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25页
  • 26页
  • 27页
  • 28页
  • 29页
  • 30页
  • 31页
  • 32页
  • 33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全球民族性: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网站新闻的比较分析
■沈国麟
  【本文提要】最近1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受到半岛电视台的鼓舞而纷纷开设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这些国家把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在国际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政府出资创办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其背后有着国家意志的支持,那么在新闻内容上,其背后的国家利益和新闻的全球化之间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这些英语新闻频道的内容有何相似点和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8家24小时英语新闻网站的新闻报道、访谈节目和深度报道,认为这些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体现出了全球民族性。其特征为:目标是国际受众,用英语作为报道语言;新闻议程偏向选择那些失序的新闻,但新闻发生地还是选择与自己国家地区相接近的;节目在国家利益之下呈现了多元的观点;在反恐和人道主义上达成共同的价值观,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依然受到该国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 全球民族性 民族主义 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
  【中图分类号】G210
  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的崛起是近20年来国际新闻界的一个重要现象。1991年,当CNN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世界播报海湾战争的新闻时,它开创了随时随地在电视屏幕上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新报道方式,彰显了电视新闻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力。“CNN效应”(CNN effect)①宣告了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时代的来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掀起了创办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的热潮。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几百个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②斯蒂芬·科逊(Stephen Cushion)把24小时电视英语新闻频道的崛起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NN的崛起和成功其他新闻机构纷纷效仿CNN;第二阶段是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追求跨国的影响力,很多频道的目标受众瞄准了国际市场;第三阶段是很多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试图凸显自己的国家和地区特征,以此来凸显自己在全球的影响力。③科逊的这种分法主要是以电视新闻频道的国际影响力来划分的。最近1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力量也介入到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中来。特别是英美之外的国家政府,受到半岛电视台的鼓舞,把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例如,俄罗斯政府创办“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中国政府创办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CTV news)和新华社电视台(CNC),法国政府创办“法兰西24”(France 24),伊朗创办“Press TV”,委内瑞拉主导创办了“南方电视台”(TeleSur)。
  这些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的共同特征为:第一,由政府或者由公共电视台出资创办,如“今日俄罗斯”由俄罗斯政府斥资3000万美元建立,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由中央电视台创办,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的国营电视台,BBC World 和NHK World 由BBC和NHK创办,BBC和NHK是英国和日本的公共电视台;第二,这些英语新闻频道用非母语的语言播报新闻节目。英语是此类频道最通用的语言,一些较大的频道还用多语种播报新闻;第三,这些频道旨在扩大自己国家的影响力,发出自己国家的声音,甚至抗衡英美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的主导,其目标受众是国际观众,而不是国内观众。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阐述创立France 24频道初衷时称:“我们仍然缺少一个能够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并驾齐驱的法语国际频道。在今天,国际话语权争夺日渐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缺失使法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在国际舆论之争中不能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因此,现在是我们建立一个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法语频道的时候了。” ④BBC World的全球使命源于BBC《皇家宪章》所确定的六大“公共使命”的第五条,即“把英国带给世界,把世界带给英国”(bring the UK to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to the UK)⑤。
  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被称为“全球媒体”(global media)⑥,代表着“全球化新闻”(globalization of news)的新境界——也就是说,比起传统的那种一个国家的媒体报道其他国家新闻事件的国际新闻,和那种跨越国境的、在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国际传播模式,全球化新闻体现出媒体所报道的这一类新闻事件具有更为强大的重要性、更深远的影响力、空前的广泛性、更密切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以及更及时的来自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反馈。⑦由国家政府出资创办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其背后有着国家意志的支持,那么在新闻内容上,其背后的国家利益和新闻的全球化之间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这些英语新闻频道的内容有何相似点和差异性?
  
一、理论综述
  全球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背景是全球化。在现实层面,全球化指的是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局部隔离的消除、超越国境的流动性以及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在理论层面,至今也不存在任何一种连贯的全球化理论,⑧各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思想互相争论,构成了一幅全球化理论图景。科林·斯巴克斯把这些理论分为“不充分型”和“充分型”的全球化理论。充分型理论认为,全球化具有全新的特殊社会动力,因为它把相当的重点放在媒体和传播在当代社会的中心地位上。全球化是在网络内并通过网络构建而成的,它通过字符而非实物进行传播的特征,使非物质的媒体产品成为全球化过程的标志。⑨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传送系统已不再受到国家疆界的限制,卫星电视和互联网能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全球图景。在这种条件之下,一些学者强调全球范围内媒体传播的共通性。拉什和乌里(Lash and Urry)认为,媒介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国际新闻的同构性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⑩哈林和曼奇尼认为,电视的全球化标准比印刷媒体更明显,因为它可以轻易地克服空间上的界线。[11]斯万森(Swanson)认为出现了“全球新闻系统”(global news system),[12]科汉(Cohen)等学者认为出现了“跨国界的新闻文化”(transnational news culture),他们发现各个国家的新闻生产出现了许多相同点,如新闻规范(journalistic norms)。[13]古瑞维奇和莱维(Gurevitch and Levy)认为,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许多新闻机构可以通过卫星来输送画面,这种局面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由几家通讯社传输全世界的新闻故事,国际新闻越来越被“去中心化”,大大小小的全球新闻机构产生了许多“把关人”,国际新闻界涌现出了“全球新闻编辑室”(global newsroom)。[14]沃克莫(Volkmer)认为,卫星电视能把电视信号传输到全世界去,并且把观众连接在一起,突发新闻被卫星电视报道,孕育了“全球公共领域”(global public sphere)。[15]综合这些对全球媒体的研究,基本有三个共同的观点:(1)媒介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跨越国界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全球媒体拥有了全球观众;(2)由于全球传播的出现,“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全球媒体可能同时报道同样的“全球问题”(global problems),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3)全球媒体的出现同时也呈现了多样性,即各个民族国家都可以通过全球媒体来呈现自己的民族国家特性。
  但有些学者却认为,全球媒体依然是西方媒体大公司所主导的。赫曼(Herman)和麦克切斯尼(McChesney)把全球媒体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全球媒体其实是西方媒体集团在全世界的扩张而形成的。全球媒体的出现加剧了西方媒体对国际传播的主导。[16]这两位学者其实是继承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的脉络。赫伯特·席勒在1960年代就把批判矛头对准了美国传媒跨国公司,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美国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产品和传播技术的密集出口。席勒用了“军事-工业联合体”一词来详细阐述美国军事部门是如何与传播产业勾连在一起,扩张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17]其他学者如阿尔蒙德·马特拉特(Armand Mattelart)、达拉斯·斯迈思(Dallas Smythe)、杰瑞米·藤斯托(Jeremy Tunstall)、诺登斯特恩(Nordenstreng)、伯德-巴雷特(Boyd-Barrett)、李金铨等分别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国际传播秩序中的不平等。冷战结束以后,媒介帝国主义的范式逐渐式微,全球化理论兴起,对国际传播秩序的研究也逐渐分化为两派:一派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媒体崛起,国际传播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西方媒体不再独领风骚了[18];另一派认为,尽管国际传播领域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西方媒体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19]。但不管西方媒体占不占主导地位,非西方国家的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这是学术界的共识。
  那么在国际传播中,媒体与国家利益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呢?科汉早在1963年的研究中就发现,官方信源决定了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20]张瓒国认为,如果媒体卷入了外交政策决策过程,国家利益会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影响因素。[21]恩特曼考察了美国媒体报道韩国航空公司(KAL)和伊朗空难发现,一个是苏联战斗机击落了韩国客机,一个是美国军舰击落了伊朗民航客机,但美国媒体却把前者称为“空中谋杀”,而把后者称为技术偏差。[22]贝内特(Bennett)用了“索引”(index)来表征美国媒体和政府的关系,即媒体把政府官员的发言表态作为引用的新闻源。[23]乍拉(Zaller)和邱(Chiu)考察了1945-1991年间35个美国外交危机中的报纸报道,发现媒体在外交政策上是“政府的小帮手”。[24]李金铨等学者在研究了香港回归的全球媒体报道后认为:国际新闻的生产仍然是种族中心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甚至是国家中心的。全球化可能在许多方面把世界拉得更近了,但全球新闻仍然是国家的、地方的甚至与民族-国家息息相关。[25]综合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的论述,我们发现存在着两个争论:第一,一派学者认为国际传播领域中出现了多样性,甚至产生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流”;而另一派学者依旧坚持西方媒体(特别是英美媒体)依然主导整个国际传播,全球媒体的出现甚至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第二,一派学者认为,全球媒体具有许多共同点,正在“去地区化”,而另一派学者认为虽然媒体更加全球化了,但各自国家的媒体仍旧逃不出各自的国家利益。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国家政府或公共电视台创办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的新闻网站,回应这两者的争论。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在哪些方面呈现出共同性又在哪些方面呈现出多样性?既然这些新闻频道的目标观众是国际受众,宗旨是增强自己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他们是如何呈现他们的国家立场和国家利益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8家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分别是BBC World(英国)、France 24(法国)、Russia Today(俄罗斯)、CCTV news(中国)、NHK World(日本)Al jazeera English(卡塔尔)、Press TV(伊朗)、TeleSur(委内瑞拉/南美)[26]。笔者在2015年4月14日[27]-5月14日这一个月内,在每天的北京时间晚上9:00登录每家电视频道的官方英语网站,截取网站的头条新闻以及最新的其他新闻(latest news),数量分别为BBC World(275条)、France 24(272条)、Russia Today (232条)、CCTV news(261条)、NHK World(129条)、Al jazeera English(393条)、Press TV(355条)、TeleSur(156条),其次每天截取网站上的一期深度新闻分析或者访谈类节目,每家电视频道的节目分别是 “Feature and Analysis”(BBC World)、“On the Road”(France 24)、“Crosstalk”(Russia Today)、“Dialogue”(CCTV news)、“Highlights”(NHK World)、“More stories”(Al jazeera English) 、“Debate”(PressTV)、“Opinion”(TeleSur)。
  一共有5位研究员对截取的网站新闻进行记录分析,主要分为“关注国家/地区”和“关注议题”。分析的主要问题有:各个电视频道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和本频道所属地的关系;各个电视频道所关注议题与本频道所属地的相关性。同时,本文作者对这些网站的访谈类节目和深度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所关注的问题为:访谈类节目所请的嘉宾观点之间的冲突性;深度报道或分析类节目的立场倾向;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有无反映国家利益;各个电视频道所关注的话题有无体现共同价值观等。
  
三、具体分析
  1.全球媒介议程:失序和地域接近性
  在4月14日至5月13日这一个月内,有4家以上新闻频道网站报道的共同议题有10个:尼泊尔地震(8家)、伊斯兰共和国(7家)、叙利亚局势(6家)、也门战争(6家)、地中海偷渡者海难(6家)、美国巴尔的摩骚乱(6家)、亚美尼亚纪念屠杀事件(6家)、英国大选(6家)、尼日利亚女孩被集体绑架(4家)、伊朗核问题(4家)。甘斯在《什么决定新闻》一书中强调了新闻对社会秩序的维护,[29]而就这些共同的全球新闻议题而言,都体现了对社会秩序(包括国际秩序)产生了破坏,是否“失序”。(表1 表1见本期第29页)
  但是,各个频道关注的是哪个民族-国家或者说是哪个地区的失序?这对各个频道而言,各不相同。(表2 表2见本期第29页)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的频道都涵盖了除了频道所属国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而言,CCTV news和NHK World是最关心本民族-国家新闻的,这两家新闻频道有关本民族-国家的新闻均超过了50%。而其他7家频道涵盖国家和地区范围之间的比例差没有那么明显,但总体而言,报道的地区都是与自己频道所属国和地区在地理上相接近的。
  2.主持人把控下的多元观点呈现
  新闻报道是如此,那么访谈类节目如何?本文选取了FRANCE24、PressTV、Russia TodayCCTV news在2015年4月14日-5月13日这一个月的脱口秀节目。每个频道的节目形式都是主持人邀请两位以上的嘉宾来到频道就某个特定事件发表意见。两位编码员对每个频道每期节目的嘉宾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编码,[31]依次为激烈冲突(3)、冲突明显(2)、没有冲突(1),得出的平均值依次为Russia Today(2.31)、PressTV(2.16)、FRANCE24(2.01)、CCTV(1.54)。研究发现:前两种访谈类节目充分突出了嘉宾谈话的对抗和冲突。这种对抗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冲突呈现出了多元的观点,嘉宾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身也增加了节目的公信力。与Russia Today和PressTV相比,France 24和CCTV news要温和一点,但也注重不同观点的呈现。如CCTV 4月16日谈论中国经济时,两位嘉宾都对中国经济走势表示了乐观的态度,但在具体议题上如股票市场、房地产时有不同,更多的时候是互相补充。[32]PressTV和Russia Today都找了大量的西方嘉宾,甚至与伊朗和俄罗斯的国家立场明显不同的嘉宾。嘉宾的背景也很广,来自政界、学界以及无政府组织。Russia Today的主持人反复强调对话规则:嘉宾可以在任何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在4月15日的那一期节目中,来自政策研究会(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嘉宾菲利斯·贝尼斯(Phyllis Bennis)严厉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而来自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的詹姆斯·杰弗瑞(James Jeffrey)则极力捍卫美国的中东政策。两者在节目中的观点冲突非常激烈。[33]PressTV5月8日的一期探讨也门危机的节目中,政治评论员麦克斯·伊甘(Max Igan)批评了沙特对也门的轰炸,并认为沙特的停火建议是一种公关行为;而另外一位来自也门国家对话委员会(Yemen National Dialogue Council)的前成员默罕莫德·库巴蒂(Mohammed Qubaty)则为沙特对也门的轰炸进行辩护,称沙特也有平民遭到杀害。[34]在5月11日的节目中,PressTV邀请了一位人权卫士,批评了沙特对也门的轰炸造成了也门的人权危机,而另外一位来自华盛顿的专家则立场倾向于沙特阿拉伯。[35]PressTV在一期节目中邀请了美国的前外交家乔治·兰布拉基斯(George Lambrakis),他在节目中还抨击了伊朗对于异教徒的迫害。[36]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嘉宾观点多元冲突,那么主持人的观点又如何呢?分析发现:主持人的导向基本上是站在所在国的立场上的。如俄罗斯和伊朗的外交政策与美国有很多冲突,Russia Today和Press TV的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有很多反美的言论。在谈论乌克兰危机的一期节目中,嘉宾说:“俄罗斯是一个富有攻击性的大国,接纳克里米亚后,俄罗斯还会得寸进尺。”主持人直接打断他说:“胡扯。”[37]当嘉宾的言论与伊朗的外交政策相违背时,PressTV的主持人也会反问嘉宾很多问题,甚至打断嘉宾的谈话而转移话题。
  总之,电视谈话类节目被认为是一种公共论坛,为各种不同的声音提供了一个平台。[38]政治脱口秀不单单是展示政治信息,也展示了一种互动,而这种互动是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39]多元观点的呈现是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共有特点,但导向依然把控在主持人的手里,而主持人的论调与该国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3.对他者的态度:凸显国家利益
  如上所述,主持人往往通过批评他国外交政策来表达国家立场,与他国的比较、冲突更能凸显国家利益。本文所分析的Russia Today、PressTV和TeleSur在这一点上尤其明显。
  伊朗PressTV的“Debate”节目中,在谈论以色列的种族歧视时,在片头的新闻中明确指出,以色列对黑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歧视是受到美国以及盟友的保护和支持的。[40]在谈论巴尔的摩骚乱的节目中,谈论了大量关于美国歧视黑人的现状,邀请的嘉宾也都是指责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丝毫没有改变黑人受歧视的现状。[41]在“沙特入侵也门”的节目中,主持人在评论两位嘉宾的谈话时说,沙特跟美国有良好的同盟关系,沙特入侵也门是受到美国支持的。[42]在4月28日的节目中,主持人在邀请两位嘉宾辩论之前先采访了一位国际组织的成员,而这位成员批评了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僭越国际法的霸权主义行径。[43]Russia Today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也以反美为标志,在“新军国主义”中,主持人不断说伊斯兰国是由美国错误的外交政策导致的,电视节目的字幕也不断打出批评美国外交政策的字句,如“军费使互相联结、高收入的精英阶层受益”,[44]如“失败的战争”里直接批评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制造了更多的恐怖,催生了伊斯兰国。虽然节目邀请了三位嘉宾从各种角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主持人自己的串场语中,明显看得出是在谴责美国的反恐战争。[45]在“也门代理人”这期节目中,涉及美国的内容并不多,但还是依旧把美国批评了一通,主持人直指美国支持沙特阿拉伯轰炸也门,造成了也门的人道主义灾难,主持人说“难以相信美国人自以为可以控制也门的局势”。[46]媒体既是一国外交政策在观念上的反映,同时也影响了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媒体和外交政策是一致的。各国的国际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国家利益在国际传播中的延伸。[47]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三个国家在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上与美国多有分歧和冲突,对照他们政府各自主导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的节目,也可以看出,这三家频道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所持的立场与其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体现于对美国的态度上。戴维·克林顿(David Clinton)认为:“国家利益是一个模糊甚至毫无意义的名词,因为界定利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特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48]对他者的态度和比较可以定位自我。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凸显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政治立场。这三个频道的访谈类节目凸显了“反美”的共同主题。反美既包含了反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包括反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4.人道主义:全球价值观
  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新闻,大部分记者都花大部分时间报道各式各样的冲突。[49]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8个频道的新闻节目所报道的共同主题——不管是战争还是骚乱——都是失序与冲突。那么这些英语新闻频道对失序和冲突的报道背后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本文认为,人道主义是8个频道的新闻报道和节目中的共同价值观。人道主义思想将人的生命权、平等权视为人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人的本性并具有天然合理性。媒体站在受害者立场上,为受害者仗义执言。例如各个频道都注重反恐报道,恐怖主义的行动目标是平民,而对平民的袭击是随机的。自“9·11”以来,反恐已经成为国际报道中被各国媒体采用的主要框架。恐怖主义是一方,维护安全和平的是另一方。[50]在对ISIS的报道中,不管是CNN还是半岛,都揭露了ISIS的恐怖袭击对平民的伤害。恐怖主义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挑战,谴责恐怖主义成为8家英语新闻频道共同的框架。
  秉持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使得新闻报道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来报道事件和评论时事。France 24的两期访谈节目,所邀请的嘉宾都是站在偷渡移民者的立场上,批评欧洲政府做得不够。嘉宾认为,欧洲是“人权和自由”的土地,应该保证偷渡者在欧洲有基本的人权保障,“这些偷渡者和我们一样是人”,欧洲人不应该丧失同情心。但目前欧盟的体制机制无法保障欧洲各国政府齐心协力找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51]France 24在4月28日的“辩论”节目中讨论了美国的巴尔的摩骚乱,在该节目中,所有嘉宾众口一词认为黑人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没有别的方式表达,才选择了这种方式。[52]Press TV在一期揭露美国监狱虐待犯人的节目中,播放了人权组织所拍摄的一段录像,揭露监狱职员经常抽打犯人。该节目谴责了美国犯人在监狱里毫无人权可言的现状,并且邀请了来自美国的嘉宾来谈美国监狱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侵犯在押犯人人权的原因。[53]BBC关注尼日利亚276个被绑架的女中学生,至今已有一年,这些女学生都没有被找到,BBC谴责了当地政府的不作为,以及绑架这些女学生的“博科圣地”(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力量),并且期盼尼日利亚新当选的总统能够找到这些女学生。[54]CNN则报道了国际互联网上“带回我们的女孩”的活动,并且谴责这是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55]人道主义高呼自由博爱的口号,体现的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消除纷争混乱,获得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愿望。维护人权成为大多数国际报道所遵从的价值观,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政治正确”(global political correctness)。
  
四、结论: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的全球民族性
  沃瑟曼和拉奥认为,全球化对于新闻业的影响是使得全球新闻业都在往市场化新闻的方向靠拢,但他们也提出,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一些相似点,但是在全球行为规范与价值判断上却一直难以达成共识。[56]新闻网站基本反映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原则、逻辑和面貌。本文所研究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媒体。一国政府出资创立一家国际媒体,其背后必有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各国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有何异同点,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
  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具有一种“全球民族性”。概而言之,是民族国家政府设立对外传播的媒体,面向全球受众,以国际语言,来呈现本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文化信仰。全球民族性中的“民族性”指的是在特定的疆域内的共同体所具有语言、信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共同特性。这里的民族是一种政治共同体,且在国际传播中往往与国家是同构的,即国家与民族高度结合在一起,形成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统一。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的“全球民族性”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用英语作为报道语言,目标是国际受众。24小时的国际新闻频道被称为跨国电视,是“去地区化”的,他们拥有多国的受众和国际化的新闻制作工作,挑战了传统的民族国家与电视的关系。但本文所研究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其发起者为民族国家政府,尽管制作团队可以是国际化的,但内容制作的主导权还是控制在本国手里。
  第二,新闻议程偏向选择那些失序的新闻,但新闻发生地还是与自己国家地区在地域上相接近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对秩序达成一定的共识,这种秩序包括生命秩序、社会秩序和国际秩序。全球媒体的报道提醒受众某些秩序正在遭受到侵犯。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命秩序的一种破坏,暴乱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破坏,而战争、国家间冲突是对国际秩序的一种破坏。但各个民族国家在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上强调的秩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社会秩序和国际秩序的破坏,选择什么样的失序事件来报道体现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
  第三,国家利益之下的多元观点的呈现。各国都试着呈现各方观点,以突出平衡性。但在导向把控上,依然维护着国家利益。这种维护表现为两个方面:(1)在具体某一国际事件上,表达了本国国家利益的立场(未必与本国外交政策一致);(2)在对待与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有冲突的国家时,持负面和批评的态度。
  第四,在人道主义上达成共同的价值观,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依然受到该国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恐怖主义肆意残杀平民,挑战的是全人类的道德底线和人道主义价值观。但选择什么样的反恐题材则是与该国的外交政策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全球性和民族性这两种力量导致了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呈现出上述特点。“全球民族性”表征了全球性和民族性的联结,意味着在全球性中包含着民族性,而民族性中也孕育着全球性。全球民族性是在“全球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球民族性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民族性的重新建构。全球民族性还意味着对“民族性”的发明。全球民族性表现为一种张力,是全球和民族性之间,在普世性和特殊性之间,揭示了“全球”与“民族”的双向互动。■
  
①Piers Robinson, The CNN Effect: The Myth of New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lege2002.
②Mugdha Rai & Simon Cottle (2010). “Global News Revisited: Mapping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of Satellite Television News.” In Stephen Cushion & Justin Lewis eds.The Rise of 24-Hour News Television: Glob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Peter Lang.
③Stephen Cushion“Three Phases of 24-Hour News Television”in Stephen Cushion & Justin Lewis eds.The Rise of 24-Hour News Television: Glob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Peter Lang, 2010.
④雷跃捷、张彩编著:《国际新闻频道研究》第219-220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
⑤The BBC’s Global Strategy, Feb2011,http://downloads.bbc.co.uk/bbctrust/assets/files/pdf/review_report_research/strategic_review/global_strategy.pdf,retrieved on Dec.52014
⑥Jean K. Chalaby,Television for a New Global Order
 Transnational Television Networks and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System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December 2003vol. 65no. 6pp.457-472
⑦Frank Sesno (2003)Global Journalism, Global Responsibilities, (Austria) Salzburg SeminarSession 407转引自陆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责任与挑战———从CNN到半岛电视台》”,《新闻记者》2003年第8期
⑧[英]戴维·赫尔德、[英]安东尼·麦克格鲁主编:《全球化理论:研究路经和理论纷争》,王生才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⑨[英]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第144页,刘舸常怡如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9年版
⑩LashS. and Urry, J. (1994). 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 London: Sage.
[11]Hallin DC and Mancini P (2004) Americanizationglobalization & secularization. In: Esser F and
[12]DL Swanson (2003) Transnationale politische Kommunikation: Konventionelle Sichtweisen undneue Realit¨aten. In: Esser F and Pfetsch B (eds) Politische Kommunikation im internationalen Vergleich. 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pp. 56–77.转引自J¨urgen Gerhards and Mike S Sch¨aferInternational terrorismdomestic coverage? How terrorist attacks are presented in the news of CNNAl Jazeerathe BBCand ARD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2014Vol. 76(1)pp. 3–26
[13]A A CohenAdoni. H and Bantz. CR (1990). Social Conflict and Television News. Newbury Park,CA: Sage.
[14]M Gurevitch and Levy. M (1990). The global newsroom. British Journalism Review, 2pp.27–37
[15]Volkmer, I. (2003). “The global network society and the global public sphere.” Development46 (1)pp.9-16
[16]Edward S. Herman and Robert W. McChesney. The Global Media: The New Missionaries of Corporate Capitalism. Lomdon and Washington: Cassell. 1997
[17][美]赫伯特·席勒:《大众传播与美帝国》第75页,刘晓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18]这一派以藤斯托、屠苏为代表。
[19]这一派以麦克切斯尼、诺登斯特恩和伯德-巴雷特为代表。
[20]Bernard CohenThe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21]Tsan-Kuo ChangThe Press and China Policy: the Illusion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1950-1984. NorwoodN. J. : Ablex Pub. Corp.1993
[22]Robert M. Entman, Framing U.S. Coverage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ntrasts in Narratives of the KAL and Iran Air Inciden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1(4)1991
[23]Robert M. Entman, Framing U.S. Coverage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ntrasts in Narratives of the KAL and Iran Air Inciden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1(4)1991
[24]John Zaller and Dennis Chiu, Government’s Little Helper: U. S. Press Coverage of Foreign Policy Crises, 1945-1991Political Communication13: 385-405
[25]Chin-Chuan LeeJoseph Man Chan, Zhongdang Pan and Clement Y.K. So, Global Media Spectacle: News War over HongKong.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6]France 24、Russia Today、CCTV news, Al jazeera English、PressTV、TeleSur均是政府出资建立,NHK World和BBC World是公共电视台出资建立的,这8个电视频道均带有明显的国家或者地区属性。
[27]4、1、4为笔者随机抽取的数字
[28]数字表明该议题的新闻报道占新闻报道总数的百分比
[29][美]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第49页,石琳 李红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本文把国家和地区分为:频道所属国、亚洲(除中东以外的亚洲地区)、中东、欧洲、美洲、非洲(除中东以外的非洲地区)、大洋洲和世界(不属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新闻)。
[31]编码员用再测法测得的信度系数>0.8。
[32]“China Economic Growth”Dialogue, CCTV, April 162015
[33]“War on Terror”CrossTalkRussia TodayOctober 272015
[34]“Saudi Invasion of Yemen”Debate, PressTVMay 82015
[35]“Saudi Invasion of Yemen”Debate, PressTVMay 112015
[36]“U.S. Racial Rage”Debate, PressTVApril 262015
[37]“The Kiev Regime”,CrossTalk, Russia TodayApril 242015
[38]prespectiv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12(3)263-274和PageB. I.& Tannenbaum, J. (1996). Populist deliberation and talk radio.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6(2)33-54
[39]TolsonA. (2006). Media talk: Spoken discourse on TV radio. Edinburgh: Edinburgh Unversity Press.
[40]“Israel Racism”Debate, PressTVMay 42015
[41]“Brutality Backfire”Debate, PressTVApril 302015
[42]“Saudi Invasion of Yemen”Debate, PressTVApril 162015
[43]“Dodging Nukes Disarmament”Debate, PressTVApril 282015
[44]“New Militarism”Debate, PressTVApril 132015
[45]“Wars of Failure”CrossTalkRussia TodayApril 152015
[46]“The Yemen Proxy”CrossTalkRussia TodayMay 132015
[47]Lance BennettToward a theory of press-state relation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0pp.103-125; John Zaller and Dennis Chiu, Government’s Little Helper: U. S. Press Coverage of Foreign Policy Crises, 1945-1991Political Communication13: 385-405; Tsan-Kuo ChangThe Press and China Policy: the Illusion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1950-1984. NorwoodN. J. : Ablex Pub. Corp.1993
[48]W. David ClintonThe Two Faces of National Interest. Baton Rouge and London: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p.21.
[49][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第7页,展江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0]Pippa Norris, Montague Kern and Marion Just ed.Framing Terrorism: The News Media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2003p.15
[51]“Europe’s Boat People”Debate, France 24April 162015;“Migrant Death”Debatem France 24April 212015
[52]“Baltimore Burns: State of Emergency Declared After Night of Riots”,DebateFrance 24April 292015
[53]“Why is US so committed to torturing inmates?”,DebatePressTVMay 122015
[54]“Nigeria abductions: What we know a year on”,BBC World news, April 142015
[55]“One year later: Nigeria and the world remember missing schoolgirls”CNN International News, April 142015
[56]Wasserman, H.& RaoS. (2007). The glocalization of journalism ethics. Journalism, 9(2)163-181
  
沈国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巩辰卓、张一然参与了本文的数据分析,特表感谢!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