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88页
  • 89页
  • 90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浅析传统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感的干预策略
——以在职学历教育调查为例
□徐剑波
  【本文提要】本研究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学历教育对传统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感的干预影响,探索并分析了学历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学历教育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感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从业者 职业倦怠感 学历教育 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11
  由于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媒体力量的不断崛起,加上相关法规的缺位,整个传统媒体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行业发展出现危机,从业者自然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行业职业倦怠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对于众多新闻从业者来讲,与其说职业倦怠是个人职业负面情绪的集中反映,不如说,职业倦怠是整个传统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在传统媒体从业群体身上的一个缩影。
    
一、媒体人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
  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尽管还不统一,但多数学者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疏离感和工作能效降低还是比较认同的。新闻记者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新闻记者面对每天的新闻报道,感觉难以应对,产生疲劳、困乏的感觉,对新闻工作感到厌烦或畏惧。实践证明,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记者,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①
  传统媒体业者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对工作前景的焦虑,不同年龄段的从业者都或多或少表现出对职业前景的担忧,特别是纸质媒体从业者对传统媒体前景的感受更强一些。行业前途连接着个人前途,它的影响首先是在业务上,不想拍片写稿,常有精疲力竭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干;其次是情绪的倦怠,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降低,对新闻的敏感度下降,不想采访;在工作效能方面,总觉得现在的新闻跟前一年的新闻几乎一模一样;加上薪水提升缓慢,工作效能自然较少提高。
  究其原因,新媒体发展对整个传统新闻业的挤压是主要因素,同时外部相关法律的缺乏也使媒体从业者缺乏应有的保护。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新闻记者成为仅次于警察与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业。②从组织内部来看,媒体行业组织内部的营收状况一旦下降,从业者的薪酬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就会下降,而且组织内部较重视各类面向效率的考核机制,关注个人发展少,由于职业特殊性,各传媒集团重视短期的业务培训,很少有长期的学历教育,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倦怠的最终结果就是离开采编岗位,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传统媒体从业者离职前往其他行业的状况很严重,任其发展将使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殆尽,必须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二、传统干预策略的局限
  相对于职业倦怠感调查研究而言,职业倦怠的干预更为重要。所谓干预,就是如何处理已经发生的职业倦怠,以减缓或消除职业倦怠。尽管学者们在干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干预策略被提出来,但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被较多提及的方法有两种:改变自己和改变组织。由于媒体中人员流动性较大,媒介行业的这种新陈代谢使媒介管理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员工群体中的倦怠感,但是如何有效干预较难把握。有些传统媒体限于财务能力,根本没打算对团队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干预。即使进行干预,新闻机构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改变,如建立个人工作意义、不断心理调适、提高个人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等等。不过,传统媒体从业者本身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改变,除非离开现在的媒体岗位。
  本文认为,职业倦怠的干预应该是复合式的,最有效的干预模式是把管理的改变和个人的改变结合起来,有计划地进行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有效预防和干预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感。
  
三、在职学历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从文献检索来看,对职业倦怠感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分析,聚焦于职业倦怠的现象与原因,对干预的研究很少,对于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感干预效果的研究更少。原因大致有二:第一,媒体组织的职业倦怠干预措施本来就少,干预效果就无从谈起;第二,干预措施和效果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很难测量。
  本文选取在读的传统媒体从业者的一个重要干预措施——在职学历教育,对新闻传播学单独考试的在读生与毕业生进行调查,探讨传统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现状及采取学历教育进行干预的效果。职业倦怠的测量采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一书中的测量指标体系③,分别从工作效能、情绪衰竭、疏离感三方面进行探讨。
  1.样本构成与特点
  由于招生总数有限,未获得大规模样本,本研究主要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共调查传播学单考硕士④36人,样本群主体来自上海各大传媒集团的一线员工,既包括在读学生,也包括已毕业学生。
  2.职业倦怠现状(量表为五级量表,最大数值为5)
  (1)总体看来,媒体从业人员对自己的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工作效能达到3.91分。在具体的分项目中,“工作完成后我感到很愉快”得分最高,而“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分相对较低,即调查参与者对工作中问题解决的压力还是很大。
  (2)情绪枯竭与疏离感的总体得分接近,媒体人关于情绪枯竭调查的得分是2.7,关于疏离感调查的得分是2.6。在情绪衰竭的各个分项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一天工作下来,我感到精疲力竭”,其次是“工作让我感觉压力很大”,这两项得分表明媒体从业者在情绪上的主要问题还是工作强度与压力太大。
  (3)在疏离感分项中,“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有热情了”得分最高,说明媒体从业者随着媒体从业年数的增加,对新闻业本身的热情下降,原因包括媒介之间的竞争、媒体内部及自身的变化,多重压力正在侵蚀着媒体从业者的从业热情。
  3.干预措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职业倦怠感干预措施的具体效果,问卷从干预措施的倾向性、职业规划、工作效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测量。
  (1)如果将长期的在职学历教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来看,新闻从业者更加倾向并认同全日制学历教育,得分最高为4.4分。主要是因为与其他的培训相比较,学历教育对今后职业发展帮助较大。这个问题也表明,对于新闻业者来说,不但需要短期培训也需要专门的学历教育,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2)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读以及毕业的新闻从业者较为同意的是“获得硕士学位是我职业规划的重要部分”,得分为4.1分。由此可以看出,在业内打拼多年的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规划遇到学历瓶颈,而突破瓶颈是缓解他们职业焦虑的关键点。另外,新闻从业者并未将获得硕士学位与职业晋升联系在一起,此项得分较低,只有3.1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新闻从业者更加重视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3)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看,长期的学历教育拓展了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与新闻业务的繁琐之间存在矛盾,长期的学历教育可以有步骤地解决媒体从业者知识更新的焦虑。
  (4)从减少疏离感的角度来说,调查对象比较同意“所学课程拓展了我的人际关系,有归属感”,得分为4.1分,由此可见,积极的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媒体从业者的疏离感具有重要意义。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参与调查者对于增加硕士招生名额的问题得分较低,各种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
    
结论
  本研究从传统媒体从业者倦怠感入手,通过小规模的群体测量发现,在职学历教育对目前媒体从业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它对于缓解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规划焦虑、学历焦虑,提升归属感,减少疏离感,都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力。媒体管理者可以从多个渠道拓展类似的干预措施,更加积极正面地减少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
  
注释:
①孙志伟:《论新闻记者的职业倦怠与潜力挖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②《记者成危险职业委员呼吁出台新闻舆论监督条例》,深圳新闻网2004年3月8日
③曹茹:《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第71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新闻传播学单考硕士,考生必须是正规全日制两学本科毕业且从事媒体工作四年后可以报考,毕业时颁发两证(学位证、毕业证)。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所有本校传播学单考硕士。
  
  (本文有表格,详见本期第89、90页。)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