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94页
  • 95页
  • 96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以巨大的情感力量改变欧洲难民政策
——“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组照及影响
■郭建良
  2015年9月2日,一组“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的照片迅速传遍世界各国社交网站,引起广泛反响和巨大震撼,也成为第二天各国主流报纸头版主图。科威特《火炬报》(Al-Qabas)头版用了其中的两张照片:大图是被众多报纸广为刊载的叙利亚男孩小艾兰趴在海滩,警察在旁的全景照片;压图的圆形小图是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小艾兰伏尸海滩的特写。3岁的小艾兰与家人试图偷渡到欧洲,途中遭遇海难,不幸身亡(图1 图1见本期封三)。
  
长期拍摄难民的摄影记者
  照片作者是来自土耳其道安通讯社(DHA)的29岁女记者尼露菲儿·德米尔(Nilufer Demir)。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位不到而立之年的弱女子其实是一位资深“难民题材”摄影记者,此前的12年里,她一直关注地中海偷渡者,拍摄了大量诸如橡皮筏上挤满偷渡者一类的照片,也拍摄了不少海难照片。这次“小艾兰伏尸海滩”让她一举成名。
  照片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德米尔也成了土耳其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9月4日,土耳其《自由报》(Hurriyet)对德米尔进行了独家专访,并在头版再次发表了“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组照中的另一张——小艾兰伏尸海滩警察在旁做记录照片。为了避免引起读者不适,编辑在小艾兰的脸部打了马赛克。照片左下角配发了手拿相机的德米尔接受采访时的新闻照片,这也是最早在头版发表这组照片作者近照的报纸。压图大标题:“无声的呐喊”。可以理解为这是照片的呐喊,也是作者的呐喊(图2 图2见本期封三)。
  德米尔讲述了这些照片的拍摄过程——
  事发当天,她正在土耳其度假胜地博德鲁姆海滩进行“扫街式”采访。为什么来此“扫街”?因为这里是叙利亚难民首选的从土耳其通往希腊的最近的出发地,20海里的海峡对面就是希腊的科斯岛。这里也成了有名的出“难民新闻”的地方,吸引众多摄影记者常驻采访。
  当时德米尔正在拍摄一群坐上橡皮筏离岸奔向希腊的巴基斯坦难民,无意中看到几具尸体被冲上了海滩,走近才发现是几个孩子的尸体。其中一个小男孩身穿红色体恤衫、蓝色短裤和黑色鞋子,趴在沙滩上,脸朝下浸在水里,海浪拍打着他毫无生气的脸,这就是小艾兰。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德米尔做了自己认为唯一能做的事:拿起相机,立即拍照。她说,“当我看到小艾兰的时候,心痛不已。脑海里想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这一幕用相机记录下来,传递给公众”。她说她按下快门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照片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她希望这些照片能改变大家对欧洲移民的看法,也希望再也没有人死在逃离战火的路上。
  
“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的衍生作品
  这组照触发了各路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众多艺术作品在网上广泛传播,许多报纸也在头版选发了部分作品,将“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照片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9月4日出版的巴西报纸《Jornal do Commercio》头版使用了两幅网友创作的作品,分别是:小艾兰以伏尸海滩的姿势睡在夜空的云彩和融化的地球上(图3 图3见本期封三)。
  9月4日,在印度钦奈出版的《新印度快报》(The New Indian Express)头版头条则以通栏的版面做了一个由五幅绘画作品组成的网友作品集锦,总标题:“面对悲剧”(FACE OF TRAGEDY)。每件作品都是一个美好祝愿,都把艾兰画成安睡的样子,或让他睡在小床上,或让他睡在天空中,或让他睡在上帝的怀抱……(图4 图4见本期封三)。
  2015年9月6日,土耳其《环球市场报》(Evrensel Pazar)头版,整版使用了一张来自“Ainaz Cartoon”的卡通画:沙滩上熟睡着众多的幼童,他们个个表情幸福甜美,涌上沙滩的海浪,被艺术家画得犹如轻薄的棉被,柔软地“盖”在这些熟睡的孩子们身上,有的孩子睡梦中还用手轻轻拉着这床巨大的“棉絮”——纯真无邪的孩子们,懵懂之中就被险恶的风浪吞噬——让人揪心。配图大标题:太多这样的儿童故事(图5 图5见本期封三)。
  新闻摄影衍生作品的出现,将“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由摄影延伸到了动画、速写、漫画等艺术领域……突破了新闻摄影现场纪实性的局限,在创作上打开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在丰富了新闻事件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使得这一新闻的主题更加厚重。
  
与史上名作相提并论
  这张照片影响力之大,形成多年少有的世界范围的“舆论浪潮”。欧洲主要大国的难民政策在这股巨大的“舆论浪潮”之下迅即发生改变,纷纷敞开接收难民的大门。
  9月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背后汹涌的难民潮问题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进行了专访。9月5日出版的土耳其《星报》(Star)头版大版面使用了CNN电视屏幕截屏图片:这是一个标准的“过肩镜头”,主体是CNN女记者,她正向背对着镜头的埃尔多安展示9月3日《星报》头版头条——通栏一张小艾兰伏尸海滩的背影照,通栏大标题写着“良心何在”(Neredesin vicdan)——问埃尔多安“看了这幅照片您有什么感觉?”(Ne hissettiniz?)(图6 图6见本期封三)。
  “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组照对欧洲的难民政策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推动和改变作用,就有不少报纸头版将这组照片与新闻摄影史上曾促成了政策变革的经典照片相提并论。比如越战时期越南小伙黄功吾1972年6月8日拍摄的《火从天降》——九岁女孩潘金淑(Kim Phuc)衣服被飞机投下的燃烧弹烧着,她尖叫着脱掉燃烧的衣服在公路上奔跑。照片引起美国大规模反对越战的游行,促使了越战的早日结束。《火从天降》也因此获得了荷赛年度奖和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这是新闻摄影最高的两个奖项。
  2015年9月5日,加拿大《温尼伯自由新闻报》(WINNIPEG FREE PRESS)头版就使用了《火从天降》,并以“图片的影响力”为题发表了简短却切中要害的评论:叙利亚小男孩照片产生的星火燎原之势,如同当年越战汽油弹女孩照片一样,让人过目不忘,并在人们心中掀起了巨大波澜。2015年9月5日,斯洛文尼亚著名报纸《劳动报》(DELO)也在头版头条,并列使用了《火从天降》和“伏尸海滩的叙利亚小男孩”,通栏大标题是:“照片的巨大情感因素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图7 图7见本期第96页)
  就眼下传播效果看,“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组照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亚于摄影史上《火从天降》《饥饿的苏丹》之类经典作品。
  
质疑与回应
  任何一幅有影响的照片都会招来各种非议、质疑甚至造谣中伤,“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也不例外。9月7日,一篇猜测该组照片“移动尸体、摆拍做假”的帖子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但从法国《星期天报》9月6日头版照片看,拍摄现场不止是警察,还有其他摄影者,以及背景上不远处向这边张望的游人。(图8 图8见本期第96页)德米尔在这样的环境下移动尸体、摆拍做假可能性不大。
  美联社土耳其籍摄影记者布尔汗(Burhan)也出面澄清:来自土耳其警察及其他土耳其摄影记者的消息表明,德米尔的照片并无造假,也没有对遗体有任何的移动。
  土耳其《共和报》(Cumhuriyet)摄影记者尼加凭他的经验认为:当时土耳其警察在场,不会允许记者移动孩子遗体。他还表示看过德米尔在其他角度拍的关于此事的更多照片,德米尔是真实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事情。
  当天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出版的《新闻快报》(HABER EKSPRES GAZETESI)更是在头版头条用大版面“有图有真相”地采访了抱起小艾兰遗体的土耳其警察穆罕默德(Mehmet),让他讲述了当时的情形。为了澄清事实,该报不惜版面地使用了三幅照片,除了德米尔拍摄的那张“叙利亚男孩伏尸海滩”的小图外,还有两张穆罕默德警官示意当时小艾兰所在位置的全身照,和穆罕默德的近景正面照。这种重复使用警官照片的排版方法也流露出编辑急于澄清事实的心态(图9 图9见本期第96页)。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传播照片、质疑照片真伪和说明情况、澄清事实都提供了便利条件。传统媒体报纸和电视在事发第二天就发表或播出了对作者的采访,保障了作者第一时间的话语权;在网上质疑这组照片的帖子发出的当天,土耳其《新闻快报》就发表对当事警察的采访,及时回应了网上的质疑、澄清了事实。■
  
郭建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该校社科课题“海外报纸图片研究”内容之一。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