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条设计的版面
——以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尔去世报道为例
□郭建良
建筑本身就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被歌德誉为“凝固的音乐”。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尔去世时,巴西报纸以他的建筑线画为主题元素,设计相关报道版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如何突破“作者加作品”式的版面设计思路,也不乏启迪意义。
巴西国宝级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尔(Oscar Niemeyer)2012年12月5日在里约热内卢去世,享年104岁。这位大师在全球留下超过600件建筑作品,其中包括纽约联合国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巴西利亚大教堂等经典建筑。又因为他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而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和“活着的现代艺术传奇”。
尼迈尔建筑设计理念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清新优美的曲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建筑,彻底打破传统建筑方方正正的格局。巴西报纸的编辑们似乎对此心领神会,刻意在版面设计上体现尼迈尔的这一建筑设计理念。
一、剪影与线画
2012年12月6日,巴西《巴西利亚新闻报》(Jornal de Brasilia)头版设计思路仍是“作者加作品”,但制作上却出人意料。版面的左侧,是具有剪影效果的尼迈尔的侧面头像,轮廓鲜明,线条简洁,有一笔“画”出的流畅。版面的右侧,大面积留白,右上角是尼迈尔的代表作之一的巴西利亚大教堂线画。寥寥几笔流畅的曲线,便将教堂的外观特点——由16根抛物线形状的混凝土支柱构成的皇冠一样的形状跃然纸上。右下角是尼迈尔的另一个代表作巴西国会大厦的线画。这个由议会大厦和参、众两院三个单体结构组成的建筑,造型特点鲜明而又独特:议会大厦由两座并排而立的大楼组成,犹如一座丰碑;众议院建筑犹如一只朝天的大碗,参议院建筑则犹如一只倒扣的大碗,构成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的两条弧线。线画将其高度概括为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相当简练。
两幅线画之间,是一段大师手写的文字和他自己的签名。喜欢曲线的大师,字写得也如同线画一样,曲线优美。
整个版面,唯一印刷体的内容就是大师生卒年份的阿拉伯数字。在出生年份前有个五角星,在去世年份前有个十字架(图1见本期封三)。
能用线条的不用图形,能用图形的不用照片;能用数字的不用文字,能用符号的也不用文字。这是编辑设计这个版面的原则。
二、两条弧线与无尽的想象
在巴西福塔雷萨出版的《人民报》(O Povo)头版只用了两条弧线和大师的签名,其余全部留白。
上半版的弧线向上,犹如朝阳升起,圆弧顶标出尼迈尔的出生年份“1907”;下半版弧线向下,犹如夕阳落山,圆弧顶标出尼迈尔的去世年份“2012”。中间是尼迈尔的签名,签名的下边是一行印刷体小字“诗人的足迹”,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犹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建筑“诗人”的足迹留在天地之间。非常有诗意的设计,也是对有诗人气质的建筑大师尼迈尔的崇高礼赞(图2,见本期第95页)
版面上的两条弧线,也是对尼迈尔代表作巴西议会大厦的高度抽象概括:上半版的弧线代表着众议院“碗口朝上”的建筑,下半版的弧线代表着参议院“碗口朝下”的建筑。这样看来,整个版面的设计构思依然是“作者加作品”,只是表现形式上更加与众不同,更加出人意料,更加艺术化,也更接近尼迈尔“自由形式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这个版面的设计,也与尼迈尔对建筑设计的独到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设计一座建筑,最重要的是能够令人感到眼前一亮。”对于报纸版面设计来说,当然也是如此。
三、将线条用到极致
另一个“线条版”是巴西贝洛奥里藏特出版的《Estado De Minas》报头版。严格来说这是一个“线画版”,整个版面上丰富的内容竟然是用一根不间断的“线”绘制完成的。从版面的左上角起,先“画出”尼迈尔的出生时间:1907年12月15日。然后画出尼迈尔的侧面头像,下面便是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在代表作中间“画出”他的签名。最后在版面的右下角以他的去世时间收尾:2012年12月5日。整个版面白底细线,清新淡雅,甚至连简短的文字都用了浅灰色而不是黑色。这些文字是一首歌颂这位建筑大师的诗歌,放在他的头像前面。起句便是:一根线联接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突出了尼迈尔一生追求建筑的线条美感,也赞扬了他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精神(图3见本期封三)。
四、曲线与灵感
尼迈尔曾表示,自己对曲线的灵感源自里约的沙滩、日光浴女子的身材和巴西山峦。他认为:“美在建筑中不可或缺。女性美是最基本的一种美。”从他的作品中对曲线的运用,也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美的热爱。怎样在版式设计中体现女性对尼迈尔建筑设计的意义,编辑也动了一番心思。
《Diario de Pernambuco》报头版,编辑用了一幅既像起伏的山峦,又像柔美的女性的线画。在报头的下方,留了一块比较大的空白区域,然后齐左排列了几行字。最上方是一行蓝色小字,写着尼迈尔的名字和生卒年份,下面是一行加粗黑色大字:“这位先生”,再下来是两行优美的细线文字:“画了一些优美的曲线”。版面的下方是老年尼迈尔手托下巴深思的黑白照片,白色的衬衫与白底的版面几乎融为一体,可以解读为:沉思中的尼迈尔满脑子都是柔美的曲线(图4,见本期第96页)。
有类似设计思路的报纸还有巴西《圣卡塔琳娜新闻报》(Jornal de Santa Catarina)。该报头版也是老年尼迈尔的照片与非常抽象的线画的结合。版面大面积留白,上半版只有一行大字标题“永恒”和两行简短的内容提要,说大师在104岁的时候和生活告别了,留下永恒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版面上只有寥寥几笔的线画,既像起伏的山峦,也像熟睡中的女性(图5见本期封三)。
五、尽显“尼迈尔风格”
这一天巴西报纸上使用的线画大多出自大师本人之手。在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出版的《Diario Catarinense》报,头版就是一张尼迈尔自己画的巴西利亚大教堂线画,几乎占满整个头版。线画的下面是大师的签名和生卒年份的数字。百岁老人尼迈尔坐在椅子上的褪底的照片放在版面的右下角。有意思的是,这椅子也是由简约的曲线构成,具有鲜明的“尼迈尔风格”。为了表现立体感,编辑还在留白的版面上做了个老人的投影。除此之外,版面主体部分再无其他视觉形象(见封三图6)。
有些报纸虽然没有拿出整个头版悼念这位大师,编辑的设计也同样用心。在巴西维多利亚出版的《政府宪报》(A Gazeta)头版,只将上部三分之一版面留给了“大师去世”,编辑便把这个区域做成了一个通栏的黑底图片,左侧是尼迈尔手拿画笔的黑白照片,右侧是5幅反白的线画,画出他的5个代表作。大标题只有一个单词:“大师”。简短的内容提要后,提示读者详细内容请看10至11版(见封三图7)。这个反差极大的设计,虽然所占的版面不如其他报纸那样大,但却相当吸引眼球。其实,反差也是很好的设计元素。
而巴西巴伊亚萨尔瓦多出版的《下午报》(A Tarde)头版,用图的思路有些特别。在头版的左三分之二版面用了一幅画:脚手架一样的钢筋支撑着尼迈尔的头部漫画像。虽然没有出现尼迈尔的建筑作品,但是钢筋的出现却交代了大师成就的领域和工作的性质(见图8,见本期第96页)。这也是悼念大师的很独特的一个版面。
相比其他国家报纸大多选用尼迈尔设计的建筑作品摄影图片,巴西报纸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版面设计更加活泼,并且与这位大师的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和建筑作品相协调,甚至相一致。这显示了编辑的情感投入以及用心程度上的差别。■
(作者系青岛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