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
——解放日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解放日报社
近年来,解放日报牢牢把握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一根本方向,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了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的关键一步。
一、融合之路循序渐进
2013年,根据上海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解放日报制定新媒体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2013年12月10日,定位为“精品阅读新闻类APP”的“上海观察”开始试运行,2014年1月1日正式上线。
2014年10月,解放日报全媒体采编平台上线,从技术上打通报纸和新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2015年4月,解放网试行频道负责制,内容制作权交给各采编部门,以此牵引带动纸媒、客户端、网站三大平台一体化发展。报社鼓励各采编部门积极探索发展新媒体,“伴公汀”“微观上海”等一批有影响的微信公众号相继涌现。
根据上海市委决策部署,2015年10月起,解放日报着手制订改革方案。2016年3月1日,解放日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改革正式实施。
二、坚定不移战略转型
1.明确目标方向
按照市委“脱胎换骨、腾飞发展、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改革要求,报社提出了“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两大产品”的改革思路。
一个目标:“十三五”期间,解放日报社要成为一家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以报纸传播为重要依托的新型媒体机构;一套机制:建立适应互联网内容生产规律的新的采编架构、流程,配套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两大产品:《解放日报》着力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品党报,精准传播中央和上海市委声音,权威解读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深度、耐读等纸媒特色;“上海观察”瞄准“更快、更宽、更深”目标,着力成为上海市委在互联网权威发布的第一平台、上海市民及城市利益相关者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
2.扎实推进改革
报社制定改革方案、落实责任,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深化,各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
一是改架构,探索“一支队伍,两个平台”
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启动后,《解放日报》和“上海观察”(后改名为“上观新闻”)同时改版。报社将所有采访力量全部迁入上观,一支队伍服务报纸和客户端两个平台。
“部门制”改为“频道制”。《解放日报》除保留要闻编辑部、新闻编辑部、专副刊编辑部三个纸媒编辑部门外,其余部门全部迁移至上观,组建适应互联网传播形态的九大频道。频道设总监,加强重点策划和导向把关。采编人员全员竞聘上岗。
栏目成为最基本的内容生产单元。频道下设栏目,栏目设主编。栏目既向上观供稿,也向报纸供稿。栏目由记者编辑自主申报、竞标产生。报社定期对栏目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淘汰,目前有栏目六十多个。
试点栏目主编负责制。2017年6月,报社通过竞标推出“法治”、“公共空间”、“运动+”、“原点”等7个栏目,进行主编负责制改革试点。栏目主编成为栏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栏目的策划、采编、人员调配、稿酬分配等。报社以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导向,制定栏目考评办法,定期对栏目考核。
新设多个新媒体采编部门。上观编辑中心负责上观首页更新、新闻监控、重要新闻摘编和推送;上观视觉中心在新闻摄影和图片编辑之外,融合组建了设计和视频两支团队;上观数据新闻中心借助柔性组合协作机制,前端技术部分外包,形成融媒体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上观运营技术中心负责“上观新闻”内容、品牌运营推广和技术开发。
二是改流程,实现“网络优先”
建立新闻优先上网制度。报社要求,新闻必须第一时间首发上观。现在记者抱着电脑跑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写稿传稿发稿已成常态。
启用融媒体指挥中心。融媒体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每日重大新闻、重要舆情的监控、研判及相应采编决策等;二是负责讨论策划重大选题、重要产品,每天策划并组织实施2-3个重点选题,指挥重点产品的传播推广;三是负责分析评价《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内容的质量控制和传播效果。
三是改机制,突出“采编为宝”
报社推动资源向采编人员集中,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实施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开展首席岗位和采编专业职务序列岗位评聘。首席岗位在待遇上采取年薪制,并在进修、考察、培训、职称等方面享有优先,特聘首席还享有报道项目立项权、策划权、专栏权。在首席岗位以外,为采编人员设置四档1-10级岗位序列。
实施稿酬考核制度改革。围绕传播力、影响力两个核心指标,以鼓励多出各类优质作品为导向,体现强化绩效激励。
四是强技术,立足自主开发
报社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核心应用立足于自主开发,一些相对独立的非核心应用开发交由专业公司完成。目前包括技术总监、安卓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均采用自主招聘模式引进。
三、融合转型初显成效
融合转型以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初步实现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主流舆论阵地上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1.优质内容不断涌现
在融媒体采编一体化运作机制推动下,报社着力加强内容建设,报纸、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同频联动,探索主流内容的互联网传播,以优质原创内容吸引读者。
创新做好主题宣传,出新出彩凸显亮点。党的十九大前夕推出的“习近平在上海”系列特稿、2017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版面处理和“初心”特刊,以及“申言”、“解放论坛”等品牌言论栏目,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肯定。
聚焦上海中心工作,更深更透更加权威。深耕本地新闻,力求做到最好。在改革开放再出发、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重大新闻上及时发声、权威解读、深度挖掘,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
创新内容产品形态,更新更活更有传播力。融合转型以来,跨频道、多“兵种”柔性组合的融媒体报道,已经成为重大报道的“标配”。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上海党代会等重要会议,上观推出丰富的融媒体产品,有的成为网络“爆款”。
打造优质品牌栏目,更有效地提升影响力。上观推出的“李强一周”、“申言”等栏目,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表达方式,梳理阐述市委主要领导每周工作重点和精彩言论,传递市委重要声音、决策思路,受到广泛关注,栏目传播力、影响力表现优异。
2.报网联动两翼齐飞
《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互为依托,一体发展,两翼齐飞。上观实现24小时发稿,及时捕捉热点,迅速传播信息,着力引导舆论,在新闻竞争中抢得先机。上观每天更新稿件近百篇,其中原创稿件占七成左右;产品形态“融媒体”特色凸显,包括短视频、交互式H5、数据新闻等;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更易为年轻读者所接受。《解放日报》坚持正确导向,对报纸内容板块、版式版样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党”字,努力传播权威声音;突出“新”字,做深做透新闻;突出“学”字,提升思想性知识性。改革后,读者普遍反映“解放日报更有看头了”。
3.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以近一年来的数据为例,“上观新闻”APP总浏览量、“上观新闻”公众号总浏览量、稿件“10万+”数量和平均浏览量均大幅提升。
4.上观品牌崭露头角
加强品牌运营,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多层次人群,“上观新闻”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品牌效应迅速提升,逐步成为上海的一张“融媒体”城市名片。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上观新闻”策划设计了4列“进口博览会地铁专列”。“上观新闻”还登陆东航班机,成为全国首个可在飞机上阅读的新闻APP。
5.采编队伍活力迸发
栏目制改革,使采编人员的角色意识从被动转为主动;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使优秀采编人才的晋升通道进一步畅通;首席记者编辑的“球星”作用凸显,好稿数占好稿总量的近30%,一批优秀中层干部不当主任当首席;新的考核激励机制,使采编人员参与改革的获得感普遍提升;更多“90后”员工加盟,采编人员平均年龄36岁,队伍更加朝气蓬勃。
四、融合转型三点体会
一是改革方向完全正确。中宣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上海市委高屋建瓴,作出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决策,完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市委、市委宣传部顶层设计、资源扶持、全力推进,报社迈出从相“加”到相“融”的关键一步,成为融合转型先行者。
二是主力军转场很有必要。党报队伍在政治上可靠、在能力上过硬,值得信任,也能打善拼。通过挺进主战场,采编人员从单一的“纸媒人”变成“全媒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主战场的影响力凸显。
三是坚持改革绝不停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奋力把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