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的“事实核查”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王君超 叶雨阳
【本文提要】 西方的“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制度,是指一些媒体为了确保所刊载、发布的事实准确无误,而设立专门的事实核查部门和专业的“事实核查人”(Fact-Checker),以便对媒体的内容生产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管理。该制度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并且德国《明镜》周刊、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国际知名媒体都有悠久的事实核查传统。网络时代使新闻核查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但也为核查程序提供了便利条件。事实核查制度在保障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报道质量、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维护良好的媒体声誉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严谨求实的把关制度,及其在大数据时代核查平台与方式的变革,都堪为我国新闻界借鉴。
【关键词】事实核查 新闻专业主义 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210
2009年,《解放日报》一位记者应美国《读者文摘》之邀,专访体育明星刘翔。该刊编辑在采访之前就反复强调,专访时一定要有录音。在记者交出稿件的第三天,该刊编辑部就来电核对了采访稿中的近10处细节。比如,记者把刘翔的美国康复师名字翻译为“罗斯”,他们就要求记者提供“罗斯”的英文原名。又如,在文中记者描述罗斯说的英语带有“得州口音”,编辑部则要证实:是罗斯曾说过自己是得克萨斯州人,还是记者自己的主观判断?再如,文中涉及刘翔父亲在北京奥运会后对他说的一席话,该刊编辑则要求记者提供刘父的手机号码,以便与他本人核对,等等。①这就是欧美一些主流媒体实行多年的“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制度。
一、事实核查制度起源
事实核查员(Fact Checker)是欧美国家一些媒体中从事检查媒体内容事实准确性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来说,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事实核查员会对记者已经成文但未发表的报道逐一阅读与核实,确认报道中事实性信息准确无误。②在政治语境下,“Fact Checker”这一概念也指对政客的竞选海报、公开言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信息的核查。在这种情况下,事实核查员从事的工作便是对已公开发表的报道的核查。
事实核查制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美国《时代》周刊率先设立了一个由女性组成的事实核查团体,③其竞争对手《纽约客》也在1927年设立了事实核查部。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新闻的社会责任论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兴起,陆续有更多报刊设立事实核查部。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的媒体也出于重视新闻报道质量的目的,开始设立事实核查部或进行事实核查工作。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德国的事实核查员与美国的事实核查员略有不同。《纽约客》《纽约时报》的事实核查员一般会从记者那里拿到所有被访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通过与被访者再次联系或其他有效方式来确认新闻报道中所涉及信息的准确性。④而德国的事实核查员则更多是从专业领域和不同的信息来源,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核查,而不会直接与采访对象核实直接引语。⑤
在追求高质量新闻作品的精英媒体中,事实核查并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正确与否的层面,如确认人名、地名和日期准确无误,同时需要检查行文的逻辑、论证的每一步是否遵循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⑥
在事实核查员之外,有些西方媒体还有“新闻监察官”(Ombudsman)或“公共编辑”(Public Editor)的职务,对新闻报道质量进行监督,但二者和事实核查员的工作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别。比如,《纽约时报》将“Public Editor”的职能描述为:“公共编辑部门需要回答读者的问题、回复读者对于报道的评论,要调查新闻中涉及到事实诚信的问题。公共编辑的工作独立于记者和编辑的采编程序之外,同时其发表的观点代表个人观点。” ⑦
二、《明镜》与《纽约客》的事实核查制度
我们以德国《明镜》周刊和美国《纽约客》为例,来看看事实核查制度是怎样运作的。
1.《明镜》周刊的事实核查制度
德国以调查性新闻报道见长的《明镜》周刊(Der Spiegel)在1946年创办之初就成立了“档案部”,负责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后来,当一位档案资料员告诉周刊主编,在一篇已经发表的文章中,有一处和他所掌握的资料不符时,主编决定在印刷之前先请这些档案员将文章核查一遍。于是,慢慢地,档案员和事实核查员就成为了两种不同的分工。⑧
60多年来,《明镜》周刊将事实核查作为一项传统和例行工序坚持了下来,目前已成为新闻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10年,它拥有约80位全职事实核查员和约30名兼职事实核查员,同期《纽约客》的核查员是16人。⑨
《明镜》周刊的“档案部”中,负责进行事实核查的专业人员,大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很多还拥有博士学位。因为“只有形成专长,才能在事实核查时敏锐地发现错误。研究与勘误是相辅相成的”。核查过程中,每条和事实相关的、不是主观表达的词汇他们都要核查。人名、地名、时间、数字这些是最基本的,接着才是混杂着事实的带有观点推演的论述。“基本事实一般读者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真伪,并不需要专业知识来判断。但读者一旦在这些基本事实上发现错误,就会对整篇文章产生不信任感。”负责社会报道板块的事实核查员安德雷·杰瑞克介绍说。⑩
在数据新闻时代,《明镜》周刊的事实核查部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维基解密事件”中,阿桑奇与包括《明镜》周刊在内的三家媒体合作后,该刊也成立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报道小组,之前的部分事实核查员也利用专业优势,直接成为供稿者。在其网站上,开辟了在线事实核查专栏,主要对政客的政治言论以及政治报道进行事实核查。[11]2.《纽约客》的事实核查制度
早在1927年,《纽约客》就成立了事实核查部。《纽约客》设立该部门的直接原因来自一起纠纷:该刊发表的一篇关于诗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特写,被诗人的母亲指出错漏连篇,并称如果不刊登更正,她就要起诉该杂志。《纽约客》最终把其长篇更正来信刊登出来。此事发生后,创办人哈罗德·罗斯在给出版人的备忘录中说:“鉴于我们常常拿其他刊物的错误来开玩笑,鉴于我们杂志的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出特别努力去避免《纽约客》的错误。” [12]当时,《纽约客》的事实核查并不限于对非虚构作品(如新闻作品)的核查,甚至对文学作品如诗歌等都进行核查,对于诗歌中与事实不相符的部分,都会与诗人联系。[13]现在,《纽约客》的事实核查员会由杂志社进行统一培训,正式入职的时候报社还会给他们发一盒红色铅笔和一盒普通铅笔,分别用来标注包含可能需要核查的事实的句子和已经得到核查的表述。[14]对于已经完成的稿件,事实核查员需要逐一联系文中出现的每一个消息源,与他们再次核对文中的相关信息。[15]3.事实核查的一般流程
从德国《明镜》周刊和美国《纽约客》的做法,可以窥见西方媒体事实核查的一般操作流程:在记者的新闻稿件公开发表之前,由若干事实核查人员对其在专业知识、消息源引语、相关背景等方面,通过结合核查员自身的专业所长,查阅档案资料、与采访对象或记者进行再次沟通和确认等多种方式,事无巨细地进行核查工作,以避免公开发表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事实性错误。
一篇2008年的研究论文指出:在随机抽取的一期《明镜》周刊里,共有1153个被纠正的错误。在这些错误中,如果忽略那些拼写错误和不符合杂志写作规范的地方,仍然有449处错误和400个不太精确的段落,其中的四分之三都在和编辑协商后得到纠正。所以,《明镜》前主编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这种系统的核查过程,《明镜》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的模样。” [16]在西方许多知名国际媒体的编辑手册中,除了对真实性会做出规定(主要是针对记者和编辑的要求),也会有专门的关于事实核查的规定。如英国BBC的编辑准则中,在“准确性”(Accuracy)一项下,事实核查被列在20个条目之中,明确写道:“我们必须检查和核实一切信息、事实和既有的资料,尤其是那些从网上获取的信息。” [17] BBC还特别指出,“即使是网上最令人信服的消息,也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Even the most convincing material on the web may not be what it seems)”。[18]
三、网络时代的报道后事实核查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事实核查形式又有新的变化。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本来就只有少数主流媒体施行的事实核查制度能否继续保持,不免要画上一个问号。但另一方面,与互联网新媒体开放性、透明性特点相适应,新闻报道的事后核查,却逐渐多起来。一种是媒体或媒介研究机构在其网站开辟事实核查专栏;另一种则是推出新的专业事实核查网站或其他专事事实核查工作的互联网产品(如App)。
比如,德国《明镜》周刊在其网站“明镜在线”(Spiegel Online)上开辟了一个名为“敏豪森-核查”(Münchhausen-Check)专栏;[19]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也从2008年起在其官网开设了“事实核查”专栏,由资深调查记者、曾荣获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桂冠的格兰·凯斯勒(Glenn Kessler)主笔。这一专栏主要核查政客以及政府官员的言论是否属实,同时也发动读者参与其核查工作,并欢迎读者提供有待核查的事实或言论线索、提出质疑。[20]该专栏在社交网站脸谱和推特上都有自己的账号,保证可以实时更新专栏内容并与读者进行互动,接收读者的反馈。
《华盛顿邮报》在其网页版的专栏里,用类似给电影评分打星星的方式,用卡通形象、有着长长鼻子的匹诺曹(只要说谎鼻子就会长大)头像的个数来说明报道或陈述的真实性,匹诺曹的个数越多,则可信度越低。如一个匹诺曹头像代表“有选择性的提供了事实,还有一些事实隐而未言。含有部分的省略和夸张,但没有显著的错误”,4个是最不可信的——它表示“弥天大谎”(Whoppers)。[21]不过由于它主要针对的是政治家们的公开言论和政府发表的声明以及相关报道,以及是一种发表后核查而不是事前核实,与《明镜》周刊和《纽约客》杂志所做的对自己的每一篇报道进行事实核查有所区别。
澳大利亚的一家叫做“对话”(The conversation)的非盈利性媒体平台也设有事实核查专栏。该网站上的信息皆来自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目前拥有英国版、美国版和日本版。与专门做政治类公开信息核查的《华盛顿邮报》不同,该网站的核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就业、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事实核查的主体也多为知名大学的研究人员,从专业角度和公开的数据进行核查工作。
在网站上开辟事实核查专栏的方式,专业事实核查网站和App是网络时代西方新闻界进行事实核查的另一种独特呈现形式。它的出现,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越发细分的受众群体的出现密切相关。
《华盛顿邮报》除了在其官网上开设事实核查专栏外,还专门推出了一款事实核查客户端——“事实核查者”(Truth Teller),利用机器人和网上数据库对政客的公开演讲进行实时的事实核查。[22]这款工具类App比起事实核查专栏更进一步,以视频为主,动态图片、相关文字或视频报道的链接为辅,用多媒体方式为用户呈现事实核查的实时结果。不论是政客和官员们的现场演讲,还是电视节目中和网络上的视频,只要用户将其视频片段上传或录入其中,它就能通过已有的数据库(包括《华盛顿邮报》事实核查网页专栏中已经核查过的事实信息、以及其他已经过其他媒体或事实核查网站核查的政客言论及相关信息)来对该视频中的言论进行即时的事实核查。就像邮报官网上对该客户端的介绍一样,它能够“在你需要和想要知道真实与否的结果的时候即时给你判断”,[23]当然前提是在该政客的言论中包含此前已经被媒体事实核查过的言论。
这款客户端用到了大数据、语音识别系统以及互联网搜索技术,可谓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既向用户提供了服务,也为传统新闻生产和事实核查在网络时代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除了《华盛顿邮报》这样的“机器核查员”外,互联网时代事实核查工作更普遍的一种方式是建立专门性网站。它们多以核查政治新闻和政客言论的真实性为主要目标,专注政治领域的事实核查,较为著名的有美国的Factcheck.org、Politifact.com。前者在其网站上明确陈述了网站的定位与目标是“将美国政治中的欺骗与误解降到最少”,以便“增加公众对于政治运行的知识与理解”。[24]它们选择进行事实核查的标准也多包含事实的显著性、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以及新闻价值的大小等。[25]此外,综合性的核查网站还有英国的Fullfact.org和美国的storyful.com。
这些网站所核查的事实都是最具有新闻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由多位核查人员对其进行事实核查。与传统意义上媒介内部的事实核查员不同,事实核查类的网站往往重视自身的独立性和价值中立,并且主要目的不是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报告,而是帮助他们在鱼龙混杂的信息和各类新闻报道、言论中辨别事实真伪。
四、事实核查的重要性
施行事实核查的媒介机构都对其事实核查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纽约客》杂志将“智慧而博学”的事实核查员称为新闻作品背后的英雄。[26]在线事实核查网站PolitiFact的总编辑兼负责人安吉雅·霍尔曼(Angie Drobnic Holan)也表示:真实性仍然是新闻业的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当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27]1. 保障新闻客观性和新闻专业主义
众所周知,新闻专业主义是全球严肃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共同追求。哈钦斯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中提到,“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强调新闻记者应该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从事新闻报道,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28]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工作旨在“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呈献给受众”。[29]但是,由于“抢新闻”的需要,以及事实本身的复杂性,加上“新闻框架”(News Frame)的存在,使得记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核查清楚事实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媒体建构的事实只是一种“媒体真实”。事实核查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的较为可靠的手段。这样做还能同时避免在报道中出现事实性错误,从而使媒介机构免于介入相关纠纷。[30]2. 关乎媒体公信力和诚信
事实核查员的工作体现了媒介机构对公众负责的态度,直接关乎媒介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曾任《纽约客》事实核查员的汉娜·戈德菲尔德(Hannah Goldfield)在《事实核查的艺术》一文中提到,事实核查是一项“令人着迷的”、“复杂的”工作,它对于杂志的诚信度“至关重要”。[31]3. 高质量新闻产品和竞争需要
面对互联网时代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为受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不仅能保障新闻产品的高质量和水准,同时也是媒介集团在媒介市场中的重要竞争力所在。德国《明镜》周刊以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闻名,其庞大的事实核查员团队也成为了周刊的一大品牌特色。虽然它并不是德国唯一一家拥有事实核查员的媒体,但专业而数量庞大的事实核查员群体是它们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32]同时,精英媒体在事实核查这一程序上会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媒体之间的良性竞争。
五、事实核查对于我国媒体的借鉴意义
时下,全球媒体行业都面临着来自新媒体技术以及读者群体不断变化的阅读习惯的挑战。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得以实现实时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新闻“即时性”的要求。在时效性竞争的压力之下,媒体因为抢时效而出现事实性错误和不准确信息的例子屡见不鲜。香港媒体报道2014年7月的“反占中”游行事件时,对游行人数莫衷一是,出现了上至“20万人”下至 “万人”等四五种版本,让读者一头雾水;2015年6月3日,同一天出版的《京华时报》与《北京晚报》对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头版报道中,分别称船上人数有456人和458人。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媒体事实核查之不足。
不准确信息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新闻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公开的报道中出现事实性错误。但与之直接相关的是,在我国的媒体中,尚无专职从事事实性检查工作的部门,遑论成体系的、固定的事实核查机制。欧美国家媒体成形的事实核查制度,或可为我国的新闻业带来有益启示。
我国新闻界缺少专门的“事实核查员”角色,通常情况下仅由编辑、校对和检查(员)担任“把关人”。由于事实核查工作并非其唯一的工作内容,他们在紧张的排版和审读大样时(日报的这些工作往往是在夜间进行),往往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对某一事实进行刨根问底的深度核查。对于确实不够准确的信息,通常的做法是在报道中舍弃无暇核查的信息,或者将其进行模糊化处理,在造成信息流失的情况下,也流失了部分新闻事实。
在大数据时代,将“事实核查”制度引入中文媒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可以采用相对低成本而高效果的方式进行事实核查。比如,组建数据挖掘团队,可以部分地承担西方“事实核查员”的角色,避免传统媒体时代依靠增加核查人手所带来的巨额成本。“成为数据分析员,从无限的数据流中建构出意义与结构,正是事实核查员们在新时代的角色。” [33]■
王君超 叶雨阳/王君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叶雨阳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张玮:《采访录音是把“双刃剑” ——从〈读者文摘〉“真实性调查”制度说开去》,《新闻记者》2009年第5期
②⑨[30][32]SilvermanC. (2010). Inside the world’s largest Fact Checking Operation. Columbia Journal Review.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jr.org/behind_the_news/inside_the_worlds_largest_fact.php?page=all
③Silverman,C.Jarvis, J. (2007). Regret the Error: How Media Mistakes Pollute the Press and Imperil Free Speech. Union Square Pressp275
④CoatesTa-Nehisi(2012). In Praise of Fact-Checkers. The Atlantic.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12/08/in-praise-of-fact-checkers/261368/
⑤⑧⑩[16]丘濂:《解密德国〈明镜〉周刊的事实核查部》,《中国记者》2013年第11期
⑥Navasky,V, Cornog, EHoyt, Mand the editors of th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12).The Art of Making Magazines: On Being an Editor and Other Views from the Industr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pp75
⑦原文“The public editor’s office also handles questions and comments from readers and investigates matters of journalistic integrity. The public editor works independentlyoutside of the reporting and editing structure of the newspaper; her opinions are her own.”. New York Times. [Online] Available http://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about-the-public-editor/
[11]网址见http://www.spiegel.de/thema/muenchhausen_check/archiv.html
[12][13]黄灿然:《希钦斯,把编辑变成“事实核查员”》,《时代周报》2012年1月5日
[14]Heffernan, V. (2010). What‘Fact-Checking’ Means onlin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ytimes.com/2010/08/22/magazine/22FOB-medium-t.html?_r=0
[15]钱钢:《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南方周末》2009年7月9日
[17][18]Editorial Guidelines . BBC. last updated on 18 October2014website link: http://www.bbc.co.uk/guidelines/editorialguidelines/edguide/accuracy/factchecking.shtml[19] 网址 http://www.spiegel.de/thema/muenchhausen_check/
[20][21]参考《华盛顿邮报》官网上对事实核查专栏的介绍文章《关于事实核查员》,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fact-checker/about-the-fact-checker/
[22]参见The Washington Post官网上对Truth Teller的介绍文章Welcome to TruthTeller [Online] Available: http://truthteller.washingtonpost.com/ ;以及David Holmes(Jan 2013).“Washington Post’s Truth Teller and the future of robots doing journalism” [Online] Available:http://pando.com/2013/01/29/washington-posts-truth-teller-and-the-future-of-robots-doing-journalism/
[23]The Washington Post [Online] Available: http://truthteller.washingtonpost.com/ ;
[24]“our mission”section. Factcheck.org.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factcheck.org/about/our-mission/
[25]万小广:《事实核查类项目初创的启示》,《传媒评论》2014年第11期
[26]Blake, M. Fact-Checkers: Our Heroes. New Yorker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fact-checkers-our-heroes
[27]Pittner, Nicoletta. Why fact-checking is the root of journalism: 8 good questions with PolitiFact’s Angie Drobnic Holan. AP.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americanpressinstitute.org/publications/good-questions/why-fact-checking-the-roots-of-journalism-8-good-questions-with-politifacts-angie-drobnic-holan/
[28]Fallows. Ames (2010). Craig of Craigslist: Building an "Immune System of Democracy". The Atlantic,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0/07/craig-of-craigslist-building-an-immune-system-of-democracy/59395/
[29]Brewer. David (2012 ). The importance of fact-checking for journalists. 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trust.org/item/?map=the-importance-of-fact-checking-for-journalists/
[31]Goldfield, Hannah. (2012). The Art of Fact-Checking.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the-art-of-fact-checking
[33]张海华、陈嘉婕: 《美国“事实核查”网站的经验与启示》,《现代传播》2012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