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87页
  • 88页
  • 89页
  • 90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视节目娱乐化随想录
□张奇能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30年前,显像管电视机独霸天下,30年后,液晶屏电视机独领风骚;30年前,显像管电视机里大概很难找到电视娱乐节目,30年后,液晶屏电视机里大概很难找到没有娱乐的电视节目。从最初的屏幕框里正襟危坐的播音员,到后来的主持人、演员加入表演,继而出现了娱乐游戏,最终平民百姓也能从容不迫地登堂入室秀一番。
  综观眼下五花八门的电视娱乐节目,不难发现其中夹杂着不少假丑恶的内容和形式,甚至还有扩大和延伸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注意。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电视受众和策划人、制作人乃至决策者不觉得走向反面的事实。正如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的:“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一、真实的谎言——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
  关于泛娱乐化,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娱乐节目数量大幅增加,颇有称霸荧屏之势;一是非娱乐节目被娱乐化,让受众无处逃避。在这里,重点描述后一种情况。
  1.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
  电视节目娱乐化不但指那些事故灾害、明星八卦、犯罪事件、体育动态等软新闻所占电视新闻比例不断增加,导致硬新闻的减少,同时也包括硬新闻的被软化。在播出形式上,播音员的播新闻变成了说、侃、演、秀,像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也是新闻节目,但主持人用说书的口吻“说”新闻,而不是播报新闻。而且,这种“侃新闻”、“聊新闻”的形式在各地方电视台非常普遍,并且都在新闻之外夹杂了主持人随意率性,甚至插科打诨、调侃戏谑的点评。正如尼尔·波兹曼所指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而且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
  2.专题节目娱乐化
  专题节目通常是指以文化教育、艺术、科学、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专题节目有多种表现形式,纯报道式的、评论式、访问式或综合形式。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可以是严肃的主题,也可以是轻松的风格。可是,现在受娱乐化的影响,就连《鲁豫有约》、《面对面》这样一些原本较为严肃的访谈节目,也不得不夹杂娱乐的成分,有时也会追问嘉宾的隐私。这是放下身段和架子呢,还是与一些通俗甚至低俗的节目“同流合污”呢?
  仅以鉴宝类电视节目为例,前一阵子,王刚在《天下收藏》节目中,举起紫金锤将赝品“宝物”一一砸碎,引起舆论喧哗。其实,鉴宝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近似答案。不管是砸赝品还是砸真品,无非是想吸引观众的眼球,哪怕引起争议也好。更有甚者,有的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聘请了个别伪专家,哗众取宠,胡估乱说,宁可说错,绝不犹豫。这种乱象丛生的节目,无异于误导观众,贻害无穷。
  3.体育节目娱乐化
  体育节目主要是播报体育新闻和转播赛事,也有一些专门的栏目,较受欢迎,如央视的《城市之间》、湖南卫视的《国球大典》等。但为了加入娱乐化因素,一些电视台的体育节目纷纷设置了体育脱口秀栏目,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刘翔摔倒在栏架前伤痛退赛,某电视台的点评是这样的:这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女英雄刘胡兰的高度评价,此时用在因伤退赛的刘翔身上,显然是极不严肃的。
  还有一些健康类的电视节目,也跻身娱乐化行列,如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定位居然是娱乐脱口秀节目。在这一理念下,主持人炒热现场氛围,当红艺人充当“帮帮团”,竭力打造“养生红人”,结果把张悟本给炒红了,把绿豆给炒热了。
  4.气象节目娱乐化
  按理说,气象节目就是播报天气实况和未来趋势,没有什么娱乐成分可以显示。但节目制作者总是有着无限的“创意”,他们在女主播身上做起了文章。某电视台年轻女播报员躺在沙发上、露出修长的大腿播报天气预报。另一家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中,居然回答观众提出的“三围是多少”之类的俗问题。2012年上半年欧锦赛期间,南方某电视台特地请来比基尼选手播报欧锦赛比赛地的天气预报,受到《人民日报》的严厉批评。
  除此之外,一些广告节目、真人秀节目更是娱乐有余、真实不足,情感故事可以任意编,经历履历也能随意凑,到头来,节目充满了真实的谎言,危害极大。
    
二、岁月的必然——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成因
  谈及电视娱乐化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
  1.压力大——体制竞争所致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本来吃“皇粮”的国家事业单位开始分批转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即国家不再给予财政补贴,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于是,电视台要创收了,主要还是靠电视广告的收入。自从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全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后,电视广告业应运而生,发展迅猛。可是,全国有300来座电视台,都要靠广告收入生存,如同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可如何是好?企业的广告投入也不是漫无目的的,他们要把钱花在刀口上,他们可以选择投放的时段、插播的节目等等。因此,对于广告市场份额的争夺便不可避免地白热化了。
  2.利益驱使——市场需求所致
  不知从哪一天起,电视行业有了文化产业的属性,电视从业人员也就成了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的一员。电视商业化了,商品化了,它除了生产可以创收的电视节目之外,还生产一种特殊的商品——电视观众,也就是他们的收视率。电视收视率与电台收听率、出版业的发行量一样,成了一种特殊的参照物。一时间,收视率如同魔棒一般,它既可以吸引广告商的眼球,也成为考核制作人的绝对依据。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往往被看好,它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3.心理宣泄——受众欲望所致
  互动是娱乐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一个重要标志。电视观众从看客到参与者,是电视节目的一大革命,观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电视节目的走向,如观众的短信互动,观众可以走上舞台展现才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使普通的观众不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在生理上也享受到极大的愉悦。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迎合观众的需求,将节目从早期的硬性逐步软化,导致迁就观众的多种欲望,就会一不小心走向低俗。
  电视机的发明和电视节目的播出,至今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电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声音和画面的双重传播功能,更易于为广大的受众所接受和青睐。由于它的泛大众化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老少咸宜的价值取向。所以,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的丰富,娱乐化是一条必由之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娱乐,而在于怎样把握娱乐的尺度。
    
三、“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应该说,电视娱乐化并非洪水猛兽,它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又是电视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我们不能轻易持否定态度,要权衡其利弊,计算其得失。
  1.曾经带来过的辉煌
  从繁荣荧屏方面看,电视娱乐节目功不可没。由于娱乐节目具有明显的商业化标识,其市场触角非常敏锐,懂得产销对路,了解消费者(观众)的需求。我国电视界的娱乐节目一向供不应求,自制节目量少得可怜,于是,促成和促进了一个新兴的行业——节目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制作出大量的电视节目,创造了荧屏的万紫千红的春天。
  从观众的实际需求看,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正合乎胃口。哪怕是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方式,也具有推陈出新的意义,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新闻节目中来,就是成功的尝试。娱乐节目提高了观众的地位,使他们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身心的双重愉悦。
  从推动节目创新看,激烈的竞争逼得节目的制作人使出浑身的解数,追求立意、手法的创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从模仿到引进,从量的突变到质的飞跃,经过多年的摸打滚爬,使得我国电视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得以提高。
  2.过度的娱乐化致使严肃性不足
  从娱乐到娱乐化再到泛娱乐化,这绝不是良性发展。就表面而言,过度娱乐使得严肃性受损,但从深层次去探究,如果娱乐化一统天下,那就不仅喧宾夺主,挤占了其他严肃节目的时间和空间,像一些读书类节目被移至零点以后的时段播出就是例证,而且吞噬着原本属于主流的传统人文精神和精英文化。过度的娱乐化剥夺了观众的思考权,在潜移默化中麻痹着观众的心灵,使观众丧失了鉴别能力。应该还记得,两年前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里拜金女模特的“名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这种明显错误的人生价值取向,如果不作批判,反而作为“亮点”来炒作,将严重影响青年人的人生定位的准确性。这种弥漫性中毒的后果不容小觑。
  3.泛滥的同质化致使创意性缺失
  娱乐节目发展到“繁花似锦”地步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打开电视机,如今各地的卫视节目差不多都有一档相亲真人秀,有的还不止一档。这种同质化的现象泛滥成灾,是对电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每家电视台都去拍一部《水浒》,那肯定会招来骂声一片,但多个卫视频道都办一档相亲节目,这与都去拍《水浒》没有本质的区别。可是,如此荒唐的事情,至今仍在发生着、延续着。由于真人秀节目收视率高,各地的电视台争相推出,只要大同小异即可,而且成功率较高。这样一窝蜂地做节目,就没有了创意和个性,制作人员埋头于同质化节目的匆忙经营之中,却有意无意地在促使观众形成周而复始的“审美疲劳”。
  4.导向的低俗化致使权威性受损
  电视节目一旦“娱乐至上”,就会显现种种弊端,诸如胡编造假、低俗恶搞、冷漠无情、粗制滥造等等,观众看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久而久之,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大大受损,人们觉得看电视跟进网吧、进KTV歌厅没什么两样。娱乐化的那些手段无非是从国外电视里学来的,或者编导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总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于是,就在外表上做文章,主持人一下子流行光头了,个个脑门铮亮,女嘉宾越穿越少了,就像如今车展上的车模,干露露、湿露露一起上,好像卖点不在于车,而在于车模的身体。恶作剧也频频出现,当年吴宗宪在江苏卫视的《非常周末》节目里被坐“电椅”一事,算是登峰造极之举。
  
  总之,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如今追逐创收、追逐收视率、追逐轰动效应的形势下,难免“娱乐至上”乃至“娱乐至死”,电视制作人采用低俗的娱乐手段制作一些无聊的节目,来充斥我们的荧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经多次提及赫胥黎,赫胥黎是英国小说家,早在1932年发表过一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他以讽刺的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尼尔·波兹曼这样说:“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作者单位: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