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18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Media视窗·声音

公众对电视节目品质有何要求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管成云对受众的深度访谈显示,公众认为提升电视节目品质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舆论监督。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冲突激烈的情形下,通过媒体实行舆论监督,是遏制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渠道。但是近年来舆论监督的情势却不容乐观,此次公众访谈反映了公众对舆论监督现状的不满,以及公众的期望。2.跟踪报道重大事件,促使事件得到解决。这反映了公众不满足于“观看”和“知晓”新闻事件,还希望能有始有终地跟踪事件的进展,推动事件在社会关注之下获得解决。这是对传统的知情权的延伸,也是当前我国公众对于舆论监督的实效提出了要求。3.新闻有解析。这说明仅仅客观报道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媒体应在提供背景、提供脉络、提供解释方面下工夫,做有深度、立体化的新闻。4.关注民生,贴近生活,具有服务性。这与国外提出的“实用性”有实质性差异,后者是指新闻为民众提供生活服务性信息。而中国语境中的“民生”问题则是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公众既不满足于新闻远离他们生活的需要,也不满意于这种琐碎化、小事化的新闻。因此,所谓“关注民生”和“贴近生活”,仍然是公众对于知情权的切实需求。5.知识性。公众希望节目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娱乐消遣上,而应增加知识内涵,提升文化品位,使人受到启发。即使是娱乐节目,也希望能寓教于乐,而不是“看完以后什么也没有”。
  夏倩芳等认为,目前电视收视人群已呈现出“三低一高”的结构,即低学历、低收入、低龄加高龄,而其他群体日渐流向网络,这也说明了收视率评价的内在缺陷。为了弥补收视率的缺陷,广电媒体急需引入节目品质的衡量机制,使收视质成为一个常规性的、与收视率并行评价电视节目的尺度。■
  (《现代传播》2012年第1期)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