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尚传播 创新学科领域
——“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题研讨会”综述
□苏状
2013年5月10日“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主题研讨会”举行,多家媒体及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与会,就时尚传播及其研究的相关思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为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芳教授介绍了中心成立背景。她说,时尚是21世纪最为生动的文化景观、最为活跃的文化力量,由时尚频道、时尚网站、时尚报刊以及报刊的时尚版面所组成的时尚资讯,规模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由时尚媒体、时尚明星、时尚产业、时尚消费共同营造并呈现出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丰富、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时尚场域。然而相比之下,时尚传播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却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学科绿地。上海十二五规划将建设“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作为主要战略目标,东华大学又是以纺织、艺术与时尚产业为办学特色,适时成立时尚传播研究中心,开展高校、政府、媒体、企业的协同推动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方式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的时尚,自19世纪末以来就引起部分西方学者关注,并形成两种主要的时尚理论:一种是以西美尔为代表的时尚社会阶层区隔论;另一种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时尚集体驱动选择论。而且他们都探触到了时尚的传播,前者提出了时尚自上而下的垂直式流动,而布鲁默则强调时尚也可能是由下至上的“慢渗”式传播。本世纪以来,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媒介俨然参与了时尚的整个产业链条,成为时尚创意、时尚传播与时尚消费中的主导力量,并使得时尚传播成为最为活跃的文化景观。那么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时尚传播?时尚传播带来哪些社会影响?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复旦大学视觉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孟建教授提出,时尚这一概念中,“时”的“当下”之义无需置疑,但“尚”却需仔细寻味,“尚”不应只意味着流行,而更意味着高尚、品格与崇高。中国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指出,时尚这个看似光鲜的行业不应与顶级秀场、精致妆容、奢侈消费等量齐观,时尚不是随波逐流的时髦,不是浅层意义的标新立异,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品位,是富于深刻内涵的社会现象,是价值的实现、修养的外化;同时,时尚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对生活潮流趋势的感知,是情致的完美与思想的伟大。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杨海军教授认为,时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对于无限美好的憧憬与梦想,故时尚应指向积极的社会需求与正面的社会价值。
关于时尚传播,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指出,时尚离不开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时尚。教育部思政司网络处李永智说,时尚是特定时期大众对期盼生活方式的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需要传播。刘江认为,时尚传播不只是时尚的记录,更是时尚的创造;时尚传播的宗旨在于传递正能量;美好、健康、积极是时尚传播的核心价值;时尚传播的使命在于引导时尚生活、塑造时尚观念与推动时尚产业;时尚传播的目标指向国际化、数字化与生态化。
与会专家学者也阐发了时尚的交叉含义以及时尚传播对社会“搅动”的力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明办主任燕爽指出,时尚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创意,推进上海的文化创新,不能只满足于提供时尚服务平台,既要做码头,还要做源头。这是时尚传播的现实意义所在。由于时尚是价值观的外现,故不同群体所形成的时尚亚文化应该有所差异,当今现实社会所暴露的诸多时尚界限不清的现象,实际上是价值观的迷失,故时尚传播研究应首先细分亚文化群体,深入探究并差异化塑造适合不同群体的正面时尚文化。新华社《上海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樊英利表示,时尚与经济休戚相关,经济的灵魂也是创意,拥有好的创意,任何生产领域都可以制造出时尚。在时尚的构建和扩散过程中,传播是其必须的桥梁和中介,因此时尚经济也是一种传播经济。新华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主任周亮进一步阐明,中国经济自去年出现恢复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前行的同时,也存在下行的巨大压力,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部分生产领域,而许多需要创新发展的领域的产能并不过剩,甚至有些发展不足。故中国经济发展的突破需要创意,时尚文化可以通过新颖的创意建构激活市场需求,时尚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生产力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策略。
“时尚传播”是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学术命题。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时尚传播研究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成为本次会议的关注焦点。《文汇报》副总编辑汪澜认为,时尚传播研究应对时尚进行跨越政治、经济、伦理、审美的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探寻。比如,最近几年的怀旧时尚等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需求,恐怕是更值得玩味的。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刘鹏提出,时尚传播研究切不能浅表化,时尚是商业的,但时尚研究不能商业化,时尚传播研究须高高举起人文关怀的旗帜,破除大众物质化的迷思,引导人们回归生活的本质;同时时尚是动态的、短暂的,但是时尚传播研究应有历史感、稳定性,有必要将具有典型意义的时尚流行定格为历史切片;再有,时尚强调当下感和潮流性,但时尚传播研究则只有“扎硬寨,打死仗”,才能做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学术成果。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高长春教授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势头可观,但文化创意却实为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不足。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应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文化生存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与文化传播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四力合动,其中文化生存力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的生命与文化的温度,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基础。而目前我们缺乏的正是第一力,这样我们所谓的文化产业实际上就只是符号观念,而最终形成不了业态。
在时尚国际传播研究上,须实施本土原创时尚文化“走出去”战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本乾教授指出,中国的学术科研如不想步西方后尘,就必须进行原创性战略研究,“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不应满足于只是作为原有学科的辅助性补充,而须对未来进行战略性思想前瞻,进而引导东华大学技术、艺术、管理等整个时尚学科的研发和开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与时尚元素也将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应在世界时尚命题视域下找到原创性的中国元素,进而提升中国时尚传播的国际化影响。■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