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懂弄通马新观经典上下功夫
■童兵
【本文提要】本文主张用读书计划引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著作学习,务求学懂弄通。阅读学习中要强化问题意识,以探索新闻传播规律和认知新时代新特点为学习重点。要通过加强学科、学术和话语三个体系建设,把马新观学习引向深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三大体系 新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机制和规律,新闻信息生产、流通、消费的特点及规律的基本认识及理论论述。这些认知和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学的基础性、权威性的观念体系与学术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经典。在中国,以中文呈现的马列经典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本)、《列宁全集》(50卷本)、《列宁选集》(4卷本)、《列宁专题文集》(5卷本)、《毛泽东选集》(4卷本)、《毛泽东文集》(尚未出齐)等,以及为满足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需求专门编印的选编版,如由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印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2015年版)、由甘惜分教授主持编印的《马恩列斯论报刊》(上下编,1981年内部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编印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983年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编印的《毛泽东新闻作品集》(2014年版)。
一、务求学懂弄通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性工作,是下功夫学好用好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经典,即学好用好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原著。根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选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修课的规定,2个学分必须阅读10万字的原著。这10万字的必读原著,有的篇目由任课老师指定,有的篇目则由学生自己选读。
除了阅读量的规定外,便是对阅读质量的严格规定,即“学懂弄通”。学懂,首先要求对原著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政党见解、政经状况、写作动机、写作经过等有较详尽的知晓。其次,要求对原著呈现的敌我友各方面的政见和观点有全面的把握,对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有切实的了解,对相关目标实现的合理性、可能性和把握度有全面的依据,或者对相关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或不易性有实事求是的思考。第三,还要求对原著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可靠性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或者对原著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真理的支撑缺乏力量有所指摘和批评。这三点,是学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最起码的要求。
弄通的要求是指,首先对经典原著全文的逻辑关系、各重要观点之间和各标志性概念之间,以及大小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要正确和全面,要把各种逻辑关系之间的因果厘清。习近平指出,如果只看到黑暗、负面,看不到光明、正面,虽然报道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真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同时,除了一因一果,更要注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转换等复杂情况,避免主观片面、以偏概全。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弄通,还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用转化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是因为,事物的存在,问题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都有赖于特定条件的存在,有赖于支持事物发展与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相对稳定和平衡。条件变了,原有的平衡和稳定就会失去,事物就会依据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所谓“弄通”,就是要用变动和转化的眼光观察问题、研究问题,也就是说,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观察和研究问题时,一定要有变动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学习马新观,用好马新观。为此,学习马新观之前先制定一个科学实用的读书计划,对平时的读书思考是很重要的。
二、勤奋读书,勤奋思考
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上下功夫,要求我们在攻读经典原著时必须勤奋,必须苦读。前面提到,为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务求学懂弄通,而为求得学懂弄通,就要勤奋读书,勤奋思考,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这里的勤奋读书,除了前面强调的苦读原著外,还要多读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原著和扩大同原著相关的知识面的辅导资料。我在了解、理解和深入思考马克思青年时代对于出版与言论自由思想时,除了阅读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外,还读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同父亲的往来信件,马克思的传记作者撰写的马克思青年时代同家人、学校师生交往的记录,马克思的女儿和女婿的回忆录,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研究言论出版自由的代表性著作,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中关于德国的史料与评述。为了全面认识和分析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及演变,我还大量阅读了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出版史,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运动代表人物的相关史料,使自己的研究资料尽量多元化。现在回忆起来,梅林写的《德国史》和格姆科夫等撰写的《马克思传》、科尔纽写的《马克思恩格斯传》,以及高放教授撰写的《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几部著作,对我的学习思考和视野拓展是特别有帮助的。
这里想专门谈一下苦读。苦读者,不舍昼夜,不顾劳累,按阅读计划一章一章地读、一本一本地啃,在计划规定的时间表内,阅读思考,写出较为深切的心得感受,归纳出有质量的思考小结。这样,锲而不舍,磨杵成针,“苦读”一定会有好结果、真收获。苦读者,还包括不受时间紧迫的影响,不被工作繁忙所干扰,排除一切干扰,忙里找时间,乱中巧安排,按阅读计划的要求做到雷打不动、一如既往。苦读者,有时还指即便身有不适,疲顿乏力,但有阅读计划催促,也得强打精神、咬牙挺住。实际上,阅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甚至很有乐趣的事情,有时咬牙坚持,按计划完成任务,到头来别有一番滋味,会有乐在苦中的感受。
三、强化问题意识
攻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著作并力求有所收益,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也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对这一点有很好的分析,他说,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问题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举出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二十几种著作,并指出,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习近平以这些鲜活的例子向我们说明:必须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认识当今的形势和任务,以认清和解决问题的唯物主义态度务实有效地剖解这些问题,推动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真正解决。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深化,也应有这样的“问题意识”,也应该以这样明确的问题意识去认识、思考与解决。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
四、以探索规律为研究重点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存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以规律认识和把握为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牛鼻子”,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马新观把握的全局性意义的认知,具有普遍性、根本性的作用。
习近平谈到坚持与改进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努力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要求,既集中指出了国际传播的一条重要规律,又很有代表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后者又是对前者即国际传播规律深刻认识与有效驾驭的结果。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的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知和把握“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现状和世界现状,相当不易;二是国内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集群数量多、人员多、话语体系分散不一,要做到思想认识一致、行动步调一致,也相当不易;三是西方敌对势力在媒体总体数量和国际传播机制上有相当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应对的设计与机制上还缺少有力的举措;四是当今全球传播面对的是立体式大传播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较量尖锐复杂,我们的顶层设计、布局安排、体制构建、队伍调整等需要时间、思路和合理配置;五是面对新的斗争态势,我们的理念、团队、素质、方法等尚待新的调整,需要制定新的方针,改换新的策略。以上几个方面,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加强对新的接受对象和新的应对策略的谋划。换言之,对新闻传播规律的了解和研究,是我们当下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五、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点
学习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当下时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深入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全球态势的主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不同制度模式与发展道路进行着深层竞争与博弈,是这个时代发展态势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倾向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异常变化等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性的挑战。
生产力革命的新发展,又强化了这种不同趋势的对立和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革命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根本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快速兴起,正在催生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这就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和人类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全球局势变化更为激烈,更为巨大。
2019年1月,美国情报系统发表了“世界威胁”的评估报告,扬言当前美国国家安全将面临更多样化的威胁,其原因是“中俄双方与美国及其传统盟国和伙伴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横跨多个领域,涉及科技与军事,且越来越关注价值观的塑造。中俄两国力图对国际体系和区域安全,以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施加影响,尤其是其后院国家。美国情报系统还对互联网络、5G技术发展和其他高新科技提出了悲观主义的“评估”。报告指出,许多国家发明并采用了一批先进的通信技术,例如5G无线网络,这很可能对美国的竞争力和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量子计算领域的发达,也预示着目前的数据保护和传输手段正在受到挑战。在进行了这一系列分析之后,美国情报系统提出:要主动同中俄打一场意识形态仗。他们认为,中国领导人将不断寻求在国外表现中国道路模式独特性与优越性的方式,加剧大国竞争,这势必威胁国际社会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支持。
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这些“政治主张”鼓吹下,提出了所谓的对华“微传播”的策略,其做法是:1.全方位扫描中国等国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对公众兴趣的“一网打尽”;2.结合中国等国热点事件,设置议题;3.充分进行“广而告之”的公关手段,展现网络公共外交能力;4.实施嵌入式实时传播,塑造公共外交形象;5.关注中国等国民生民意,潜移默化地传递美国价值观;6.开展多样性活动,加强同中国网民互动沟通;7.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自身工作,拉近同中国公众距离;8.发布形式多样,展现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彩事件。
从2000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利用各种机会,对一些国家开展“颜色革命”,传播被称为“颜色革命精神教义”的吉恩·夏普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在这本所谓“颜色革命的圣经”里,作者总结了198种“非暴力抗争颠覆政权”的方法,其一是办报,其二是推广互联网技术。这几年,美国已经把“颜色革命”之火烧到中国的门口了,香港发生的所谓“占中事件”,实际上就是“颜色革命”在中国的预演。
因此,深刻认识新时代中西文化较量的新特点,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前提。
六、加强三个体系建设,把马新观研究不断引向深化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他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体看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习近平在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上诸多不足的时候,先提出了一个观察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原则。他说,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的思想先导。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建来看,最现实、最有效能的事业安排和行动计划,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计划,采取举措,付之行动。
从学科体系上考察与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属于新闻理论体系,偶尔也会从属于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或马新观对新闻业务的引领和规范。从新闻理论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新观就是新闻理论的核心、灵魂和根基,新闻学科建设抓住这一根本,就有了学科自立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因此,对于新闻观而言,最根本的应该科学而核心地回答三个问题:新闻是什么?传播是什么?新闻传播又是什么?这是新闻学科大树的三个骨架。
从学术体系上考察与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研究,既涉及理论探索,又涵盖实践讨论;既专务于国内新闻学的学术研究,又横跨中国同一系列外国新闻学的比较观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研究体系广泛、多样,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媒体实践和各种社会制度及媒介制度。因此,在学术体系上十分丰富多样和千姿百态。
从话语体系上考察与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明确、清晰,旗帜鲜明、个性张扬。既有从早期马克思恩格斯于一个半世纪前的创造建设,又有随后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承继与创新,还有不同国家、不同政党、不同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对新闻话语的带有民族特色与历史时期风格的推陈出新。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体系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丰富,不断创新。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七、不断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一样,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正确地推进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
习近平说,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山无脊梁要塌方,人无脊梁会垮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挺起精神脊梁。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说,这个“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要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认清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西方新闻观标榜西方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对于这些打着西方民主政治和民主社会主义旗号的新闻观念与政治口号,要善于分辨真伪、区别本质与表象,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新闻观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抵制和批判错误的、颠倒黑白的新闻观。
其次,要善于识别西方媒体在西方新闻观指导下所进行的新闻报道实践,要敢于揭穿西方媒体对我国我党所实施的所谓“客观报道”的真实动机和罪恶手段。这些媒体和别有用心的新闻观持有者,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专挑重大政治原则说事,公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不顾起码的是非曲直,以骂主流为乐、反主流成瘾,怪话连篇,谎话连篇。习近平指出,西方媒体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就是因为这些媒体同西方国家的政治集团、利益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媒体是受西方意识形态支配的,受一定利益集团支配的。
再次,怎么看待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习近平为我们作了这样的分析:这些负面报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报道,再一类是对丑闻、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隐私等黄赌毒、星性惺等报道,第三类是一些小题大做、“小骂大帮忙”的报道,而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的严肃话题报道和讨论微乎其微。如果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同美国意识形态不同的地方发生街头抗议事件,甚至发生暴力恐怖活动,西方媒体就会将其描绘为争取“民主”、“自由”、“人权”、“反抗暴政”的行动,不惜版面、时间进行渲染。对社会主义中国,西方媒体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抹黑、丑化、妖魔化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习近平指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正确舆论导向,要贯穿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等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要落实到采写人员、编辑人员、审看人员、签发人员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身上,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他又指出,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正确舆论导向,都市类报刊、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切新闻媒体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正确舆论导向。他还指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内新闻报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际新闻报道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之,要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报刊版面、广播电台和电视荧屏,主导网络空间、移动平台等传播载体,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要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旗帜在中国新闻媒体的一切空间高高飘扬。
我们必须在扎扎实实地推进各种媒体、各种业态、各种新闻作品生产和社会舆论引领的工作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能力和水平,又在这种生动务实的新闻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身的发展和深化。
八、小结
本文的目的是想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何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同马克思主义的关联与区别是什么;第二,为学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在哪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三,为弄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要在哪几个方面下功夫。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经典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经典,简单说,就是搞清楚怎样阅读经典原著,怎样思考经典原著。
把新闻经典原著读懂、思考清楚,大致有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强化问题意识,即带着问题勤奋读书,深入思考,务求问题的破解和对现状改造的推动;第二,以探索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思维规律——为读书思考研究的重点;第三,深刻认知新时代的新特点是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个重点,以此为主攻方向,研读就有了动力,有了目标;第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研究,要把推动加强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作为目标和动力。这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研究就有了具体目标、清晰思路、可行步骤和有效方法。目前正在中国高校推进的新文科建设,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研究中的新内容和新要求。
期待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与研究生以习近平的论述为教材,从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入手把光荣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完成好,并努力用自己学习研究的心得和体会,丰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现时代的发展,拓展视野,作出新的贡献。■
童兵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项目:IDH3353064/003“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