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4页
  • 5页
  • 6页
  • 7页
  • 8页
  • 9页
  • 10页
  • 11页
  • 12页
  • 13页
  • 14页
  • 15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上海新闻舆论战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最近,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培训活动,全市主要媒体负责人、新闻院系负责人、各区县宣传部负责人及部分宣传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集中培训,并提交七十余篇学习心得。在此,我们选刊部分文章,以供交流参考。
  ——编者
  
把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紧紧抓牢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裘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闻舆论战线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每一次学习,都会带来思想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目标追求的进一步明确,决心信心的进一步增强。
  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全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和上海新闻舆论战线的主力军,上海报业集团要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职责和使命,时刻把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紧紧抓牢,奋力夺取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胜利。
  抓牢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必须始终严守政治纪律。
  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衡量和检验一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不是值得信赖,首先就看是不是能够严守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松散,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就会丢失,甚至转移到别人手里,导致新闻舆论战线的失守。对于媒体集团而言,政治纪律又首先体现在宣传纪律上。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就是底色和底线,能否保持底色,关键看能否保持政治底色;能否坚守底线,关键看能否坚守政治底线。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汇集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这三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大报,以及上海观察、澎湃、界面等颇具活力的新兴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党的媒体,都必须按照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网的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政治立场要如磐石一般坚定。要时刻把政治纪律尤其是宣传纪律摆在前面,不管互联网态势多么纷繁复杂,舆论格局如何调整,技术发生多么颠覆性的变化,传播方式多么创新,都要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抓牢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
  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方面要靠坚持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靠创新方法手段。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舆论场的格局和特点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以往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作业模式都不再能够适应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广阔而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里,对传播力的拼抢、对话语权的争夺,几乎呈现白热化的态势。面对这片新的舆论阵地,不能有须臾的等待和片刻的迟疑,谁先主动出击,谁先投入优势兵力,谁先占领制高点,谁就拥有更大的胜机。
  同时,应当清楚地看到,这场新的战役只有一个决胜关键词,那就是改革创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不改革、不创新,指望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安生日子,无异于把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拱手相让,到头来,怕是连个容身之所也没有了。
  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媒体逻辑,根本目的是把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抓在手中,让网络空间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坚强阵地,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两年多来,始终以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集团建设的有力抓手。今年,根据集团“三步走”战略目标,又制定了“二三四”改革路线图,举全集团之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领域全面进军。
  尽管如此,不断深化改革将依然是集团事业发展的主旋律、硬任务。接下来,集团还将酝酿有关改革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集团加快实现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在全国的报业改革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抓牢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必须有效增强队伍建设。
  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
  良好的机制能够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按照“采编为宝”的方针,集团将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作为“一号课题”,在文汇报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也全面展开了这项人事制度创新。第三方机构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对增强和提高采编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和忠诚度,起到了正向激励效应。
  新的舆论格局下,人才结构的合理打造也至关重要。以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宗旨,集团鼓励更多懂内容、懂技能的全媒型新生代人才脱颖而出,也鼓励目前的采编中坚力量发挥经验优势,补上新媒体素养,成为专家型人才。不同年龄段的采编人员强化各自业务优势、补足业务短板,通晓十八般武艺,并且有机地融为一体,集团这支队伍就能在舆论场的竞争中匹敌任何对手。
  眼下,社会各行各业对优秀人才的争抢日趋激烈。要避免人才流失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造成被动局面,就必须进一步重视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既要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新闻从业者保持定力、忠于职守、树立奉献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一方面也要结合市场规律,探索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所有忠诚可靠、本领精湛的新闻舆论战士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闻舆论战线的最前沿。
  
上路了,就不怕路远
——谈党报如何加快推进媒体融合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徐锦江
  学习总书记“8·19”讲话和“4·19”讲话,有人将其精髓概括为“媒体姓党媒体融合”八个字。解放日报作为党报理应成为这八个字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我以为:媒体姓党看历史,温传统;媒体融合搭平台,观未来。前者事关好的内容,正确的内容,正能量的内容;后者事关好的传播,有效的传播,全方位的传播。
  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新闻宣传的任务在于让好的内容有好的传播,而推进媒体融合的目的,也在于让好的内容有更好的传播。通过好内容的好传播联系群众,争取人心,直抵人心,赢得人心。
  媒体姓党,是延安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就确立的指导原则、思想原则。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当年解放日报的改版也是为了从西方新闻观占主导变为党的新闻观为指导,毛主席从和博古的多次谈话中看到了从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党报的可能性。毛主席为此还经常为党报改稿、起标题,甚至为文艺栏拟定《征稿启示》。关于怎样理解西方新闻观和党的新闻观的差异,可以从一则版面处理的案例中见出:1945年8月9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二条以《战争技术上的革命》为题,报道原子弹“首袭敌国广岛”的消息,第三版头条报道原子弹的威力与原子弹又炸长崎,在头版和三版原封不动地发表美国新闻处、合众社与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的十多条消息,为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作夸大宣传,贬低苏联出兵东北大量歼灭日本侵略军的作用。毛主席立即找报社与新华社临时负责人谈话,指出原子弹的威力是有限的,只投原子弹,而不占领敌人阵地,是不能解决战争胜负的(投原子弹从纯新闻角度讲可能比苏联出兵更有新闻性,但从政治角度讲,作为同为共产党的党报,不能弱化苏联出兵的作用)。另外,毛主席在《关于务使报刊宣传服从党的政策给陈毅电》(1942年9月15日)中说:“目前已至促成国共好转,恢复两党谈判,使新四军恢复合法地位,以便坚持抗战时期。关于打磨(擦)仗方面,已电李先念今后极力避免,并设法与周围国军改善关系,亦请注意向宣传人员说明,极力避免谈国民党坏处及作国共好坏比较。范长江头两篇通讯很好,已载解放及广播,第三篇不适当,故未发表,请向他说明目前政策,并代我向他致慰问。苏北报纸刊物请你抓紧,务使他们的宣传服从于党的当前政策。”由此可见,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党报还必须服从党的当前政策,这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度效”也是一致的。
  媒体融合,是新媒体环境下党提出的要求。市委书记韩正代表中共上海市委提出了“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八个字,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先行先试,上海观察定位上海市委在互联网的权威发布平台,按照宣传部领导更宽更深更快的针对性要求,积极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解放日报党委会一致通过在地方党报中率先转型后,出现了三个意想不到:一是基层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大大发挥,形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内容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自愿报名100多个栏目,经过三天的面试筛选最后有9大频道81个栏目上线,人才在两个平台上进一步优化配置;二是数字优先,补上了报纸时效慢的短板,且大大有利于网上便捷传播。周小燕、贺友直去世的报道在同类媒体中均属首发,而且既快又准,同时体现了党报的权威和新媒体的时速。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事件采用全媒体集纳式专题报道,不受容量限制,纵深度大大提高,转型初见成效。三是报纸的质量由于作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分成定位清晰的要闻、新闻和专副刊三叠,非但没有弱化,还得到了相应程度的提高。当然,整个转型时间尚短,仍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比如上海观察的定位虽然概念上能说得清楚,但在实践中到底是窄众好还是宽众好,内容数量多了是强化了声音还是稀释了特色,仍需要摸索;比如新岗位、新技术人才不足,流动性增加;比如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何进行评估,是采用侧重大数据软件系统还是根据意识形态的内容特点侧重导向要求;比如下一步的聚焦点考核评估体系还有待检验和完善;比如市场推广还需要进一步适应新媒体的需要;比如权力和资源下沉所带来的流程机制的利弊得失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调整;应急机制需要不需要一个有物理基础的中央指挥系统;比如能不能从现有内容报道中产生商业模式增加收入。
  媒体姓党,媒体融合。作为党报,率先整体转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须做,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还不错的开始。就像人们常说的:上路了,就不怕路远。
  
成风化人 提升“四力”
文汇报社原党委书记 陈振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48个字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作了集中鲜明的概括。这48个字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
  在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成风化人”的表述令人耳目一新。文汇报作为一张全国性人文大报,坚守着思想文化领域的阵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中,如何在这一领域更有效地提升党的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成风化人”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又打开了思路。
  一、贴近草野
  “成风化人”,落脚点是人,对于媒体来说,也就是受众、用户。受众在哪里?用户有何诉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却并不简单。而如果没有弄清这个问题,或者有意回避这个问题,那么“成风化人”就只是一句空话。
  总书记曾说,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总书记是对领导干部说的,也是对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说的。显然,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
  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存在明显的短板:从我们的信息来源上看,来自方方面面统发的稿件不少,而真正从一线挖掘的第一手材料却如凤毛麟角;从我们的话语体系上看,往往习惯于用自上而下的视角、公文式的文体、说教式的言论,离“成风化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我们的评价体系上看,对传播效果的判断,有的依靠偏颇乃至不真实的点击率,有的依靠上级的阅评批示,有的依靠采编人员的自我感觉,缺乏客观、科学、严谨的受众反馈机制;而从舆论场的态势来看,受众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进不同的“房间”,在两个或多个“房间”分别发声,而我们同步走进每个“房间”发声并引领受众的勇气和底气还不足。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贴近草野接地气,走近受众和用户,尤其是吸引年轻人,并与他们互动,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引领导向
  “成风化人”,前提是“成风”,即倡导树立一种社会风气,也就是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中的第一条: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唱响时代主旋律,提振社会精气神,这是引领导向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引领导向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舆论斗争,是引领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引导,是在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下引领导向的重要着力点。切实把握好时度效,则是引领导向的方法论要求。
  然而,“成风”绝不是生硬的说教,更不是一刀切的命令。在社会阶层和群体利益分化、舆论生态多元复杂的当下,受众对信息和观点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沟”在扩大,对同一问题形成共识越来越难。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的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这对我们引领导向、成风化人提出严峻挑战。
  对此,总书记提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按照这样的思路,两年多来,上海报业集团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三大报在市委和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分别进一步明确姓“党”、姓“文”、姓“民”的定位,尝试纸质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文汇报2014年10月改版以来,立足人文特色,重点加强了思想文化方面的栏目和队伍建设,旨在提高在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开展舆论斗争的能力。
  三、润物无声
  “成风化人”,最传神的是一个“化”字。也就是说,要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不是“我说你听、我呼你应、我禁你止、我令你行”那样一种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方式,而是自下而上、多点互动的,情绪则往往是感性的,诉求往往是多元的。正如总书记所说,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尤其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是,总书记提出对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形成良好网上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我认为,这种有容乃大的姿态是成风化人的前提。
  在当前要实现有效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但这不是一条现成的路,我们必须凭借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态度趟出一条既符合传播规律又适合自身特色的路。目前文汇报正在倾力打造聚焦人文的“文汇”APP,同时在全新的微电影领域探索新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力争打造出利用传统主流媒体优势品牌凝聚社会力量、提升影响力的新机制,使成风化人能更具实效性。
  讲好中国故事是“成风化人”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文汇报有着独特的人才优势和历史渊源。如何用好这一资源,如何延续这一优势,是对我们党委能否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考验。
  
守住“上甘岭” 打好主动仗
新民晚报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朱国顺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强调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他还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我们要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和强化“阵地意识”。
  作为主流媒体,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履行和实践好职责使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那么,对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的阵地建设足够牢固了吗?我们的主流阵地能够胜任重担吗?答案是不容乐观的。
  主流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近几年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困扰。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方式转移、市场化媒体带来的价值观变化、人才竞争加剧带来的队伍冲击,都对主流媒体的阵地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以新民晚报为例,目前的发行量大约是高峰时期的四分之一,经济效益下来了几个量级,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目前主流平面媒体大概处于“上甘岭”那样的位置,这片阵地是关键时刻关键节点的关键阵地,战略位置重要,已经不能再退了,必须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提升能力,扩大影响,牢牢守住和建设好阵地,打赢舆论宣传的主动仗。
  守住“上甘岭”,首先要立足大格局,把握大方向,勇担大责任。“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个“大”,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指导新闻实践,善于用全局眼光看待阵地得失。上甘岭是个小阵地,但是对全局来说却是个大节点。正因为是关键节点关键阵地,所以承受的压力会比其他地方都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认为反正困难很多,不如撤退下去,退到后面的主阵地五圣山上去,这样可能也找得到理由说得过去。另一种就是在媒体发展的上甘岭上,认清大局、认清责任,勇担重任、勇于突破,充分认识到这是党和人民托付的宣传主阵地,必须牢牢把握、牢牢坚守,充分发挥好主流舆论的重要舆论引导作用,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党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我们必须依托上甘岭,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
  守住“上甘岭”,需要有高超的战术,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方式方法,贴近社会、贴近受众。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九个方面的创新,指明了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影响力的方向。主流媒体特别是其中的平面媒体,目前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当中固然有很多外在的原因,但是自身努力还不够,也是重要原因。现在的文章有没有以前好看?现在的版面有没有以前出彩?现在的采编人员有没有以前努力?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细细深思的。特别是面临外在困难产生的悲观情绪,影响了许多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又反过来对主流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们要把九大创新作为今后工作的准则和指南,思想领军,业务精湛,作风顽强,扎扎实实提升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和引导力,让“上甘岭”成为我们重振雄风的主阵地。
  守好“上甘岭”,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战略发展方向。随着信息革命开启,新媒体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流媒体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走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守好主流媒体主阵地,不仅仅是单打独斗,只有眼前的苟且,管好眼皮底下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它还需要多兵种合力、多侧面协调、立体化发展,在新时代新格局中找准找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2·19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从信息传播的规律看,农业社会依靠人际传播,工业社会产生了媒体传播,信息社会依靠的是电子传播。处于工业和信息化社会交界处的今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与融合,是发展的必然。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我们要找准方向找准定位找准路径,坚定不移地走好媒体融合这步棋。大胆探索,谨慎决策,稳扎稳打,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守住“上甘岭”,还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我们还有诗和远方。那就是要切实提升我们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改变国内外舆论场中还存在的主流声音影响力不够、引导力不强的问题,改变有理说不出、说出了传不远、传远了不信服的状况,特别是要在总体上还是“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新民晚报在这方面有基础、有潜质。我们在美国有记者站,在世界各地有30多家合作媒体,同时“新民姓民”的特点,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发挥余地。我们要立足这些阵地优势,大力加强我们的内容影响力建设,以更加优质的内容赢得战胜对手的优势。
  主流媒体有作用才会有影响,有影响才会有发展,才能真正成为舆论场上以我为主的主阵地和定海神针。
  
努力探索传统广电媒体的创新发展之路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 王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和网信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鲜活样本,一次次解答了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昭示了新时期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责任。
  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SMG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深化改革,努力探索一条传统广电媒体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党媒姓党,强化新闻立台。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明确要求,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对于上海广播电视台而言,坚持党媒姓党,首先是要强化新闻立台。长期以来,SMG不管怎么改革,始终坚持“新闻立台”不动摇。目前,我台每天播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17.2小时,总时长在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台遥遥领先。我台制作播出的新闻和政论节目,始终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报道、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有力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二是坚持正面宣传,全面落实导向要求。习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全覆盖、无例外。将正确舆论导向落实到SMG下属各媒体平台、各档栏目、各种节目形态,贯穿到各制播环节。我们的娱乐类节目、选秀类节目、脱口秀节目、法治类节目、真人秀节目都正在按照总局出台的一系列导向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管理和改进。同时,我们不断提升主旋律和重大主题创作的力度,通过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力度、有情怀的正能量文艺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三是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创新宣传内容,讲好中国故事,要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传播出去。
  近年来,在对外宣传方面,SMG连续制作了两季《中国面临的挑战》,陆续登陆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等海外主流媒体;舞剧《朱鹮》在日本成功公演,首相政要和经济、文化等各界人士到场观看;我们积极与BBC Worldwide、Discovery、迪士尼、韩国KBS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在纪录片、影视投资、演艺方面开展合作,制作完成了多个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动画片、影视剧和电影。通过深化合作交流,我们将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全力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外宣品牌。
  四是坚持深度融合,探索整体转型。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要求,要从我们党能不能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互联网,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要补齐核心技术这个最大短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按照总书记和市委、市委宣传部要求,加快整体转型、深度融合。
  2016年,SMG着力打造4个重点新媒体品牌项目,包括新近推出的“看看新闻Knews”就是按照“传统电视新闻巩固阵地、融媒体新闻全力突破、外宣资源向新媒体集聚、保证融媒体中心造血功能”的四项原则,大刀阔斧对SMG新闻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将原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进行整合,组建成立台直属的融媒体中心,并推出了融媒体新闻产品“看看新闻Knews”。这一产品既承担传统的东方卫视电视频道上的各档新闻产出,又实现面向海内外24小时更新的新闻直播流;既覆盖传统媒体渠道,又支持互联网视频新闻点播;对内对外攻防兼备,在传统媒体、新媒体战场上全面开打,努力做到此长彼长、传统媒体的新闻优势得到更强发挥。此外,我们继续打造互联网音频社区“阿基米德”和互联网财经应用“第一财经”。这些互联网产品,都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是深入融合、创新发展的成果。我们把BesTV作为SMG实施新媒体战略的平台,BesTV向台内频道运营主体开放,重点打造新闻、财经、体育、综艺、纪实、动漫少儿等互联网电视特色垂直内容,由BesTV带领SMG旗下传统媒体实现战略突围。
  在此基础上,SMG将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整体转型,用新兴媒体的机制、思维倒逼传统媒体做大做强,实现此长彼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上海特色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道路,以内容的海量化、渠道的多元化、终端的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我供血机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努力成为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新兴主流媒体,为全国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发展探索新路。
  
讲好中国故事 建立中国预期
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 周健工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的软实力,中国价值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远远落后于中国的GDP。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说法:新中国建立,让我们不再挨打; 改革开放,让我们不再挨饿; 而我们现在仍然未摆脱挨骂。
  “挨骂”是一个非常形象而概括的说法。我理解有几个方面的含义: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没有国界,境内外消息都无法封锁;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国主流媒体在时间和反应上处于被动地位;报道技巧上西方媒体更有经验、更成熟、更会创新;对于事件的评论与解读,西方主流媒体的声音压倒我们。其结果是在网络传播空间,不仅在国际上中国的声音行而不远,而且国内新一代的网络媒体用户群也出现去意识形态化的危险。
  我们从事财经媒体工作多年,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受。全球顶级的财经媒体,日报有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杂志有美国的三大商业杂志《福布斯》《商业周刊》《财富》还有英国老牌的自由主义杂志《经济学人》;电视有美国的财经电视CNBC;而财经数据服务商彭博社,已经从数据业务扩展到财经资讯、杂志、广播、电视领域,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财经全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媒体的采编团队覆盖了全球,已经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型。世界上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都是美国公司,他们并不受金融监管,而是凭借其研究,事实上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这些财经媒体、数据服务商、评级机构,总部全部位于全球两大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这里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掌握了全球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也左右着投资者的预期。这些国际性的媒体覆盖全球,敏感地报道和前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这些年中国经济崛起,目前又面临结构调整,全球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越来越重视,而有关中国的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一股强劲的正能量。
  从本质上来说,金融资产的价格是由关于这些资产的信息决定的。在一个现代经济体系中,信息决定着一切。贸易、投资、金融是一个开放的全球体系,它的规则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长期运行中形成,构成了一个全球金融的“操作系统”。控制了信息,就控制了金融。财经媒体的影响力,决定了一个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汇聚力。
  财经信息对专业、准确的要求更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回报与价值,在市场那里得到及时和无情的评判。把公开交易的信息披露及媒体报道纳入法治规范与保护,同时提升财经媒体报道的专业与自律,所有这些,都是市场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开放,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份在全国和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向全球,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全球布局其投资,以及中国市场的开放,对于立足中国本土、服务面向全球的财经媒体和金融信息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财经旗下拥有电视、日报、杂志、网络媒体、商业数据中心、研究院,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财经媒体集团。第一财经还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媒体技术团队,正在探索向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数字化媒体转型。
  第一财经已经推出自己的英文财经资讯服务:Yicai Global。它的使命是在网络空间用英文向全世界报道中国经济,并且从中国的视角对于财经世界做出判断。缺乏中国声音的全球财经媒体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
  如果让中国经济、中国的公司在国际上不挨骂,让中国财经媒体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尊重,对市场有影响力,必须做到符合媒体传播的规律,专业与公信力至上,并且顺应媒体技术变革的大趋势。第一财经鲜明地提出了“资讯+,视频+,数据+ ”的策略,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网络空间媒介生态变迁与国家治理
上海社科院新闻所所长 强荧
  中国互联网接入二十多年来,网络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互联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进入一个持续改变和重塑的过程。网络带来媒体格局调整和舆论生态变化,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应运而生。互联网已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新型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
  (一)网络空间强化、放大了现实社会心理
  网络社会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的反映与投射,因网络打破了现实世界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网络社会心理则是现实社会心理的放大、升级版。网络空间中表现出的信仰缺失、焦虑、对物质的高度占有欲、缺乏社会诚信、冷漠、炫富、审丑、仇官仇富、过度娱乐、追求刺激等心理,归结起来实则是现实社会中人贪婪、怨恨和缺乏真知灼见的表现,互联网强化了这些社会心理。之前人们隐藏在内心或小范围得知的心理,因网络变得人尽可知,互联网放大了这些社会心理,且使具有同样心理的人聚集成网络族群。
  (二)网络空间加剧了群体盲思和群体极化现象
  互联网技术日益追求分化、多元化,也必然使受众分化、信息传播圈子化。再加上管理部门对微博舆论场的治理,信息下沉到微信,更助长了圈子化的信息传播,这一传播形式容易使得圈内成员倾向于使自己的观点与圈内观点一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指出:“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间进行沟通讨论,互通信息,到最后他们的想法还是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为极端了。”圈子化的传播易使信息窄化,形成群体盲思、群体极化,甚至社会趋于分裂。
  (三)网络舆论挑战现实社会治理
  互联网“个人化”的技术和文化属性,以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意识形态环境,使用户的政治意识在“群集”状态下激发,并得以宣泄。互联网“开放”“共享”的技术特性与中国用户政治生活中“自我”意识的激发,使得网络舆论场形成异常快速,传统媒体议程设置能力削弱。首先,从舆论形成周期来看,互联网舆情形成的瞬时性,挑战舆论引导方的应对能力。亲历者对事件的多角度直播,使互联网舆情形成的时间更短,强度更大,对舆论引导提出了严峻挑战。其次,从传播诉求看,互联网强大的裂变和聚变效应挑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互联网舆论传播中存在裂变和聚变效应。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话题在传播过程中常被不断地分解传播,衍生出大量公共话题,形成公众舆论。另外,互联网也将一些弱小的声音汇聚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促使事件发生质变。再次,从传播媒介看,融合媒介的互动传播挑战舆论引导的可控性。“每一个人、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蝴蝶”。最后,从传播效果看,互联网强大的网络动员能力直接挑战现实社会管理。“来自草根的微力量和微资源在网络动员中凝聚成现实社会的强大力量使基层社会力量促进政府行动成为可能,直接挑战传统政府管理方式”。
  今天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与互联网嵌合在一起,网络的空间生态及舆论生态已深刻影响国家治理的策略和理念。“网络作为一个高维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媒介,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借助高维空间的思维与理念治理我们现今生存的四维空间,或可将问题洞悉得更透彻、明了,更容易找到解决之道。
  (一)体制、机制层面:线上的问题线下解决
  网络空间作为线下空间的镜像,所表现出的问题都是现实社会问题的表征,网上的问题需要运用网上的思维方式在网下解决。
  1.互联网的参与原则: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信任。
  社会公正和社会信任责在国家,逐步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这是保持社会和谐和提高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2.互联网的共享原则:健全、完善社保体系,减轻大众焦虑感。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关系民生的系列问题——收入分配、医疗、教育、就业、生存与发展等问题,难免使大众产生困惑与焦虑。完善社保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保基本,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分配,减轻社会转型期的困惑与焦虑。
  3.互联网的时效原则:利用互联网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建立健全信访制度、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工作体系,同时借助互联网完善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和运营维护,使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更多元、范围更广,也使民众诉求能够及时、充分表达,并得到有效解决。
  (二)文化、心理层面:脚上的问题从头上解决
  1.官方的问题从民间解决:借力民间团体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改变当下不健康的社会心理,还可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家国认同感。首先,传统文化的弘扬要与人民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让人民切实感觉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另外,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口号在政策层,影响力则在民间团体,资助、壮大、借力这些接地气的民间团体,可使传统文化弘扬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2.制度的问题从自律解决:树立民族信仰,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信仰是最好的自律之师,信仰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有信仰的人心中有戒、有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民族信仰。
  3.个人的问题国家解决:培养国家和民族危机感,使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社会转型过程中。
  通过各种政策导向或建立各级智库的形式在社会中形成“问题意识”和“本土意识”,使更多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关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关注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与变迁,进而积极参与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三)媒体报道层面:舆论问题从放弃媒体立场上解决
  多维空间中,人民就是国家,用户就是媒体,国家、媒体、人民是一体的。媒体报道中避免国家与人民、媒体与用户的对立立场。放下自己的媒体立场,放下判断,跃到社会之外,以高维的、对整个社会发展历程负责任的眼光看事件,报道才更客观、中立,从而也更具说服力。首先,事件报道不能停留在娱乐或泄愤层面,而以对社会整体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引导大众。其次,网络空间生态问题存在各种复杂的原因,媒体在客观、专业报道的同时,可采用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引导方式实现对大众的劝说宣传和暗示。再次,报道中多采用当事者视角进行报道,说服性更强。最后,鼓励多方参与舆论引导,打造多元、立体引导源。现有的舆论引导中,引导方仍以政府为主,第三方舆论引导较少。由于在政府权威信息易受质疑的某些突发环境下,适当借助公信力较高、民众认同的第三方予以佐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舆论引导,打造立体多源的引导链,以增强引导效果。■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