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52页
  • 53页
  • 54页
  • 55页
  • 56页
  • 57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转型环境中的美国调查报道
■余坪 余婷
  【本文提要】 本文探讨了作为美国经典新闻体裁之一的调查报道的转型。调查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迎来鼎盛期。进入21世纪,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急剧衰退,原因在于:首先,传统媒体业务重心日趋功利化;其次,裁员几乎波及整个美国新闻业,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团队是重灾区;第三,调查报道受到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打压。另一方面,美国非营利性新闻媒体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开始关注调查报道。在赋予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特点,包括获取新闻线索的开放性、阐述报道对象的系统性、直指事件本质的尖锐性、报道推广的公益性。美国新闻业界认为,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正推动调查报道走向新生。
  【关键词】 调查报道 非营利性新闻机构 数字媒体 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06
  2015年2月28日,柴静团队在互联网平台推出精心制作的调查报道《穹顶之下》,全方位系统性讲述了我国当前最受人关注的环境问题——“雾霾”及其成因、现状和深层影响。该报道的推出被学界看作中国调查报道的又一个里程碑,更颠覆了互联网+模式发布的报道缺乏深度、系统性和专业性的传统观念。
  在美国类似《穹顶之下》这样由独立新闻团队、非营利性新闻机构或新兴数字媒体推出的调查报道已经层出不穷。美国业内人士也认为,这将是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从衰微走向新生的重要转型路径。
  调查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是美国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和新闻类杂志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正经历重大转型。美国新闻业界认为,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正在急剧衰退,而由非营利性新闻机构或新兴数字媒体推出的新型调查报道则正在成为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从衰微走向新生的重要路径。
  
一、“黑色21世纪”: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式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调查报道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调查报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范围也更广泛……往往涉及一些引起争议的全国性问题,而且开始转向揭露政府内幕”,①涌现出了“水门事件”报道等杰作。
  21世纪,美国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进入衰退期。总体看,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受经济因素、人员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已呈现难以挽回的颓势。
  首先,传统媒体业务重心日趋功利化。以美国报业为例,转战数字平台与新媒体抢时效、抢受众、抢容量是报纸的普遍做法,相反,慢工出细活的调查报道还有多少经营者问津?虽然,报纸一再强调深度、解释和分析是数字时代报纸应对新媒体挑战仅存的竞争力,但真正面临竞争的时候,报纸又不得不加快数字化的技术步伐,忽视对内容的精雕细琢。
  其次,裁员几乎波及整个美国新闻业,传统媒体是重灾区。裁员的后续影响则是,传统媒体的记者成了“奔跑的仓鼠”,像仓鼠在转盘上不停重复奔跑那样,每天忙碌地更新着博客、视频、社交媒体,看似工作日益多样化,实则成了简单素材的拼贴者。他们没有时间钻研线索、分析资料、阅读背景、思考问题、深入调查。记者越是多功能就越是只能从事简单的日常新闻报道,这并不能代表新闻的品质。
  第三,调查报道受到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打压。调查报道因“揭露丑闻”而诞生,它往往为着公众的利益去调查敏感的社会问题,以及政治人物和利益集团牺牲公众利益的腐败内幕,并写出尖锐的报道,引发公众思考和引导舆论并让舆论的积极作用——使公众利益最大化得以发挥。如今的情况是,美国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使大型企业尤其是广告大户成了不敢触碰的势力,关于它们的问题或丑闻的线索基本成为禁区。美国政府日益强调的“新闻执政”观念,使得从事调查报道的新闻人备感危机。2015年2月,皮尤研究“杰出新闻项目”联合哥伦比亚大学TwoCenter数字媒体研究中心发布了对当前美国调查报道记者安全问题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记者中有64%坚信美国政府正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他们的手机通话记录、在线交流记录和电子邮件内容,在从事时政类调查报道的记者中,80%认为作为一名调查报道记者,个人数据被监控的可能性极大。②
  
二、“赫芬顿标杆”:新兴媒体调查报道勃兴
  传统媒体调查报道数量和质量都急剧衰退的同时,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一批新兴数字媒体开始关注调查报道。
  1.赫芬顿邮报成为标杆
  赫芬顿调查报道基金(The Huffington Post Investigative Fund)成立于2009年9月,每年200万美元的预算分别来自赫芬顿邮报、舒曼媒体和民主中心、亚特兰大慈善联合会、奈特基金会和马可基金会。④该基金旨在创造一种非营利性的调查报道新闻模式,并通过互联网重振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凭借赫芬顿邮报的品牌效应,目前它已经成为美国非营利性新闻机构专注于调查报道的标杆。
  由于资助经费相对稳定和充足,赫芬顿调查报道基金一直以报道量大和报道尖锐闻名。成立仅2个月,该基金就资助了50个调查报道项目,其中很多都揭露了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银行业黑幕和失误,以及揭露了保险业索赔过程过于复杂的潜规则。调查报道基金执行主任尼克·佩尼曼介绍说,该基金会9位编辑每周负责推出3~5个调查报道,包括耗时长久的隐性采访报道、耗时较短但能激起强烈反响的报道,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报道。⑤
  该基金将调查报道发布于赫芬顿邮报网站,它一方面借助赫芬顿邮报的影响力推广报道,另一方面又不受制于赫芬顿邮报的经营目标。它宣称,与赫芬顿邮报的联合主要是出于促进影响力的目的,而非商业目的,更没有意识形态的受控。尼克·佩尼曼说:“对我们这个机构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拥有一个已经广为人知的品牌,当然对推广我们的报道更好。如果没有品牌,我们将花费数年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受众群体,相反,有了这个品牌,我们的报道已经被80多家新闻机构有偿转载。更重要的是,有些重磅报道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网站流量和社会反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状,改变了当事人的命运。” ⑥
  2.非营利性新闻机构以调查报道为立身之本
  皮尤研究针对美国220家非营利性新闻机构的调查显示,60%以上以调查报道立生。⑦不受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控制使它们能够提供一些触及敏感问题的尖锐报道。这些机构通常由慈善机构或商人资助,普遍从传统媒体挖来长期策划调查报道且执着于做高质量内容产品的新闻人负责具体业务。目前有一些机构已经成为新型调查报道的先锋,更连续捧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报道奖项。
  Propublica就因2010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普利策调查报道奖而闻名。2008年,加利福尼亚洲两位银行业大亨郝伯特和马礼逊捐资成立了Propublica,并连续3年为该机构投入3000万美元。Propublica聘请《华尔街日报》前执行主编保罗·施泰戈尔为负责人,并从《俄勒冈人报》挖来擅长调查报道的编辑史蒂芬·英格伯格作为执行编辑。如今,Propublica已成为影响力仅次于赫芬顿调查报道基金的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今日美国》等超过60家美国传统媒体合作,向他们提供调查报道。
  华盛顿公共忠诚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 in Washington,D.C.)和伯克利调查报道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in Berkeley)也于2010年迎来勃兴期。调查报道中心成为调查报道领域的数据挖掘专家,擅长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发现新闻线索,并制作出一系列有深度的调查报道。调查报道中心由《费城询问报》原主编罗伯特·罗森泰尔领导。2007年,他因该报大幅裁员而离职。在他的领导下调查报道中心成立了地区性调查报道机构——“加利福尼亚观察”(California Watch)。
  此外,一系列小型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在美国涌现。圣地亚哥之声(Voice of San Diego)、得克萨斯论坛(Texas Watchdog)、调查报道新英格兰中心(NewEngland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威斯康星调查报道中心(Wisconsin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都是在当地传统媒体调查报道急速衰落时发迹的,并且都擅长做区域性调查报道。
  3.小型数字新闻媒体关注专业性调查报道
  近年来,美国小型数字新闻媒体的崛起成为新闻业走向新生的重要力量。其中,一些小型数字新闻媒体在发布专业领域的调查报道上颇有影响。
  HomicideWatchD.C是以报道华盛顿特区犯罪新闻著称的网站,由对报道犯罪新闻怀有巨大热诚的克里斯·艾美柯和劳拉·艾美柯夫妇创办。为了避免成为提供各种新闻的综合性网站,HomicideWatchD.C只专注于犯罪新闻,它利用Googleearth、Ushaidi等定位工具快速定位犯罪事件位置,并利用众包的方式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类信息。通过艾美柯夫妇和网站其他具有专业背景的编辑对信息进行鉴别,最后推出关于犯罪事件的详细报道。此外,该网站还不定期推出关于华盛顿地区犯罪率和高频犯罪事件的调查报道,以警示当地政府,并提醒当地居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目前,该网站已成为经常被《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提及的新兴数字媒体关注专业领域调查报道的典范。2012年起,《华盛顿邮报》每年向它注资50万美元,用以推出华盛顿地区犯罪新闻调查报道和培训该报的犯罪新闻记者。目前,该网站几乎包揽了《华盛顿邮报》犯罪新闻板块的调查报道。2012年该网站还获得奈特基金会颁发的“公共服务大奖”。
  SCOTUS blog由彭博社于2002年赞助创办,一开始只是众多律师、法学专家和法学院学生在其中开设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2012年,关于美国平价医疗法案的调查报道使该网站一举成名,当时的报道因其系统性、专业性和准确性被美国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而该网站当天的访问量也逾百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关于未来新闻业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专业性极强的小型数字新闻媒体是新闻业走向新生的重要力量,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就某一领域的问题、事件或现象给出兼具系统性、专业化、权威性和可读性的调查报道。⑧除上述提到的两家比较知名的媒体外,Buzzfeed也开设了专门关注商业领域的调查报道网站;e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加新成立的数字新闻机构First Look Media由英国《卫报》爆料斯诺登事件的著名记者格伦·格林伍德来牵头,专门从事涉及全球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的调查报道,并聘请美国众多国际问题专家作为报道团队的顾问;The Marshall Project专门从事犯罪新闻报道,以调查报道为主,兼顾突发犯罪事件,目前为非营利性小型专业新闻媒体,由《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比尔·凯勒负责报道业务。
  
三、新型调查报道的特点
  考察美国调查报道近年来的衰退与转型可以看到,基于互联网的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成为新型调查报道重要的传播载体,在赋予这一经典新闻体裁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数字时代的新特点。
  1.获取新闻线索的开放性
  重要的新闻线索是调查报道得以展开的关键。传统调查报道依靠传统媒体建构的爆料人圈子获取新闻线索,而爆料人通常是关涉报道对象的当事人或所谓的“深喉”,他们对报道对象了解比较充分,并愿意提供爆炸性的“内幕”,但这个群体人数非常有限,往往造成新闻线索不够充分,使得传统媒体在挖掘新闻线索上耗时过多。
  新型调查报道具有数字化开放的天性,它依靠众包的力量获得更加丰富的新闻线索。赫芬顿调查报道基金推出的关于美国保险业索赔过程复杂和陷阱的调查报道就充分利用了众包的方式获取新闻线索。该基金会记者丹尼尔·艾伦做完第一篇报道后,就在网站贴子上说欢迎知道更多内幕的读者提供更多线索以便调查深入进行。两天后,该报网站论坛被100篇高质量的帖子包围,其中一篇帖子提供的线索就成就了题为《本杰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Benjamin French)的调查报道,该报道讲述了一位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孩,从出生就右臂残损。然而其家庭保险提供商Teamsters却拒绝给他提供大部分安装假肢的费用。丹尼尔说:“我从没意识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报道的写作,对一个记者来说,如果读者中有一个人对你的写作提供只言片语的有用信息,帮助你解开未解之谜都是巨大的鼓舞,或许那就是你苦苦寻找而未得的信息。” ⑨
  2.阐述报道对象的系统性
  调查报道要求对报道对象系统性的阐述,挖掘线索、分析成因、阐述现象并揭露本质。若涉及专业领域,系统性的报道具有高难度,却又是让受众真正了解报道对象的必要条件。传统媒体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因素,已经很难再涉足某个专业领域去做成本高、耗时长的调查报道。
  相反,阐述报道对象的系统性正在成为一些小型专业媒体的优势。首先,它们聚合了众多爱好者,以极大的热诚和执着的态度关注专业领域调查报道。比如:SCOTUS blog和Homicide Watch D.C吸引了对法律和犯罪新闻怀着极大热诚的专家、学者作为内容提供者。这些内容往往收到深入浅出、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是传统媒体调查记者泛泛地采访很难做到的。其次,系统性阐述问题体现在对数字技术的恰当使用。专业性的调查报道通常需要添加图表、图示来提升报道可读性。由于具有数字化的天性,一些新兴数字新闻媒体在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比如:Technically Philly聚合了一批“技术控”专门推出科技领域报道,并在科技图表制作方面独树一帜;Five Thirty Eight.com则标榜聚集了数据挖掘的天才,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来做调查报道。
  3.直指事件本质的尖锐性
  美国传统媒体受制于经济、人员和政治因素,往往不敢触碰一些涉及利益集团的尖锐话题。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美国传统媒体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要么回避敏感话题,要么在报道中回避最尖锐的质疑。正如兰斯·班尼特在《新闻:政治的幻像》一书中所指,曾经以尖锐著称的美国传统媒体调查报道,现在并没有像它所应该的那样促进民主事业。⑩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日益个人化、戏剧化、片段化、权利-无序化,并不是从引导公众认识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立场进行报道的,也不是出于“揭露丑闻”宣扬正义的立场进行报道的;而倾向于把政治人物当娱乐人物一样报道,如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也倾向于把公众关注的政治问题戏剧化,即关注新闻人物、事件的冲突效果,而不是揭露隐藏的罪恶以及引起这些罪恶的深层次原因。
  而非营利性新闻机构正在弥补调查报道的尖锐性缺失,他们着眼于隐藏在事件或现象背后的深层矛盾,并试图推动民主社会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当密歇根州民主党某参议员在议会关于医保改革的会议上读到了赫芬顿调查报道基金推出的《本杰明的故事》,便立即敦促Teamsters健康计划完善赔付程序。在接下来几周,Teamsters健康计划表示他们将负担本杰明的假肢安装费用,并提高那些购买了该保险计划的人们的保险额度。尼克佩尼曼说:“非营利性新闻业的目的就是如此,即让调查报道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并试图影响舆论和改变当事人的际遇。”Probulica的名称出自拉丁语“propublica”——“为了人民”,因此它的报道通常聚焦于平民的痛苦,并追索导致这些痛苦的深层原因。2010年它和《纽约时报》合作的《飓风之后》详尽回溯了当地医护人员在绝境中被迫对病人实施安乐死的情况,并将矛头指向当地政府救援不力,该报道因此获得当年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道奖项。此外,它和《洛杉矶时报》合作完成的关于加州医护业混乱内幕的系列报道,也进入了公众服务奖的提名,这是普利策14项新闻奖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它可以反映一个媒体是否具有为人民的利益揭露黑幕的勇气。
  4.报道推广的公益性
  无论是非营利性新闻机构或是小型数字新闻媒体,在推广调查报道上都选择了“网站+社交媒体”的模式,即首先通过媒体自身的网站发布报道,再通过媒体在社交媒体注册的官方账号扩散。对社交媒体的充分利用使得调查报道更有效地在公众中扩散,强化了调查报道为公众利益而生的公益性。
  Propublica关于加州医护业混乱内幕的报道在Twitter和Facebook的转发量都逾百万。其执行主编保罗施太格尔在介绍该报道推广过程时提到:“与《洛杉矶时报》合作的这则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一方面借力了报纸本身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更依靠了社交媒体强大的推动力。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关注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医护行业,因当前的乱象产生共鸣,为改善现状出一份传播之力。” [11]美国调查报道作为一种经典新闻体裁,正借力非营利性新闻媒体和新型数字媒体获得转型后的新生。尽管有业内人士指责,与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相比,新型调查报道缺乏严谨性,它有着来自“乌合之众”的新闻线索,在非专业新闻人的操作下充斥着新闻业。然而,正如罗伯特·皮卡德谈及变化中的新闻生态系统时所说:“新闻业本来就不属于记者和新闻机构,而是属于全社会。那些来自商业、专业和行业上的,欲将新闻业与大众分离的导向将会受到遏制,因为它们降低了新闻业的影响力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12]■
  
余坪 余婷/余坪系四川日报首席摄影记者;余婷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CXW002。
  
注释:
①李良荣主编:《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第22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Mary Walton,“Investigation Shortfall”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September Issue2010.
③http://www.journalism.org/2015/02/05/investigative-journalists-and-digital-security/#fn-47633-1
④⑤⑥[11]Stephanie Gleason:“Investigation with Impact”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October Issue2010.
⑦Amy MitchelMark Jurkowotz and Jesse Holcomb:Non profit Journalism:A Growing but Fragile Partofthe U.S.News System“http://www.journalism.org/2013/06/10/nonprofit-journalism/
⑧C.W.AndersonEmily Bell and Clay Shirky,“Post-industrial Journalism:Adapting to Present”Columbian Journalism School,November2012.
⑨Judi Enda:“A Commitment to Investigative Reporting”Colombia Journalism Review,October Issue2011.
⑩兰斯·班尼特著,杨晓红、杨家全译:《新闻:政治的幻象》第52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12]李莉、胡冯彬:《新闻业的黄昏还是黎明?——罗伯特·皮卡德谈变化中的新闻生态系统》,载《新闻记者》2015年第3期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