要成为一个全球性媒体了,“我想我们应该与欧美媒体肩并肩地站在一起”。⑩
  在日本,印刷报纸的发行量仍然很大,但最近几年,报纸的发行量在逐渐下滑。这主要是由于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这些新传播渠道来获取新闻。考虑到长远发展,日经集团必须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数字媒体。事实上,日本报纸媒体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发行量,但基本上是一些本土企业,语言和文化障碍将竞争者挡在国门之外,同时国内媒体集团也没有向全球扩张。
  日经集团在国际上并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日本国内却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媒体集团。日经集团报纸发行量将近300万份,这一数字超过美国任何一家报业集团,是《金融时报》发行量的10倍。《日本经济新闻》每天出版两次,读者除了可以看到早上和晚上出版的报纸之外,还可以通过日经集团的东京电视台(TV Tokyo)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读者还可以通过Nikkei Quick来获得即时信息提醒服务;除此之外,日经集团还提供日经225指数(Nikkei 225),让读者跟踪查看股票投资信息。
  日经集团的核心业务是报纸出版,报社的员工是该公司唯一的股东,该集团之外的人不能拥有日经集团的股票。《日本经济新闻》的体育和文化报道较少,该报擅长报道经济和政治新闻,尤其擅长报道日本公司的新闻。
  近几年,日经集团迈向全球化的一个标志是, 在2013年,该集团发行了英文周刊《日经亚洲评论》,但是这个刊物受众一直很少,冈田直敏已经准备好了在十年之内,这个杂志每年亏损10亿日元(约800万美元),因为他不确定《日经亚洲评论》走向全球的这一目标能不能实现。[11]但是收购《金融时报》,让日经集团一下子拥有了一个现成的国际化媒体集团。
  收购《金融时报》不仅是日经集团的对外扩张战略,同时也是更大的日本政治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在2013年,首相安倍晋三在议会中指出,“我国的观点”时常被别的国家误会,因此,他要求采取一些措施来“积极地搜集和传递信息,以便别人正确地理解我们”。[12]《金融时报》有两个主要的价值:一个是它在亚洲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另一个是它比较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从事商业新闻报道的媒体都已经看到了亚洲市场的发展潜力,Quartz已经扩张到印度,《经济学人》也努力在中国扩张,彭博社开辟了“亚洲新闻”频道。在2003年,《金融时报》就开始扩张亚洲市场,在这一年它创建了《金融时报》亚洲版。在2015年,《金融时报》在亚洲的智能手机订户几乎达到全部欧洲受众的85%,[13]毫无疑问,它在这一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移动化和数字化。
  日经集团在数字化方面则比较缓慢,直到2010年,《日本经济新闻》才开通了网络版,它目前只有43万个国内在线付费读者,这是它印刷版读者的七分之一。与之相比,读者规模较小的《金融时报》,目前在全球有52万个数字订购者。[14]《金融时报》比较成功的经营策略是付费墙战略(paywall strategy)。付费模式让《金融时报》获得高额的订购收入。据培生集团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在过去5年中,《金融时报》的数字销量和印刷销量上升了70%,将近有73.7万个订购者,其中数字订户从原来的24%上涨到了70%。[15]因此,日经集团可以借鉴《金融时报》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它通过不断创新累积的数字经验。
  2014年,日经集团的利润为5300万英镑,其总收入为16亿英镑。《金融时报》的总收入为3.44亿英镑,利润为2100万英镑。[16]在报业集团普遍不景气的年代,日经支付8.44亿英镑购买《金融时报》确实是一个高价格,这一数字相当于日经集团16年的净收入。
  日经集团的前记者大冢正司(Shoji Otsuka)认为,以这么高的价格收购《金融时报》,除了获得一个昂贵的战利品,此外没有任何意义。他认为,这就像在1989年日本金融泡沫发展到顶峰期间,日本三菱地产收购洛克菲勒中心一样,“日经购买的只是一个愿望(aspiration)” [17]。不过,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根来龙之(Tatsuyuki Negoro)认为,“尽管非常贵、非常冒险,《金融时报》绝对是日经集团可以选择的最好对象,随着日本市场的不断饱和,日经集团将来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会非常有限”。[18]不管是从报业鼎盛时期,还是从报纸经历的数字转型时期来看,这个价格确实有点高。但是,像《金融时报》这类国际著名报纸,在全球本来就少,而拿出来卖的就更少了,有时就是有市无价。对日经集团而言,购买《金融时报》预示着一个巨大的转型。《金融时报》的优势是在美国和欧洲,而日经集团主要关注的是亚洲地区。日经集团收购《金融时报》之后,可以利用这两家公司的地理互补优势,更好地回应媒体全球化的挑战。由于《金融时报》在欧美读者中间有很好的声誉,通过收购《金融时报》,为日经集团拓展欧美市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编辑独立与新闻文化的冲突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留下诸多疑问:这个只在日本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报业集团,怎么去管理一个比它小,但是更具全球性的媒体集团。编辑独立(editorial independence)与诚信正直(integrity)是《金融时报》与日经集团谈判时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交易还是引发了《金融时报》记者关于新闻文化和编辑独立的担心。一些记者甚至担心,目前的《金融时报》管理团队是否还能生存下来,日经会派来它自己的管理团队,还是会向英美等国重新招聘编辑团队。
  日经集团表示理解《金融时报》编辑独立的重要性,尽管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编辑独立原则写成一个文本协议确定下来,但是日经集团首席执行官冈田直敏指出,“我们必须清楚地说明,《金融时报》的编辑独立不会改变,《金融时报》将永远是《金融时报》,它不会改变。” [19]在交易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日经集团社长喜多恒雄也指出,“我们完全信任《金融时报》总编辑和编辑所确定的报道方针,《金融时报》的编辑独立将不会改变”。[20]喜多恒雄还指出,日经集团没有裁员的计划,也没有合并两个新闻室的计划,日经会继续投入资金,来支持《金融时报》数字化转型。
  目前,《金融时报》大约有580名员工,官方承认的英国记者工会(NUJ)代表他们的利益。由于编辑独立没有被写进协议,记者工会正在考虑设立一个章程,将《金融时报》的编辑独立和工作实践原则详细确定下来。《金融时报》英国记者工会的创始人史蒂夫·博德(Steve Bird)指出:“《金融时报》的记者工会将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工作岗位、雇员的权利、独立性,以及高质量新闻报道。” [21]英国记者工会的代表在给日经集团的一封信中写道:作为《金融时报》独立文化中的一个独立机构,我们希望与日经有一个公开的对话,希望日经对交易的细节条款和公司未来的结构组成,有一个详细的答复。日经集团的高层在回信中指出:“《金融时报》将会继续享有完全的编辑独立与自由,就像所有其他新闻组织一样。我们希望李尔庭和他的编辑团队,带领《金融时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2]尽管日经集团对《金融时报》的编辑独立和自由做出了各种承诺,但是对日经集团的批评仍然不绝于耳。日本一家公司的公关人员指出,“日经的新闻记者会告诉你,如果你不给它们透露独家信息,那他们就根本不会报道你的公司”。[23]著名记者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也撰文指出,日经集团就是日本企业的一个公关机器(PR machine),并指责它对日本企业的腐败丑闻置若罔闻。日经的确热衷于报道独家新闻,但是这类新闻报道和西方媒体所追逐的那种揭丑新闻和“扒粪”新闻并不一样。
  在交易过程中,反复被提及的一件事就是“奥林巴斯丑闻”。在2011年,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英国分部前总裁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向《金融时报》爆料了该公司17亿美元的假账丑闻,而日经集团直到3周之后才开始报道此事。最近,伍德福德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日本媒体“对于权势总是恭敬而顺从的”,如果当时日经集团已经收购了《金融时报》,他就不会向《金融时报》提供线索。他认为,“日经集团就是日本公司的传声筒,与《金融时报》相比,日经集团就像奥林巴斯的公关办公室”。[24]冈田直敏也承认, “在对奥林巴斯丑闻的报道中,我们或许有点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阻止这类新闻报道。我们不会让《金融时报》的报道方针跟我们一样,《金融时报》有自己的报道方针,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报道方针”。[25]除了假账丑闻之外,屡被媒体提及的还有日本高田公司的安全气囊爆炸事件,从2004年开始,《纽约时报》一直关注日本制造的安全气囊爆炸事件,而《日本经济新闻》却很少报道。
  在对新闻室的管理方面,日经集团承诺以放手的方式来管理《金融时报》,冈田直敏指出,“我们会尊重彼此的编辑方针和新闻室文化,如果有问题,我们会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并努力找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社长喜多恒雄也指出,“我们的宗旨是提供高质量的经济新闻报道,同时还要保持公正客观,这一点非常接近于《金融时报》的理念。我们享有同样的新闻价值观。” [26]主流的日本新闻媒体也许并没有腐败,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就像它们所处的文化环境那样,它们是谦恭有礼的。但是英美的新闻传统却并不是这样,“扒粪”、揭黑,在社会上掀起震动是它们的传统。因此,日本的新闻业和英美的新闻业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别。
  《经济学人》前主编比尔·艾默特认为,“日本文化不欢迎掀起风波的行为,无论是在当地学校的理事会,还是大型企业。结果是,人们以同情的态度(至少是宽容的态度)看待在公司犯罪的人。正如奥林巴斯事件所表明的,日经不喜欢惹事;就追究掌权者的责任而言,它也不认为自己的角色是调查性的。它们并非一支揭发丑闻(无论是商界,还是其他行业的丑闻)的力量。日本所有主流报纸均是如此。与英国、美国或法国的媒体相比,《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大型报纸的风格都相当非对立。它们争夺独家新闻,但大多是关于信息而非爆料。调查和对立风格的新闻主要存在于杂志中”。[27]因此,《金融时报》和日经集团如何弥合它们之间的东西方新闻文化差距,也许是它们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五、《金融时报》还会公正地报道中国问题吗?
  一些记者认为,“《金融时报》是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国际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如此。在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金融时报》总编莱昂内尔·巴伯专访,这是李克强首次接受外媒采访,而且李克强总理同意这次专访谈话不做修改全文发表。李克强总理还曾两次亲自为 《金融时报》撰文:2012年5月2日,《金融时报》刊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署名文章——《中国对欧洲充满期待》;2013年9月9日,《金融时报》刊发李克强总理的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此前,在2009年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伦敦接受了《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专访; 2011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还在《金融时报》发表英文署名文章——How China plans to reinforce the global recovery(《中国计划如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在官方看来,《金融时报》的报道比较客观公正,是值得信赖的一家国际媒体。
  《金融时报》中文网(简称“FT中文网”)是《金融时报》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也是《金融时报》在拓展亚洲市场过程中,创建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网络平台,该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精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2005年,FT中文网正式在中国成立,在10年的运作过程中,FT中文网吸引了将近235万注册会员,并逐渐成为中国精英阶层比较信赖的商业财经资讯网站。
  正如FT中文网读者罗天昊所指出,“中国朝野间对外媒的信任超过了对国内媒体的信任,普遍认为外媒具有一定的超脱性,更客观,更公正。最近几年,好几位领导人都在FT撰稿,FT中文网的影响所及,已达到了中国的最高层。在市场话语体系中,FT中文网则因为其公正客观,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广泛的信任。” [28]当下关于FT中文网的一个疑问,主要集中在日经收购《金融时报》之后,对中日关系的报道如何保持客观中立,如何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尽量减少日本色彩的影响?对此,FT中文网新任总编王丰指出,“并购案宣布以来,很多读者和合作伙伴向我们表示担心:成为日本企业子公司后,FT中文网对中国的报道,尤其是对中日关系的报道:如何保持客观中立?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此类问题,我们的回答还是那句从1888年以来一直印在FT社评栏顶部的宣告:‘不惧怕,不偏袒’。且不提买家做出的合同条款上的保证,单是FT全球500多位采编人员共同的职业道德感和荣誉感,就已经可以确保我们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在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基本职业道德上不会有任何差池”。[29]目前,日本媒体机构在中国还没有比较有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因此,在日经收购《金融时报》后,FT中文网将成为日经集团拓展中国媒体市场的先锋。不过,在中日关系的特殊背景之下,FT中文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的确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一家数字化转型比较成功的全球媒体,中国国内的媒体也曾有意收购过《金融时报》。一位《金融时报》前员工向澎湃新闻透露,《中国日报》曾在2009年计划收购《金融时报》,但没有成功。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加大,这名前员工建议,中国媒体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非官方媒体收购外媒成功的几率较大。” [30]
  
六、《经济学人》的出售
  培生集团将《金融时报》售卖给日经集团两天之后,就开始讨论出售所持《经济学人》集团的50%股份。1957年,培生集团在收购《金融时报》时,《经济学人》的股份作为其中一部分被同时收购。培生集团如果要售卖这部分股份,必须征得《经济学人》集团四位托管人的同意,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公司所有权的持续自主性和《经济学人》杂志的编辑独立性”。[31]《经济学人》集团的主要机构包括:《经济学人》杂志、《经济学人》智库,以及司法信息提供机构:CQ Roll Call。一些记者指出,《经济学人》才“真正具有价值”。据估计,培生所持的《经济学人》股份约值5亿英镑,而整个经济学人集团的价值估计约为10亿英镑。与《金融时报》相比,《经济学人》赚的钱要更多,在2014年,经济学人集团的营业利润达到6000万英镑,而金融时报集团则为2100万英镑。[32]近几年,《经济学人》在数字转型过程中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路径,截至2015年上半年,《经济学人》的总销量达到160万,其中数字用户约占75%。2014年年末,《经济学人》创建的数字应用程序Espresso获得了极大成功,它是《经济学人》新闻报道的每日摘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6万次的下载量。[33]在2015年4月,《经济学人》杂志还创建了《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数字应用程序,这是一款中英双语阅读应用程序,它是《经济学人》创刊172年来首次以非英语语言发布内容。《经济学人》副主编汤姆·斯坦迪奇(Tom Standage)指出,“考虑到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移民规模,我们在出版新双语刊物时自然首选中文,多年来,我们因费用高昂和缺乏可操作性,而放弃出版外语版本。但数字技术的崛起改变了游戏规则,现在我们可以不受印刷出版成本的限制,快速发布内容。” [34]最终,在2015年8月12日,培生集团宣布以4.69亿英镑的价格出售其所持的50%《经济学人》股权。意大利阿涅利家族旗下投资公司Exor同意支付2.87亿英镑,将其在《经济学人》集团中的持股比例从4.7%提升至43.4%。《经济学人》则以1.82亿英镑的价格回购了培生集团所持剩余股份。[35] 目前,Exor是经济学人集团的最大股东,该集团负责人表示会尊重《经济学人》的编辑独立和文化传统。此前,培生曾与美国赫斯特集团谈判出售事宜,但未成功。出售经济学人集团股权之后,培生剩下的媒体资产是企鹅兰登书屋47%的股权。[36]不管是出售《金融时报》,还是出售《经济学人》,培生集团的这两次交易表明,即使在数字时代,有一些传统优质媒体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正如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汤姆森(Robert Thomson)所说,“如果《金融时报》值日经集团给的那么多钱,那《华尔街日报》就更值钱”,[37]但是从全球来看,这类媒体组织毕竟只是少数。
  这两次大型媒体交易发生在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为接近新受众提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新媒体在破坏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的媒体商业模式。尽管《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的数字付费模式比较成功,但是付费墙把相当大一批受众挡在外面,这种商业模式究竟是否可持续发展,还不是很确定。从培生集团方面来看,一方面它已经转向了教育,另一方面它确实没有耐心再给看不见未来的媒体进行投资了。这两家媒体能够以这么高的价格出售,培生集团的股东应该比较满意。
  对于《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而言,随着所有者的更换,它们将揭开“新的篇章”。不管是日经集团,还是Exor投资集团,都承诺给这两家媒体继续注入资金,以帮助它们完成数字化转型,同时这两个新东家也明确表示,不会干涉这两家媒体组织的编辑独立,因此,对这两家媒体组织而言,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两家新的媒体所有者,与培生集团相比,更愿意为它们投资,而这对《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注释:
①Amy Thomson & Alex Barinka,Nikkei Acquires FT for Digital Strategy, Global Readership,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07-24/nikkei-bags-ft-for-digital-strategy-expansion-of-global-readers
②Pearson confirms sale of FT Group to Nikkei for £844m,http://www.irishtimes.com/business/media-and-marketing/pearson-confirms-sale-of-ft-group-to-nikkei-for-844m-1.2294707
③Dominic Ponsford,Why Japanese publisher Nikkei has bet the farm on buying the Financial Times,http://www.pressgazette.co.uk/content/why-japanese-publisher-nikkei-has-bet-farm-buying-financial-times
④Allister Heath,Nikkei will have to transform FT to justify price,http://www.telegraph.co.uk/finance/newsbysector/mediatechnologyandtelecoms/media/11759540/Nikkei-will-have-to-transform-FT-to-justify-price.html
⑤Jason Karaian,The Financial Times was just sold to Japan’s Nikkei,http://qz.com/462208/pearson-financial-times-sale-nikkei/
⑥Nathan Bomey?&?Roger Yu, Financial TimesNikkei deal creates business news giant,http://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15/07/23/financial-times-nikkei-deal-creates-business-news-giant/30571693/
⑦Laura Hazar Owen, Citing “an inflection point in global media” Pearson sells the Financial Times to Nikkei, http://www.niemanlab.org/2015/07/citing-an-inflection-point-in-global-media-pearson-sells-the-financial-times-to-nikkei/
⑧Ken Doctor, Newsonomics: Eight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Nikkei’s surprise purchase of the FT,http://www.niemanlab.org/2015/07/newsonomics-eight-questions-and-answers-about-nikkeis-surprise-purchase-of-the-ft/
⑨Ellen Emmerentze JervellAxel Springer Posts Drop in Second-Quarter Earnings, http://www.wsj.com/article_email/axel-springer-posts-drop-in-second-quarter-earnings-1438676895-lMyQjAxMTE1OTAyNTcwOTUyWj
⑩[17] Jonathan SobleNikkei Vies for Global Clout With Splurge on The Financial Timeshttp://www.nytimes.com/2015/07/29/business/media/nikkei-vies-for-global-clout-with-splurge-on-the-financial-times.html?_r=0
[11]Felix Salmon, The Financial Times Will Be in Good Handshttp://www.nytimes.com/2015/07/23/opinion/the-financial-times-will-be-in-good-hands.html
[12]Heather Timmons?&?Steve Mollman,The Financial Times deal is part of a more global stance for Nikkei—and for Japan,http://qz.com/463073/the-financial-times-deal-is-part-of-a-more-global-stance-for-nikkei-and-for-japan/
[13]Ken Doctor,What are they thinking??F.T.C.E.O. John Ridding Lays Out the Asian (and American) ‘Emerging Markets’, 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5/07/8573132/what-are-they-thinking-fts-emerging-markets
[14]Dominic Ponsford,Why Japanese publisher Nikkei has bet the farm on buying the Financial Times,http://www.pressgazette.co.uk/content/why-japanese-publisher-nikkei-has-bet-farm-buying-financial-times
[15][16] William Turvill,FT digital subscribers - up 14 per cent to 520k - now make up 70 per cent of circulation,http://www.pressgazette.co.uk/ft-digital-subscribers-14-cent-520k-now-make-70-cent-fts-paid-circulation
[18]郝思斯、翁逸骎:《<金融时报>卖给日本人,中国人还能看么?》,http://finance.huanqiu.com/cjrd/2015-07/7088675.html
[19]Kate Holton, For industry, Nikkei deal to acquire F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shift in standards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5/07/25/business/corporate-business/industry-nikkei-deal-acquire-ft-raises-questions-shift-standards/#.VbSK8PRAUzB
[20]Nikkei CEO vows to ensures FT’s editorial independence, http://uk.reuters.com/video/2015/07/24/nikkeis-global-ambitions-for-ft?videoId=365061571&mod=related&channelName=businessNews
[21]William Turvill and Dominic Ponsford,Sir David Bell calls for independence safeguards as £844m sale of Financial Times to Nikkei agreed,http://www.pressgazette.co.uk/pearson-confirms-advanced-discussions-over-sale-financial-times
[22]Dominic Ponsford,FT journalists ask new owner Nikkei for written guarantees of editorial independence,http://www.pressgazette.co.uk/ft-journalists-ask-new-owner-nikkei-written-guarantees-editorial-independence?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07-27&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
[23]Nikkei and the FT: a meeting of minds or culture clash?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5/07/24/us-pearson-m-a-nikkei-culture-idUSKCN0PY1ZE20150724
[24]Roy Greenslade,Journalists wonder if the Financial Times is safe in Nikkei’s hands,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greenslade/2015/jul/24/journalists-wonder-if-the-financial-times-is-safe-in-nikkeis-hands
[25]Jasper JacksonNikkei tells Financial Times staff it does not plan job cuts, 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5/jul/24/nikkei-financial-times-job-cuts
[26]Roy Greenslade, Pearsonthe Financial Times and the culture of modern capitalism, 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greenslade/2015/jul/29/pearson-the-financial-times-and-the-culture-of-modern-capitalism
[27]比尔·艾默特?:《日经与FT的文化差异》,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312#adchannelID=1512
[28]罗天昊:《对FT中文网的几大期待》,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290#adchannelID=1512
[29]王丰:《FT中文网变了吗?》,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180#adchannelID=1512
[30]陈栩等:《<金融时报>卖给日本人,你还会看吗?》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6197
[31]Hussein Malla,Why Pearson Sold Its Stake in?The Economist,http://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5/08/pearson-sale-economist/401120/
[32]Alex Spence,Pearson in talks to sell FT,http://www.politico.eu/article/pearson-confirms-it-is-in-talks-to-sell-ft/
[33]Chris SutcliffeThe Economist’s Michael Brunt on refining the journey from consumer to subscriber, http://www.themediabriefing.com/article/the-economist-s-head-of-circulation-on-perfecting-the-path-from-consumer-to-subscriber
[34]熊晓辉:《经济学人首个双语APP进军华语市场》,http://info.cb.com.cn/wenhua/2015_0529/1135236.html
[35]Mark Sweney, Pearson sells Economist Group stake for £469m,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5/aug/12/pearson-sells-economist-stake-exor
[36]亨利·曼斯、阿尔什·马苏迪:《培生拟4亿英镑出售经济学人集团股权》,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401#adchannelID=1512
[37]Joe Pompeo,News Corp. pumps Journal’s ‘worth’ as company ad revenues fall,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5/08/8574167/news-corp-pumps-journals-worth-company-ad-revenues-fall
  
张建中/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