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的社区与社区传媒的使命
——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思考
□王纪远
【本文提要】本文从社区管理者的角度,以《新民晚报·天平家园》为样本,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社区治理状况下,社区报的运作与成效。文章认为,由于中国社区行政化、居民构成多元化、社会组织弱小、居民认同感不足等现实状况的制约,当前社区传媒性质基本是“官办”,创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传媒只能出自主事人的“自觉的选择”。社区性、群众性、价值导向性、服务性、工作性等,既是现阶段社区传媒的特征和功能所在,也是其推动和谐社区构建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社区管理 社区传媒 社区报
【中图分类号】G212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办事处协办的《新民晚报·天平家园》创办于2011年,经过两年的运营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作为一个基层政府机构,为什么要参与创办这样一张社区报?社区建设与社区报的功能发挥有怎样的契合?笔者在这里以这份社区传媒的实践者的身份,对《天平家园》的办报思路做一梳理,以期提供一份当今中国一线城市社区传媒运作和成效的样本。
一、上海社区与社区传媒相关的特点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中,社区也在发展中。目前上海的社区有三个特点与社区媒体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是社区由行政区划产生,居民构成多元。目前,在比较正式的表述中,上海“社区”后面都要加一个括号,内注“街道”两个字。这个事实说明:我们所说的社区,主要是指与街道这一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区域。而这样的社区,其居民构成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以天平街道为例,这是一个地形狭长的区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有10万居民,虽然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中心位置,但分为东西两块差异显著的区域。西部以欧式洋房为主,东部以老式石库门里弄居多,东西两块居民的平均收入、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等,都大不相同。要在这样的社区打造居民们的生活共同体,需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
二是社区事务由行政组织主导,社会组织弱小。在社区中,行政组织和准行政组织力量强大,它们掌握了大部分的社区资源,基本主导了社区公共事务。而居民自治组织、NGO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方中介组织等则显得十分弱小,不仅数量少,而且功能弱,即便是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其实仍处于政府机构附属物的位置。尽管2011年11月召开的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和随后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出,要以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作为社区建设的推进方向,但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仍然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社区治理方式。
三是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亟待增强。社会转型的一大特征就是,人们从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人”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区走向成熟,社区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集聚点、利益诉求的交汇点和矛盾纠纷的聚焦点。但“社会人”如何进一步转变成“社区人”,特别是争取就业年龄段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之地,就成为社区管理者的使命和追求。
上述三个特点烙印在社区传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之中,影响着社区传媒的命运和使命。它们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即:当前社区传媒的性质基本是“官办”的,社区传媒的受众异质性是很强的,在打造生活共同体的实践中,社区传媒的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社区传媒的命运和使命
在今天的上海,创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传媒是一种“自觉的选择”而不是“自然的分娩”。也就是说,它创办的动力,既不是源于自上而下的要求、命令,也不是因为自下而上的居民的推动、呼声。
在上海这样媒体资讯十分发达的城市,一个街道地域的社区,如果没有自己的传媒,不会有问题。以天平社区(街道)为例,在和《新民晚报》合作之前,曾经办了6年多自娱自乐的“小机关报”,居民们也没有提过什么意见;又如,两年前,天平社区网站处于瘫痪状态,社区各方面也没有提过意见。那么,为什么2011年的6月和8月,在天平社区(街道)出现了社区报和社区网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我们明确要办社区报、社区网,而在选择合作者时,得到了新民晚报社的鼎力支持,新民社区传媒有限公司帮助《天平家园》报实现了靓丽转型和再造。如今,改版后的《新民晚报·天平家园》以和《新民晚报》相似的内容、版式和行文风格,飞入社区家家户户,飞进各个社区单位,飞到各级领导案头。经过改版的天平社区网站则已形成1个社区网站+3个中心网站+21个居委网站的网站群,25个网站天天更新,每天发布30多条社区新闻,日均访问量超过2500人次,再加上25个社区微博和7000名微博“粉丝”,形成了网报微互动互补、各有侧重的社区传媒格局。
虽然说建设社区传媒是“自觉的选择”,是顺势而为的“自觉”,但毕竟是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面前,社区传媒依然面临成为机关传媒的可能!理由是,举办社区媒体的资金、场所、人员和规程,都来自于政府机关。这便是当前社区媒体可能的命运。
那么,什么是社区传媒?它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我们认为,所谓社区传媒,就是立足于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并由他们参与举办的媒体。这个媒体,说的是“社区话”,讲的“社区人”,评的“社区事”。因此,“社区性”是它的第一特征,“社区性”也是社区传媒的生命力所在。
社区传媒的第二特征是“群众性”,即采编发布具有开放性。为此,我们在一批社区单位和居民区建立了一支兼职报道员队伍,依托居民“摄影爱好者沙龙”建立起兼职新闻摄影者队伍,社区网报编辑部的四五位专职采编人员采取年轻社工轮岗挂职的方法配备,以此保证“办报人”的“草根”气息。可以说,“群众性”是社区传媒的活力之源。
社区传媒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价值导向性”。它以传播社区正能量为己任,以打造生活共同体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使命,通过弘扬社区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使一批优秀居民成为社区“名人”,使一批感人事迹在社区传扬。例如天平社区“97岁的柏万青”张秀清老人,“小老帮大老”的“晚情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等。“价值导向性”是社区传媒的灵魂。
社区传媒的第四个特征是“服务性”。社区居民和单位既是社区传媒的举办者,又是社区传媒的受众。社区传媒要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起到信息交互、双向沟通、资源共享、各取所需的作用,从而使社区居民和单位在信息发布、读报“触网”的过程中有所乐、有所获。“服务性”是社区传媒的重要功能。
社区传媒的第五个特征是“工作性”。社区媒体毕竟是社区(街道)和居委掌握的媒体,许多重要的工作要通过社区传媒传播开去,让居民知情、动员居民参与。这里的关键是要运用生动的文字和画面,让居民在喜读爱看中接受,在知情参与中认同。因此,不可否认,“工作性”也是现阶段社区传媒的主要特征。
三、进一步的思考和建议
社区传媒要在推进“共治”、促进“自治”上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在坚持社区性、群众性、服务性和价值导向性的前提下,社区传媒还需要进一步吸引居民、凝聚人心。以天平社区的实践为例,我们的社区网“快”字当头,短小精悍;社区报“深”度挖掘、立意高远;社区微博“勤”于发布、吸引关注。三者联动,通过组织话题、开放讨论,把社区居民和单位联系起来。特别是注重互动功能,除了微博以外,我们的居委网站报道也可以跟贴评论,激发和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参与,增强了认同感。
要进一步提高社区传媒作用的有效性。由于社区报等基本实行免费赠阅的方式发行,因此在采编和阅读两个方面都容易产生问题。就采编而言,缺乏必要的动力激励(如主流媒体的订阅量、收视率等);就阅读而言,由于基本是单向的发送,能否有效阅读就成为待破之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社区传媒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社区传媒传播更通达,更有效。■
(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