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到互动:数字信息图像的应用与挑战
——以台湾媒体为样本的生产分析
□周庆祥
【本文提要】 信息图像(Infographic)在新闻媒体上的价值,早已被传媒人注意。在数字时代,信息图像更是从平面走向互动,从描绘型发展为多媒体互动型。本文在梳理信息图像意义、功能及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对台湾部分媒体网站的实践,讨论了新闻工作者在制作信息图像时面临的种种桃战以及因应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叙事 信息图像化 互动信息图像 数字汇流
【中图分类号】 G201
信息爆炸的年代,一天就可以产生15亿条信息,200万个YouTube影片。一个人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有限,如何将信息图像化,使传播具有精确性、系统性、易读性、效率性,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已变得非常重要。
Segel指出,人们接收信息的感官主要来自视觉,数字时代的受众已习惯接收图像化信息,出色的信息图,可以帮助受众迅速理解一个抽象概念、丰富简报内容、让重点更突出。这种以图像为主的素材,由于其直觉性、易于理解和浓缩大量数据内容,已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手段。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全世界报纸都越来越多地采用信息图像新闻产品,并因此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①
信息图像(Infographic)发展的历史悠久,但这个词汇在全球网络上被大量搜寻则是近年的事。根据infographics全球研究趋势,信息图像在2010年开始显著增加,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制作精美的信息图像档案,显示信息图像化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趋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良好的视觉图像呈现方式将有助于信息需求者有效且精确地掌握信息内容,Segel & Heer②指出,信息图像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且被广泛探索的特色领域。
Gapminder③提出信息图像一些有趣的事实,例如,信息图像制作量每天增加1%;Google上“infogrpahic”关键词搜寻在2010年至2012年间增加了800%;每上传一幅信息图像,网站流量平均就会增加12%;超过87%的访客会阅读信息图像上的文字;信息图像在建立品牌上可以改善企业知名度达82%;任何以信息图像呈现的产品,其活力感就增加了53%。
一个做得出色的信息图像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一个抽象概念,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鼓励用户更进一步去了解图像的内容,用图像来说故事,让重点更突出。研究指出,信息图像(Infographic)可以达到很快传播又易懂的效果,它比大篇幅文章更具吸引力。研究也显示,信息图像化可减少25%~40%的沟通时间,可使受众对信息内容增加50%的记忆度。因此,若能在新闻中善于运用图表、表格、图片等视觉要素,维持“图像80%、文字20%”的比例,将有助于受众在黄金10秒内,瞬间掌握媒体希望传递的概念与重点④。
为什么信息图像如此受欢迎?因为人们普遍的阅读习惯都是先看图,后看文字。研究也发现,数字化的信息图像被广泛运用的主要理由包括:1.容易浏览。人类的视觉效率相较高,在脑里储存的信息中,超过90%的视觉性信息会被储存。2.病毒式散播。由于信息图像的吸引能力,它们会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被分享,比一般文字更容易达到病毒式的散播。3.全球性的覆盖率。信息图像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全世界被分享,这是地方平面媒体永远无法做到的。4.增加网络流量。一个数据有趣且令人注目的信息图像,可以增加网站流量。
信息图像可以带动更多流量,访客也会在他们的社交账户上分享,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但是,在媒体上应用信息图像涉及数据的搜寻、图像设计与新闻叙事能力,尤其是互动信息图像更涉及网络技术能力。本文在梳理媒体上的信息图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以台湾地区媒体运用信息图像为例,研究信息图像的制作原则、记者在制作中扮演何种角色、信息图像制作必须具备何种核心技能?互动信息图像制作过程中又面临何种挑战(design challenges)?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以深度访谈法进行研究。⑤
一、信息图像的发展
信息图像(Infographic)是information(信息)和graphic(图像)的组合。Valero将信息图像定义为:“一种信息呈现方式,在媒体中完成了标志性元素的呈现,有助于了解时事、行动、事物,或一些重大事件的信息文本”。⑥Valero指出,新闻透过信息图像带来的能量,能让受众进行分类,抓住重点或展示。
信息图像一般由3个元素组成:故事(idea)、数据及设计。数据是信息图像的骨架所在,故事则是要传达给受众观看的信息,表现形式则是运用视觉设计手法将数据和故事的元素化为有形的图像符号。因此,信息图像是指将新闻信息转化为表格、图像藉以诠释新闻。⑦
数据是粗糙的、缺乏意义的,当数据进入信息转换过程后,经由组织、再制后才成为人们得以理解的意义,而人们将接收到信息和既有经验结合,知识才会产生,信息可视化强调的是将数据进行整合,转成为大众可以轻易解读的信息。
早期的信息图像是以图表或图形呈现,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的信息图像有了更丰富的变化,Segel & Heer⑧把数字化信息图像定义为:“透过计算机辅助重现复杂且抽象的信息,以‘提升’认知”,因此当新闻内容过于难懂时,数字化信息图像就能够运用数字多媒体与互动特性,帮助受众掌握新闻全貌。《纽约时报》图片编辑Steve Duenes⑨甚至认为,信息图像就是艺术、新闻与科学之组合。
从传统信息图像到数字信息图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图像是将真实事物通过视觉经验抽象化,数字影像则是由观念以及真实事物混合。因为传统图像是真实世界经由创作者视觉经验演绎产生,传统信息图像是表达现象,而数字信息图像则是强调观念,因此,数字信息图像观念价值解读与传统图像观念价值解读也就有所不同。
媒体上应用信息图像至今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以印刷品形式使用信息图像的是法国作家、哲学家和启蒙主义思想家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1751年狄德罗出版的《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17册全书当中用了很多图像来呈现复杂的信息内容。在这本百科全书中,狄德罗藉由信息图像描绘各种文化、行业,提供了一个能够了解18世纪生活背景的管道。⑩
回顾信息图像的发展,大约经历了描绘信息图像时期、数字信息图像时期,再进入今天的互动多媒体信息图像时期。
(一)描绘信息图像时期
17世纪属于描绘信息图像时期,有位John Snow医生利用地图标示霍乱患者的位置,进而找出了霍乱疫情发生的源头所在,藉由信息图像发现更多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事实。现今的地铁路线图设计,其实是由一名失业的英国工程制图师Henry Beck利用电路图的概念所设计出来的。
1982年,美国《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在改版过程中,加入了信息图像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角,并将信息图像的本质和意义发挥到极致,使得受众得以了解其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今日美国》报对信息图像的过度使用也受到许多批评,例如,为了信息图像之构成以及强调娱乐性,被批评为不够尊重数据本身,而信息过度图像化,也使读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阅读。
(二)数字化信息图像时期
传统信息图像往往是以文字、简单的图片传达抽象和复杂的内容,20世纪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精美的信息图像,动态超文本信息图像作品也相继出现,文字的效能被削弱,反而是图像的叙述力和表达力,藉由互动性、超链接与多媒体特性,直接将文字的意象、情感传达给受众,使平淡无奇的平面思考,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数字互动多媒体图像。由此,信息图像由线性、平面进入了立体、多媒体与互动,信息图像从被定义为解释信息的附属工具,转变成互动多媒体的设计风格。
2010年开始,信息图像(infographics)更成为热门的关键词,并有创作者运用计算机科技的数字视觉传达理论或是设计技法重新诠释信息图像。比如日本tripgraphics专区,常会设计和旅游相关并且很有趣的比较性的信息图像,如秃头排名(图5、6)就是非常有趣的信息图像。
欧美国家已经有不少专门提供信息图像服务的公司,如infographicworld.com(http://infographicworld.com/)和 infographics.com (http://www.infographics.com/portfolio.php)。很多信息图像以动画形式出现在网页上,数字信息图像的设计也更具创意。例如2011年底,地球人口达到70亿时,所有媒体都在思考如何用信息图像报道这件极具意义的新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想尽办法要跟其他媒体的报道做区别,不想只是做一般性人口统计图表。到底什么能代表70亿人口?《国家地理》杂志分析全球人口的年龄、性别、种族和国家,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一个族群就是28岁的汉族男子,《国家地理》杂志图像专家于是联系中科院,收集了19万张28岁男子的大头照,最后拼成了一张代表70亿人口的脸。这篇报道吸引了更多读者阅读,也使《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与其他媒体的信息图像报道截然不同。
(三)互动多媒体信息图像时期
超文本形式的信息图像能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理解复杂的新闻信息,尤其便于用来表现一些数据量大的财经新闻、灾难新闻或消费新闻。因此,整合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不同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图像成为传递复杂信息的方式,并得以和使用者进行互动,让信息用户也可以在数据阅读中加入意见,或进一步扮演信息编写者角色,编排新的故事脚本,以扩充信息内容,形成互动的信息图像。[11]这就是“数字编织”(digital weaving)的方法。
如2012年,彭博社的图像化数据团队曾经别出心裁地做了一个“Bloomberg Billionaires”互动信息图像,上面收录了全球最富有的100人名单,彭博社图像化数据团队特意从外部聘请了插画师Lina Chen,由她执笔绘出这100位富豪的头像,每个头像都相当传神。这个互动信息图不仅有趣,功能也十分强大、实用。点击任何一富豪,即出现他(或她)的身价详情、简介,以及新闻流;还支持按所在领域、国别、性别、年龄进行筛选,得出专门的排名。比如,科技领域的第一有钱人依然是比尔·盖茨,而Amazon的杰夫·贝佐斯身价249亿美元,在科技榜排名第三,总榜排名第21位。在这最富有的100人当中,科技界富豪的占比还是很可观的,达到了13人。比起我们平时看到的冷冰冰的名字加数字的表现形式,这个全球百大富豪的信息图像显然有趣得多。
《纽约时报》是互动信息图像的产制专家,特别重视使用者的参与,而网络互动与超链接特性又特别适合使用互动信息图像。例如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纽约时报》尝试用一张地图制作互动信息图像,说明美国大部分地区的选民都往共和党移动,同时也可以看到非裔美国人密集的地区则是往民主党移动。
BBC在2011年也曾对日本东北地震制作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可视化图像。BBC用简单、客观的方式,让受众通过互动网页了解日本东北地震的范围及影响程度。BBC的日本东北大地震互动网页中,设计者以红色图形代表地震发生,以图形的大小、位置代表地震发生的区域、强度、数量。淡橘色则表示地震发生过的区域,从地震走过所留下的痕迹可以知道整个日本东北地震从开始到结束对地区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再加上时间轴,形成一个具有时间概念的交互式图像。
除了上面的交互式网页,BBC还用静态图像说明日本周围的板块运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以及核灾警戒区范围。从几张图像和简单的设计,就能将图表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清楚,不需要过多繁复、没有意义的装饰性设计。
二、台湾新闻信息图像的产制
台湾地区新闻网站大都只在重大新闻发生时才制作互动信息图像,主要因为互动信息图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与时间。2013年世界棒球经典赛,台湾的新闻网站因为没有取得现场转播权,于是采取了互动信息图像的呈现方式进行实时比赛报道,信息图像会随着比赛的进行随时将比赛结果予以呈现。当选手上垒或全垒打时,flash格式的互动信息图像上会看到选手跑垒的画面,同时会显示最新的比赛分数和受众的反馈。
2013年黄色小鸭风靡全台湾,一些新闻网站也特别制作了互动信息图像。例如下图右边的黄色小鸭的图片上标示了各部位的名称,光标点进去后,相关信息说明会在左边出现。读者也可以将此一图像传到社交媒体与朋友分享,同时可以在网页上留言。
三、信息图像产制的挑战
互动信息图像已成为新闻网站内容的发展趋势,但台湾媒体目前只有《天下》杂志网为互动信息图像设置专区。《天下》杂志的设计相当精致清楚,呈现的图像形式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是编辑人员费尽心思所构思,对网络浏览者而言,通过互动信息图像可以清楚地了解复杂的信息内容。
信息图像制作程序上,第一个步骤是搜集和整理信息,然后交由网络编辑进行构思(脚本撰写与呈现构思),再交由主管过目(网络部主管),同意后才进行制作(网络编辑、程序设计师与美编沟通产制),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一)纵向产制还是横向沟通?
信息图像的制作是该由记者独立完成,或是交由美术编辑完成,还是需要资讯技术部门的参与?台湾的媒体在制作信息图像时并没有一套标准流程,全凭经验。中央社的做法是,依困难度决定谁来参与制作信息图像,如果给平面媒体使用就只要记者制作简单图表即可,如果考虑交互式图像的设计,或给平板电脑使用,就要考虑到资讯技术人员与美术编辑人员的参与(W6)。而东森新闻云(W8)和《远见》杂志(M10)的信息图像都是由记者一手承包,独立完成。在实践中,由于媒体组织制作信息图像缺乏标准流程和机制,结果是浪费时间与缺乏效率。
(二)时间压力与待遇的冲突
信息图像可以让用户因为点阅而在网站停留的时间久一点,可以提高网站的影响力,信息图像也可以参加出版大赛和国际性比赛,给予网络工作者更多的成就感。但是信息图像制作花时间、花人力和金钱,因此,媒体工作者普遍都不太愿意制作信息图像。《天下》杂志编辑就说:技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来自时间压力与沟通。制作信息图像最少需一周时间,有时效性的新闻图像会被压缩在3个工作日之内,但这样质量会受影响(M9)。中央社的主管点出时间压力下的关键问题,那就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制作信息图像,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但工作薪资并没有同步增加,因此工作者采取的策略是,能不做就不要做。
(三)吸引力与正确性的矛盾
信息图像制作不但考验着设计者本身对于手中数据的掌握程度,也考验着基础逻辑概念的运用,毕竟,能够让人理解的信息,才能让新闻更清楚易懂。但动画信息图像把整个事件转换为动画,甚至完全模拟事件中的角色身形、场地位置,过去研究称此为“视觉动画化”(Animation for Visualization)。Bruns [12]认为,用动画呈现信息也是一种信息图像,但静态的信息图像化所呈现的是“结果”,动态的信息动画化更进一步呈现的是“变化”,这种信息动画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正确性。但媒体工作者坦言,我们可以制作出吸引人的动画图像,但不保证传达的信息一定是正确的(W6)。《纽约时报》只报道可以查证并确认的内容,因此,《纽约时报》报道深海油井漏油时,只会标示油路,而不会采用3D动画的方式把漏油画出来,对于油井员工逃生也只有绘制路径,而不会放一个小人在油井上面挥手呼救然后跑来跑去,但台湾受众似乎期待视觉的吸引力更甚于新闻的正确性(M9)。
(四)多项智能或工作团队的抉择
简单的信息图像制作,只要懂得基本绘图软件,加上一些计算机图形处理工具就可以。观察《纽约时报》的信息图像的呈现,最常用的工具是Adobe Flash。但不是每一个信息图像都能正确合适地传达新闻信息,只有把故事说对、把故事说好的能力才是产制信息图像的关键(W6)。问题是,用图像说正确的好故事需要具备多项的技能。
好的视觉信息图像同时要具备设计、传播媒体及数据分析这三个领域的专长。因为,擅长收集及分析数据才能产生一个有内容的图表,良好的设计能力和擅长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加上好的逻辑,才能把大量的信息绘制成一个主题式的图像。《纽约时报》信息图像部门工作人员,包含了互动设计师,以及主修经济、平面设计、计算机程序编辑、统计、绘图和传统新闻学背景的人员,组成一个信息图像制作团队,记者只是团队中的一员(M9)。台湾媒体组织通常是训练一个多技能的工作者。以联合新闻网为例,记者需要兼具说故事能力与呈现构思创意,联合新闻网能做的就是请国外的专家举办讲座,加强记者制作信息图像的能力(N1)。
台湾媒体组织由于人力与资源不足,无法像《纽约时报》那样有足够的经费组织一个信息图像工作团队,所以多数信息图像由记者独立完成,但信息图像制作牵涉到相当程度的视觉设计理论与符号学,设计信息图像对于一般人来说,具有较高的门坎。因此,要设计出好的信息图像,需要花上不少时间精力(W8)。事实上,多项智能记者制作信息图像与组织信息工作团队各有其优缺点,这也是媒体组织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五)老媒体新概念的挑战
利用互动元素是新闻报道的趋势,而互动图像的设计师必须懂得善用“老”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地图、图表)与结合“新”媒体互动性概念,并制作出足以让参与者识别的互动元素,使受众容易理解图像信息。
制作互动图像最困难的是,构思者除了要有新闻的概念,把新闻信息重点挑出来外,还要有逻辑思考能力,把复杂的信息进行数据化的整合,更要有美编的概念和对程序设计的了解,才知道哪些新闻资讯可以做图像呈现,并和美编、程序设计人员沟通。《天下》杂志数字中心主管对制作互动图像的经验是:先有脚本,然后写程序,接着进行美编,程序上很麻烦(M8)。
对于网络记者而言,面对信息图像的制作必须具备采写、程序、美编等至少两项以上的技能,其中最难的是构思,互动图表制作要有创意,不能完全跟别人一样,所以要思考很久(M9)。联合新闻网主管也认为:互动信息图像涉及信息的正确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同时花时间,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是不太会去做的(N1)。
四、问题与讨论
信息图像目的是要将数据图像化以帮助受众快速理解及提高阅读数据的趣味,具有深度的信息图像会带给读者信息的满足感。因此,对于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媒体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对信息图像产制过程中的挑战,需要更积极地面对与因应。
(一)自主运作的信息图像部门
当网络越来越成为阅读平台,动态的超文本相继出现,使得文字的效能逐渐被削弱,反而是信息图像的叙述力和表达力,更能直接地将文字的意象、情感传达给阅听者,使平淡无奇的平面思考,转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然而,训练一位有具备多项才能的信息图像网络记者是相当困难的。Urbanski & Miller [13]认为,信息图像对媒体组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适当的人力与资源,创造一个由数字图像化、插画家和新闻专业人员组成的部门结构。”因此,面对未来信息图像发展趋势,媒体组织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图像产制部门,雇用可以掌握数据新闻技巧和网络工具的网络记者,以及具有制图、统计、图形设计能力的人才,并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让信息图像产制可以自主运作,藉以提升信息图像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训老媒体新概念的信息图像师
信息图像制作需要擅长数据与图像融合,又具有逻辑的人才,是感性、理性、沟通能力、想象力都要兼备的人才。Pablos [14]描述了信息图像师(infographist)像是一个创作人,拥有较高的制图品位和合成思想,并需要与事件的直接接触(关于他的新闻报道)[15]。为此,媒体在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创造高质量的信息图像时,特别要思考的是,如何培训具备有老媒体新概念才能的信息图像工作者。
(三)难以评估的互动图像价值
有媒体学者[16]认为,报纸寻求适合的商业模式时,互动性信息图像可以被归类为相当重要的附加价值。一项调查显示,交互式信息图像在欧洲网络传媒具有相当重要的附加价值。Schroeder [17]指出,在欧洲,网络传播媒介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挑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选择网络媒体作为他们第一信息来源,但另一方面,大部分用户却不愿意为内容付费。虽然横幅广告和其他网络广告的显著率增加,但它们仍然只占整个广告市场的一小部分。结果是,只有少数几个新闻网站是盈利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网络媒体必须提供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内容或服务。这些资产被称为“附加价值”,互动信息图像就被归类为具有附加价值的新闻信息。
互动信息图像是一种新的叙事元素,也是传统新闻停滞和组织危机背景下的另一个创新。[18]互动信息图像对新闻网站具有附加价值,对媒体组织的决策以及财务和管理均有影响。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互动信息图像不断地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原因。但互动信息图像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与人力,尤其是人才的培训,而其所衍生的附加价值利益是否足以弥补投入的财力与人力,仍很难去评估。因此,发展互动信息图像虽然是台湾媒体新闻网站制作新闻的必要的手段,却也迟迟不敢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常态性地制作互动信息图像。
(四)信息图像研究的转向
早期信息图像的研究主题以新闻组织如何精简信息内容以及更精确呈现图像和文本为主,这两年的信息图像研究则强调信息图像辨识性。[19]进入数字科技时代,Boyle[20] 认为,重新体认数字科技对于未来文化发展情形必须深入探讨图像逻辑(Image logic)、图像语法(Image syntax),以及图像记忆(Image retention)之间的关系。当信息图像介于信息图形和游戏之间时,有研究者认为,信息图像应朝向话语层面问题进行研究。[21]分析信息图像的研究,媒体工作者努力产制信息图像的过程中,却不清楚使用者会记住多少信息图像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如何被解读。信息图像效果成为一个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数字化的多媒体、互动信息图像的接收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途径应针对各种信息图像进行效果测试,以了解不同信息图像设计的使用效果和感知策略。■
注释:
①SEGEL, E.& HEER, J. (2011).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Telling stories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16(6)1139-1148.
②SEGEL, E.& HEER, J. (2011).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Telling stories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16(6)1139-1148.
③GAPMINDER. (2010). Gapminder Web page Retrieved 12 March 2012from http://www.gapminder.org
④MIERZEJEWSKAB. I. (2010). Media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Managing Media Work,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3-30.
⑤本文作者自2013年4月起,针对台湾较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网站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包括流量较大的《苹果日报》网络中心副总编辑(N1访谈时间2013.4.12),联合新闻网影音主管(N2访谈时间2013.4.19)、事业部主管(N3)内容部主管(N4访谈时间2013.4.19)、《中时电子报》编辑(N5访谈时间2013.4.13),台湾流量最大入口网站雅虎奇摩网站企画编辑(W7访谈时间2013.4.16),原生报东森新闻云记者(W8访谈时间2013.4.16)、《天下》杂志数字中心主管(M9访谈时间2013.4.14)、《天下》杂志信息图像编辑(M11访谈时间2013.8.22),《远见》新闻网数字中心编辑(M10访谈时间2013.4.16)和台湾最大的中央通讯社数字中心副主任(W6访谈时间2013.4.12)等媒体工作者进行访谈。
⑥ValeroS. (2010). La comunicación de contenidos en la infografía digital. Estudios sobre el mensaje periodístico(16)469-483.
⑦SEGEL, E.& HEER, J. (2011).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Telling stories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16(6)1139-1148.
⑧SEGEL, E.& HEER, J. (2010).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Telling stories with data.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16(6)1139-1148.
⑨NYT. (2008). Talk to the newsroom: Graphics director steve duenes. New York Times. Paterson, C. (2008). Making online news: The ethnography of new media production (Vol. 49): Peter Lang Pub Inc.
⑩WILDBUR, PETER(1998). Information graphics : innovative solutions in contemporary design.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1]GERSHON, N.& PAGE, W. (2001). What storytelling can do for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44(8)31-37.
[12]BRUNS, A. (2005). Gatewatching: Collaborative online news production (Vol. 26): Peter Lang Pub Inc.
[13]UrbanskiS.& Miller, A. (2010). Online Communities' Impact on the Profession of Newspaper Design. Journal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13(3).
[14]PABLOSD.& MANUEL, J. (1999). Infoperiodismo. El periodista como creador de infografía. Madrid, Editorial Síntesis.
[15]ABLOS, D.& MANUEL, J. (1999). Infoperiodismo. El periodista como creador de infografía. Madrid, Editorial Síntesis.
[16]WEISS, A. S.& JOYCEV. M. H. (2009). Compressed dimensions in digital media occupations Journalists in transformation. Journalism,10(5)587-603.
[17]SCHROEDER, R. (2004). Interactive Info Graphics in Europe--added value to online mass media: a preliminary survey.
[18]BOYLE, K. D. (2012). Transforming the news: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fctors on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on newspaper web sites.
[19]Huang, W.& TanC. L. (2007). A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imaged infographics and its applications.4 http://datajournalism.stanford.edu/retrieved on 11 November 2011
[20]BOYLE, K. D. (2012). Transforming the news: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fctors on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on newspaper web sites.
[21]DIAKOPOULOS, N.KIVRAN-SWAINEF.& NAAMAN, M. (2011). Playable data: Characterizing the design space of game-y infographics.
作者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