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91页
  • 92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党报: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九届年会综述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九届年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业界和学界的近百名新闻采编、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工作者,围绕年会主题“党报如何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进行了研讨。
    
一、党报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中的方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中央赋予新闻界的一项重要使命。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虎生说:“党中央不失时机地做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战略抉择,不仅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虎生认为,中国气派的现代传播体系是一个由主流媒体和各种类型的媒体组成的各展所长、功能互补、相互贯通、协同推进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兼具民族特色、全球视野、时代特征的强大传播体系。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过程中是主干,是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地要挑大梁、唱主角。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说:“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党报责无旁贷。”他认为,党报要实现自己的传播使命和传播价值,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的存在形态。任何媒体只有存在着,才有实现价值的可能。不管是一种传播形态,还是一种传播介质,其存在并且是合理存在,才有资格传播思想的价值和肩负文化的使命。二是符合规律的运行。报纸的存在不能再依靠传统的行政性喂养、命令式支持、计划性安排,必须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三是大众接受的方式。报纸应该尽快摆脱过度偏重逻辑而轻视感性的表达方式,要在新闻中注入感情,记者就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实的感受。对于报纸上宣传的许多道理,应该采用更切合实际、更能够为大众接受的表达方式,让正确的道理变得更为可信。四是引领社会的能力。尹明华认为,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作为报人,应该对整个传媒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从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升传播能力。
    
二、党报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振省围绕如何提高党报传播能力,谈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新形势下,存在党报新闻内容被淡化、被边缘化的一些倾向。为此,一是党报新闻报道要体现差异化、个性化,报纸要根据各自的定位,有所取舍,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中央倡导新文风的背景下,党报要敢于和善于务实创新。二是更好地遵循新闻规律,注意革除官本位现象和喧宾夺主的问题,如请专家讲课往往不见专家的思想观点,座谈会报道不见学者讲述的观点,更多的是领导人长篇讲话。三是努力提高党报记者编辑的责任担当和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再先进的传播技术,如果报道内容跟不上,也无法有效传播。同时,媒体既要服务读者,也要敢于批评、引导和匡正读者,媒体有引导读者的责任。当然媒体自己也应该“打铁还需自身硬”。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说,自媒体时代有两个舆论场,一是体制内舆论场,一是民间舆论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传播能力、壮大体现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舆论,党报首先要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应该承认,目前不只是体制内舆论场在设置议题,民间舆论场有更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党报必须提高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能力。其次要做桥梁,两个舆论场从对峙走向对话,党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设置议题和作桥梁,背后都是做提供观点的人,《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报道时效性再强,也不可能做到同步报道新闻。能做到什么?能做观点提供者。最后要进一步重视公民报道者和新意见阶层的声音,党报要对其既不敌对,又不盲目跟随。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以什邡、启东、宁波的三起群体性事件为例,说明环境新闻越来越政治化、社会化。党报在这个“政治化”、“社会化”中如何引导,直接关乎党报传播能力的提升。他说:环境新闻并不是写得越专业越好,也并不是只要沾上“生态”、“环境”字样的就是环境新闻,关键是报道和评述受众多数关注的环境问题和其背后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的良性舒缓。
  新疆经济报社社长晏果辉在发言中探讨了边疆地带报纸如何从对内传播到对外传播、从区域传播走向世界传播。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整合报社资源,建立共享新闻平台,聚集报社力量;二是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三是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合作。
  桂林日报社社长毛登峰在发言中提出,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的宣传报道,必须依托所在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加强选题策划。个性越强烈,共性越深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骏德认为,如何保持和发扬党报核心竞争力关乎党报传播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报属于政治传播,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代替的;二是党报的优势是权威性,有些资源是独家的;三是党报优势可以延伸,党报在老百姓中是有威信的。
    
三、党报科研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党报科研教学,是党和国家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童世骏教授说,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工作,同时又高度重视为其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新闻传播科研和教学工作。本届年会给我们一个融入传媒研究领域主流的很好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丁俊杰教授认为,在中国语境下,党报研究是一个富矿。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报的经验丰富,体系完整,但是从学术角度上看,对党报的深度、力度、厚度等方面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党报的深度、力度、厚度,决定着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深度、力度、厚度。无论研究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首先都需要研究党报。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顾问、博士生导师王武录教授在点评部分与会人士的发言时说:从事党报科研教学同做其他工作一样,要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宏观”者,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而伟大的时代必出伟大的学问。今日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今日世界正在进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在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央,而领导今日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从事党报科研教学是大学问,只可惜我们自身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不够。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微观”者,所谓“现代传播体系”,是指当今这个时代由广泛散布信息的事物所构成的整体。我们可以从这个整体的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某一时段,甚至某一个点切入。比如,一个国家只有先做区域性大国强国,才能做世界性大国强国。我们可以研究党报如何先建立区域性传播体系,再建立世界性传播体系。再比如,环境问题较之其他,摆脱政治偏见、阶层局限容易一些。我们可以研究党报的环境新闻如何走出国门乃至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假以时日,丝丝不断,党报党刊研究就能为党和国家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添砖加瓦。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教授梳理了“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10年来的变迁:一是研究内涵逐渐丰富,不断给党报研究者以新的思考;二是研究的外延逐渐扩大,不断赋予党报研究者以新的课题;三是研究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结合,赋予党报今后研究以新的课题。■
  (课题组成员:张晓红、陈红梅、才让卓玛、闫永栋、和曼、王欢妮)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