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而成天下英才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教育一瞥
■吴谷平
2014年8月,笔者去台湾世新大学研修。世新大学是台湾著名的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方向的大学。它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于1956年创办。上世纪20年代起,成舍我先生先后创办了《世界晚报》 (北京)、《民生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1945年在重庆创办《世界日报》。1952年,成舍我先生由香港赴台湾,由于当局没有开放报禁,他便投身新闻教育。据说,成舍我先生曾有言:你不让我办报纸,我就办新闻学校,让我的学生当记者编辑。他说:“实施民主政治须先健全新闻事业;健全新闻事业需有足够传播专才。”
台湾新闻教育的翘楚
1945年台湾光复后,傅斯年接掌台湾大学,他认为新闻无学,台湾大学不设新闻系,这给世新大学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留出了空间,成为台湾新闻教学的翘楚。1956年10月,成舍我在台北木栅沟子创办了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当时仅有初级、高级各一班共63人。四年后,世界新闻职业学校改制为新闻专科学校,分三年、五年两个学制;1991年8月改制为世界新闻传播学院。由于办学成绩卓著,深获海内外好评,1997年获准升格为世新大学。目前,世新大学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和法学院,共23个系所,其中包含3个博士班(新闻传播学、行政管理学和私立高校唯一的中国文学博士班)、22个硕士班及15个硕士在职专修班。
世新大学秉持“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读书而来”的办学原则,学校的校训是:“德智兼修(知识养成、品德教育)、手脑并用(实践操作、学术理论)。”突显了新闻教育的实践性、学生的动手能力。世新大学还强调学生不做“第二次新鲜人”,也就是“毕业能就业,上班即上手”,不需要用人单位再培训就能工作。所以,他们设置专业、开设课程都紧跟实际需要。世新大学的学生不是一流的,他们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改为“教之而成天下英才”!彰显世新大学的胸怀!
世新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口语传播学系、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资讯传播学系、图文传播暨数位出版学系、数位多媒体设计学系、传播管理学系。新闻传播学院一年级的学生,不论什么专业的都得必修一门《传播技能》课,4个学分。这门课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对新闻传播学院下的所有学系的核心技能取得基本的认识与简单操作之能力”。也就是一年级新生都要学写新闻稿、摄影、摄像、口播、网页制作等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动手能力,期末考试不是坐在教室里答考卷,而是学生的作品比赛和展示,像一场嘉年华。全院一年级学生还有一门必修课是《资讯素养》,学习如何收集资料、分析和呈现(脚本写作、企划书撰写、论文写作)。
新闻学系的课程中,突出的是“动手”的实践课。一年级有《排版概论》《基础新闻摄影》《基础采访写作》《基础新闻编辑》,选修课中有《运动新闻学》《新闻漫画》《新闻播音》;二年级的课程中有《社区与传播》《电视新闻制作概论》《电视新闻摄影与剪辑》《平面排版实务》《多媒体新闻与实作》,选修课程中有《报刊图文设计》《进阶新闻写作》(高级新闻写作)《两岸新闻报道》《生态保育报道》《网络新闻》《广播新闻实作》《媒体典范与媒体经典》。三年级的课程中更多的是实务,包括《政治新闻》《国际新闻专题》《报纸新闻专题采写》《新闻网站规划、建置与管理》《新闻英文》等等。
传播系一年级除了全校都要上的《传播技能》和《资讯素养》外,还有《媒体识读》《影像数位化处理》《电脑与资讯科技》《网页设计》。二年级有《网路内容设计》《程式设计》《分类学》《资讯源》《互动程式设计》《标示语言》《数位内容策展》《电脑动画》《资讯收集策略》《讯息设计》《影音数位化处理》。三年级的课程有《知识组织》《资料库系统》《资讯应用服务》《知识管理应用》《专案企划》《基础资料分析》《数位行销》《数位产品技术加值》《网站规划与设计》等等。
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种能力,世新大学有一个“学程”的概念,即跨院系、跨专业的课程组合。如“财经学程”,由商学院、管理学院开设课程,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修完“学程”内的几门课得到相应学分,在毕业证书上会注明。学程与双学位不同,双学位须修完第二专业的所有课程,并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学生难以在大学四年里完成第二专业的学习。
在世新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安排中,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四个年级中分别为:大一,实践比重20%~30%;大二40%~50%;大三60%~70%;大四80%~90%;相关的通识类理论课程比重为:大一,70%~80%;大二50%~60%;大三30%~40%;大四10%~20%。
配合实践课程,学校有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学校有一份面向全省发行的报纸《立报》,一份学生报纸《小世界》,还有两个广播频率24小时对台北地区广播,同时正在筹办网络电视台。这些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近似职场的环境中学习,掌握技能。
世新老师的敬业精神
让我尤为感叹的是世新大学的师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怀恩教授,是台湾大学政治系的博士,他从台大法律系转读政治系时,系主任是连战,问他为什么要转系,他回答说:“有了政治权力可以修改法律。”这位风流倜傥的教授为我们示范讲授《大众传播学》,三个小时的课,板书写满黑板擦了又写。他说:“板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逼着学生做课堂笔记;用PPT投影讲课,学生不大肯做笔记,下课后问老师拷贝,回去后并不认真看。”大学毕业后,彭先生先后在《联合报》《中国时报》任主笔。1971年10月联合国驱逐台湾时,《中国时报》的社论就是他参与撰写的。
新闻系主任刘新白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博士,温文尔雅。他为我们讲授《媒体营销与管理》,讲十分钟就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三个小时的课放了12段视频,备课的精心令人钦佩。他曾当过中央社的摄影记者、华视新闻部经理、广电基金执行长。
为我们介绍世新大学办学理念的陈清河教授是前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现任的常务副校长,乔治亚大学的博士,是华视基金的负责人……世新大学的教授、副教授都是博士,大部分还是毕业于世界名校的洋博士,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又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继续与业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反观我们这里的新闻教育界,当教授、副教授的都是博士了,但大都没有做过一天新闻工作,教采访的没有当过记者,教编辑的没有改过稿子上过夜班,教电视的不会扛摄像机更不会剪片子。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真是误人子弟啊!而少数业界出身的教师又不是博士,这或许与我们今日新闻业的门槛还比较低有关。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世新大学老师的敬业精神。广电系主任谢旭洲老师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他年青时的志向是做一名著名的学者。博士学成后,他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公立大学,但因为一个承诺而来到世新大学执教。二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说:“科研好可以成就自己,而教学好可以成就一批人。”虽然是广电系主任,仍然担负大量学生事务,亲赴台中、台南举办招新会。每年,他都组织广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联展,参照金马奖的形式,租借西门町的电影院,一连五天展映50部学生影视作品。开幕式那天,请学生走星光大道。请家长、请影视界的名人和企业界人士前来观赏,评出优秀的作品授予“小金人”,这既让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同时也是学校向企业推介学生的好机会。
世新大学以学生为本。对一年级新生有“守护神”计划:从校长到系主任到每位老师都担任新生的“守护神”,每位老师负责“守护”15至20位学生,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习惯,培养国际观与人文关怀,处理好人际关系,规划发展生涯。要求每位守护神老师每学期要与同学见面晤谈六次,而且要有影像或文字记录,学期末由学生对老师作评鉴。
世新人才辈出
世新大学从2006年起推动“小龙计划”,选拔那些在专业领域有特长、肯钻研的学生,组成“主播龙”、“文学龙”等21条“小龙”,聘请业界专家进行专业课训练。 自2013年度起又规划执行9项“打造杰出”计划,推出杰出新闻人、杰出广播人、杰出短片创作人、杰出摄影人、杰出辩士、杰出数字多媒体创作人、杰出数字创新创业人、杰出APP设计人、杰出青年领袖等方案。通过这些计划,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成功地打造了很多优秀人才。
在世新大学的毕业生名单中有:高雄市长陈菊,“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赖幸媛,《联合报》发行人王效兰,亚洲传媒集团董事总经理石惠敏、《商业周刊》社长俞国定,时报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孙思照,作家林清玄、林海音、朱德庸,导演柯一正、艺人齐秦等。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女士(成舍我之女)自豪地说,台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编辑、主持主播、剪辑制片乃至高层管理人员一半出自世新,如果世新的毕业生罢工,台湾的电台电视台就会开不了工。■
吴谷平/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汇报原党委书记、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