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联结:拯救纸媒的“诺亚方舟”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
【本文提要】国内对于纸媒转型的探索,多聚焦在数字化、多媒体领域,重点是如何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纸媒产业的转变。而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案例提出,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制作并不足以保证纸媒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而运用数字化手段联结用户,服务读者社群,则是目前纸媒创新经营模式的关键性步骤与核心环节。
【关键词】报业转型 用户 经营模式 社区
【中图分类号】G210
直到2015年,美国报业仍然未能摆脱2008年以来“自由落体”式下滑的危局,10家主要报业集团第一季度的总收入共计不过5000万美元;而在2005年,仅甘尼特集团一家全年净收入就达到18亿美元。拥有8家大型日报的论坛集团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75%。①
在国内,报业自2012年出现下行拐点之后,近两年纸媒经营在整体上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的数据,2015年前5个月,报纸广告降幅高达32.0%,资源量降幅达到33.7%;杂志广告下降15.6%,资源量下降24.4%。
回顾过去20年,纸媒没有把握住媒体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特别是未能有效地创新经营模式。可以肯定地说,传媒产业改朝换代已成定局,留给传统媒体探索转型道路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一些传媒集团在方向道路不明的情况下盲目出击,即使手里还有些资产可以拿来“砸锅卖铁”,仍将难逃走向衰败的结局。
传统模式失灵的原因:读者群的疏离
现在,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过去纸媒一直找不到新的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究竟还有没有出路?在经过两个10年充满挫折的转型过程之后,报业人士需要重新反思一下:到底为什么传统经营模式会失灵?
19世纪30年代,美国廉价报纸创造出报业的经典经营模式。在这个经营模式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通过阅读报纸这种行为方式,培育出作为潜在消费者的庞大“读者群”,他们具备“三位一体”的身份——既是报纸的忠实读者,也是广告商的市场目标,同时也是企业通过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和服务的潜在消费者,三者缺一不可。报纸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告商的支持,完全有赖于这个有消费能力的读者群的存在。
报界一向相信“内容为王”,但是必须看到,广告与报纸的“内容”本身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广告商真正感兴趣的,是报纸这个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媒体平台以及由这个平台所联结的有消费能力的读者群。如果广告商最终不能通过刊登广告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报业的经营模式就无法持续下去。因此,是否拥有三位一体的读者群,是媒体机构生存之本。
而进入新媒体时代, 一直行之有效的传统报业的经营模式突然间失灵了。从全球报业状况来看,正是由于发行量连续多年不可逆转地下降,导致广告收入的大量流失。在网络新世界里,传统纸媒对于飞速成长起来的“网生代”和移动网络的“低头族”,一直是陌生的,未能认真地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在其中建立稳定读者群和用户群 。
传统经营模式失灵的根本性原因,并不在于报纸版面内容本身变差了,不在于纸媒网站内容不够多,也不在于纸媒不会做视频、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或是没采用某一种新技术,而是因为数字技术带来的传媒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因为与读者特别是“网生代”读者群的“疏离”。至于评鉴某一种数字产品做得好不好,不仅在于技术指标上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看联结用户这个环节是否用心设计,有没有足够的投入,实际操作是否有效,而“联结”的效果并不会像在报摊上卖报纸那样,可以用守株待兔的方式自发产生。
尽管报业人士有理由崇尚专业主义,强调原创性内容的价值,但是数字化世界的现实是令人尴尬和残酷的,“优质内容”与广告效益并不成正比。 Google、Facebook、Twitter, 以及中国的BAT 等新媒体巨头,借助它们在创建大规模用户社群方面的巨大优势,轻而易举地迅速夺走广告收入的最大的份额。拥有1330名全职专业采编人员的《纽约时报》,②2015年第一季度数字广告月收入为1400万美元,而只有数百名全职雇员(同时拥有10万名博客写手)的《赫芬顿邮报》,数字广告收入也达到完全同样的水平。而并不制作任何“内容”的Google,2015年第一季度月营收是57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广告收入),Facebook 也高达12亿美元。仅此两家,便拿走了美国全国数字广告收入的52%。③
为什么一直找不到新的经营模式?
基于传统经营模式的思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纸媒人士错误地相信,只要不惜代价地增加网站内容,提高点击量,就等于扩大了报刊读者群,从而假以时日,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广告收益。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只是幻想。一家新闻网站即使有千万级的访客,一款新闻客户端有了几百万的下载量,也不等于就拥有了像报刊订户那样的稳定的读者群,更不等于Facebook 那样稳固的注册用户。以《纽约时报》为例,其网站月访问量最高达6000万,但其中绝大部分只是偶尔访问网站的“打酱油族”,转换为网络订户仅96万户,比例为1.5%。而其他报纸(如《波士顿环球报》)更是远不如《纽约时报》,转换比例多在0.5%以下。④
正是由于与读者用户的“联结度”有很大不同,所以报纸、网站、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广告费率也相差悬殊。⑤只知道追求页面访问量却忽视新闻质量以及与用户的联结,这种做法在美国报界被讥讽为劣质廉价而无意义的“仓鼠轮式新闻(hamster wheel journalism)”。⑥
本研究认为,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整体产业形态的转变,应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即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本机构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创建基于数字平台的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其转型过程可分为八个方面进行观察,即战略调整、资源投入、机构重组、品牌塑造、多媒体运用、数字化功能、用户管理和赢利模式创新。在当前情势下,可以简化为前后关联的三个主要操作阶段:
制作数字产品→联结用户社区→创新经营模式。
但是,在过去二十年里,不少纸媒机构仍然停留在“制作产品”这个阶段。他们在多媒体技术改造上做出种种努力,也制作出一些优秀数字媒体产品,但没有着力去将报纸读者转化为网络用户,不去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吸引、联结和培育忠实的用户群,不懂得建立、分析并使用用户资料数据库开展数字化营销和提供社群服务,在“用户”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始终止步不前。因此,对创新经营模式来说,这些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2011年创办iPad报The Daily,在技术上不可谓不先进,但最终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读者的认可和支持,而归于失败。在国内,大多数报业集团尚未将“联结用户”这项任务列入战略目标,⑦正如南都报系总裁曹轲在接受本课题组访谈中所提到的,即使像南都报系这样在新媒体转型方面走在前列的媒体机构,“针对用户行为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做”。⑧
为什么传统纸媒在“用户服务”这个环节上取得突破竟如此困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恰与传统经营模式本身有关:由于先天地占有单向性和垄断性的传播平台,纸媒机构只需要大量生产制作同一内容的产品,往往并不在意读者状况,读者是谁也并不重要,而对于读者的“反馈”,也不过类似舞台上的明星期待观众的喝彩,媒体机构更关心的只是一个数字——可以带来广告收入的发行量,或者是网站上的点击量、APP的下载量,这些数字越大就越好。这种模式曾经十分有效,但是在以参与、互动、个性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数字化媒体时代,这样的经营逻辑已经是完全过时了。
“联结”等于生存
美国报业机构在传统经营模式的持续性危机之下,转向“数字优先”(digital first)的发展战略,同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以“联结”(engagement)读者/用户为目标的经营策略。
随着互联网问世和发展,首先在网站经营上出现的是“用户黏性(user stickiness)”概念。Zott等认为,互联网产品的粘性就是互联网吸引并留住用户的能力。⑨Lin认为,这种黏性可以使用户购买更多商品、服务或浏览更多广告,它已经被认为是使企业获利的关键。⑩“黏性”概念主要用于描述用户使用网站的情况。随后在商业数字化营销以及传媒转型领域,发展出含义更广、更具跨学科性质的“联结”(engagement)概念。关于“engagement” 的中文翻译,本文使用了与英文内涵更加接近的 “联结” 一词,而非“连接”(connection)或“链接”(hyperlink),因为“连接”的基本含义是物理性的,“链接”则主要是技术性的,均无法涵盖engagement的本意。
英文 engagement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当时它被用来描述一种道德或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婚约、雇用等。随后,engagement这个词被加入了更多的解释,它有了更多的跟“附着”(attachment)、“情感带入”(emotional involvement)、“参与”(participation)等词相关的意思。[11]学界对商业领域的“联结”的研究大致始于十年前。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客户联结”(customer engagement),“客户与品牌的联结”(customer brand engagement),“广告联结”(advertising engagement),“网上联结”(online engagement)和“品牌与社群的联结”(brand community engagement)等。用户联结是指基于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的认同,用户之间产生的及用户与品牌/产品之间产生的沟通、互动并共同创造价值的行为。网上的用户“黏性”行为则是用户联结的一种表现。[12]与此相联系的,是关于网络“社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community)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另一类是指有共同需求、利益、兴趣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其中的人群不一定聚居在一起,但在某种共同兴趣或情感的连接下,具有一定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互联网的问世和发展,产生了“虚拟社区”的概念 。[13]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有着各种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越来越多地借助社交媒体自发组织,建立社群。因为社区化的传播影响面广、用户联结度高,而成为最稳固的新型传播方式之一,也为媒体创新经营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14]自2010年代以来,联结用户与社区的观念开始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媒体界所重视和采纳。密苏里新闻学院Reynolds 新闻研究所研究员Joy Mayer 提出,新闻界应借鉴营销学、广告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引入“联结”的概念。她认为,“用户联结”应该是一种植入传媒业DNA的思维模式。[15] Mayer等在2011年完成的题为《编辑部的一种资源》(A resource for newsrooms)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衡量媒体机构在社区中增强“联结度”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指标,其中包括三种主要方式: 联系(community outreach)、对话(convers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报告建议: 编辑部应该对“联结”战略给予优先考虑,建议聘用数据分析、营销、市场研究等不同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Edward C Malthouse 对“联结”的定义是“读者、观众、访客对一种媒体品牌的集体体验”。这种联结“促使人们通过阅读、观看或互动,去使用这种媒体品牌”。[16]Jake Batsell 在《联结的新闻业》一书中,从新闻业经营的角度提出“联结度”的定义:“新闻机构在促进其新闻使命与实现财务目标方面,密切关注受众和与其积极互动的程度。”他指出,报业传统广告收入急剧减少,网络广告费率不断降低,而读者订阅收入比重不断上升,《纽约时报》的付费订阅收入在2012年首次超过广告收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标志。正是这种经营模式的“穿越”(crossover),促使媒体机构转而采取“用户联结”的战略。[17] 他说,“对于新闻业经营来说,联结就等于生存”,“需要有受众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仅把新闻业看作是为公众服务,而且也是为消费者服务”。他进一步指出,媒体有五种主要的“联结”方式:面对面主持社区的交流活动;运用社交媒体、众筹、博客、用户创造内容、读者评论等各种形式,抓住每个环节联系受众;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服务于“利基”(niche)、“垂直”(vertical )和“长尾”( long tail )分众群;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应用,满足读者参与和表达的需要;使用数字化测量工具,衡量联结用户的效果及其经营效益。[18]
用户联结:数字化转型的必修课
Jake Batsell指出,“当我们愈加深入地行进在数字时代,‘联结’这个术语便愈加频繁地在编辑部、教室、新闻研讨会、博客和社交媒体上回荡”。[19] 随着传统媒体危机不断加深,媒体机构各种尝试屡遭挫败,表明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变化,更在于媒体与人的关系的重大变革。如果脱离了读者和用户群,在技术上无论怎样“融合”,打造多少“发布平台”,媒体仍将是无本之木。借用学校的术语来说,在纸媒数字化转型中,采用某种数字媒体的技术形式只是“选修课”,与读者和用户的联结才是“必修课”。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意识到联结用户的重要性,“网络消费者拥有无数的选择权,他们只有在真正感觉到离不开(媒体产品)时,才会掏出信用卡来订阅”,[20]于是纷纷投入资源,设置专职人员和机构,努力加强联结用户与社群的工作。
已有158年历史的麦克拉奇公司对机构进行了全面数字化改造,表示无论平台是什么,要更好地理解读者是谁,为什么和如何适应他们的生活,以此制订发展战略,来保持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该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团队来应对这项挑战,“使我们的产品符合读者的需要,改进与受众的联结,扩展我们的受众群”。[21]甘尼特报业公司也认识到,“多年以来,报业公司满足于‘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从来不善于推销我们自己,不会将自己置身于社区”,现在就是要改变这种思路,要更好地理解社区。为此,该公司设立了专职“受众联结编辑”,其主要职责是“计划和实施联结的机会,以最大程度地扩大在社区的影响以及新闻报道在纸质版、数字版、社区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主持有关社区关注的重要议题的讨论与争议的内容。必须具备社交媒体、营销和活动策划方面的专业技能”。[22]斯克利普斯传媒集团在转型报告《数字领先》(Digital Leads)中指出,如果报业有奇迹出现,那一定是由于报业和用户的联结,不管是记者个人的联结还是在报业的整个网络社区中的联结。最终,是用户决定报业的成败。培养用户意识,对用户的尊重,并发展与用户的关系对报业而言至关重要。[23]《西雅图时报》围绕“联结受众”的概念,对编辑部进行重组,以求找到更多的途径“为最忠实的、联结紧密的付费读者服务”。该报执行主编David Boardman 说,“对于新闻业务和财务经营来说,它(用户联结)都是‘圣杯’(Holy Grail,指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所使用的杯子,据说具有带来幸福、青春永驻和丰衣足食的神力。)”。[24]《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主编 John Yemma 说,“联结就是一切。就读者对于信息的选择而言,我们一直生活在其中以及未来的传媒环境,将不断处于变化之中”。 [25]美国著名的奈特基金会捐资389万美元,支持名为“珊瑚计划”的项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 Mozilla-Knight 开放新闻研究所人员共同参加这个项目。该负责人解释说,在网络上读者进行评论、分享看法和经验,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特色,这在性质上恰似珊瑚礁,这个项目就是要维护和滋润网络社区。他说,“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出版者加强与读者的关系非常关键,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后更是如此”。[26]
纸媒生存的“诺亚方舟”
进入互联网问世后的第三个十年,纸媒衰败的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在严峻的生存压力之下,许多纸媒机构一方面被迫采取大幅裁员或减少刊期、印数等伤筋动骨的做法,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开辟多元化的收入来源。[27] 如果我们相信纸媒机构仍有可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的话,那么,建立与读者、用户和社区的紧密联结,将是未来纸媒转型并继续生存下去的“诺亚方舟”。
在重建读者社群和密切联结用户的基础之上,以新闻为主业的媒体机构仍可以以下三种状态继续生存:
第一种活法
以纸质版和数字版互补的组合方式,继续保持原有的读者群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来自读者订阅收入的比例,减少对广告的依赖,降低纸质版的制作成本,抵补纸质版衰减的损失,达到新的收支平衡。
要点:借助“付费墙”、“会员制”等各种数字营销手段,维持和不断扩展线上线下核心读者群,以此为依托,创建新的经营模式。
《金融时报》是迄今为止全球纸媒转型中最为成功的一家,该报放弃了主要依靠广告的传统经营模式,首创以读者为中心的“计数付费制”,已初步建立了可持续性“数字优先”经营模式,[28]付费读者订户稳步上升,2014年该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总发行量同比增长10%,订户达到72万。其中网络版订户增长21%,达到50.4万,占发行总量的70%。[29]此案例亦可说明,盲目追求点击量而忽视用户联结是没有出路的:虽然《金融时报》网站由于设立了“付费墙”,每月独立访客数平均只有270万。前不久日经公司以13亿美元高价收购了《金融时报》。而另一家同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其免费网站每月独立访客数高达4800万,但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经营模式,仅以2.5亿美元被转卖给亚马逊。
《纽约时报》作为综合性报纸,首先成功施行“计数付费制”。该报在前互联网时代大约有150万的付费读者群,随着报纸发行量的持续下跌,纸质版付费订户数减少到只有50万,但与此同时, 该报通过数字化转型,纯数字付费订户却增加到约100万。此消彼长,两者相加,该报仍然拥有相当规模的核心付费读者群以及广泛的网络读者,从而继续保持市场活力与恒久价值。该报2014年任命专人负责组建团队,加强读者联结。[30]《华尔街日报 》拥有220万付费订户(其中71.2万为数字订户),为了深化与读者用户的联结,还开发了“订户会员制”,目的是进一步加深读者与报纸之间关系,创造一种“社区感”。会员除了有一些折扣上的优惠外,还有机会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报社组织的与记者见面、参观编辑室以及其他独家活动。[31]第二种活法
停止纸质版的印刷,大幅改变产业结构,创建可持续性经营模式,实行纯数字化生存。可以预计,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将会有更多的纸媒或迟或早选择这一条道路。
要点:加强数字化技术手段,联结读者用户群,营造拓展网络社区;提供高质量原创新闻作品的同时,积极采用UGC内容,加强社交媒体运用;超越新闻产品局限,提供各类商业化信息服务。
《赫芬顿邮报》创办于2005年,它虽然不是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成,但仍以新闻为主业,其十年数字化经营模式被证实是可行的,值得纸媒借鉴。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独立访客数首次超过百年老报《纽约时报》目前独立访客已超过1亿,成为全美访问量最大的新闻网站。在运营上,《赫芬顿邮报》2011年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盈利的新闻网站之一。该报2014年收入1.46亿美元,全部来自网络广告,达到收支平衡。[32]《赫芬顿邮报》聘用850名专职雇员,此外还拥有8万名博客作家和数千名公民记者队伍,报社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新闻与受众的关系,而是营造成一个有序和密切互动的社区。[33]默多克新闻集团2011年1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平板电脑报The Daily,两年后因未能实现可持续经营模式而告失败。2013年4月加拿大魁北克第二大报《新闻报》(La Presse) 再度创办平板电脑报《新闻报+》,在两年中获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特别是该报在读者用户联结方面超越了纸质版,已拥有读者45万人,每周平日版读者阅读时间为44分钟,周日50分钟,周六达73分钟。目前《新闻报》报业公司60% 的广告收入来自平板电脑报,而相比之下,纸质版广告收入只占30%,制作成本却高达总成本的65%。《新闻报》公司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加强技术力量,技术人员从15人增加到140余人,几乎与采编人员持平。该报业公司基于创办《新闻报+》取得的成功,决定施行“平板优先战略”,并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停办印刷版。[34]已创办46年的大西洋传媒集团下属的著名《国家》周刊(National Journal),也宣称将在年内停办印刷版,转为数字出版。该刊CEO 指出,该刊转为数字化出版,并非单纯为了节约印刷成本,而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忠诚战略”。该刊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是:选择一个密切的受众群作为目标,为其提供一整套媒体产品、专项信息服务和贴近式的会员制服务,满足他们在未来的需求。这种会员制意味着深度改变出版者与“会员”的关系。目前该刊拥有1000家机构订户,涉及3万个人用户。会员制的收入已占该刊总收入的55%~59% [35]第三种活法
即使在传媒数字化变革大潮之下,纸媒无论规模大小,只要读者喜爱,社区需要, 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在环境适合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在可预见的时期仍可继续主营出版纸质报刊。
要点:针对市场和社区的实际需求,紧密依托与读者社区的联结关系,提供多元化社区服务。
本课题组研究了佛山传媒集团创办的《珠江时报》案例。该报自2009年起,与佛山南海市四个镇街相继合作推出社区报。2009年10月28日《珠江时报》的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正式创刊,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又有9份社区报相继创办,目前正在着手创办第10份社区报。《珠江时报》的运营资金来源基本上是社区政府机构支持、社会赞助和市场经营各占三分之一,商业广告并不是社区报主要的收入来源。《珠江时报》社区报与街道社区合作、扎根社区的模式可以说代表了我国新型社区媒体的一种独特发展模式,而其创办“媒体性服务业”的报业理念也值得借鉴思考。[36]海外华人社区报纸也是值得研究的特殊案例。以纽约华人社区为例,其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形成多个“唐人街”,华人总人口已达50万,且人口年龄中值偏高(如法拉盛社区为42岁)。《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以及《明报》(免费)等多种华人报纸各为其“主”,互相竞争,在遍布社区的报摊以及超市、地铁、律师楼、诊所、发廊等场所高密度发行。长期以来,各家报纸与华人社区发展及各种日常商业消费活动联系极为紧密。华人读者群不仅多年形成阅报习惯,且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尽管网络日益发达,商家仍习惯于通过报刊刊登广告推广产品与服务,读者也习惯于借助报刊获得消费和服务信息(如购物折扣券)。在这样适宜的社区环境中,显然有利于纸媒的长期生存。
综上所述,本研究相信, 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在互联网问世第三个十年开始之际,如果纸媒机构能够抓住读者用户“联结”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仍有望在日益多元化的传媒产业格局中,找到生存发展的新契机。■
注释:
①http://www.niemanlab.org/2015/05/newsonomics-razor-thin-profits-are-cutting-into-newspapers-chances-at-innovation/
②http://www.nytimes.com/2014/10/02/business/media/new-york-times-plans-cutbacks-in-newsroom-staff.html?_r=0
③Ken Doctor: Newsonomics: 10 Numbers That Define the News Business Todayhttp://newsonomics.com/newsonomics-10-numbers-that-define-the-news-business-today/。另据谷歌公司2015年二季度的财报,其总广告营收为160.23亿美元,其他营收为17.04亿美元。
④Ken Doctor: Newsonomics: 10 Numbers That Define the News Business Today http://newsonomics.com/newsonomics-10-numbers-that-define-the-news-business-today/
⑤以加拿大广告费率为例:iPad版半屏广告为千人成本CPM 68美元,报纸半版广告CPM 42美元,网站广告CPM13-14美元,智能手机广告CPM2-3美元。http://www.niemanlab.org/2015/06/newsonomics-la-presses-bet-on-tablets-and-its-crossover-calculus
⑥仓鼠轮类似于“毛驴转磨”,意指小老鼠在一个狭小转轮里拼命奔跑,但实际上只是不停在原地打转。http://www.cjr.org/cover_story/the_hamster_wheel.php
⑦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报业数字化转型调查综合报告及主要发现》,2013年
⑧[12][33][36]谢玉娟:《从增强用户联结的角度看报业转型的突破》,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⑨ZottC.Amit,R. and DonlevyJ.2000Strategies for value creation in e-commerce: best practice in Europ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8: 463-475.
⑩Lin. Online Stickiness: its antecedents and effect on purchasing intention [J]. Behavio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26 (6):507-516.
[11]LondonB.Downey, G.& Mace, S. (2007).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engagement: A multi-method approach to studying individual eng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Vanderbilt Law Review, 60(2)455-481
[13]Howard Rheingold在《虚拟社区》(1993)一书中最早提出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
[14]范东升等: 《拯救报纸》第四章第4节,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15]Joy Mayer: A culture of Audience Engagement in The News Industry;Joy Mayer: Engagement is a mindsetnot a series of activities http://joymayer.com/2011/01/19/engagement-is-a-mindset-not-a-series-of-activities/
[16]Edward C Malthouse:Medill On Media Engagement, 2011
[17]Ken Doctor: The Newsonomics of Majority Reader Revenue2012
[18][19][20]Jake Batsell:Engaged Journalism, 2015 P. 9-11、1、7
[21]http://streetfightmag.com/2015/07/09/mcclatchy-says-its-a-digital-company-but-more-work-still-remains/
[22]http://www.mulinblog.com/an-interview-with-two-audience-engagement-editors-in-gannetts-newsroom-of-the-future/
[23]The E.W. Scripps Company. Digital Leads: 10 keys to the newsroom transformation. P38.
[24][25]Jake Batsell:Engaged Journalism, 2015 P.8、5
[26]http://www.poynter.org/news/mediawire/347815/the-coral-project-aims-to-help-commenters-become-communities/
[27]Kaye J and Quinn S (2010) Funding Journalism in the Digital Age: Business Models, Strategies, Issues and Trends. New York: Peter Lang. Retrieved from online journalism blog: http://onlinejournalismblog.com/2010/08/31/review-funding-journalism-in-the-digital-age/
[28]http://digiday.com/publishers/inside-financial-timess-digital-strategy/
[29]http://aboutus.ft.com/2015/02/27/financial-times-2014-results[30] 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4/08/8550810/emnytem-names-alex-maccallum-lead-audience-engagement
[31]http://www.editorandpublisher.com/Features/Article/The-Next-Generation-of-Subscription-Programs
[32]http://adage.com/article/media/huffington-post-broke-146-million-revenue/299293/
[34]http://www.niemanlab.org/2015/06/newsonomics-la-presses-bet-on-tablets-and-its-crossover-calculus/
[35]http://newsonomics.com/what-are-they-thinking-national-journal-seizes-the-day-and-lets-go-of-the-weekly/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成员: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东升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易东明、谢玉娟、周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