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17页
  • 18页
  • 19页
  • 20页
  • 21页
  • 22页
  • 23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略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兼及它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
■丁柏铨
  【本文提要】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规律内涵应包括:数字化律,方便使用律,适应个性律,包容融合律,全天候互动律。新闻传播内在规律包括:新闻以真实性为自己的生命,以展示事实为“说话”的基本方式,以报道和评论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为己任,以时效性强彰显新闻的品格,以新闻产品价值的实现为旨归。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并不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不是在同一逻辑层面上的概念。前者的主体是新兴媒体,更多地体现为纵向性和过程性,通过考察新兴媒体的发展轨迹更能把握其真谛。新闻传播规律,其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更多地体现出横向性和应用性。两种规律对对方都有着制约作用。
  【关键词】新兴媒体 新闻传播 规律 关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0
  关于新闻传播规律,研究者已多有探讨。列宁曾经说过:“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①笔者近期所撰《“关系”视域中的新闻传播规律》②一文,试图从“关系”视角探讨新闻传播规律。对于新闻从业者、管理者乃至领导者来说,认知、把握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是确保新闻传播工作取得成功和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这已是没有争议的了。目下,新兴媒体已从深层次上改变了社会现实生活,改变了社会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新闻传播领域,新兴媒体则深刻地改变了新闻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模式,颠覆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格局。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或“新兴媒体”、“规律”进行检索,所获结果为“0”,可见亟待进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以及它与新闻传播规律之间关系的研究。
  
上篇: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
  “新兴媒体”中的“新兴”一词具有相对性。今天被称作传统媒体中的任何一种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在其刚刚问世之时,都曾经是新兴媒体。现在我们所说的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特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方兴未艾的一类媒体。当然,今天的新兴媒体,并不就是媒体发展的终结;未来一旦出现更加新的媒体,现今的新兴媒体也就成了彼时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么,以列宁的“规律即关系”的观点观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具体有哪些内涵呢?
  首先,我们从新兴媒体与数字技术的关系,可以看到:新兴媒体的每一步发展都是由数字化技术推动的。这里涉及新兴媒体的存在方式:数字化生存。
  在新兴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诞生和被广泛使用,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进一步说,新兴媒体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不能不是新兴媒体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新兴媒体总是要运用计算机的相应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的相应技术,很重要的就是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的技术。把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③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计算机技术,就没有新兴媒体的存在与发展。新兴媒体的发展史,也即数字化生存史和数字化发展史。处理数字的能力强,与此相联系的是数字化技术水准高,带来的结果是新兴媒体的发展就从一个重要方面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面世,离不开数字化;互联网进而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也离不开数字化。而从手机由模拟到智能、由3G到4G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化的卓著功勋。说数字化是新兴媒体发展的命脉,当是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从新兴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可以看到它在发展中具有的原动力和丰厚底蕴。
  一是因用户使用方便而具有巨大生机和活力。
  此项内容关涉用户被唤醒的使用动机,被培养起来的使用习惯。从新兴媒体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方面体现了两者的关系。
  把诉诸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把作为媒体的接收信息、表达意见功能和作为通讯工具的接听电话和拨出电话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这是新兴媒体之所长、之所便。“因为方便,所以使用”,这是用户最基本的使用动机。通过新兴媒体,受众可以方便地、饶有兴味地使用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提供的信息。比之阅读纸媒,新兴媒体的使用者省去了阅读前移步取阅之劳,免去了阅读时占用较大空间之弊,且可以自如地披露信息、发表意见,参与形成舆论甚至引发舆论。比之收看电视,新兴媒体的使用者可以在移动状态中接收信息,而这是电视媒体无法普遍做到的;可以突破电视媒体线性播出和线性收看的限制,可以做到任意收看,易如反掌。比之收听广播,听到的他人的声音可以是来自远方的声音,将自己的声音可以传得更远,接收信息的自主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因为使用方便,多年来,网络和手机的用户数量只增不减,几乎是随时随地可见新兴媒体使用者。在地铁和火车车厢中,乘客多新兴媒体使用者,许多研究者由此感受到传统媒体的式微。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④36次统计报告的网民数据每次增幅不小。这从一个重要方面佐证了新兴媒体发展受到用户强有力的推动。
  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上,舍烦难、求简易,弃繁复、求便捷,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这一真谛,是与社会普遍心理暗合的。
  二是因适应用户个性化使用而广受青睐。
  这与用户使用新兴媒体的行为方式紧密相连。在此处,用户如何使用新兴媒体,从另一个角度涉及两者关系。
  新兴媒体是个性化的媒体,可由使用者个人任意地、个性化地使用。
  新兴媒体的使用者,不囿于机构,更多的是个人,是“草根”。新兴媒体对于用户个人,并不设置准入门槛。使用时间,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也没有白昼与黑夜之别,可以是24小时中的任何时间点。使用地点,可以是具备上网条件的任何空间(而这一条件,国内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具备)。在这一方面,传统媒体中没有哪一种能与新兴媒体匹敌。
  几乎是每一个人,只要具备最基本的条件(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手机,有网线、网卡或无线路由器,掌握并不难掌握的上网技能),就可以富于个性特色地使用新兴媒体。在通过新兴媒体个人表达意见时,调侃一下、幽他一默的情景时常可见。
  三是新兴媒体在传受的全天候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深厚底蕴。
  这涉及新兴媒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说新兴媒体的发展是由传播技术推动的,固然不错;但从根本上说,新兴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用者的推动。一种媒体,使用者寥寥,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新兴媒体不仅使用者甚众,而且使用者始终能够参与传播过程,参与与传者的互动,这就使它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新兴媒体天生就具备传受互动的功能,就此而言,这是它的基本特性;而它是越发展越利于传受互动,或者说,它在传受互动方面不断地有所发展,就此而言,这又是其发展规律。随着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兴媒体在传受双方的全天候互动方面,程度在不断加深,场域在不断拓展。网络论坛已经做到了传受界限被打破、互动可以全天候进行。博客、微博的盛行,都充分彰显了其开放和互动的特点,以致开放和互动成为其与他人广泛交流的推广链。及至微信问世,更利于互动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诚然,传统媒体也有传受之间的互动,但互动的程度不高。广播的传受互动情况优于纸媒和电视,但也仅限于听众能将电话打进直播间,也就是说,在广播电台的某档节目对听众“开放”时,传受互动方才可能实现,且还要受到电话线路的限制,受到导播选择听众来电的限制。如此看来,广播媒体的传受互动,是受限和有限的互动。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都无法进行传受之间的即时和实时互动。报纸媒体的编读往来,是先在场外进行的;编辑认为有在报纸上刊登的必要,才将场外互动的内容移置到报纸版面上。而此时,互动实际上已经成为“过去时”。至于“来函照登”、“读者来信”之类,只能归于广义的传受互动。电视媒体也无从进行传受之间的即时和实时互动。在演播厅之外的观众与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播、与综艺或社教类节目主持人进行即时和实时传受互动,不具备可能性。在演播厅内进行的受传互动,固然是即时和实时的,但主动权由主持人牢牢把控。主持人想让你“动”,你才能“动”;不想让你“动”,你就无法“动”。受的一方的“动”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以上是对各传统媒体传受实时互动所作的分析。而新兴媒体的传受互动,是全天候的互动,是传与受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的互动,是传者身份与受者身份相互转变和切换极为方便的互动。正因为如此,在新兴媒体面前,“受众”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准确的概念,是“使用者”,是“用户”。
  最后,从新兴媒体与其他媒体、元素的关系,可以看到极强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它是在包容和融合中发展的。
  新兴媒体具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包容性。其实就包含了新兴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关系问题。广播和电视堪称近邻,但广播无法包容电视,当然,并非不想为而是不能为。报纸是传统媒体中诞生最早的媒体,但它包容不了广播和电视媒体,同样也是无能为力。而新兴媒体则可以大度地、游刃有余地包容一切传统媒体。正因为如此,传统媒体应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既可以正向地被融合,也可以是逆向地与之融合。
  还不止于此。新兴媒体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各种传播符号和元素,包容了各种传播平台和渠道,包容了各种传播形式和终端。新兴媒体包容和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一切值得包容和融合的东西,例如文字、图片、声音、画面等。
  进而言之,新兴媒体凭借着自己在包容和融合方面的巨大能耐,将自己发展成了“全媒体”。“新兴媒体让全世界的受众从不同的媒介渠道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这种需求已经不是单一介质的媒介可以满足的。‘全’,反映了未来媒体的发展形态。……何谓全媒体?我们的理解是用文、图、声、光、电等综合表现形式,对传播内容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立体式展示,同时通过网络、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④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兴媒体达到了“全媒体”的境地已经成为现实,或者经过一定的努力就不难成为现实。
  
下篇: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并不是互不相干的。现在我们来探讨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
  一、新闻传播规律可分为内在规律和外部规律两个部分
  在此之前,有必要先阐明笔者对新闻传播规律内涵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新闻传播规律可分为内在规律和外部规律两个部分,都涉及“关系”: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传者与所使用的媒介的关系,传者与采访对象和报道对象的关系,等等。
  1.新闻传播外部规律
  外部规律是新闻传播受到外部条件、外部因素影响制约的规律,包括政治生态、法治环境等政治层面的影响制约,宏观实体经济、经济政策等经济层面的制约影响,传统文化积淀、西方文化东渐、传播科技日进等文化层面的影响制约,等等。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归根结底是通过影响人(传播者、使用者、管理者、领导者等)发挥作用的;而且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发生影响的。
  2.新闻传播内在规律
  内在规律则是新闻传播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呈现的规律,包括:
  其一,新闻以真实性为自己的生命。
  与同样以真实性为生命的纪实文学和广告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以据实报道和如实报道(不含任何虚构成分,对事实的报道与事实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实现真实性。在真实性方面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对新闻生命的剥夺,也是对整个新闻的亵渎。
  其二,以展示事实为“说话”的基本方式。
  新闻传播面对世界说话的方式是:报道事实(新闻报道)和评论事实(新闻评论)。新闻在报道事实时,使用的是“展示”和“呈现”的方式。在一篇报道中,对事实进行的客观报道和对事实的主观评论,应当是可以明显区分的,而不是相互混杂的。新闻评论也要根据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理。
  其三,以报道和评论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为己任。
  对于评论来说,特定价值即议论价值(被议之事、之物有值得议论之处);对于报道来说,特定价值即新闻价值,指报道后产生的效能是能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即使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也不该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报道者在进行新闻选择时,应理所当然地将这部分内容舍弃。如果出于宣传的考虑而大量报道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例如领导人的起居注和例行性的会议等),则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般来说不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要靠记者去寻找、发现,特别要靠深入采访去搜集、掌握。“脚底板底下出新闻”的至理名言和“我在现场”的行业经验,在新兴媒体强劲的时代,并没有失去其不可低估的意义。
  其四,以时效性强彰显新闻的品格。
  新闻之所以为新闻,就在于它具有毋庸置疑的时效性;失去时效性,新闻就不成其为新闻。关于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规律,似乎无须多言。但历史上多有将新闻事实压一压,审时度势,使新闻事实成为“旧闻”以后才发布的、屡受称道的案例;也有了解到、掌握了新闻事实,但出于某种考虑使之成为“不闻”的实例。这些,在由传统媒体主宰新闻传播格局的时代,是并不难做到的;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而这样做,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无道理。但对于大局的界定,往往有一定的、因人而异的主观性,对尺度的把握缺乏客观标准。如果说在自媒体时代到来前“旧闻”、“不闻”尚不难做到的话,那么,在今天要想如此做,则必定会被舆论的声浪击得头破血流。在天津港“8·12”危化物品爆炸致100多人死亡的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亿万网民和全球媒体的目光集中于此,新闻不可能被搁置为“旧闻”后再予以报道。就连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的不得体的回答都被连连诘问,焉有新闻成为“旧闻”再行报道的可能?
  其五,以新闻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为旨归。
  新闻生产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生产,不是传播者的自娱自乐和自说自话。其出发点是受众,为了让受众能接受而采、而写、而制、而传;其归宿是受众认可性接受,以新闻产品价值的实现为旨归,这也就是其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闻生产者必须进行一系列努力,其中包括:不辞劳苦采集素材,慧眼识珠发现新闻,独具匠心精选角度,入木三分分析问题,另辟蹊径报道事实,充满情趣使用语言。
  受众并不是铁板一块,是应该也可以细分的;不宜用“通吃”一切受众的大而无当的大众传播模式,试图去涵盖一切传播对象。分众化传播的重要命题,其实已经隐含在新闻传播规律之中了。
  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及交互作用
  1.两者之间的关系
  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并不是两个并行的概念,也不是在同一逻辑层面上的概念。前者的主体是新兴媒体,更多地体现为纵向性和过程性,通过考察新兴媒体的发展轨迹更能把握其真谛。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目的并不是复制已有的新兴媒体,或者创造出新的新兴媒体,而是为了用好新兴媒体,科学地促进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来说,由于认识和理解了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就可以既卓有成效地与新兴媒体融合,从而产生1+1>2的效果。新闻传播规律,其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更多地体现出横向性和应用性。它是被人们在综合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出来的。满足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相应要求,新闻传播的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期和复得的。这也就是新闻传播规律被反复强调的原因之所在。
  新兴媒体包含着多种媒体和媒体形态(包括社交类媒体),其中一部分媒体和媒体形态被用于进行新闻传播。此时,两种规律存在于共同的空间中,出现了交集。用于进行新闻传播的新兴媒体,既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又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比如,恪守新闻真实性,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注重事实的新闻价值,讲究新闻的时效性,等等),受到两种规律的双重制约。新兴媒体的从业者,不可因自己所在媒体强势而无视新闻传播规律。而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无疑依然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与此同时,不能罔顾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比如,对数字化律视若无睹,对适应个性律不闻不问,等等),不能仍然沿用与传统媒体相适应的惯常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2.两种规律的交互作用
  如前所述,两种规律有存在于同一空间的时候。此时,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还是对于新兴媒体来说,两种规律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会发生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包括两层意思:(1)在完全相同的方向上发挥作用。新兴媒体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而新闻传播规律也隐含了以满足分众的需求为追求的取向。这是两种规律的相同之处,它们将会在同方向上发挥作用。(2)在不尽相同的方向上发挥作用。新闻传播规律的固有内容中,并没有运用数字和数据这一说,所具有的内容是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经过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发挥作用,传统媒体出现了数字化转型,传播领域中出现了数据新闻,这种情况是令人欣喜的。
  下面就两种规律的交互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先说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对新闻传播规律的作用。
  前者的数字化律,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产品的生产方式。相应数据及对相应数据的处理,在新闻传播中不仅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而且地位在不断提升。数据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品种、新样式。有研究者说:“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新闻创新表达方式,意味着传统新闻生产流程的一大变革。从数据新闻采编流程看,它是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是一个不断提炼信息的过程。”⑤由此看来,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2014年2月,央视推出的“据说春运”、“据说春节”,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文章称:“继除夕夜用大数据盘点春运后,昨天央视《新闻联播》再次运用百度大数据来盘点春节长假。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用数据来解读新闻,这是全球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来临所作出的关键革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王牌新闻节目对于数据新闻的重视,显示了央视在新闻报道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坚决态度。”⑥“从数据中发现新闻,从数据中解读新闻”,只有在新兴媒体加盟新闻传播以后方才可能做到,显现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度影响。
  再说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中的方便使用律。它提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传播的某些规则因新兴媒体而有所改变。一是与用户在移动状态中接受新闻信息有关,新闻传播中的碎片化和新闻接受中的浅阅读现象有所增加。碎片化的信息更方便受众在移动中接收,浅阅读(读图、读标题、读梗概)成为快餐文化时代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二是用户对媒体和媒体人的要求更加严苛,新闻传播必须方便他们的接收。因为他们是在掌上(靠手机、用手指)完成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接收的。
  至于说互动律,它对新闻传播规律也是有所突破的。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互动律几乎是颠覆了原先固有的新闻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格局。与传统媒体的实践相对应的新闻传播规律,并没有包含太多的传受互动的内容,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新兴媒体所进行的新闻传播,也不能适应媒体融合后的新闻传播。在今天,吸引受众参加新闻传播的过程,将用户作为受者和作为传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是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成功之道。
  如果我们不是片面性和绝对化地考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新闻传播规律对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同样也是发挥了作用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真谛和要义,对于新兴媒体的新闻传播是有所制约的。
  例如,传播新闻必须符合新闻真实性要求,这是新兴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律,是铁律。新兴媒体的从业者,作为传者,不能把传闻甚至谣言当新闻,不能把自己的工作降格为在电脑上“涂黑”、“复制”、“粘贴”,使自己沦为“抄手”和“二传手”。所做的和所传的新闻,发布前应多源求证、反复核实,确保其达到无可挑剔的真实性。而新兴媒体在确保新闻真实性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当然,由于利用新兴媒体传播新闻者,有一些是普通网民,是非专业工作者,对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客观上难以把关,法治、德治、他律、自律,多管齐下,当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路径。
  又如,将新闻传播的重心前置,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调查采访上,放在深入基层上,以扎实的采访支撑报道。新闻生产者深入采访、独立思考、勤于发现(包括发现有意味的线索,发现耐人寻味的细节,发现新闻事实的特点,发现深层次的问题等)、精于表现(有异于寻常和高人一筹之处)。——以上所列,几乎可以说是优质地进行生产新闻生产的“不二法门”。
  这样看来,进行媒体融合,不能将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抛在一边,也不能将两种规律割裂开来,或对其中之一有所偏废;而宜同时遵循两种规律,并且潜心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受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注释:
①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1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②丁柏铨:《“关系”视域中的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5期
③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7bRdd2JAPtQLeadgwiWD5gHT8KVpCpEORHqQl0aGGvyBnZVyD3sV44QjzI9x6arLrEUz5CFxw-bSGsTVh7NXr_
④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3/c_128051995.htm④刘北宪:《“全媒体时代”正在渐进式到来》,http://www.chinanews.com/ga/2013/12-16/5623739.shtm
⑤汪平:《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力重构》,《今传媒》2014年第9期
⑥《央视携手百度大数据开创“数据新闻”时代》,2014年2月7日大数据参考,微信号bigdatareader。
  
丁柏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