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的实践与前瞻
——首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高峰研讨会会议综述
■陈积银 刘颖琪
2015年6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主办,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甘肃伎乐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GeoQ位置智能平台、甘肃省广播电视协会等协办的首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高峰研讨会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在6月27日首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之后,6月28日,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数据新闻现状与国际前沿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数据新闻制作研究、数据新闻教学体系研究、数据新闻中外业界的研究与实践等,展开热烈的研讨与交流,以期更好地推动数据新闻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克服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一、数据新闻现状与研究前沿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近几年大数据的热度不断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种大数据新闻的尝试、培训、研讨会遍地开花,显示出蓬勃繁荣之态。对于数据新闻的现状,清华大学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教授结合自己在华盛顿从业30年的经验谈到,现在比以往拥有更多获取数据的可能,数据新闻发展的好时代已经来临。数据新闻是一种讲故事的新形式:“数据工具围绕故事,这才是作为记者应该做的。这些工具不过是帮助讲述故事的一种辅助形式而已。”《华盛顿邮报》多媒体主编Pam Tobey女士结合优秀案例介绍了数据新闻制作中的各种交互技术。她特别强调,在设计信息图的时候,必须分析、理解数据,不能忘记精确性和准确性。总之,要为了内容而呈现信息图。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吴信训教授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在今天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数据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将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融合转型。当前的中国数据新闻发展,需要高瞻远瞩,更要脚踏实地。《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博士批判地思考数据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包括概念范畴不确定、形式重于内容、新闻意识不强、过度迷信大数据等。他提出,数据新闻更应该归属于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是此类报道中的辅助手段,也是融合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注意数据新闻的可视化陷阱的同时,媒体的核心能力仍在于挖掘真相。
二、学科交叉中的数据新闻制作
在互联网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数据新闻的制作与研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也引发了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的思考。西北师范大学陈旺虎副教授对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新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互联网时代,理想支撑技术 —— 云计算给数据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区云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新闻记者。此外,还应注重新闻媒体的职能,强调数据新闻发展要进行学科交叉。西北师范大学马慧芳副教授则着重探讨大数据新闻中的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了文本挖掘的主要处理过程、挑战、分析技术以及新闻事件挖掘的研究现状,并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 —— 众筹新闻”的重要性。西北师范大学讲师赵洋针对新闻制作过程中的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梳理,提出方式即内容,数据新闻的视觉呈现、视觉沟通要根据阅读内容、阅读顺序、阅读视线开展个性化设置。西北师范大学讲师王绯从数字化动态视觉影像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在边缘交叉学科中产生的数字化动态视觉影像艺术进行探讨研究。北京捷泰天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置智能事业部总监陈欣从GEoQ 位置智能平台入手,分享了地理信息可视化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河南大学高红波副教授认为,当下中国现有的数据新闻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倾向于数据采集、软件应用和可视化设计等技术问题,关于数据新闻本身的学理研究尚不深入,数据新闻学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鹏则从语言学视角对国内几家网站的数据新闻进行观察和分析,尝试从语类、多模态话语分析和修辞结构理论的视角探讨数据新闻在语言运用、语篇惯例及语篇建构等方面的特点。
三、数据新闻教学体系研究
数据新闻在业界的蓬勃发展要求学界匹配相应配套教学方案,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等都已开设了数据新闻课程,并且积极与业界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引导学生具备可视化新闻的生产制作能力。西安交通大学李明德教授认为,数据新闻为传统新闻带来全新的视角,使得深度报道有了数据的支撑。中国传媒大学王锡苓教授从新闻史论、新闻实务、数据处理、网页抓取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实践项目六个部分入手,对中国传媒大学首个数据新闻实验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尝试用科学的路径来实现数据新闻应该达到的景象。深圳大学王建磊副教授展示了业界在新闻实践方面的三个转向:技术转向、风格转向和思维转向,借此思考新闻教育该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包括进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讨,最后呈现了技术取向的新闻教育给文科老师以及文科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困惑。
在数据新闻教育中,人才的培养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新闻与传播研究》副主编朱鸿军博士认为,在数据新闻教育中,学生应该充实知识储备,具备跨学科的新闻素养;学者应该积极介入数据新闻,不应神话数据,应该具有批判精神。四川大学文学与传播朱天教授认为,数据新闻作品呈现,很大程度上是对价值思维和向度的一种重构。此外,传统新闻传播学习模式需要改变、学科发展需要创建复合平台,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团队协作,由此适应数据新闻的时代潮流。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主任、西北师范大学陈积银副教授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数据新闻的教学体系、教师资源、培训项目进行了深入解读。在借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我国几所主要院校数据新闻教学模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学界和业界联合、学科之间联合,以打造数据新闻精英,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武汉纺织大学周辉副教授介绍了近年来针对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传播类本科生数据新闻制作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践举措,提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传播类本科生急需加强数理分析及技术操作方面的训练,社会统计类、数据可视化处理等方面的交叉融合类课程也应相应开设。西华师范大学助教陈昱廷则认为,在数据新闻教育中,新生代数据新闻人应该具备区别于传统新闻的基本要素和技能,将数据技术与新闻实践相结合。
四、数据新闻中外业界的实践
数据新闻理念是实践的基础和根本,是学界和业界不可或缺的理论维度。河北经贸大学张波教授认为,新闻传播业目前仍未形成有序的数据新闻理念与思维,具备数据新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匮乏,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今的发展需求,媒体应增强“数据为主,服务为王”的数据观念,变革现有的报道模式和报道逻辑,重塑运作机制、人才队伍与商业模式。上海新闻晨报记者陈杰通过近些年来我国传统媒体在新闻操作方式上的悄然变化,阐述数据新闻正式出现后,对传统媒体的改变不仅限于战略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
数据新闻实践与数据新闻理念的结合,推动了数据新闻研究与实践的长足发展。长安大学王贵斌教授基于四大网站的数据新闻栏目,从有效数据的来源、选题的公共知识属性、受众关注的问题、依赖受众还是引导受众、数据处理的易读性、可视化的互动性六个方面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颖琪以中国首届数据新闻大赛作品为例,从关注领域、数据质量、版面设计、技术运用、表现形式、受众关注度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廉以新华网、财新网、澎湃网为例,分析了它们的数据新闻风格及特点。■
陈积银 刘颖琪/ 陈积银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主任;刘颖琪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