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62页
  • 63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体制改革 满川风雨看潮生
□曹 鹏 博士
  当前,中国传媒业正在学习领会与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任务、重大举措。鉴于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宏观解读与总体阐释已有权威文本,这里仅对与新闻出版业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要点做一番梳理,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实际情况与个人理解谈一点体会,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这是对新闻宣传战线的宏观任务目标的概括,都市类媒体与网络媒体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被作为宣传资源,成为“舆论引导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整合”二字值得认真体味。
  ——“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
  “决定”对于新闻媒体的内容布置了任务,做了规划,明确地指出新闻单位要为优秀文化产品推广提供资金、频道、版面。我个人理解,这意味着新闻传媒应当加大文化报道与评论以及作品刊登的分量。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财政以及金融、税务政策,对于任何企业都关系重大,虽然这一段文字没有具体针对新闻单位,但精神实质完全适用于新闻单位。事实上,党报党刊完全可以视同公共文化产品,如果能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无疑将能加大发展与建设步伐。而政府采购等经济手段对于报刊发行以及传媒机构的基本建设、技术设备改造显然是强有力的扶持与促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
  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是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最核心要素,涉及传媒的内容质量和传播实效,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与打造国内一流媒体都需要着力于提高这三个“率”。
  ——“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
  这里勾画出了一个全新的传媒机构的蓝图,甚至可以理解成是组建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外的广电网络巨头;三网合一的方向在这里予以再次明确。即使是从全球传媒市场领域看,这也是大手笔、大动作。
  ——“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做好主要党报党刊在农村基层发行和赠阅工作。”
  三农建设继续加强,农村版与农村频率频道进一步推动,这对于新闻单位或许首先不是商业机会,但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与使命。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跨所有制是改革的重点。战略投资者是金融与产业结合的产物。文化产业领域至今还缺少专业投资机构,各地涌现的文交所,也不是战略投资者,而只是文化艺术品与金融证券的联姻试水。
  ——“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在此得到充分肯定,并且被寄予厚望。在这样一份指导全国当前与下一个时期文化发展战略的文件中,只有点到北京一个城市要发挥示范作用,显然首都的文化建设要有大举措。
  ——“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
  促进文化消费就是促进文化繁荣,所以应大力提倡并鼓励文化消费。值得报刊界重视的是,“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与“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是一个新的提法,这意味着图书报刊品种与数量应当有显著增加。
  ——“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
  转企改制是文化产业全行业的现实任务,但是业内人士对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谈得较多而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较少注意,现在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了。
  ——“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体现。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而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转企改制相比,三个不同的类型、三种不同的政策,层次清晰明确。
  ——“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
  属地管理原则是比较新的提法,有着现实针对性。
  ——“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
  日程表在这里有了非常准确的界定,对转企改制的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这是确保转企改制顺利完成的重要补充措施。
  ——“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
  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是关系到文化发展战略全局的大事,而不再只是具体单位单纯从自身业务或市场考虑的举措。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
  显然,不止一项大奖的设立指日可待、呼之欲出。这是对原有国内外各大奖项的一种补充与回应。
  ——“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
  请注意,深化职称评审改革被列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同等对待。”
  对非公有制的报刊出版专业工作者,职称以及表彰奖励,至此有了一个明确的同等政策。
  ——“落实国家荣誉制度,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
  在奖项之外,国家荣誉制度以及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将意味着在工青妇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之外,设立文化领域的国家级荣誉称号。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这里针对的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无疑是对文化繁荣极有力的保障。经济建设与发展有GDP指标,文化改革发展的量化模式是什么,值得期待。■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