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21页
  • 22页
  • 23页
  • 24页
  • 25页
  • 26页
  • 27页
  • 28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2014年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
  网络舆论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对2014年网络生态变迁和国家治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舆情指数,从2014年1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中选取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案例,将其与2013、2012年各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比较,以凸显2014年网络舆情的特点及规律,呈现2014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脉动。

一、2014年网络生态变迁和国家治理
  1.移动互联网推动网络生态变迁
  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社会,大跨步迈入“动网”时代。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移动网络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 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①
  新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成为新媒体工具的发展趋向。至2014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虽较往年有所下降,但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仍达到43.6%;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89亿,使用率为35.8%。②微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07亿,使用率为80.3%,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06亿,使用率达到77.0%。④手机地图用户规模4.72亿;⑤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启动APP的时长达116分钟,接近2小时。⑥超过九成的移动社交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社交APP。⑦
  各种新媒体技术和应用本身广泛的用户群和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强大的聚合功能,以及庞大的数据量,对中国舆论生态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对现有舆论和管理格局提出严峻挑战。
  2.2014年网络社会治理
  2014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这一年,我国的网络社会治理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一是网络安全,二是媒体融合,三是网络外交。
  (1)完善制度设计,维护网络安全
  2014年被媒体称为我国网络安全、媒体融合和网络外交的元年。这一年,“维护网络安全”首次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宣告成立,网络安全上升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以互联网思维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媒体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涉外活动数量增多、节奏变快、程度加深,影响力也更为广泛。中国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构建互联网强国地位。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顶层设计不足,互联网领域多头管理、九龙治水、标准模糊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2014年,这种局面得以改观,代表性事件是中央网信领导小组的成立以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重组。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宣告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并单独设置正部级的办公室(简称中央网信办)作为日常工作机构。“互联网成为最高领导人亲自主抓的‘一号工程’。”⑧此后,8月28日,国务院发出通告,授权重新组建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中国互联网管理体制顶层设计顺利搭建完成。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速。《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俗称“微信十条”)对微信等即时通信服务提供者的从业资质、审核机制、权限设置和违规处罚等做出具体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及《补充通知》等要求网络剧先审后播、勒令某些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和APP客户端下架、未经登记的境外影视剧不得上网播放。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明确约束“人肉搜索”曝光个人隐私的行为之外,也提出为了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可免于担责。
  (2)以互联网思维,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4年媒体全面深化改革,媒体融合得到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提升至中国媒体发展、舆论格局重建、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以互联网思维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的总体思路。
  媒体融合绝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开通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增量改革,而是涉及传播理念、报道手法、运营机制乃至新闻体制的存量改革。新兴的主流媒体必然是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要素的集大成者,这表明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从媒体互动、媒体整合阶段向媒体深度融合迈进,此举对我国主流媒体建设、舆论引导格局、宣传文化战线改革意义重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网络社会管理薄弱、舆论引导乏力等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3)力推网络外交,参与全球网络治理
  2014年,中国不仅在国内卓有成效地推进互联网治理,还内外兼顾,积极参与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建构国际互联网发展新秩序。
  其一,利用多个国际平台及场合发声,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中提出:“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⑨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率领罕见规格的中国互联网代表团访美,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美互联网交流五点主张。⑩
  其二,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标志,谋求互联网规则制定。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举办,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为主场围绕网络空间治理为主题的全球性大会,“标志着互联网治理的单极时代开始走向终结”。[11]美国彭博社称,中国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表明,中国想同美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建立起“大国”关系,北京在影响全球发展方面的发声将会越来越响。[12](4)创新网络管理,探索新型政务平台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含新浪微博、腾讯两大平台)达到27.7万个,累计覆盖人数达43.9亿人;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达到219个,累计覆盖人数达2.7亿人;省级及以下各级单位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过19.4万个,累计覆盖人数达20.8亿人。[13]截至2014年9月30日,有近6000家政务微信落户微信平台,遍及全国各个区域,其中浙江以438个微信号总量居首位,广东以340个居第二位,第三位到第十位依次是江苏、山东、福建、新疆、北京、上海、山西、内蒙古地区。[14]这些新兴媒介不仅数量上蔚为可观,而且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官方网站建设亦有新突破。在2014年反腐风暴中,2013年9月2日全新亮相的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发布权威反腐信息的第一信源。“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成为各方关注甚至期待的发布规律。网站亦成为党员和公众的举报的快速通道,一年多来,反腐举报量平均每天达800余件,是网站开通前的4倍。[15] 2014年12月9日,网站又开通专栏,接受海内外人士对逃往国(境)外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涉嫌向国(境)外转移违法违纪资产等线索的举报。
  
二、2014年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1.舆情热点事件热度均值较2013年有所上升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根据各大网络媒介搜索量对舆情热度进行定义,公式如下:
  热度=Σ(新闻搜索量+社区平台搜索量+网络平台搜索量+微博平台搜索量)+2
  据此计算,由表1可以看出,连续三年间,2012年热点事件热度均值最高,为2.2233;2014年热点事件热度均值(1.9415)较2013年(1.8352)有所上升,且三年检验结果(Levene 统计量=2.014,p=0.134>0.05;F=3.306,p=.037<0.05)存在显著差异。
  2.正面舆情事件比重明显增多,负面舆情事件比例下降
  我们将舆情事件的舆论倾向分为非常正面、比较正面、中性、比较负面、非常负面五级。通过表2可知,2014年非常正面、比较正面的舆情事件占比分别为23.4%与20.6%,比2012年(15.6%、8.8%)、2013年(8.8%、15.2%)均有所增加。2014年中性舆情事件占比10.4%,相比2012年的15.4%、2013年的12.2%均有下降。对于比较负面事件,2014年占比大幅下降,从2012年的31.4%、2013年的41.4%减至26.2%。与此同时,2014年舆论倾向为非常负面的事件占比则由2012年的28.8%、2013年的22.4%下降为19.4%。
  3.时事政治、违纪违规/违法犯罪、企业财经类舆情高发
  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原因纷繁复杂,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延用以往的分类经验和标准,将其划分为时事政治、民生问题、灾害事故、违纪违规/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科技发现、企业财经、言行不当及其他共8类。所有舆情事件类型均采取单选模式。
  2014年初始原因为时事政治的舆情事件数量占比最高,为35.8%,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有了明显的上升。因为这一年中国新政频出,外交活动频繁,反腐倡廉祭出重拳,引发国人高度关注。
  违纪违规/违法犯罪为主要原因引发舆情的事件数量占比(23.2%),仅次于时事政治类型,位列第二,相比于2012年(20.4%)和2013(19.4%)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舆情事件有: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因严重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等。
  企业财经为主要原因引发的舆情占比(9.0%),排在第三位,较2012年(20.6%)和2013(11.4%)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力较大的该类舆情事件有微博登陆纳斯达克,阿里巴巴、京东电商巨头在美上市,马云成为中国大陆首富等(图1 图1见本期第24页)。
  4.东部地区舆情事件数量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最高
  2014年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中,海外舆情事件数量占比为14.4%,其中既有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疫情、ISIS横扫中东等危机事件,又有巴西世界杯、仁川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均引起我国网民的热烈讨论。
  2014年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舆情事件数占比最高(32.8%),但较2012年(41.4%)和2013年(39.6%)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网络舆情事件的高发地区,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有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等。全国及部分地区的舆情事件以27.8%的占比排在第二位,高于2012年(17.6%)和2013年(22.6%)。典型事件有新消法的实施、第三次经济普查、成立新反贪总局、养老金并轨方案通过等。中部和西部舆情事件的占比分别为11.2%、10.8%(表3 表3见本期第24页)。
  5.首曝媒介以新媒体为主,比例较前两年略有上升;网络新闻、报纸首曝比例较高
  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的首曝媒介继续以新媒体为主,71.1%的网络舆情事件是由新媒体首次曝光的,这一比例略高于2012年(67.3%)和2013年(64.1%)。从首曝媒介的细分类型来看,2014年由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数量占比最高,为33.5%;排在第二位的是报纸,占比为20.2%,两者均低于2012年和2013年的水平。以官方网站和微博为首曝媒介的网络舆情事件占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分别为18.5%和16.6%(表4、5 表4、5见本期第25页)。
  6.网络舆情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重下降
  近三年舆情事件存在网络谣言的比重依次降低,分别从2012年的10.6%减少到2013年的7.2%,再到2014年的4.0%。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与相关部门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不无关系,使得网络谣言的出现概率越来越小,网上舆情事件的可信度越来越高(表6 表6见本期第25页)。
  
三、2014年舆情压力地图
  由于压力主要指的是一种较为负面的体验,因此计算舆情压力指数时仅考虑非常负面、比较负面两类舆情案例共计228起,将其定义为:负面舆情压力指数=Σ(热度*负面舆情事件性质)。
  1.年度对比:舆情压力指数较2013年总体有所上升
  2014年负面舆情压力指数(2.7826)总体较2013年(2.3919)有所上升。具体来看,2013年、2014年比较负面舆论倾向的舆情事件所对应的舆情平均压力数值相近,分别为1.6753与1.6853;非常负面的舆情事件,所对应的舆情平均压力则由2013年的3.7164增至4.2644(表7 表7见本期第26页)。
  2.主体分布:中央和国家部委压力下降,地方政府压力上升
  将不同涉事主体分为中央和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国企、民企、港澳台企业、军队等不同类型,由表8可知,中央和国家部委舆情的总压力和平均压力由2013年的26.4179、2.4016下降为2014年的4.6904、1.5635;而地方政府的舆情总压力和平均压力则由2013年的50.3515、1.7983上升为2014年的63.6963、2.4499(表8 表8见本期第26页)。
  3.地域分布
  剔除“不详”、发生在“海外”、“港澳台”、“全国”、“全国部分地区”的舆情事件,针对舆情事件发生范围,进一步区分2014年不同所属区域、省份的舆情压力。
  (1)东部负面舆情数量、总压力均最高,西部负面舆情平均压力大
  由(表9 表9见本期第27页)可见,按照舆情数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82)、中部(43)、西部(41)。平均压力从大到小排序为:西部(3.0441)、东部(2.5327)、中部(2.0335)。总压力最大的是东部(207.6779),余下依次为西部(124.8093)、中部(87.4414)。
  从数量和总压力上看,东部地区压力位于榜首,2014年负面舆情事件频发,例如南京打护士事件、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昆山爆炸事故、山东招远麦当劳杀人案等。然而就平均压力而言,2014年西部地区压力最大;在总压力上也紧随东部之后,说明西部部分单起负面舆情事件的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广泛,例如云南鲁甸地震、昆明恐怖暴力袭击事件、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再审被判无罪、香格里拉古城大火、四川一乡党委书记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云南高院法官打保安事件等。
  (2)北京负面舆情数量最多,云南平均压力、总压力均最高
  2013年,各省负面舆情数量由高到低前十名依次为北京(17)、云南(15)、河南(12)、湖南(12)、广东(11)、江苏(9)、浙江(9)、上海(8)、山东(8)、湖北(7)。
  平均压力由高到低前十位是:云南(4.5795)、江苏(3.7480)、北京(3.4224)、广东(2.9717)、青海(2.7603)、重庆(2.5988)、安徽(2.4178)、湖南(2.3893)、山东(2.3864)、陕西(2.3218)。
  从总压力上看,压力由高到低的地区依次为:云南(68.6918)、北京(58.1815)、江苏(33.7316)、广东(32.6882)、湖南(28.6714)、河南(19.9283)、山东(19.0916)、上海(17.0412)、浙江(16.0065)、湖北(13.7887)。
  总体上看,虽说北京负面舆情事件频发,数量上位于榜首,影响较大者如台湾演员柯震东吸毒事件、演员高虎吸毒被拘留、演员黄海波嫖娼被抓、李代沫吸毒事件等,但是论平均压力与总压力,云南均列首位。可以看出北京负面舆情压力较大的事件多为公众人物言行不当,危害范围较小。然而云南省负面舆情压力较大的事件有云南鲁甸地震、昆明恐怖暴力袭击事件、香格里拉古城大火、云南景谷6.6级地震等,这类事件破坏性较大(表10 表10页本期第27页)。
  
四、2015年网络舆情预测
  2015年对于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中国人民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并且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注重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推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年的舆情分析和预测经验,对2015年中国网络舆情走向作出如下几点预测:
  1.网络舆情事件曝光和传播速度将加快,网络舆情总体热度或有所上升。“宽带中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和广泛落实,将极大地提升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比例,因此,2015年网络舆情事件的曝光和传播速度将会加快,网络舆情的关注度和总体热度或将有所上升。
  2.网络舆论环境将转向清朗,网络舆论话题讨论质量也将有所提升。随着“净网行动”的展开以及“微信十条”等的出台,2015年网络“自媒体”舆论将会更为规范。不止于此,网络新媒体整体环境将得到净化,网络舆论质量也将有所提升。
  3.在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过程中社会矛盾领域仍将为舆论高压地带。中国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使得改革调整关涉的利益主体以及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医患关系、劳资关系等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聚集带,也是2015年的高压地带,需要相关部门在化解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隙等方面多做努力。■
  
  负责人:谢耘耕,主要执笔人:刘锐、张旭阳、乔睿、陈玮、李静、于倩倩、刘丛、宋欢迎、荆喆、杨慧芳、张新苗。
  
注释:
①②④⑥ 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7月21日
③廖丰:《微信用户数量大增腾讯盈利122亿同比增58%》,《京华时报》2014年8月15日
⑤《2014年Q2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4.72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9月12日,http://www.100ec.cn/detail--6197451.html
⑦尼尔森:《2014年我国APP应用数据分析》,中国报告大厅2014年12月26日,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9765.html
⑧田书和等:《2014网上舆情日渐清朗 网络治理成绩斐然》,腾讯网2014年12月26日,http://news.qq.com/a/20141226/006755.htm
⑨《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新华网2014年7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7/17/c_1111665403.htm
⑩彼此欣赏而不是互相否定,互相尊重而不是对立指责,共享共治而不是独善其身,沟通互信而不是相互猜疑,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11]方兴东:《互联网大会终结网络单极格局》,《环球时报》2014年11月19日
[12]杨澜:《中美应在互联网管理上建立大国关系》,中国日报网2014年11月20日
[13]雷蕾:《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发布会召开 我国政务微博覆盖人数达43.9亿》,中国日报网2014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4-12/15/content_19088575.htm
[14]马海燕:《中国政务微信近6000家?公安微信数量居首》,中国新闻网2014年7月13日
[15]王姝:《中纪委网站开通一周年 “网络反腐”日均举报量800余件》,《新京报》2014年9月3日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