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49页
  • 50页
  • 51页
  • 52页
  • 53页
  • 54页
  • 55页
  • 56页
  • 57页
  • 58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融合:数字多媒体新闻叙事策略分析
——以台湾媒体融合实践为基础的讨论
□ 周庆祥
  【本文提要】 如何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融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成为真正的数字多媒体新闻,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媒体融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台湾媒体网站如何进行多媒体新闻叙事的访谈调查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图像化多媒体新闻是竞争与获利关键,区块化是数字多媒体新闻布局基础,新闻网站必须强化社群媒体工具和用户回馈,主管与员工的数字元融合能力需要再教育。
  【关键词】 数字多媒体 数字融合 媒体融合 数字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近年来,媒体如何“融合”(convergence,台湾一般译为聚合)已成为学术圈与产业界共同关心的议题。几次世界报业协会大会或研讨会的主题,都在讨论如何整合媒体资源,如何改造编辑部成为一个多媒体中心,将传统新闻产制改造成一个能够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多媒体新闻。学术界研究的一项主题也是探讨新科技对媒体组织及媒体工作者工作实践所造成的挑战与影响。换句话说,如何描述新闻实践与不同的新闻产制间的关系?尤其是数字元融合下如何融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成为真正的多媒体新闻。
  由于目前主流新闻机构并未充分利用多媒体新闻,网络新闻也并没有被多媒体化所驱使,因此,研究多媒体网络新闻是一个较新的议题。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多媒体新闻的叙事策略提供新的思维,从而展现“组织脉络”下多媒体叙事图谱。
  
一、媒体融合趋势与模式
  制作一则多媒体新闻,说故事者会同时接触视频、静态图片、音频、图形、动画和文字等媒体,说故事者最关心的是,这些媒体如何进行融合?例如,什么是故事中最好的影片?什么是故事中最好的静态照片?是有视频音频效果最好?还是合并静态照片的效果最佳?作为故事的一部分,搭配何种图像更能彰显传播的效果?这个故事是否需要地图?如何确保讯息在每个媒体上是互补的,而不是多余的?媒体融合的模式与策略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多媒体新闻是否能成功地吸引受众眼球。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Quinn在提到媒体融合时指出,媒体融合的关键人物是编辑,他必须评估每一个新闻事件的价值以进行最适当的分配。①Dailey等人则认为,媒体融合是团队的记者协力合作的计划、报道,他们产制一个故事,并决定故事的哪一部分最适合平面、广播或数字形式。因此,有学者将“媒体融合”的新闻称为“多样化新闻”(Multiple-journalism),意指将多种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整合,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
  过去10年中,欧洲和美国的媒体公司已开始进行新闻组织内部和外部新闻产制数字化的整合,以促成“媒体融合”。例如美国《圣彼得堡时报》就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多媒体深度报道,其中一篇关于圣彼得堡一条黑人街道的报道,集报纸文字、音频、视频以及互动图表等多种陈述方式于一体,不仅使受众得到多方面的信息,更使受众感官得到了全方位的享受。CNN自1999 年开始推行的全球新闻资源整合计划(Worldwide newsgathering),利用“多媒体处理平台Media360”将采访讯息分类并储存至数字数据库中,而电视采访记者则在采访完新闻后,上传至此数字平台供各媒体使用取材。②2004年,Global Voice网站以汇聚、策动与彰显全球网络对话为目标,由各地编辑选择当地重要议题,撷取当地博客(blogger)代表性观点,写成言简意赅的导读文章,让网友迅速掌握要点,同时插入照片和影音信息,并且在文中设立多个超级链接,连到代表性观点的原始网站,让对特定观点有兴趣的网友能够点阅。2005年,美国新闻记者兼技术人员荷洛瓦提(Adrian Holovaty),从芝加哥市政府取得犯罪数据,将数据与Google地图混搭(mashup),做成EveryBlock网站,让民众可以依照犯罪种类、街道、地区及日期查找,随时了解身边的治安情况。③可以说,如何进行媒体融合以生产制作吸引眼球的多媒体新闻,已成为新闻网站发展的趋势。
  对于媒体融合的模式,Gordon提出了所有权、策略(跨平台的交叉推广和内容分享)、结构(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信息收集(多平台)和呈现等五个媒体融合的观点。④Deuze则定义了两种多媒体融合的类型,第一种是跨媒体融合,亦即电子邮件、短信、印刷、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体平台的融合;另一种是媒材的融合,亦即口头和书面文字、音乐、移动和静止图像、图形动画等两个或更多的媒体格式的互动和利用,例如超文本元素。⑤
  不同于Deuze的媒材融合与跨媒体融合,Dailey以垂直轴和水平轴来定义媒体融合新闻。⑥垂直轴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产制过程中,连结建立多元技能的概念。⑦多元技能记者在文本中展现了产制新闻多技术性的功能,例如,从采访、摄影、录像、写稿、编辑影片与照片都一手包办。记者和学者都经常形容这些人为“背包记者”⑧或“神探”。⑨但这种垂直轴的新闻产制被批评为同时做太多的事情就会“样样通、样样松”,名为多技能的记者其实不是真的很擅长什么。⑩水平轴的媒体融合是由不同的媒体平台组成新闻故事,不同媒体平台上传各自新闻至数据平台,再由各媒体依需求取用和融合,可适用于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媒体,亦称为跨媒体轴的媒体融合。
  有别于水平轴和垂直轴的融合模式,Kolodzy进一步提出工作轴和内容轴同时存在的跨媒体新闻模式,[11]工作轴由不同形式的跨媒介实践组成,描述内容是如何在媒体机构和新闻的角度建立的多平台发布而被创造。它包括:单一记者多平台新闻(记者产制相同的新闻在两个或更多的平台上)、新闻数据库新闻(单一记者将已存在的新闻报道创造一个新的版本放在不同的平台)、内部平台协调(记者或编辑从不同的平台上共享讯息,协调特定新闻的涵盖效果)、内部平台产制(要求记者将特定的新闻报道在不同平台上广泛合作,共享新闻内容与题材)。这四种平台的新闻可能通过不同平台进行双边协调。他们可能依赖实用信息、新的题材以及记者通过数字生产系统(ENPSDigasQuantel)共享以产制出新的新闻。但Kolodzy [12]强调,媒体融合的方式发生在多元的新闻编辑室,它并没有任何一种范本被认为是最好的模式,尤其是媒材内容的融合,更需要视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模式。
  
二、媒介融合下多媒体叙事策略
  媒体融合模式是多媒体新闻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产制模式,究竟多媒体新闻在跨媒体平台上是如何融合的?不同的媒材又是如何进行内容融合的?什么是媒体融合模式下最佳的多媒体叙事策略?在回答这些问题前,先要了解传统多媒体与数字多媒体的差异,才能进一步讨论数字多媒体的叙事策略。传统多媒体是指两种以上的媒体素材的融合,而数字多媒体则拥有传统多媒体没有的数字特性(实时、互动、参与、超文本、超链接),数字多媒体新闻也就是建构数字特性上两种以上媒体融合的新闻。因此,数字多媒体新闻的叙事策略必须在数字融合特性上思考,才有助于吸引网友的眼球,提高新闻的点阅率。
  (一)超链接数字叙事
  链接包含了内部链接与外部链接两种形式,内部链接是指在同一网站内相关内容的链接,而外部链接包括与网站外其他信息内容的链接。就功能而言,每一个超链接可以是链接另一篇文章、另一个网站或另一个空间等。
  超链接可以让信息容量增加,藉由链接多个空间,并将内容和意义建构分散在多个空间,再相互组合。但过去的研究表明,新闻网站内部链接比外部链接被更频繁使用,尤其是数字电子报。[13]只有极少数网络新闻媒体使用外部链接,[14]外部链接多半是链接至集团相关网站或非竞争媒体间的链接为主。[15] Cohen [16]指出,外部超链接较少被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会使既有的浏览者“逃脱他们的网站”。对新闻网站而言,外部链接意味着减少流量与降低点阅率,但如果内容涉及信息的完整性与著作权问题,新闻网站却又不得不以外部超链接进行文本叙事。
  新闻网站如何利用超链接进行多媒体新闻叙事,以创造网站浏览率,这是本文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二)超文本数字元叙事
  数字多媒体的另一个主要特性是超文本(Hypertext,另译多向文本、超文字),指通过电子联系,将分散在网络各处的相关信息片断连接起来,以便网友取用。因此,超文本有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网络,二是非线性,数字元超文本必须两者之间相互为用,缺一不可。[17]
  超文本最好的呈现形式是在屏幕上,通过一系列不同区块文本的链接,可使读者产生不同的阅读路径。例如可以藉由超文本,让媒材自我演化,一张张照片用超级链接串成可以自动播放的幻灯片(slideshow),地图上一个个信息框藉由超文本连结成可以自动播放的动态地图(如Google地球),超文本藉由超链接,可以让叙事动线从线性转为多向。[18]这种非线性超链接的信息会包含了文字、照片、声音、录像、动画和图表等媒材,形成多形态的新闻叙事方式。[19]
  超文本的链接让网友可以自行决定点阅文本的顺序、速度、范围、形式,表面上网友拥有选择权,事实上,网友的链接仍在网站编辑的设计中,对于这些不同形态媒材如何藉由链接形成超文本?何种超文本链接最能达到点阅效果?网站经营者与编辑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这是本文第二个研究问题。
  (三)互动数字叙事
  互动功能是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格式上的最大的差异,数字融合的超文本特性,赋予了新闻文本有互动叙事的可能,传统线性叙事之情节可通过互动而改变,同时也赋予使用者和不同观点与角色互动的可能。Zeng & Li分析美国报纸网上互动提出了互动内容和人际互动两种互动类型。[20] Deuze则描述了三种互动类型:(1)浏览互动,用户选择如何通过内容浏览进行互动(例如选择类别、关键词搜索、打印)。(2)功能互动,即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或内容的生产者进行互动(例如联络作者、接触其他人、转发消息、发布消息、响应消息)。(3)定制化互动,网站可以依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定制内容,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内容(例如上传网友照片或自己的心情故事)。[21]
  互动在多媒体呈现中是最复杂的,以互动性功能为例,就包括了交互式的信息图表,音讯幻灯片和互动的时间轴。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上从2000年到2003年,音讯幻灯片和互动信息图表是唯一的互动格式,但从2004年开始,新的形式开始出现,并在2008年有8个不同的格式,包括结合音讯、影片、图形、文字、动画,选单链接的多种音讯和影像片段多媒体新闻,以及互动的时间轴和其他格式的多媒体新闻。[22]尽管互动是数字多媒体叙事相当重要的特性,但有研究指出,多数新闻网页虽然都设有互动的功能,但都只是仪式性的使用,而不太能有效地利用这种互动的机会。[23]究竟新闻网站如何使用互动功能?如何让互动功能对网站产生加分作用?这是本文的第三个研究重点。
  
三、台湾媒体的融合实践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台湾较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网站,包括流量较大的《苹果日报》电子报、联合新闻网、中时电子报、雅虎奇摩网站(台湾流量最大入口网站)、东森新闻云(没有实体发行的网络原生报)、《天下》、《远见》新闻网(流量较大的新闻杂志网站)和中央社(台湾最大的通讯社)。因为《自由时报》电子报与电视媒体网站,其内容主要来自母媒体的数据转帖,较缺乏内容的更新与经营,因此不列入研究分析对象。本研究除了对8家新闻网站进行简单内容分析外,并自2013年4月起访谈了10位新闻网站的负责人和基层新闻工作者,受访者基本背景如表1(见本期第52页)。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台湾新闻网站使用了哪些多媒体元素?如何进行超文本融合?如何使用超链接呈现多媒体新闻?如何使用互动链接?多媒体新闻在进行媒体融合面临何种挑战?以及因应策略? 研究发现如下:
  (一)新闻网站多媒体媒材使用原则
  本文研究发现,台湾新闻网站的对于媒体元素的使用有几项原则:1.省钱、省时间的媒材优先处理;2.幻灯故事是新闻重点和卖点;3. 影音新闻操作方式各有不同;4.互动信息图像是发展趋势。
  从表2“新闻网站对媒材使用表”发现,文字、照片和影音是各新闻网站都会处理的媒材,而受访者强调,网站对媒材的处理原则是,不占资源和较不花时间的媒材会优先处理,东森新闻云记者说:“我们静态的文字新闻会优先上传,例如美国波士顿爆炸案,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就可以上传20条相关新闻(W8)。”联合报系则鼓励记者发短稿,“只要达到标准就给奖金(N4)”。远见杂志网记者说:“我们希望给网友大量信息,如非必要不做图表和动画(M10)。”
  新闻照片的使用会让网站新闻更加生动与多元,所以,照片是很重要的媒材,尤其是影剧照片最受欢迎,“影剧照片浏览量大(例如小S和 韩星照片),尤其是有露点的照片点阅率更大,但中央社不敢放这种照片(W6)”。
  照片的使用除了配上文字呈现外,多数新闻网站更会将数张照片重置成幻灯故事自动播放,让一张张的静态照片串连成动态的幻灯故事。幻灯故事点阅率相当高,“我们首页slideshow栏目,6张照片一组自动转换,点阅率真的很高耶(W8)”。但幻灯故事需要较多的网络资源,更需要花时间去重置,有些网站受限于条件与人力,除非重大新闻或感觉非常必要,会尽量减少幻灯照片故事的制作。
  影音新闻是新闻网站争取点阅率的必备媒材,大部分新闻网站都有集团电视台影音的支持(如中时电子报的中天电视与中视,《苹果日报》的壹电视),没有电视台支持的新闻网站也都设置有影音新闻专区(如联合新闻网成立影音事业部,中央通讯社成立影音新闻中心),但各网站对影音新闻的操作亦有些许差异。“我们的影音新闻强调新与快,不特别去强调完整性,它和电视台剪接与配音的完整带(sot带)不同(N2)”。“中央社会鼓励记者在采访时做stand(现场报新闻)的影音新闻,让新闻更具临场感(W6)”。
  信息图像被认为是新闻呈现的主要趋势,但新闻网站较少使用信息图像,主要原因是制作信息图像化新闻相当花时间(至少3~5天),也需要会使用软件技术的人才。台湾新闻网站信息图像并没有专门的美术编辑制作,都靠记者自己摸索,所以多数的新闻网站只有在新闻专题或重大新闻时才制作。“信息图表制作很花时间,记者要自己构思,还要会使用软件自己制作,除非主管交待,不然(中央社)美编和记者是不会去主动要求制作(W6)”。
  观察欧美国家的新闻网站,信息图像化的新闻已由静态统计图表发展到动态的互动信息图像,有趣的互动图像可以增加转帖与分享,创造影响力,同时把复杂的信息用互动信息图像传输重要的概念。最典型的是日本东北地震发生时,BBC为日本东北地震制作了交互式信息图像网页(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pacific-12748215)。台湾新闻网站目前只有天下杂志网站设有互动信息图像的栏目(http://www.cw.com.tw/subchannel.action?idSubChannel=298),吸引了很多人的点阅浏览。“地图式的互动信息图可以允许网友拉近拉远、上下左右移动,还能嵌入文字、图像、语言、超级链接,形成一个叙事平台,互动信息图像是多媒体新闻发展的趋势(M9)”。(见表2,见本期第53页)
  (二)超文本媒体的融合
  超文本媒材的呈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同一网页上组合两种以上的媒材,另一种是以超链接方式去融合不同的媒材形成超文本,这两种方式的运作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各新闻网站对于不同媒材如何进行融合各有不同的思考和经验判断,基本上,有足够时间与人力的网站会以重置方式呈现超文本内容,但此一方式并不一定就能创造更多的点阅率,反而是利用简单的链接所形成的超文本也能创造点阅率,如何进行超文本的操作,新闻网站经营者大都从经验中去摸索学习。台湾新闻网站的经验是,文字配“照片”或“幻灯”是最常用的模式,“所有的新闻呈现最简单的思考,主要是以文字配照片(M9)”。“如果文字配幻灯照片(slideshow),长官都要求一定要加上标条(M10)”。而超文本使用原则必须是要内容相关与有必要时才使用。“超文本使用原则是媒材的链接必须是相关内容 (M10)”。“联合报系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而媒体组合或链接的考虑是有无必要性(N4)”。
  (三)多媒体之超链接
  新闻网站会以链接方式来产制多媒体新闻,而链接方式包含了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本研究发现,台湾新闻网站以内部链接为主,外部链接为例外,在链接内容和链接功能方面,在线投票和关键词链接较少使用。
  外部链接意味着网友离开自家网站,降低网站流量,因此,网站尽量不进行外部链接,但如果是链接到自己集团网站,或节省网络资源(例如影音链接),或是涉及著作权等因素,就会进行外部链接。“网站最贵的就是频宽,所以我们(联合新闻网)把影音新闻就上传到Smart TV,或链接到YouTube等网站,不需要太大的频宽的就尽量使用内部链接。利用外部链接节省资源(N3)”。
  对于内容的链接,延伸阅读、相关新闻、社群媒体、博客、讨论区、RSS都是新闻网站一定会有的链接内容,在线投票、关键词链接只有少部分新闻网站会使用。“我们(远见网站)的超链接大都使用在延伸阅读和相关文章链接上(M10)”,“关键词链接和在线投票链接制作上要花人力和时间,没有必要是不做的 (W8)”。(见表3,见本期第55页)
  (四)多媒体的互动功能
  数字融合的超文本特性赋予了新闻文本有互动叙事的可能,新闻网站经营者认为互动功能设计可以增加网友停留时间与流量,但对多媒体新闻的互动设计项目各有不同思考。例如东森新闻云强调互动功能和浏览功能,雅虎奇摩则强调社群互动、民调互动、网友意见等。苹果日报网站强调粉丝团的互动内容,“苹果成立了许多粉丝团社群,并固定举办活动,我觉得我们经营得还不错(N1)”。联合新闻网和中时电子报强调社群网站的互动,天下杂志采用UGC(user generate content)设计,“UGC设计内容包含了按赞、分享(facebook)、转帖、留言、联络作者(E-mail)等,焦点新闻的响应率好像比较高一点(M9)”。客制化互动是新闻网站中一个特殊设计,大都不太使用,即便有此设计也都是属于业务要求或办活动时才会采用,客制化互动不被列为常态的经营项目,主要是此一项目相当花人力,同时涉及内容的版权问题。“我们曾经在‘超越六十’的企画中做过一次 ,客制化内容很麻烦,能不做就不做(M9)”,“我们(东森新闻云)只有在重大灾难发生时设计客制化互动,请网友直接上传水灾的照片和文字内容(W8)”。(见表4,见本期第55页)
  
四、多媒体新闻融合之挑战
  (一)跨平台整合的本位主义亟待克服
  数字多媒体新闻的产制目前已逐渐走出技术的困境,如何确保讯息在每个平台或媒材上的融合是互补的,而不是多余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闻网站所面临的挑战多半与人的因素有关,为了让网友从不同载体渠道可以看到“相关”却“不重复”的内容,新闻网站必须进行跨平台的整合,将资源充分重整、分配与再制。台湾新闻网站在资源整合上多半设有一个资源分配、沟通与分享的组织(或称大编辑平台、数字中心、数字小组或网络新闻组等),初期在整合上仍面临了本位主义的问题,例如联合报系就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刚开始报系的各位单位认为资源被稀释,所以资源很难流通,慢慢的大家体认到报系一体,一加一才能大于二,大家也比较不会去隐藏资源(N3)”。
  跨平台的整合工作都具有协调机制,也制定了新闻分配的标准业流程(SOP),但沟通协调能力,依组织的位阶与主管对融合了解程度而有不同的效果。中央社在整合平台上就遇到了一些瓶颈,“目前资源整合呈现两元运作模式,由总编辑领导的新闻部与事业数字中心分头进行,中间有设立沟通机制与重大新闻通报机制,但两个单位没有从属关系,沟通效果不是很理想(W6)。”
  (二)新闻记者样样通却不想样样做
  数字汇流意味着记者必须要拥有多项才能,因为网络记者除了要采访,还要会剪带、提供影音新闻、制作信息图表,甚至要制作简单动画。传统纸媒的记者缺乏影音制作概念,不知道如何拍?影音的新闻价值如何判断?这些都需要专业技能的训练。事实上,许多记者都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能不做就不做”的观念,“为了节省经费,多数的工作通常是少数人来做,想做的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就是消极处理,能不做就不做(W6)”。加上组织内的事权分散,沟通变得很困难,一位工作领导就感叹地说:“样样通也代表着错误率高,而样样通的记者却不一定想样样做(W8)。”
  (三)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与抗拒
  对经营者而言,多媒体新闻意味着人力的增加(成本增加),至于增加人力或提高薪资是否就可以提高获利,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目前技术问题不大,资金问题比较大,老板说,如果能保证利润就投资,问题是谁敢作保证(N2)”。
  记者也认为多技能意味工时增加、形同减薪而产生抗拒心理,一位领导说:“要求驻地记者提供影音新闻,对记者而言,被认为是工作时间变长,工作量加重,等同减薪,因而有抗拒 (W6)。”因此,即使产制多媒体新闻是趋势,但许多媒体组织的做法也多趋于保守。
  
五、结论
  媒体融合拥有超文本、超级链接与互动性的特性,这也正是丰富多媒体新闻文本的基础,唯有利用超文本、超链接、互动性进行媒体融合的多媒体新闻产制,媒体组织才得以开创出新局,本研究结论如下:
  (一)多媒体媒材使用有既定的原则
  文字与照片是网络新闻最基本的媒材,主要原因是文字不占网络资源,又能实时传送大量信息,照片则是点阅率相当高,所占之资源又不会太大。影音是最受欢迎的媒体,因此,台湾新闻网在多媒体素材的使用原则是:1.省钱、省时间的媒材优先处理;2.幻灯故事是新闻重点和卖点;3. 影音新闻操作方式各网站则有不同的思考。
  (二)超文本之媒体融合必须内容相关
  超文本媒材的呈现,各新闻网站对于不同媒材如何进行融合各有不同的思考和经验判断,基本上,台湾新闻网站的经验是,文字配“照片”或“幻灯”是最常用的模式。而超文本使用原则必须是要内容相关与有必要时才使用。
  (三)超链接以内部链接为主,外部链接为例外
  新闻网站会以链接方式来产制多媒体新闻,本研究发现,台新闻网站以内部链接为主,外部链接为例外,在链接内容和链接功能方面,在线投票和关键词链接较少使用。
  (四)多媒体互动功能有助增加流量
  新闻网站经营者认为,互动功能设计可以增加网友停留时间与流量,但客制化互动大都不太使用,主要原因是,客制化互动不被列为常态的经营项目,主要是此一项目相当花人力,同时涉及内容的版权问题。
  
六、讨论
  (一)图像化是新闻竞争与获利关键
  在数字融合的时代,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图像化的内容会更受到欢迎,因此,数字多媒体新闻就成为网站竞争的重点,尤其是影音新闻与幻灯故事(Slide Show)具有很高的点阅率,成为数字多媒体新闻主要的呈现方式。不过,幻灯故事和影音新闻需要较多的网络资源,更需要花时间去制作,有些网站受限条件与人力,除非重大新闻或必要性,尽量减少制作。信息图像与动画是新闻网站较少使用的媒材,由于这两种多媒材产制既花时间,又花人力,同时涉及技术问题(例如互动信息图像与动画),只有少数新闻网站有能力产制。在美国和欧洲主流媒体网站,网络新闻过程中,多媒体格式变成新闻网站的标准目录,包括了音频幻灯片和互动讯息图像。一些网络新闻多媒体的研究发现,音频幻灯片的产制有一半皆由美国报纸网站所做。[24]音频幻灯片,结合静态摄影与声音旁白,用户可能控制的进展,发表于世界各地的新闻网站,音频幻灯片可以说是最被认可的“新的”网络多媒体新闻形式。由于音频幻灯片具有强大叙事能力的工具,可以让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被主流网站广泛使用。[25]
  多媒体图像化呈现是数字多媒体发展趋势,对一些拥有丰富影音资源,以及报纸的丰富照片的媒体,如果能配合网站视觉创意中心的技术,朝图像呈现的方向产制音频或互动信息图像,以及动画新闻,将有助于网站竞争与获利。
  (二)区块化是多媒体新闻布局基础
  数字融合基本上是建构在网络的特性上进行融合,也就是网络文本在数字元融合下具备了超链接、超文本、互动性与多媒体的特质,在这些特质基础上,新闻网站在信息的布局以“区块化结构”、“连结点布置”以及“多媒体的内容组合”为基础,而这三者之间又是环环相扣。Kolodzy指出网络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有区块化的概念,[26]所谓区块化新闻结构是指以“区块”来转化传统新闻的“段落”概念,而区块化的数字元文本内容需靠超链接来进行,区块化的文本可能是照片、影音或图表的多样化媒材,此一区块化文本藉由链接也就形成了多媒体的超文本内容。台湾新闻网站的新闻写作与呈现缺乏区块化的概念,所以网络新闻的呈现只能做媒材的组合,而无法善用超链接进行媒材的融合,创造数字多媒体更好的视觉效果。如何进行区块化的多媒体链接,让数字元多媒体文本有最佳的浏览效果,Artwick[27]认为记者在写新闻时,一开始着手报道就必须思考多媒体与互动性。Kolodzy[28]也认为,数字内容写者在构思内容时要确保互动性及多媒体是其展列讯息时最重要的思考。当多媒体新闻媒材进入网络编辑时,藉由区块化、超链接与多媒体三面向的结合,形成Quinn[29]所谈的数字元文本写作的“多媒体心态”(the multi-media mindset)。
  (三)社群媒体和用户回馈的强化
  网络工具丰富表现形式能够以过去做不到的形式,也能开创叙事新局,例如,开放网友参与编写,让新闻、数据库、社会行动间的界线趋于模糊,开展在地议题的新探讨模式。2000年至2008年间,nytimes.com增加了其用户反馈选项,让观众在社群网站上分享照片幻灯片和多媒体数据包。Goode认为,这样的“后设新闻学”工具有可能使观众参与消息的议题设定的过程,作为社群媒体的评论和新闻评鉴服务,使网友亦能够扮演发布消息后的守门人角色。[30]
  台湾新闻网站在互动性的设计上,欠缺了网友参与创造内容的互动设计,尤其是客制化的互动更是缺乏。究竟分享新闻与Facebook上的好友是否会激发观众阅读更多的新闻、批判或参与了解更多的事件,仍有待观察。然而,社群媒体提供了新闻网站一个另类互动的讨论空间,值得再强化与扩增互动内容。
  (四)主管与员工的再教育
  数字时代的媒体融合强调数字的整合,拥有传统母媒体支持的新闻网站拥有丰富的数据库可以提供各种媒材,如何运用文字、照片和影音等媒材融合成数字多媒体新闻,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媒材炒成一盘好菜,需要懂得数字元融合的人才。Goode认为,员工训练能够让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变广,使员工能执行新的任务或使既有的工作内容执行效率更佳。数字媒体的者与编辑要获得工作所需的数字技能,就必须由公司安排专业训练。[31]
  重大新闻如何整合各项资源进行数字多媒体新闻,需要有经验的数字工作室主管去指挥整合,但有些数字媒体主管是来自传统媒体,对数字融合的智识与技能不足,对新闻的数字整合欠缺创新整合的领导能力,形成组织内部工作的无力感。因此,数字融合时,不只是第一线记者需要专业技能训练,数字工作室的主管亦同样需要接受再教育。
  (五)媒材融合模式再研究
  广播只能用声音叙事、报纸只能用图文叙事、电视虽有多媒体却缺乏互动性,数字媒体则高度开放,既能兼用文字、图形、影像、动画、音讯、视讯等多种媒材叙事,也能进行各种媒材的融合,更能开放网友进行互动。如何让新闻内容能以最适合的媒材表现?媒材如何融合才能达到最适合浏览与点阅效果?台湾新闻网站的工作者都藉由经验与流量判断,缺乏理论的实证检验。
  学者Swiler和Paas[32]与Mayer和Lonn[33]曾提出多媒体学习理论,指出“有关联的文字与图画出现在屏幕中的距离近优于远”(空间接近原则),“有关联的文字与图画出现在屏幕中的时间,同步优于异步”(时间接近原则),“内容加入有趣却无关的文字、图画或声音会妨碍传播效果”(连贯性原则),“动画加旁白的组合的方式优于动画加文字”(形式原则),以及“动画加旁白优于动画加旁白加文字”(重复原则)。这些理论是否在数字多媒体新闻中也具有相同的效果,笔者认为值得再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供业界参考。■
  (作者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
  
注释:
①⑩[23]QUINN S.(2005),“Convergent journalism: The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reporting. ”Journalism Studies 6(1): 29–38.New York: Peter Lang.
②⑨[29]李宗岳:《跨媒体新闻作业平台建置之研究-以东森“大编辑台”为例》,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所硕士论文,2002年
③⑤[12][14][21][26][28]JARVIS, J.(2009),“Networked Journalism. Buzzmachine.”Retrieved March 13, 2011, from http://www.buzzmachine.com/2006/07/05/networked-journalism/
④Gordon R.(2003),“The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convergence. ”In: Kawamoto K (ed.) Digital Journalism: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57–73.
⑥DAILEY L, DEMO L and SPILLMAN M.(2005),“The convergence continuum: A model for study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media newsrooms.”Athlant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3(3): 150–168.
⑦BROMLEY M.(1997),“The end of journalism? Changes in workplace practices in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in the 1990s.”In: Bromley M and OMalley T (eds) A Journalism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330–361.
⑧STONE M.(2002),“The backpack journalist is a mush of mediocrity.”Online JournalismReview,2April.URL(accessed19November2007): http://www.ojr.org/ojr/workplace/1017771634.php
[11]KOLODZY J.(2006),“Convergence journalism: Writing and reporting across the news media. ”New York: Rowman & Littlefield.
[13]OBLAK, TANJA( 2005),“The lack of interactivity and hypertextuality in online medi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volume 67, number 1, pp. 87–106.
[15][16]COHEN L.( 2002),“Online journalism as market–driven journalism.”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volume 46, number 4, pp. 532–548.
[17]郑明萱:《媒体观与阅读理论》,《多向文本》第34~59页,台北扬智1997年版
[18][20]ZENG, Q. and LI,X.(2006),“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activity of Internet newspapers: A content analysis of 106 U.S. newspapers’ web sites.”In Xigen Li (ed.), Internet newspapers:The making of a mainstream medium. London:Lawrence Erlbaum.
[19]DANIELA V. DIMITROVA, COLLEEN CONNOLLY–AHERN, ANDREW PAUL WILLIAMS, LYNDA LEE KAID, and AMANDA REID,(2003),“Hyperlinking as gatekeeping: Online newspaper coverage of the execution of an American terrorist,.”Journalism Studies, volume 4, number 3, pp. 401–414.
[22]JACOBSON,S.(2012),“Transcoding the news: An investigation into multimedia journalism published on nytimes.com 2000–2008.”New Media & Society , Volume 14 (5) SAGE – Aug 1, 2012.
[24][30][31]BERGL R., CRAWFORD L., NOE S. and ELLSWORTH M.(2008),“Multimedia features and newspaper websites:A 2007 content analysis of daily newspaper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vergence and Society Conference, Columbia, SC, October.
[25]LILLIE J. (2011),“How and why journalists create audio slideshows.”Journalism Practice 5(3): 350–365.
[27]ARTWICK,C.G. (2004),“Reporting and producing for digital media. ” Iowa: Blackwell.
[32]SWLLER,J.,VAN MERRIENBOER,J.J.G., and PAAS, F. G. W. C.(1998),“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0(3),251-297.
[33]MAYER,R.E., HEISER,J., and LONN,S.(2001),“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multimedia learning:When presenting more material results in less understanding.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1), 187-198.
  
  
(本文有插图,详见本期第52页。)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