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39页
  • 40页
  • 41页
  • 42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传媒伦理的考量与选择
——“周一见”报道的经过及思考
□谢晓
  刊发文章婚外情报道,从一开始就压力重重。
  报道无疑会令文章和姚迪两位年轻偶像以前的阳光正面形象受到严重质疑,报道刊发之后文章和马伊琍是否会因此离婚尤其是马伊琍刚生完第二个女儿还在哺乳期她无疑会是我们报道影响到的最无辜的人。
  但这次事件不仅是我们记者另外一家网站的记者也拍摄到了所以即便我们不发也无法阻止其他媒体曝光此事。作为媒体人谁都判断得出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重磅新闻,但在引发极高关注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令媒体自身踩中新闻伦理的地雷。
  不出所料这次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一场狂欢过后我们也遭遇了如此之多的非议与误解。作为当事人之一,我想我的论述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局限性,但希望尽量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对这场报道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自媒体时代舆论场嬗变和平面媒体的应对来进行回顾和分析。
  在这次事件中无论赞扬还是批评我们都视之为关爱。即便是尖锐的批评我们也会认真思考把它看成是改进、完善娱乐报道的动力。
  
一、发与不发之间的伦理摇摆
  虽然记者透露这条新闻盯拍了8个月之久但将这个选题报到我们编辑部却只是一周之前的事。今年3月中旬我出差北京约见记者时卓伟缺席他很神秘地告诉我正在深圳拍一个重要题材但不肯透露具体内容。接下来那个周一报选题时卓伟悄悄地告诉我他终于拍到了,而且很震撼。
  我当时听到这个选题时心里确实有点难过因为我们对文章是有情结的。想当年他作为新人出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纯情小贝刚崭露头角我们就预言他极有发展潜力。
  所以发与不发我们都需要全面评估这条新闻的价值在哪,而不仅仅是吸引眼球这么简单。如果刊发,首先对文章一直以来爱家爱妻的正面形象打击比较大但这种损失主要会是商业广告上的同时对于他接演作品角色可能暂时有些影响,有可能会降点身价,但是基于大众对明星的私德问题比较容易谅解,所以我们相信这次报道对他本人事业的影响只会是暂时的。当然我们要谨防这条新闻的伦理陷阱:刊发出来如果导致两人离婚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们作为娱乐圈的报道者和监督者首要的还是告知真相,揭发事实。刊发报道,或许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婚外情”泛滥的反思,令娱乐圈的类似事件发生概率大大减低,最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接下来就是刊发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从周一(3月24日)报题到周五(3月28日)签片变数仍相当大。我心里也一直没把握随时做好了撤稿换稿的准备。直到周五晚八点签完片后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到家才打开已关闭了五小时的手机果然上面已经全是各种求情回电信息但没有接到报社让我重签片的通知心里终于落下大石。鉴于我们纸刊的印刷流程是要等到周一才能上摊售卖所以我们与另外两家也参与了此次拍摄的网站约定好周一再同时发稿。
  
二、始料不及的网络传播
  虽然不能提前曝光图片与事件作官微预告但我当时对于这条重磅新闻出炉前的周折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一条微博以记录当时的心情:“为了顺利签片,我下午关机拒绝了一切人情电话,直到下班心里才松一口气。请大家别怪我,也别再打听拍到了什么,当事人最清楚发生了什么。我也理解当事人此时的焦灼,但请相信此报道绝无任何阴谋论,记者也拒绝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路还长,祝你们今后能走好!”因为自信这条稿件的保密工作到位且没有在微博中点名心想即便这条暗示性微博引起小范围业内关注也算正常效果。
  没想到这种自信很快被摧毁。众多网络营销账号直接发布了与文章有关的消息,一些认证大V甚至揭开谜底:“文章姚迪有事发生”。未经确认,但都言之凿凿,显而易见,消息有泄漏的嫌疑。虽然我刊未出来证实但已造成了指向性围观。很多熟悉我们出刊规律的网友直接套用往常周日官微上作预告的最后一句“周一见”,到文章姚笛两人微博下留言,以致全民猜谜达到了高潮,“周一见”成为当天网络排名第一热搜词汇。
  周六(3月29日)凌晨02:37分“新浪娱乐”官微直接点名发稿:“【传文章出轨恋姚笛 曝女方爱到无法自拔】”。
  周六早上8:09本刊出品人陈朝华发了一条微博:“对不住昨晚各位来说情的朋友和领导了,作为主编或出品人,必须尊重一线记者的辛勤劳作,否则编辑记者慢慢就不陪我玩了,读者也渐渐不买账了……据说,昨晚网友评论的热词分别是:周一见。挺住。大仇已报。诸事不宜……网友之中,太多八卦高人!”不仅对我前晚的微博进行了呼应承认我们确实拍到了重磅新闻同时也暗示猜谜结果正确。
  周六上午我因为参加一个重要活动一直关机等到中午看到自己前晚的微博已成了热点时,赶紧主动删掉我并不想给当事人造成太大困扰,并补发了一条:“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能过去。还是先享受周末吧”。没想到这个举动令网友误以为“文章公关成功”大家更期待“周一见”很多人给我们留言“挺住”。事实证明这只是不了解我们出版流程的网友的误解。
  因为大家都是借助新浪微博发布消息所以新浪在此话题上显得有点独领风骚。这时也参与了此次拍摄的另一家网站作出了提前发图的决定,而这一举动立即引发其他几家未拍到图片的网站更激烈的竞争推送各种相关新闻,新浪微博也不断地将这个话题推送到显要位置。接下来两天里,如大家所见,几大门户与非门户网站全部投入到这场新闻战中,各种抢发与披露直到把我们“周一见”的期待全部消解。作为平面媒体,却一直只有无奈地等待着这个周一静静的到来。
  周一凌晨(3月31日)文章终于发了《致周一见》的道歉微博马伊琍相隔3分钟后转发“且行且珍惜”表明此事夫妻之间已经达成了暂时的谅解与共识。基本符合我们当初对此事的判断没有因为报道拆散两人的婚姻同时也让文章认识到错误重新回家这正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结局。
  但我们也在这个周末深刻体会了传统媒体的无奈。正如有人评论:“此刻,我忽然很同情南都娱乐。在今天这个按键发送即成新闻的时代,你连自己爆出的新闻都追不上了。”财经网也在周日(3月30日)的晚安问候中提醒:“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周一,已不必见了。这不是八卦,这是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媒体的又一次自省自思机会。”有同行评价,这或许是一次平面媒体利用新媒体传播失控的案例。不得不承认,没有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双微”时代,平面媒体制作独家新闻已经难于上青天,这一次就是一个独家信息被逐渐稀释摊薄的过程。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自始至终贯穿的“周一见”成为“南都娱乐”内容品牌的代名词说明纸媒在面对新媒体的这场较量中没有完败。
  无论如何我们纸媒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如何进行新媒体转型但核心是纸媒的专业制作新闻的方式不可放弃纸媒在新闻的权威性打造上仍有空间可为。问题在于,我们多年做纸媒权威发布的自信惯性过于强大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所以当有人指责《南都娱乐周刊》是故意周五放风出来恶意消费明星的隐私时我们只能抱歉地说这确实不是我们的原意。而当期杂志我们既没有印宣传海报也没有提前通知发行部加印一切都是始料未及的意外事件确实是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力量的预判不足。
  
三、网络舆论场嬗变之“沉默螺旋”
  本来“周一见”眼看事件结束了,但没想到周一晚间文章在微博上发怒,周二(4月1日)署名为“马伊琍父亲”的微博再发“求南都放过他们”的长微博,将事件炒作推进到了第二个阶段,将网友对于文章私德的拷问变成了对媒体新闻伦理的讨论。基于事件正在进行中,而且微博已经出现了据说是“水军”的无理性的跟贴。为了避免与新闻事实无关的人身攻击和可能的社会不良影响编辑部决定,所有人都不再回应保持了沉默。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媒体相较于文章一方在整个舆论场中的意见引领作用并不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在后一阶段中文章一方在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然超过传统媒体。这也完全符合大众传播学理论中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教授认为,因为害怕孤立,人们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愈加得势,另一方则越来越失去支持的声音。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
  “沉默的螺旋”理论,试图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形成或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却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格局带来了猛烈的冲击。今天,借助上千万级粉丝的自媒体,娱乐明星们可以完全介入到传统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加之,娱乐明星背后往往有专业的经纪团队和公关团队,个别明星可以雇佣成千上万的“水军”参与舆论场之中。
  相形之下,传统媒体由于体制的限制、新媒体平台的相对薄弱,在这样的对峙中,反倒有可能处于劣势。前一阶段即便报道铁证如山仍有部分粉丝表示无条件支持文章可见明星的号召力之强大。而在文章一方发难后不仅我们个人的微博受到了水军的强烈攻击连官方网站也遭遇黑客攻击而被迫关闭,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平面媒体影响力比之千万粉丝的明星影响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随之而来的,在新媒体时代过去相对明朗的意见气候会变得错综复杂一些。这样的网络新舆论场中各方势力角逐,传统的传播机制和媒体监管体系也已然失灵。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如何进行引导、规范和理性治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艰巨课题。
  
四、新闻伦理永远都有争议
  去年我曾在论文中探讨过娱乐新闻的新闻伦理提到过一些基本理念比如偷拍不能入室,对于无关公众利益的名人隐私要把握尺度不能危及名人生命等。这些年,由《南都娱乐周刊》推出的重磅新闻不少,却都没有引来过如此大的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论。在这次报道过后我们发现“婚外情属于无关公众利益的个人隐私”的观点颇有代表性所以有必要在此与大家再次共同探讨新闻伦理的边界。
  有关名人的隐私权诚如美国法学家沃伦·弗瑞德曼所说:“公众人物的事业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公众的,公众有权了解他们的事业及与他们的事业有关的个人情况。” 在美国,名人的部分隐私能否被新闻报道的理由在于判断该部分隐私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属于“公众的合理兴趣”,这种判断标准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什么样的兴趣才是“合理”的?有法律人士认为,这种合理性是基于公众的知情权。由于公众人士的一些个人信息、行踪,尤其是与其职业相关的那一部分信息、行踪,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已经成为公众知情权所指向的对象,因而对该部分隐私的探知符合公众的“合理兴趣”,不构成侵权。如果这部分隐私与公众人士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关联,对其从事职业有一定影响,譬如,对于影视、体育明星来讲,其年龄、身体特征、婚恋状况、个人嗜好等隐私,能够引起公众对其职业的关心和合理兴趣,对其该部分隐私的公开也不构成侵权。而此次报道中的主人公多次在公开采访中大方谈自己的爱人、家庭、婚恋观等,从而塑造了一个正面的好丈夫好爸爸的公众形象,也因此出书、接拍各种广告,他的这部分隐私已成为了影响其事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自然属于大众的合理兴趣,也属于媒体的报道范围。
  在这次报道中,“狗仔队”的工作方式也是某些争议焦点。我想说明的是这种获取新闻的方式在国外很常见近十年广泛用于中国的娱乐报道中不足为奇。这种获取新闻的方式其实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广泛地被网友们自发使用比如这次刘强东与奶茶恋情曝光正是一位在场网友拍下发给媒体的。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拍照发到自己网上的现象并不鲜见。而在这样一个特殊题材的报道中可以想见,仅用文字来证实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有线人爆料我们都不敢随意相信。这样的报道风险极大如果没有铁证如山的图片刊发后不仅网友会质疑事情的真实性同时明星本人一般也都会用否认或起诉我们的办法来消除负面影响而我们作为媒体在法庭上如果出示不了任何证据败诉的可能性将很大。所以与社会新闻类似的暗访一样我们使用了偷拍的方式进行取证同时我们兼顾了新闻伦理的处理未在明星出入的私人场合拍摄没有侵入他们的私人空间。
  虽然在这次新闻事件中,我们遭遇了如此之多的非议与误解,但我和我的团队依然会坚守我敬佩的一位同事所说的新闻报道的信条:我们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我们绝不说假话。■
  
  作者系《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