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事件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发布 八成人曾遇“陌生来电”
在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报告》披露:超过七成以上的人都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
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和封面智库联合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有26%的人每天收到2个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近一个月来每天收到两个以上骚扰电话。
《报告》还显示在遭遇个人信息侵害时经历邮箱、即时通讯、微博等网络账号密码被盗的参与调研者占40%因在网站留下个人电话和注册网络金融服务而遭遇各类骚扰和诈骗的参与调研者都在30%以上遭遇针对银行卡、信用卡和网络交易诈骗以及被“短信炮”“拨死你”电信骚扰的参与调研者比例在20%以上被冒充公检法、税务机关的不法分子诈骗、恐吓的参与调研者比例达19%明确知道个人和家庭信息被贩卖、泄露的参与调研者比例达18%。
此外即便最少的数据比例即“个人隐私信息被网站公布”、“购买机票后收到航班异常的电话或短信诈骗信息”也达9%。
在日常生活中证件复印件、快递单和手机是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报告》显示:有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
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仅有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
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因不知如何维权(占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 (占56%)而选择了沉默。■ (《法制日报》2016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