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变迁
——对浅阅读现象的再思考
□蔡骐
【本文提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人类正步入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大大促进了阅读活动,但也导致了浅阅读的盛行。移动互联时代浅阅读的盛行,源自技术与社会两个维度的综合作用,技术维度在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社会维度则主要体现为社会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其主要表征包括:阅读形式体现为碎片化、浅表化,阅读文本体现为快餐式文本和图像化文本,阅读功能体现为信息功能和娱乐功能。浅阅读的盛行将从传媒、经济与文化等多个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也具备从无序到有序、从碎片到整合、从浅阅读到深阅读转变的可能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 浅阅读 碎片化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06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换代及媒介融合进程的推进,人们在经历了从Web1.0到Web2.0的网络变革之后,如今,又步入了移动互联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互联网的移动化,同时也意味着信息与知识传播的移动化。如今,只要拥有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场景下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进入阅读状态。移动终端的普及促进了阅读,然而,它也导致了浅阅读的盛行。放眼当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在等人、候车、聚餐等碎片化时间中拿出手机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整体上呈现出快速、零散、浅表化的特征。毋庸置疑,浅阅读正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浅阅读究竟为什么会盛行,它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哪些表征,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显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技术与社会的合奏
根据《中国读书大辞典》的界定,阅读是指“人们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阅读活动的变迁与媒介载体的演变密不可分。概而言之,阅读载体曾历经从树皮、石板等到纸质出版物的转变,而阅读主体也逐渐从小众化趋向大众化、平民化。21世纪以来,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又一次给阅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与纸质阅读相比肩的阅读方式。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其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4.6%的国民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②可见,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阅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将人们带入移动互联的时代,基于移动终端的阅读其最明显的特征不外乎阅读地点的移动性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在此基础上,阅读不可避免地从慢阅读走向快阅读,从深阅读转向浅阅读。浅阅读盛行于移动互联时代,然而,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浅阅读其实早已存在,人们常说的“一目十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都属于浅阅读,浅阅读也一直被看作是一种不健康的阅读方式。不过,长久以来被贴上负面标签的浅阅读如今却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阅读方式。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由移动互联技术及移动终端所建构的“流动的世界”中,人人都在浅阅读,浅阅读已无处不在。可以说,浅阅读的盛行离不开移动互联的全力推动,而这一助推力主要来自技术与社会两个维度的综合作用。
首先,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指出,媒介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根植于与文化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而是在于传播的技术。③同样,浅阅读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被视为移动互联技术的产物。移动互联的形成源于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这其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在基于印刷媒介的传统阅读中,阅读载体的容量是有限的,阅读文本以文字为主,呈现为“一种线性的、单一逻辑结构的只读文本”。④而在基于网络媒介的数字化阅读中,阅读文本是海量的、无限的,以多媒体形式为主,且以超链接的方式相互关联,同时,搜索引擎技术又赋予了读者主动选择文本的可能性。Web2.0技术的应用则彻底打破了以往从作者、文本到读者的单一的传播模式,建构了一个涵盖读者反馈、读者生产,以及读者互动的多向对话的知识传播模式。行至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终端的可移动化又进一步突破了网络阅读的时空限制,移动阅读集实时性、联通性、交互性、便携性、可移动性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由此,阅读真正成为一种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针对任何对象进行的主动性的社会活动。不难发现,媒介技术演变的核心就在于对读者自主性和自由度的提升,这正为人们选择浅阅读提供了可能。
其次,浅阅读盛行更为重要的推动力还在于社会及文化因素。浅阅读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选择,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无关系。所谓节奏,是单位时间内人(的心智)所感受到的外物(或信息)的变化量⑤。哲学家罗素曾从整体上洞察节奏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他指出,伟大作品只适应于慢节奏阅读,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导致人们认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确实,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的态势已然无法阻挡,被快节奏所催促的人要么是身体在某个地方疲于奔命,要么是大脑被迫连续不断地接收信息。人们的闲暇时间大为减少,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却不断增大,因此,大多数的人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心力进行耗时且耗力的深度阅读。然而,在信息时代中,在成功哲学占据主导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若想在竞争中获胜又不得不进行阅读、获取信息,以此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并有效地把握社会现实的变化。面对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获取何种信息。无疑,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只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通过快速的浅阅读来尽可能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同时,在海量且冗杂的信息汪洋中,人们或是迫于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趋于选择更为实用的信息,或是为缓解现实压力而选择轻松的休闲娱乐类信息。总之,快速的、碎片化的、有选择性的实用或轻松的浅阅读,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正好契合了现代社会人们阅读的新心态和新需求,为浅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这一社会需求的存在又反过来推动了移动互联的发展,技术与社会的双重推动力共同导致了移动互联时代浅阅读的盛行,这也是技术催化的社会变迁的一种结果。
二、作为时代表征的浅阅读
移动互联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和自主行动的权利,而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对环境和社会进行认知的渴求又尤为明显,因此,人们进行浅阅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社会生存所必需的。作为媒介技术及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显然不同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浅阅读,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的、文化的视角来客观全面地认识浅阅读现象。透过纷繁复杂的阅读表象,我们可以从阅读形式、阅读文本和阅读功能三个层面来剖析浅阅读的内在规律。
首先,从阅读形式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主要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和浅表化阅读。所谓碎片化,字面意思是完整的东西分化为诸多零块。阅读的碎片化主要在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及阅读进程的碎片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工作及各种琐事所占据,剩余的空闲时间则被割裂为坐车、吃饭、休憩等碎片时间,而这些碎片时间正是人们进行移动阅读的最佳时机。基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人们可能在空闲时随意地点击一则新闻、一篇文章或一本图书,然后又迫于时间压力在不经意间结束短暂的阅读。在这一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进行跳跃式的选择性阅读,或者是在网络超链接的牵引下不停地置换阅读页面,整个阅读进程时常会发生游移、转换和暂停,呈现为碎片状。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上又催生了浅表化阅读,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人们必须得借助阅读的速度和广度才能获取尽可能多的阅读的“量”,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阅读深度的缺失,呈现出阅读的浅表化。阅读的浅表化,即是“像一个美食家一样不断浅尝辄止,迅速消化与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⑥在此过程中,人们消耗的是注意力,丧失的是思考力,这是浅阅读的传统含义所指,也是浅阅读饱受诟病的原因所在。
其次,从阅读文本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文本主要包括快餐式文本和图像化文本。快餐式文本,指的是阅读文本可即时提供,可供迅速消化,这是与阅读形式的碎片化相对应的。麦克卢汉曾预言“打字机的节奏偏爱简短的句子,具有口头形式的句子”。放眼当下,短小的资讯和短篇网络小说受到多数读者的欢迎,各式的简短语录更是备受推崇。此外,不仅休闲娱乐性质的文本以短平快的形式予以架构,不少具备文化教育性质和艺术精神的文本也注重以导读和摘要版来吸引读者,以满足当下读者速读的需求。图像化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快餐式文本,然而,其核心内涵还在于视觉文化的思维导向。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⑦海德格尔早有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⑧视觉文化时代,人们偏好图像甚于文字,偏好影像甚于图像,流动的画面、生动的描摹、绚丽的色彩遍布于各式阅读文本中,意图随时抢占读者的眼球。
最后,从阅读的功能来看,移动互联时代人们进行浅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其一是信息功能。在信息时代中,信息和知识是人们消除“不确定性”所必不可少的武器,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阅读则是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渠道。然而,问题在于,我们到底要获取何种知识,又该以什么方式来获取知识?以往,人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筛选出正确的及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通过深入的阅读来汲取和理解知识。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以技术为支撑的关键词搜索和交互式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快速的精简的阅读则能让人更有效率地把握知识的概要。可以说,浅阅读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提供了一种事半功倍的方式。其二,除了寻求信息来达成社会认知之外,人类本性中还潜藏着对休闲、娱乐、游戏的渴求,这一渴求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尤为凸显。美观和轻松的图像文本、简约的浅表化阅读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心理压力,而同时,新闻及娱乐资讯、文化书籍等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谈资,还能够保持现代人生活的热度,有利于人们建立并维护社会关系网络。从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这两方面来看,浅阅读无疑是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观之,浅阅读不是不阅读,而只是阅读方式的一种转换,它是社会文化变迁在知识传播领域中的表现,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阅读领域展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而言之,作为一种时代的表征,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亦有着可观的发展潜能。
三、重新认识浅阅读
通过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的剖析,不难发现,浅阅读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表征。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绝不仅仅指具有绝对负面效应的浅表化阅读,而是更多地体现为现代社会一种基于个人需求的自由选择。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而言,浅阅读显然是一种新的选择和补充,它具备与深阅读以及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潜能。因而,当务之急在于超越对深浅阅读二元对立的理解,正视浅阅读已然盛行的社会现象,并探究浅阅读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如我们前文所述,浅阅读是技术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与此同时,浅阅读的盛行也会从传媒、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首先,从传媒发展的视角观之,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的根基在于媒介融合的实现,反过来,浅阅读的盛行必然有助于推动媒介融合的进程。学者昝廷全曾指出,传媒产业的融合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出版等传媒产业出现相互的交叉和渗透;二是传媒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把生产和消费、产品和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⑨据此可知,基于移动终端的阅读首先是传媒产业融合的第一层面的体现,而移动阅读的发展和普及也不断推动着媒介融合朝第二层面演进。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9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信息获取类、交流沟通类、休闲娱乐类和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都呈稳定增长。⑩由此观之,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将以媒介融合为轴心推动整个传媒领域的变革。这其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融合、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将继续作为主导,而“融合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全方位渗透则是传媒格局变革的核心和最终指向。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浅阅读的盛行不仅将推动出版产业及信息产业格局的变迁,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透视出了个性化经济和“定制”经济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每一种媒介都有其偏向,移动终端的私人化属性决定了它更偏向于个性化、精准定制的信息文本。作为基于个人需求自由选择的产物,浅阅读的核心和发展指向就在于个性化阅读和定制阅读。个性化阅读意味着阅读的分化,定制阅读则意味着阅读的再聚合,进而言之,移动互联时代经济发展的要点在于基于分化基础之上的聚合。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曾于2009年在《华尔街日报》上畅想“我”所看到的2015年的新闻业:“通过手持的便捷设备浏览报刊,这个设备知道我是谁、我的偏好、我看过什么信息,从而为我提供量身定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11]现如今,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即是首先对海量的信息文本进行分类、分化处理,进而充分运用用户数据库、云计算等技术来把握用户需求,根据用户的阅读喜好和关注重点进行相应的整合推送,以实现针对不同受众的个性化定制阅读。事实上,个性化的定制经济不仅仅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特征,更是当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移动互联的浅阅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阅读,它是受众参与式文化的重要体现。所谓社会化阅读,从用户层面看,是个性化、主动式阅读;从阅读方式看,是共享、分享式阅读;从阅读结果看,是关系式、信任型阅读。[12]概而言之,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主动参与、互动共享的阅读。移动互联沿承了互联网的参与和互动功能,一方面,受众不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主动选择阅读文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链接、评论功能对文本进行实时评论,甚至,受众经由自媒体发布的阅读笔记和思考感悟还可能成为他人进行阅读的文本对象;另一方面,用户在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阅读时,还有无数与其拥有共同兴趣的人在同时参与阅读,他们可以以文本为纽带进行互动交流,建立起基于兴趣图谱之上的社会关系,并通过这种社会互动来不断提升阅读的精准度和阅读的深度。可见,社会化阅读正是广义上的受众参与式文化的一部分,它将持续不断地为文化生产注入鲜活的血液,并从整体上形塑文化传播与知识传播的生态。
从媒介融合与个性化定制经济的畅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将无序的碎片化信息整合为有序的精准化信息的可能性,而从对社会化阅读与参与式文化的描摹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到通过浅阅读来促进深度阅读的途径与方法。作为人类应对社会变迁的一种积极选择,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是对深阅读以及整个阅读场域的重要补充,具备积极的正面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批判显然迫切地需要让位于对其未来发展的反思。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移动终端听书功能正成为当下一种新潮的移动阅读方式,这一现象也表明,阅读的需求无处不在。尽管移动互联催生了浅阅读,然而,人类却绝不会止步于浅阅读。事实上,移动互联为经典作品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也为浅阅读向深阅读转换提供了契机,更为意义深远的是,基于移动互联的浅阅读是社会变迁中人类自由选择和自主行动的表现和结果,往后它也将朝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笔者期待,媒介技术的开发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将全方位地提升阅读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以及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定制阅读和深度阅读相信会在不断发展的阅读实践中最终得以实现。■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传播与文化”〈项目编号:12A092〉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王余光、徐雁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第350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张贺、徐歆芷:《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人民日报》2013年4月19日
③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第185页,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④吴赟、杨锋:《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的特征及其问题反思》,《出版广角》2012年第12期
⑤龙希成:《论罗素的“节奏”思想及其现代启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1期
⑥胡赳赳:《浅阅读现象学:从潜阅读到浅阅读》,《新周刊》2006年第4期
⑦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文化研究》(第3辑)第68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⑧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下卷)第899页,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⑨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7月
[11]郭晶:《社会化阅读猜想》,《网络传播》2013年第2期
[12]詹新惠:《社会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传播》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