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新者必日退
——构建新主流党报的策略和路径
□徐锦江
党报的改革创新离不开大的政治环境和媒体生态,以及就此带来的比较优势。2012年尤其是2013年,报纸的政治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从政治环境来看,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从战略高度明确了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的职责所在。讲话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新闻宣传的立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同时,讲话还具体提出了在报道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时、度、效等问题。这些指示精神对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从媒介生态环境来看,新媒体加速发展,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呼啸而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兴起带来的冲击,直接针对传统报纸行业。近半年来,不仅美国报纸成片倒下,身边也不断有我们充满敬意的传媒伙伴宣布休刊。
曾有人这样描述:当你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看纸媒、电视,当社交媒体占有更多空闲时间,当网络和纸媒尺度差别不断扩大,当个人品牌开始超越媒体品牌,当传统媒体对此依然视而不见,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媒体生态的时代剧变,倒逼着报业必须改革转型。
党报改革的动力、目标及尺度
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到了传媒环境的变化、报业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了种种努力,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作为体制内重要宣传阵地的党报,改革的真正动力或者说第一推动力,仍重在顶层设计。重大改革决策和推动首先只能来自市委市政府。比如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解放日报》社等三大报同时恢复独立法人地位,就体现了上海市委对深入推进传媒业改革的决心与战略思考。
至于党报改革的根本目标,当然也必然是扩大党的舆论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尽管党报集团的经济生存压力也日益巨大,但作为高层,这不是考虑的重点。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放大主流媒体的声音,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才是考虑的重点。
就像最近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报业集团调研时所说的:报纸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是面向社会群众的文化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阵地。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只有阵地意识或者只有市场意识,都是片面的。在新的环境下,党报不走市场就不能真正赢得读者,也无力拓展影响力;走市场,在现行管理体制和新媒体冲击下空间又日趋逼仄。特别是新媒体冲击,让报业面临空前的困惑和迷惘,不仅体制外的商业网站“剥削”传统媒体后的获利主流媒体无法享受,更由于新媒体、自媒体的巨大信息吞吐能力以及对现有新闻管理制度的突破、带来的传播方式变化,使传统主流媒体逐渐丧失了议题设置和引导能力。由此,党报既要避免被市场边缘化,更要防止再被体制边缘化的命运。
党报改革势在必行,但带来的问题是:党报改革的度在哪里?上海市委对《解放日报》的要求是:“坚守市委机关报的权威性”。党报的权威性并非空洞概念。曾有人总结传统媒体存在两大危机:传播危机和经济危机。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第三重危机,就是信任危机。现在很多观点认为技术推动发展,但恐怕只是假象,相比较行业危机,信任危机才是真正的实体性危机。党报的权威和党的权威其实是一致的。本文提出要构建新主流党报,也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深得民心的党。党报的权威和地位最终取决于大的政治环境。有研究者调查现阶段大众对新媒体的三种期待:“一是盼望新媒体能促进中国媒体‘说真话’,二是盼望新媒体能汇集民意成为与执政者沟通渠道,三是盼望新媒体发挥监督功能,揭露社会不公正的问题。” ①而这些,恰恰是传统主流媒体不应放弃的社会责任。
党报应当做媒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赢得网上舆论主导权任重道远。要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新主流党报,要求党报不仅要做舆论导向的排头兵,也要做媒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备有效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报纸改版和报社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改版是外在体现,改革是根本变化。发展全媒体和提升内容核心竞争力也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标。根据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我们思考党报的改革转型问题,应当侧重在三个研究上:研究党报集团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互联网思维寻找新老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机会;研究未来报业的新形态、新体制、新流程和匹配的新员工。
1.传统媒体是个球
传统媒体这个球的气现在已经不足,如果再戳上个洞,就会一下子瘪掉。如果还要这个球,就要以鼓劲打气为主。所以首先必须遏制唱衰纸媒的声音,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想问题。
十多年前,我是坚定的互联网推动者,十多年后,我却认为,互联网新媒体究竟会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仍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的问题。有一种比喻说:有了电梯,但是楼梯还在。新媒体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更大的可能性是两种形态的媒体在新环境下融合发展。站到高处看全局,立足长远谋方向,千丢万丢,党报的公信力不能丢,主流的力量不能丢。信心比金子还珍贵,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党报要发展,各级党委首先要为党报营造一个排除干扰、凝心聚力的环境。
2.互联网是个筐
不能把传统媒体所有的问题、失败都扔进这个筐。有句话叫,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股市大盘走弱固然无力挽回,但弱市中也有相对的强势股,作为单体,能不能跑赢大盘,是我们的作为所在。反思一下,党报滑坡难道就没有一点自身因素?比如政治理解的因素、新闻管理的因素、战略迷失的因素、决策机制的因素、知人善任的因素、传统扬弃的因素、思维方式的因素、激励机制的因素等等。总而言之,最核心的问题是无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以互联网的冲击来掩盖党报发展中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
3.报业未来要有梦
新主流党报可以成为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梦想。梦想的内涵首先是排头兵地位不动摇。即便报纸纷纷休刊,党报照样可以依靠自身影响力,高瞻远瞩,独树一帜,向党报为核、多功能新闻为翼的全媒体格局迈进。其次,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仍大有可为。现代报业除了发展新媒体,成为互联网企业(但因缺乏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而难度较大),还有成为传播型企业、服务型企业、文化产业型企业等多种取向。如果嫁接好报纸资源、报社资源和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整合营销和融合发展,党报发展仍有一定拓展空间。
4.人是最大的王牌
传统报业最重要、最珍贵的核心资源是采编人才,而人才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人多人少其实都是伪命题,关键是能不能以人为本,有没有适合不同人才发挥的多元化平台;有没有紧紧围绕一线记者编辑队伍,按照新闻规律来设计的业务管理、服务支撑、职务序列和薪酬考核体系;以及具备不具备能奖能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如果我们能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恢复报人办报传统的积极面,能让记者编辑把报社的事当自己的事干,用“人人是主人”的理念让每个人考虑“我愿意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让每个人都有职业归属感和业务追求,内化为自觉自信;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来系统解决难度系数很高的岗位配置、考核标准、薪酬体系等问题,采编骨干和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5.全媒体流程再造
彻底再造机制和流程,按照全媒体模式打造大部制中心制(采访、编辑、专副刊、视觉、数字、文摘、营销)。核心团队、党报业务、正面清单坚决支持到位,其余边缘业务用创新平台、柔性组合、商业活动等方式在负面清单的底线上放开搞活,用产品经理的方式来运营,服务好政府用户和商业用户。
确立互联网时代党报的比较优势
美国学者乔姆斯基在《主流媒体何以成为主流》一文中指出:主流媒体的核心是“设置新闻框架”、“设定媒体议程”、“主导社会舆论”,引导并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②国内学者则大多认为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主流媒体的标准。至于排在首位的公信力,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认为:“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最想看哪家媒体的报道,最容易以哪家媒体报道的事实和分析作为判断依据,哪家媒体就最具有公信力。” ③也有学者将媒体公信力的三个构成要素归纳为:传播可信度、新闻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④由此看来,构成主流媒体的“三力”之本还是“公信力”。
1.站高定位
办成新主流党报,首先要站高定位。以《解放日报》来说,就是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前途的使命感,有国际化大都市的世界眼光,有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感。作为党报,不能仅仅满足于小政治、地域政治、现实政治、身边政治的传播,更要有大政治、长远政治、理想政治、天下政治的考量,有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有人形容《人民日报》的风格是“深水静流”,对于党报来说,只有深深水、静静流,才能通过崇高昂扬的价值观,凝聚起一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闻工作者,才能产生真正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公信力。
2.传承文脉
重温历史,我们党有很多重视党报的好传统可以传承。不但毛泽东经常给报纸改文章,周恩来给《解放日报》记者改的文稿也屡见不鲜。江泽民曾亲笔写信同记者平等交流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报纸也是非常重视,可以说继承了几代党的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和风范。在浙江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就以“哲评”的笔名在《浙江日报》头版的“之江新语”上发表了一系列评论,这其实是对党报最大的支持。不仅书记带头在党报上撰写旗帜鲜明的文章,同时还应该鼓励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在党报上发表有创新观点的文章,营造与党报记者互动的良好氛围。既为党报,就应该有组织保障,比如党报主要领导可以列席市委常委会直接获取信息;市委重要权威的声音应该第一时间独家给党报;各区县委办不仅有义务征订党报,也应以为党报提供信息为职责。
3.融合发展
刘奇葆同志指出: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⑤对于党报来说,必须总结出自己存在的理由,比照互联网的优劣,我们的黏性在哪里?传统媒体要生存下去,就要研究新媒体的短板。在过度商业化、个人化的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着夸大局部事实,对事实阐述失真,甚至不辨新闻真伪的现象,很多自媒体人员,缺乏专业的训练和规范。因此,造成网络有宣泄缺理性,有碎片缺深度,有观点没关怀,有指责没担当,有传播不权威,有信息不专业,有热点得不到持续关注等问题。传统媒体除了发展全媒体保持与互联网互动,也可以吸收互联网从专业内容到用户内容到算法内容的生产方式,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来开掘选题和进行追踪报道。
此外,至少就目前而言,党报相对于新媒体仍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对政策法规解读的权威性和准确度;历史积累形成的品牌公信力;更全面立体掌握情况了解真相的能力;历史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言论作用;有可能克服偏见摆脱商业利益诱惑;比网络更能持续地关注新闻事件的后续;可以更有深度地诠释新闻的意义;改进文风有很大空间;有多年来形成的优秀采编专业队伍。
4.改变策略
《尹文子》曰:“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在网络舆论场,我们不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也不能因为战术刻板而耽误战略大局。新闻、旧闻、不闻,何时何为;规定、规矩、规律,如何拿捏。时效度如何把握,都需要审时度势。知道分子-知识分子-意见分子,读者需求各各不同,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准头”;博客-微博-微信,传播形态巧妙不同,要有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的“本领”。
5.辨证施治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宣传规则和新闻规律,政治纪律和专业精神,事实报道和思想观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典型人物和贴近读者,正面宣传和时代特色,内参反映和公开见报,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辩证范畴。光讲舆论导向,不讲舆论监督,或者传统媒体讲导向,让新媒体去搞监督,就会造成报纸功能单级化,丧失党报在百姓心中的权威和分量。光讲宣传纪律,不讲新闻规律,把党报新闻工作者简单变成宣传工作者,也不利于党报传播力的发挥。只有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辨证法,才能达到辨证施治的效度。
有人说:报纸还没资格死。但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足以自证有资格活呢?“不日新者必日退”——面对困境,只有勇于探索,构建起互联网时代新主流党报的传播体系,我们才配有生存感,才能活出尊严,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影响力。自己不倒,别人奈何?做好自己,天下无敌。■
注释:
①陈青文、张国良:《新媒体促进传统媒体“说真话”》,《新闻记者》2013年第4期。
②Noam Chomsky”What Makes Mainstream Media Mainstream.”Z Magazine,October,1997
③《主流媒体判断标准和基本评价》,《中国记者》2004年第1期
④强荧、焦雨虹:《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⑤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4月23日
作者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