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30页
  • 31页
  • 32页
  • 33页
  • 34页
  • 35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的理论框架与视角
□李喜根 刘洋
  【本文提要】 本文通过对国际新闻研究理论框架与视角的解析,试图为制定全球战略性传播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资源。本文介绍与讨论的与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有关的理论框架与视角包括:1.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2.新闻框架构建理论;3.公正与平衡原则。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为系统认识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诸多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新闻框架研究可能给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带来全新视角;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原则,为评估国际新闻报道是否存在系统偏见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国际传播 媒体内容影响因素 框架构建 公正与平衡 偏见 
  【中图分类号】 G206
  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和不断调整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给国际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媒体正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受众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如何把信息最有效地传播到目标受众?如何制定全球传播战略?全球战略性传播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传播学者与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回答全球战略传播中的重要问题,传播学者与新闻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影响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国际新闻的呈现方式以及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对国际新闻制作与传播的复杂影响;综合评估国际新闻传播的成效,需要依照科学方法对国际新闻传播开展系统研究。所谓科学研究,需要有具体的理论指导,按照严格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国际传播的内涵以及国际新闻与内生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关系,需要有理论框架与视角来帮助梳理和分析;制定全球传播策略,需要国际传播理论以及从国际传播研究中获得的知识体系来支持。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几个与研究国际新闻报道有关的理论框架与视角,以及国际传播学者如何运用理论框架来分析国际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与讨论的理论包括:
  1.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
  2.新闻框架构建理论;
  3.公正与平衡原则。
  根据有关国际新闻报道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的主要论述和研究发现,为系统认识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诸多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在理解媒体内容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和分析了有关新闻框架构建理论的相关研究,以新闻事件报道为例,阐释了新闻框架研究可能给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带来的全新视角。文章最后分析了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原则,为评估国际新闻报道是否存在系统偏见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为制定有效的全球战略性传播策略、改善国际新闻报道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资源。
  
一、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
  Shoemaker和Reese提出的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是研究媒体内容生产、可以通过实证来检测的理论之一。根据Shoemaker和Reese的阐释任何制度下的媒体报道都受到不同层面因素及其集合力量的制约与影响。该理论描述了从宏观到微观各个不同层面的因素对新闻内容的影响。①这些不同层面的因素包括:媒体从业人员特性、媒体日常运作机制、媒体组织机构、社会机构与社会力量,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可以作为研究国际新闻报道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运用到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既可以解释单一的国际传播现象,也可以进行复杂的跨国、跨文化比较。
  媒体从业人员层面的影响,指的是编辑记者的特性,包括专业素养、政治信仰与个人偏好等对传播内容的影响。编辑记者是新闻发布的把关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甚至个人情绪都会对新闻采编产生影响。对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会因为媒体从业人员的特性而呈现显著不同。例如严肃的大报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小报会聘用不同的媒体从业人员,他们本身的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报道内容。
  媒体日常运作机制对传播内容的影响,包括新闻机构的特性,例如媒体类型(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媒体)、采编规程、新闻播发技术、出版播出周期等对新闻编制发布的制约。
  媒体组织机构的影响,指媒体机构的特性对新闻的采访报道以及如何通过媒体发布有关报道的影响。组织机构因素包括媒体归谁所有、媒体市场定位与份额,媒体部门设置和权力分布、媒体对于通讯社国际新闻的依赖,报纸和电视的发行传播规模、财务资源等对新闻编发制作的促进和约束。例如编辑部的权限设置会直接影响到记者是否能独立发稿和对稿件的最终决定权。
  社会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影响,包括政府部门、利益集团、同行竞争者、广告客户、观众需求引导的市场运作规则,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的交错影响等。
  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影响,主要指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现存的社会结构、权力分布结构等对新闻生产的促进与制约。
  这些不同层面的因素既各自单独影响新闻生产,也互相渗透交互影响新闻内容。例如,新闻从业人员的意识形态虽是微观层面的因素,但也反映出整个社会长期不变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显示出新闻记者与新闻生产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闻从业人员作出价值判断的基础。②
  将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结合国际传播的全球背景和新闻制作的国内背景,可以总结出影响国际新闻传播的一系列因素。全球层面因素包括新闻传播渠道、国家间的关系、国家经济实力、国际传播秩序和规则。例如,由本土总部控制、全球范围采编新闻的国际通讯社,其数量、规模和运作会影响一国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层面因素包括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国家的新闻管制、国家法律政策对于外国记者和消息来源的控制等。
  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其着眼点在于说明大众媒体如何在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采制与传播新闻,以呼应、维持和巩固现存的社会结构。大众媒体是实现和加强社会控制的机构,不同的影响因素和社会力量在传播过程中互相博弈,最终生产出的传播内容是各方影响达到平衡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这个理论衍生出的关于国际传播的研究问题包括:国际新闻报道受哪些国际与国家层面的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③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水平如何具体影响国际新闻报道;④国际传播中的新闻内容如何与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协调,反映社会的现存秩序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国际传播中涉及的双方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水平是如何与新闻职业规范和新闻运作方式碰撞交错和共同影响传播内容与信息传播方向的。
  这个理论也为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提供了分析框架,可以作为比较不同社会文化下传播的结构、内容、过程和功能的基础。例如,中国和美国的主流媒体相比,政治与经济因素对媒体内容的影响迥异,反映在对新闻产品的影响上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两国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编与播发中享有的独立和自主权也有差异,对于职业规范的共识和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内容。
  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涵盖了不同层面对新闻内容的影响要素。虽然对每一个具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交互关系还需要深入考察和具体阐释,但是该理论依然可以提供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厘清不同层面可能影响新闻制作手段与过程以及新闻内容的因素。了解国际新闻的生产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深入了解国际传播效果的前提,也为制定和调整国际传播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二、框架构建理论
  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框架构建理论(Framing Theory)是以新闻报道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视角。新闻框架构建是媒体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来认知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工作方式。⑤构建新闻框架具体是指记者在采编新闻时,选取主观感知的现实的某些方面,并在新闻内容中突出和强调这些方面,而忽略或削弱事件或事物的其他方面。新闻框架的构成要素包括问题定义、因果分析、道德评价和解决建议等。⑥框架构建理论有助于分析和归纳国际新闻报道内容的主旨与规律,为解析国际传播现象和内容提供理论指导以及细致且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将新闻报道的问题看作需要诊断的对象,那么一个典型的新闻框架则是通过对问题的审视、评价给出治疗方案。⑦例如二战后美国主流媒体报道国际事件时曾一边倒地使用冷战框架。冷战框架将当时一些国际民主运动定性为共产主义势力的集体反叛,认为其缘起于共产主义价值观与美国式民主的根本冲突,是无信仰、无神论者对民主发展道路的不道德攻击,美国对其中正义一方的支持将是必要的解决方案之一。这其中便包含了问题定义、因果分析、道德评价和解决建议等构成新闻框架的要素。
  任何新闻报道都有自己的框架,这个框架提供了看待相关新闻事件的某一种视角,这种视角是其他诸多可能被记者采用视角中的一种。由于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视角去报道,给受众关于现实的不同解读,所以新闻报道是建构现实的一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本身。新闻记者选取一定的视角来对新闻事件进行分类与解释,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以及有关问题。学者把新闻框架看作表达新闻内涵的方式。新闻框架赋予具体新闻事件以确切含义,为受众理解有关事件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影响国际新闻框架构建的因素包括意识形态、民族优越感与国家认同、国家对外政策、国家利益、政府与媒体的相互依赖、新闻职业规范以及记者的信息来源等。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主导国际新闻传播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新闻视角与报道题目的选择。⑧起初记者可能有诸多不同的报道视角可以选择,但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视角在对新闻事件与问题深入报道的过程中逐步扩展,最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框架。⑨
  新闻框架构建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体现十分显著。不同国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框架、同一国家媒体对相同性质的事件的报道框架,常常因国家间关系、外交政策以及本国在所涉及事件中角色的不同而大相径庭。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于日本和韩国国内游行示威等各种抗议活动的报道采用了不同的新闻框架。对于日本的报道将抗议活动定义为民主运动,对于韩国的相关报道则将其国内的游行示威定性为骚乱。新闻报道框架受到美国与日韩两国不同外交关系的影响。另有一则例证,1983年苏联战斗机误击韩国航空公司飞机,1988年美国海军误击伊朗民航飞机,美国媒体对于两则飞机失事的报道有显著不同。媒体将前一例事件定义为不道德的暴行,后一例事件的原因则被解释为技术故障。⑩新闻框架的差异与美国在两则事件中涉及的角色紧密相关。
  框架构建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外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及与中国有关事件的报道提供了理论指导。例如,关于美国媒体对香港回归报道的研究发现,同样是美国媒体,但各路主流报纸和电视采用了几个不同的框架。有的将香港回归定性为中国与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爆破口,有的则强调美国在香港未来可能扮演的新守护者形象,有的突显在中国政治压力下自由和民主逐渐丧失的香港前途未卜,有的则分析香港可能是传播西方理念和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11]这几个同时存在于美国媒体中的报道框架,从不同角度分析与解读香港回归的前因后果、意义和启示。新闻框架的价值在于提供认识与理解问题的视角。对于这些视角,很难判断哪一种更准确、更恰当。新闻报道因观察事件的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新闻框架。对新闻报道框架构建的分析有别于对报道内容是否存在偏见的分析,框架分析着重考察媒体对新闻报道所包含的事件与问题从何种角度进行解读。
  对于国际新闻报道展开系统具体的分析,理解国际新闻报道的不同视角、涉及的观点和隐含的立场,才能更深入了解国际传播现象以及相关国际新闻报道。框架构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分析与阐释手段,有助于提炼与具体新闻事件相关或不限于具体事件而普遍存在的新闻视角,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新闻生产方式。框架构建理论指导下的相关研究还为分析国际传播的内容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方法,即如何对新闻框架分类以及从具体的新闻中确定新闻框架。新闻框架研究既能用来考察国际传播中系统存在、但相对抽象的某类共同视角,也能帮助发现针对具体新闻事件的不同阐释角度和方式。运用框架理论解析国际传播现象,还有助于了解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态势与对相关问题的具体解读,比较不同传播内容的差异所在,进而为改善国际传播的方式与制作更有效的国际新闻报道提供基础。
  
三、公正与平衡原则
  新闻报道公正与平衡(Fairness and balance)是西方新闻职业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公正与平衡是报道争议或冲突的基本原则。公正指的是,新闻报道给予争议或冲突双方以发表意见的机会。平衡指的是,新闻报道给予争议或冲突双方相等的篇幅或时间来表达主张。内地一些学者在讨论与研究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时,一般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充满偏见。在研究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缺少对西方媒体报道方式及内容的系统观察,在对西方媒体的报道开展系统研究之前就假定西方媒体的报道充满偏见。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持有偏见,需要用客观系统的方法去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结论。新闻报道公正与平衡原则及其在研究新闻报道时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改进有关国际新闻报道的研究以及具体的国际新闻报道。
  美国学者Simon Fico和Lacy等人最早开始在对新闻内容的研究中考察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12]美国不少报纸有党派背景或者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在对美国的大选以及其他重大问题的报道中有时会有明显的偏向。而公正与平衡的新闻报道是对严肃报纸的基本要求。媒体全面公正的报道符合社会公众对有关重要问题全面了解的需求,是民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要对新闻报道是否公正与平衡作出判断,不能只依赖阅读报道后形成的对报道内容的粗疏印象,而必须有严格准确的测量手段,从而对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作出客观评价。
  Lacy Fico和Simon等人在研究报纸有关一系列选举的报道时,逐步制定完善了测量新闻报道公正与平衡的具体标准。[13]公正与平衡的测量标准包括:
  1.争议或冲突双方在新闻报道中是否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2.在新闻标题与导语中,争议或冲突双方的主张是否获得显著表达;
  3.在新闻第一至第五段中,争议或冲突双方的主张是否获得显著表达;
  4.新闻中给予争议或冲突双方表达主张的实际篇幅是否相当。
  Lacy等人还提出,报道的平衡可以通过报道中显现的党派平衡与报道内容的结构平衡来测量。党派平衡测量报道中争议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是否更在议程设置中占主导地位;结构平衡测量报道是否更强调一方的主张,从而使受众感受到新闻偏见。
  正如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指出的那样,新闻报道可能受到不同层面的媒体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同样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媒体类型(是严肃媒体还是通俗媒体)、媒体发行或覆盖规模、记者工作环境、记者工作量、新闻消息来源等。例如,有学者基于上述测量方式对美国五家报纸关于同性婚姻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消息来源、记者采用的新闻框架与报道的公正与平衡有显著关系。[14]
  对新闻报道公正与平衡原则的运用及相关研究,为我们测量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偏见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改进有关国际新闻报道的研究。例如,在分析西方媒体对中国问题的报道时,“偏见”有时被理解和定义为“立场”,不支持某项立场、持反对意见或负面的报道就被视为有偏见的报道。有学者在讨论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时,采用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去寻找新闻偏见例证,对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不做系统的观察和测量,就作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充满偏见的结论。例如《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介绍美国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美国的著名大报、大电视台,对中国极尽丑化之能事,向美国公众灌输一种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5]其中对美国大众传播媒介如何报道中国的研究,缺少系统严格的内容分析,尤其缺少对偏见的系统考察与分析,导致结论主观武断、缺少信度。有些学者开始用实证方法研究新闻报道的内容。但是因为缺少理论指导与相对可行的内容分析方法,结论依然难以做到中肯得当。例如关于《纽约时报》对新疆问题报道的研究,[16]作者试图用实证方法考察报道内容中的偏见,包括报道中标题、信息源、用词等存在的偏见,但是由于对报道内容缺乏具体的测量与系统的考察分析,其结论描述《纽约时报》“挑题材情有独钟,选信源大有文章”,缺少基于观察获得的可靠证据,结论肤浅表面。西方媒体报道中究竟存在多少偏见,需要用客观系统的方法去考察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结论。基于公正与平衡原则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来认识和分析国际传播中的新闻内容,解决国际传播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诸如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是否存在系统的偏见以及如何避免在国际传播中发布有偏见的新闻。
  
结语
  全球战略性传播依赖于大众媒体新闻内容的有效扩散,而对其传播成效的评估必须以对国际传播的系统研究为基础,在传播学理论框架与视角的指导下,观察和搜集第一手材料与证据。本文根据国际新闻传播的特性,提出了有助于深入开展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的理论视角,为深入研究国际新闻报道、理解具体的国际传播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对媒体内容的等级影响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层面因素对新闻内容的影响和制约,它对宏观和微观各个层面因素的概括和阐释提供了全面理解国际新闻传播内容制作的理论基础。国际新闻传播内容受不同层面因素的影响。国际新闻传播受影响程度及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媒体制度、社会外部力量、媒体内部机制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的特性相关。研究国际新闻报道如何受各种因素影响是深入研究国际传播效果的前提。了解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与调整影响传播内容的政策。
  框架构建理论从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出发,分析媒体如何从不同视角赋予具体新闻事件以确切含义,以帮助受众理解事件与问题的内涵。框架构建理论以及对新闻框架的具体分析为研究国际新闻传播的内容提供了有效方式及手段,帮助学者与新闻从业人员解读国际新闻传播的不同视角与内涵,比较国际新闻传播的视角以发现差异,了解受众接触并可能受到影响的新闻视角,为改善国际传播的方式与效率提供基础。
  新闻报道公正与平衡原则使我们了解什么是可以通过实证观察而发现的新闻报道的偏见。以公平与平衡原则开展对国际新闻内容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新闻报道的偏见是可以具体测量的,从而避免在国际传播中发布有偏见的新闻。新闻报道的偏见是由具体新闻要件构成的,包括对争议双方主张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呈现。新闻报道并不因为意识形态而必然包含显着偏见,新闻报道是否有偏见需要通过实证观察才能有客观可靠答案。新闻报道是否公正与平衡反映出不同层面的媒体内部与外部因素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全球战略性传播不仅需要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以及技术设施上的保障,还需要有传播学理论的指导。国际传播的实践需要在以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对国际新闻传播内容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基于上述这些国际传播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的指导,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有可能产生有关信息传播现象以及事物间重要联系的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新知识可以成为全球战略性传播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
  (作者李喜根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刘洋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Shoemaker, P. J., & Reese, S. D. (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 (2nd ed.).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②Gans, H.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New York: Vintage.
③Wu, H. D. (2000). Systemic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 A comparison of 38 countrie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0(2), 110-130.Wu, H. D. (2003). Homogeneity around the world? Comparing the systemic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news flow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65(1), 9-24.
④Beaudoin, C. E. (2007). SARS news coverage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 and the U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69(6), 509-524.Wu, H. D. (2007). A brave new world for international new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69(6), 539-551.
⑤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⑥Entman, R. M. (1993).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4): 51–8.
⑦Gamson, W. A. (1992). Talking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⑧Herman, E. S., & Chomsky, N. (1988). Manufacturing cons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Pantheon.
⑨Gamson, W. A., & Modigliani, A. (1989). 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powe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5(1), 1-37.
⑩Entman, R. M. (1991). Framing U.S. coverage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ntrasts in narratives of the KAL and Iran Air inciden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1(4): 6–27.
[11]Lee, C. C., Pan, Z., Chan, J. M., & So, C. Y. (2001). Through the eyes of US media: Banging the democracy drum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1(2), 345-365.
[12]Simon, T. F., Fico, F., & Lacy, S. (1989). Covering conflict and controversy: Measuring balance, fairness, defamation. Journalism Quarterly, 66(2), 427-434.
[13]Lacy, S., Fico, F., & Simon, T. F. (1991). Fairness and balance in the prestige press. Journalism Quarterly, 68(3), 363-370.
[14]Li, X., & Liu, X. (2010). Framing and coverage of same-sex marriage in US newspapers. The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21(1), 72-91.
[15]李希光、刘康:《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石锋:《被价值偏见扭曲的“新疆印象”——对《纽约时报》新疆报道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12年第4期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