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33页
  • 34页
  • 35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什么样的大学生进了人民日报
——2005~2012年人民日报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解析
□钱江 张海萍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自1948年6月15日创刊之日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新闻人才,也培养了一代代优秀新闻工作者。
  人民日报是在战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组织形式带有鲜明的战争特点。考察其组织人事制度,根据早期历史记录和当事人回忆,接收新人进入编辑记者队伍都通过组织选定、组织分配的方式实现,而且这种状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下同)分配方式的改革,从1995年起,人民日报改用招聘考试的方式聘用大学毕业生。这种方式引入鲜明的竞争机制,调动了应聘者和招聘者两方面的积极性,用人部门直接面对应聘者,通过笔试和面试相加的方式进行选择,增加了聘用新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实践中受益明显,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人民日报(以下简称报社)的公开招聘通常进行综合性笔式和面试。最初10年,报社人事部门通过社内或社外定向委托的方式确定笔试题目,考试后通常由出题人评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每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需要就业,应聘人数迅速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每年报考人民日报编辑记者岗位的应届毕业生通常在5000人以上,而且逐年增加。而报社每年可以接纳的应届毕业生约在30人至50人左右,应聘和聘用人数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落差。
  为了使报社周期性的招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越来越强的公信力,从2005年开始,报社人事部门委托专业考试机构命题和判卷。根据笔试成绩,通常按照预定聘用人数的3~4倍确定面试人数,然后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4比6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再根据成绩排名按1比2的比例向用人部门推荐面试。这样,进入面试的应聘者最终有三分之一被聘用。
  从2005年至2012年的8年间,人民日报总共接收了287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本文从入社人员性别比例、年龄分段、学位比例、填写籍贯、毕业院校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入社人员的性别比例
  改革开放后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女性人才的大量涌现。进入21世纪,我国大陆高等院校在校生的男女比例渐趋平衡,在文科专业方面,女性在校生甚至超过了男生。这个情况在新闻和中文专业表现得相当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新闻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已比较平衡,进入新世纪后女生人数大都超过男生。
  进入21世纪后,报社新聘用应届大学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保持在6比4左右。2005年录取的35人中,男27人,女8人,这一年差距较大,此后的比例差距趋于缩小,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几乎是平衡的。
  
二、入社人员的学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年轻一代受教育时间延长,入社应届生中的硕士研究生比例超过本科毕业生,成为入社人员的主流。从笔试和面试成绩看,硕士研究生的成绩总体上好于本科毕业生。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个趋势仍然明显。
  根据统计,这一时期入社硕士研究生比例为73.62%,本科生21.6%,博士研究生4.88%,大致上每年聘用的博士生最多为3人,通常为1~2人。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大体上都保持了这个比例。
  
三、入社人员的年龄段分布
  聘用的应届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至28岁之间。最低为21岁,最高34岁。
  比例最高的是25岁年龄段,达25.44%;24岁年龄段排第二位,为22.30%;第三是22岁年龄段,比例已明显缩小,为15.68%;第四是26岁年龄段,11.15%;第五是23岁年龄段,10.8%。此后又出现比较明显的落差,位列第六的28岁年龄段,比例降为4.53%;第七为27岁年龄段,3.83%;第八是21岁年龄段,3.14%。此后再次出现较大落差,第九的29岁年龄段比例降低到了1.39%。
  这个年龄时段的比例,与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最高是一致的。一个连续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获得硕士学位时,其年龄通常就是25岁。笔试加面试的聘用实践表明,连续接受全日制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总成绩较好,受聘用的几率较高。
  
四、聘用人员的籍贯分析
  在现代社会人口迁徙频率越来越高的环境下,应聘人员填写的“籍贯”,已越来越不具备确定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人口的迁徙率还是比较低的,在籍贯统计中仍然可以发现趋向性的情况。
  根据统计,这8年中,聘用大学毕业生“籍贯”中最多的是山东,达21.25%。第二位的河北与河南籍人员并列,比例均为9.06%;第三位湖北,8.36%;第四是湖南,6.62%。排在其后的是“两江”,即江苏和浙江,也是并列,总比例均为5.92%。排在前5位的7个省聘用人员总比例即达到了66.19%,明显超过一半。
  在此之后的排名依次为辽宁、陕西、江西、山西、北京、四川、福建、吉林、黑龙江、重庆、安徽、甘肃、海南、天津、内蒙古、宁夏、上海、云南。
  这8年的聘用人员中,未见有填写广西、广东、贵州、西藏、青海和新疆这6个省区籍贯的。这6个省区中除广东外,均为西部省区,或许表明来自那里的大学毕业生生源较少,因而应聘者比例相应较低,获得聘用者的几率更低,甚至为零。
  分列第22至25位的内蒙古、宁夏、上海、云南4省市中,8年中每年只有1人得到聘用入社,人数之少甚至可以略去不计。上述4地中的内蒙古、宁夏、云南均为西部省区,而几乎缺列的上海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另一个完全缺列的广东则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这个数据或可从一个方面表明,这段时期聘用入社人员有两个少:来自最发达省市的少,来自较不发达西部省区的也少。聘用者中较多的来自长江以北的东部省份。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籍贯”一栏填写的基本上都是父亲的祖籍地,个别的是父亲的出生地,在变革中的社会里,此项填写将随着人口统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渐被填表人的“出生地”取代。
  
五、聘用人员的毕业院校
  此处所谓的“毕业院校”是指毕业生取得最高学位的全日制大学,通过此项分析可以发现哪些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应聘竞争力。报社每年新待聘岗位除新闻专业外,还包括计算机、财经、秘书等多种专业需求。
  统计表明,报社聘用比例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总比例达到15.33%;第二位是北京大学14.63%;第三位是中国传媒大学8.36%;第四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8.01%;第五位是清华大学7.67%;第六位是武汉大学6.97%;第七位是复旦大学5.92%;第八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3.14%。
  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上述大学(研究所)的毕业生有很多来自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秉承了传统学科优势,该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在竞聘中具有优势。中国传媒大学相近学科的毕业生已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则在紧紧追赶。
  上述聘用人员中,有3人是境外大学(英国卡斯商学院、悉尼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都是2011年以后聘用的。同时,因为有派驻国外记者的多种语言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
  根据统计,8年来总共有45所大学(研究所)的应届毕业生被报社聘用,这些大学约占全国609所大学总数的0.07 %(全国大学数量数据引自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选专业——2005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
  由于应聘人员数量庞大,“第一学历”标准在应聘者能否获得笔试资格上起到明显作用。在应聘人数激增至万人以上,每年聘用人数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时候,为减少笔试规模,人事部门在审阅报名登记表时,会参考“第一学历”即应聘人的本科学历进行筛选,使获得笔试资格的应聘者首先向著名大学本科生,尔后又取得硕士学位者集中。拥有“双名校”资历者更容易获得笔试资格。
  总体上说,人民日报采用笔试加面试的 公开招聘方式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取得了用人部门较为满意的评价,今后还将继续使用这种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本文有图表,详见本期第34、35页。)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