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77页
  • 78页
  • 79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改文风,党报依然任重道远
□曹鹏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五部委《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下发以来,“走转改”成为全国新闻单位的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走基层”、“转作风”的目的在于“改文风”,新闻战线的文风之所以要改,是因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说官话、说空话、话废话的现象客观存在。党报的版面也不例外。稍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直到近几个月,有的党报仍然存在明显的文风问题,甚至可以说已成顽疾、积重难返。因此,“改文风”依然任重道远!
  
正确引导舆论的第一步是正视现实
  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党报如何发挥正面引导舆论的作用,这是新闻战线多年以来都在探索的现实课题。近来各地出现了多起群体事件,导火索都是由一个缩写词PX引发的。一时间,PX与污染、剧毒、致癌挂上了钩,公众谈PX色变,各地新上PX项目,都会遭到所在地民众集体抵制,甚至不止一次成为国内外媒体热点事件。
  党报尤其是中央党报对这类敏感话题,过去往往不愿触及,而最近几家中央大报都刊文就PX有没有危害进行报道评论,这种回应现实热点关注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报道中对PX的反面意见缺少介绍。事实上,围绕PX的一系列事件中,反对者也并不全是外行,参与抵制的民众也不都是完全因为对PX无知才产生没来由的恐惧。如果在报道中能够反映科技界对PX的不同看法与主张,就会显得更加全面,更让人信服。毕竟报纸与记者不是PX是与非的评判者,而只是报道者,因此,围绕重大有争议的问题,最好还是不偏听偏信,应当有“兼听则明”的意识。此外,对于很专业的科技问题,报道时还是留有余地为好。
  现在中国社会处在急剧变革时期,类似PX这样的难点热点还有很多,如地沟油、PM2.5、雾霾、饮用水污染、甲醛、手机辐射、城市光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报道形式,逐一予以正视,不回避、不躲闪,正视现实、正视问题,是正面引导舆论的第一步。
  
报道中说老实话 不玩文字游戏
  近年来某些部门时不时会推出一些新词,而其实这往往只是一种巧言善辩的文字游戏而已,如“保护性拆除”、“礼节性受贿”、“休假式治疗”等等。
  7月中旬,某报对今年二季度全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状态进行报道,文章标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房价延续上涨”这个基本事实,而没有沿用前些年主流媒体发明的“涨幅回落”这个概念,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的经济形势报道时,坚持说老实话,不玩文字游戏。
  回顾过去这些年的物价特别是房地产价格报道,抑制高房价、宏观调控房价是不断强化的政策,但现实中的房价却是一路攀升,而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留下的是一长串的“涨幅明显回落”的记录。事实上,涨幅是个相对概念,只在进行经济分析时有意义,对于市场的供应与购买来说,更重要的是价格的涨与落,也就是箭头是继续向上走,还是掉头下跌。“涨幅回落”的意思是继续上涨,只不过比过去的涨速慢了。用“涨幅回落”来替代“仍在上涨”,是一种委婉的表达,用貌似正面的字眼来描述实际上负面的信息,根子上还是习惯于“把丧事当喜事办”的新闻宣传作风。
  古代有个笑话,说一个虚荣的人如何描述自己输了三盘棋这回事:“第一盘我没赢,第二盘他没输,第三盘我想和,他不干!”其实谁都不傻,事实摆在那里,不是用个巧妙的字眼就可以蒙混过去的。这样的嘴皮子功夫,实在无聊荒唐。
  
好话重复万遍就成了空话
  新闻标题最能反映报纸编辑水平的高低,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精心推敲、字斟句酌,如果遇到一些无法出彩见新意的稿件,那么也要把握好底线,起码要能让标题看得过去,不能太图省事、粗制滥造、疏于把关,导致版面上出现一些有失专业水平的标题。
  标题中使用陈词滥调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也正是新闻战线“走转改”要整改的内容之一。
  某报最近以《青春在基层闪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为题,报道了基层干部的事迹。稿件本身写得还是生动活泼的,只是标题也太没个性了,过去几十年,一模一样的标题,从《人民日报》到县市报,不知重复出现了多少万遍!不是说“青春在基层闪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这类文句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几十年间早就被用滥了,如今再出现在版面上,不仅毫无新意,甚至会让很多读者看了反感,句式太陈旧,官八股气息太浓,太不合时宜了。如果制作标题的理想目标是争取读者看了有好感,那么,制作标题的底线应当是读者看了不反感!新闻新闻,新闻报道一定要有新意,标题如果一点新意也没有,怎么吸引读者阅读?任何一个读者在看了“青春在基层闪光”“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这样的标题,还会有兴趣继续阅读报道吗?
  进一步讲,“青春在基层闪光”这句话除了过去被用得太滥以外,本身也显得非常空洞,道理很简单,青春在哪里都闪光,同样闪光的青年还很多,所以就缺乏新闻性,没任何吸引力,假如是写一篇“青春在中南海闪光”,也许就比较具体实在,人们会愿意读。
  “谎话重复一万遍就成了真理”固然是谬论但是否可以说,有些好话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空话,就成了八股腔,人云亦云,空洞无物?
  
岂能“标题像标语,新闻抄通稿”
  新闻标题应当有新闻性,要具体生动,不可千篇一律、官气十足。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某报发表了一篇消息,标题是《全民健康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内容很扎实,信息量不小,美中不足的是,新闻标题太像标语了!不是说这样的标题不能用,而是这样的标题什么时候用都行,只是读者得不到多少信息。
  对比一下,《人民日报》同一天在第15版头条发表了同一新闻,标题是《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将覆盖6岁~69岁人群 锻炼效果如何 自己也可打分》。显然,这个标题要具体、生动得多,读者看了标题,就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说 ,国家部委发布的新闻,等于让各家媒体进行同题新闻报道竞赛,一定要注意多向兄弟媒体学习,多研究、多比较,找出差距,才有利于提高进步。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发布,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新闻发布会一般都有新闻稿提供给与会记者,事后各家新闻单位基本上会在同一时段刊登或播发同一新闻,因此可以说,新闻发布会往往成为各家媒体的记者同台同题较量的舞台。
  各级党报发表官方正式发布的新闻责无旁贷。然而,如果记者不用功、图省事,只是把领到的新闻稿做个简单的改头换面,署上本报记者的名字就见报,虽然从新闻的准确、及时、权威等方面而言无可厚非,但是与其他媒体的同题报道一比较,马上高低立见。我留意收集对比了最近多篇会议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客观地说,某些报纸的稿件明显缺少深加工、没有自己的独特角度,基本上就是照抄新闻稿。
  
舆论监督: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刘云山最近在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的讲话中说,“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新闻宣传工作同样有指导意义。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对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新闻事件或现象的两种基本的报道方式,因为世界上永远存在着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区别,所以,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就不可或缺。
  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有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实事求是,在办报实践中,既要牢牢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单位只搞正面报道或只搞负面报道,都失之片面。
  党报的食品安全问题报道颇有代表性。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当前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出现空前的危机,地沟油、毒奶粉、假羊肉、转基因主食,农药化肥滥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让百姓谈食色变。在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央各报推出了多个版面,报道力度很大,刊发了多篇评论。
  例如,安徽大学一位大学生在66个摊点买了66串羊肉串,用DNA来检测羊肉串的真伪。检测结果显示:羊肉只占19.7%,猪肉占68.2%,鸡肉占6.1%,鸭肉占4.5%,牛肉占1.5%。可见食品安全以及诚信问题何等严重!
  中央各报食品安全宣传战役,除了新闻、评论、论坛声音以及宏观政策法规的分析与引导,还报道了不止一个遵纪守法的餐饮业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的正面典型。坦率地讲,在今天这样一个食品安全普遍成问题的现实环境里,在餐饮业找到有良心、讲职业道德的经营者,即使也算是新闻,可以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报道餐饮业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而不揭露批评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的坏人坏事,就有失片面。事实上,近年来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无一是党报率先揭露报道的!即使在危机已经如今严重的情况下,党报也仍然极少甚至没有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
  在食品安全这一具体问题上,要注意把握好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关系,不能只看正面不看负面。可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病入膏肓,而要根治这一痼疾的前提就是发现病灶予以诊断,若是讳疾忌医,就是不负责任。如果社会上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在生产经营食品与餐饮,就用不着国家兴师动众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了!
  当然我们办报不能单纯追求“读者喜欢看”,而要有大局意识。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办报也要牢记尽量不刊登“读者不喜欢看”的报道。
  有句名言“没有批评的自由,则赞美没意义”,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没有负面报道,则正面报道没意义,效果会打折扣。要想在报道中做到全面,就必须包括负面。正确的舆论导向本身就包括舆论监督,可以说,只要出发点是建设性的、积极的,负面报道也能起到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现任《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