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3页
  • 4页
  • 5页
  • 6页
  • 7页
  • 8页
  • 9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从形式主义到新闻专业主义
——关于媒体落实“八项规定”的观察与思考
□陈力丹 毛湛文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职讲话中,将反对贪污腐败与反对形式主义并提,他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形式主义的重灾区之一,便是各级党的机关报、行业机关报和广电新闻联播节目,习近平将形式主义视为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这是少见的提法,值得关注。
  
一、反对形式主义,折射的是执政理念与价值观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即是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此前的11月21日,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在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一连串的专业化追问,使得发言的同志因汇报材料中没有现成答案而显得不适,打破了“照本宣科”会议模式;11月30日,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纪委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开会不念稿”,要求与会人员“脱稿”谈真实想法,并以前一天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为例,再显一种新气象。
  看起来这只是表达方式的变化,但关乎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工作作风,折射的是执政理念与价值观念。
  中共领导人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这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1942年毛泽东发表《反对党八股》的著名演说,“党八股”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现。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就“文革”以来的恶劣文风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①1992年,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传媒的形式主义。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②这里的“多做少说”,与习近平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同样的思路。
  形式主义不仅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其中也包括新闻传播领域。新一届党的主要领导人重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存在之普遍,并意识到其严重危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与表达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前奏。欧洲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从语言表达的改革开始的。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白话文运动,说白话,就是说老百姓的话。空话套话成灾,说明思想的僵化,进而也是体制僵化的表现。当官话都变得僵硬了,在党内会议与官方媒体上不断重复,反过来会制约所有实际工作和社会的改革。一个执政党话语体系僵化了,这个党也将失去与时俱进的能力。
  
二、传媒的形式主义再不改革,没有出路
  早在1992年,就有人梳理了当时传媒形式主义的表现:“一是主题宏大,内容稀松。写来洋洋洒洒,其实空洞无物……。二是沉入会海,做会议吹鼓手。检查、评比、竞赛新闻,剪彩、奠基、颁奖新闻,开幕、首映、首发新闻,充塞于报道版面、广播节目和电视荧屏。三是浮光掠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四是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一个村庄增产了,一座工厂经济效益提高了,报道时,需要什么就戴上一顶什么帽子。五是大轰大嗡,刮风赶浪头。”③如今时隔20年,市场化的传媒变化很大,上面所说的情形大大减少了,但在各级党的机关报、行业机关报和广电新闻联播节目中,问题依旧,甚至更为僵化,形式主义已经成为沉疴顽疾。
  首先是事实表达的套路化。新闻的谋篇布局遵循固定的模式,不同地方召开的会议报道用词、语调和口吻,换了时间、地点、人名,行文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如果将不同年份的中央级机关报关于当年“两会”报道的版面拿来比较,就会发现,大小标题、版面编排和照片的取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会议消息的标题和照片中会议横幅上的届数标识不同而已!北京的报纸报道了《北京市第十届党代会胜利闭幕》,过了几天在广州报纸上看到同样的标题:《广东省第十届党代会胜利闭幕》,除了文中姓名、地点、时间不一样外,其他部分基本相同。雷同的内容、僵化的面孔、熟悉的套路,使得事实本身早已脱离了具体的所指,只剩下没有意义的文字符号。
  不仅新闻的谋篇布局是套路化的,词语的使用也是一个样。会议召开总是“隆重”,会议闭幕总是“胜利”,会见总是“亲切”,领导讲话,哪怕是即兴发言和插话,总是“重要”,走出办公楼到外边总是“深入”,专项活动总是“加大力度”,出现问题总是要求“切实解决”,两国关系总是受到“高度赞赏”,节假日中的群众总是“自发走上街头”……即使新闻中含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一经如此表达,还有谁看呢?
  其次是生硬地按照领导人在党内的职务排序安排传媒的内容。一旦政治局常委在当日有活动,整个头版都是领导人新闻,头版排不下的时候,只好用“下转第×版”的方法处理。各级广电新闻联播节目亦然,播发顺序严格按照领导人的座次,当常委们都有活动或适逢重大会议时,新闻节目全部以这些领导人为中心,而且成倍地延时。难道这一天全世界最主要的新闻就是中国这几位领导人的活动吗?更微妙的是,新闻的篇幅也根据领导人职务而有区分。每个人的出镜时长、镜头景别大小都有细微差别。比如,给一把手一个完整的镜头,出镜时间最长;二把手、三把手则共同分享一个镜头,出镜时间相对变短……
  2003年3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其中规定:“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位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然而,这个文件十年来没有很好地被执行。
  “文革”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般活动消息不在头版占据主要位置,消息也并不严格按照座次编排。完全按照党内的职务排序编排版面和广电新闻时段,开始于“文革”时期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这完全背离了上世纪 50 年代以前党报的光荣传统。“文革”结束后,官本位模式的新闻编排没有得到清算,成为一种潜规则,持续到现在。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宣传话语充斥于新闻之中。在单篇的报道中,套路化的报道形式使得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被淹没;在传媒内容的总体编排中,形式主义的报道使人生厌,即使连篇累牍地做报道,宣传效果却微乎其微。这是现在很多机关报和广电新闻联播节目的通病。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某件事情,经常上来不是叙说事实,而是先说上一段文学性的对偶句套话,然后还有“在××形势下,在××精神指引下,随着××,……”等等。这种宣传的套路,恐怕作者自己都不相信,却硬要推给观众。机关报上有些新闻,例如2012年11月25日某省委机关报头版头条《打响五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报道省会城市第一条地铁开通,全文921字,关于地铁开通的内容只有76个字,仅占全文的8%,其余内容是地铁开通仪式上某位省领导讲话,“要全面实施……,积极开展……,加快建设……,切实提高……,充分开发……”等套话。口号式的新闻标题,连基本事实是什么都无法让人知晓,这是新闻吗?典型的空洞宣传!这类充满套话的形式主义报道往往还十分冗长,因为很多领导人或领导人的秘书是以报道字数或时间的多少,来检验传媒对其“忠”的程度的。
  网络时代,平民在网络上创造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它拉大了官话与平常话的距离,老百姓把习惯于说空话套话的官员甩得更远。这几年,一些官员试图表达想法、为自己辩护,可一张嘴就说错话,遭到网民的讥讽与围攻。因为官员们说官话、空话习惯成自然,不会说平常话了。其实,他们脱口而出的错话,恰恰是体制僵化的反映,传媒上的各种僵化报道套路亦然。现在再次强调反对形式主义,也是这种外在形势逼迫使然,再不改革,没有出路。
  
三、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用新闻话语替代宣传话语
  形式主义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官场中,我国的传媒,特别是机关报和广电新闻联播节目,相比市场化的传媒,较多地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职责,因此与官场的关系更为密切,受到官场的影响更为直接些,形式主义的新闻自然也多些。实际上,新闻与宣传是两套差别很大的话语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差异就是“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因此,传媒克服形式主义的第一步,是将“重信息”的新闻从“重形式”的宣传中分离出来,用新闻话语替代宣传话语。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下文简称“八项规定”)。文件指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在这里,“工作需要”体现了机关报和广电新闻联播节目的政治性质,但如何进一步来选择呢?那就是要遵照新闻工作的规律了,即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一步选择,包括事实本身的选择,以及报道事实的切入角度等等。最后一条“社会效果”,其实仍然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并非报道了就会有人接受。现在有的领导人只要求传媒多发关于自己的活动新闻,要求发在显要位置,要求发表的字数越多越好,或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一种傲慢、无知的标准。他们不懂新闻传播的规律。简洁的报道,符合新闻价值的报道,才会有传播力度。
  这里还需要传媒的管理机构和各级领导人领会习近平200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对领导干部的讲话:“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也就是说,不仅传媒本身要依据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解放思想,改进新闻报道;同时,各级相关的管理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改变领导方式,不要以“管你”、“用你”的态势干预传媒自身的专业工作。
  改进新闻报道不能局限于事实选择、压缩字数等要求,还需要传媒从改进文风入手,摒弃政治套话、官话和空话,转向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不刻意拔高、夸大事实,遵循真实、客观等基础的新闻从业准则。“实干”精神是与形式主义的“空谈”相对立的,而传媒的“实干”,即履行好重要信息的告知功能,客观地报告事实。
  
四、一个月的观察:报道套路还没有实质性突破
  “八项规定”的出台,说明中央落实反对形式主义的举措是迅速的。传媒对这些新变化进行报道的同时,其自身有怎样的变化?显然,部分媒体出现了一些新面貌,但总体来看,对“八项规定”落实的情况仍然参差不齐。
  各级党报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字数有所压缩。习近平视察广东的新华社通稿《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全篇只有1234个字,与以往领导人视察地方的报道相比,篇幅大大压缩。2012年12月13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卡特的新闻,新华社通稿只有100字。
  2012年12月21日,胡锦涛分别会见澳门特首崔世安和香港特首梁振英。这两个会见属于一般政治新闻,《中国青年报》将两条新闻压缩为一条《胡锦涛分别会见梁振英崔世安》,没有刊登会见的照片。同一天《人民日报》则分别做两条消息《胡锦涛会见梁振英》《胡锦涛会见崔世安》加以报道,配发两张照片,占据了头版三分之一的版面,仍然按照原来的套路编排版面,没有任何改进。
  版面安排上,有的机关报有意识地打破了以往按职务高低编排新闻的做法。例如2012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将刘云山召开党建和组织工作调研会的报道都放在了第二版,头版则是关于北京居民供暖的大幅报道,由于此前两天北京大幅度降温,将供暖的新闻放在头版头条的做法,显然符合该事实的新闻价值。又如12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将习近平访问考察广州的侧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片段》放在了第四版,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但是,大多数机关报并没有很快改变老套路。比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这些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全国性机关报,在“八项规定”出台后的各期版面安排上,基本是领导人新闻优先,并严格按照领导人职务排序安排新闻。
  至于领导人报道的模式,也仍然是程式化的,报道行文多是宣传口吻。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强调“空谈误国”,而新华社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本身,仍然是形式主义的套路。报道的开头,是对仗式的讴歌大好形势:“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在对常委参观过程做简单交待后,消息开始大篇幅摘抄习近平的讲话。虽然习近平讲话的内容比较实在,直指问题且有新闻价值,但是报道的叙述方式却十分僵化:“习近平在参观中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最后强调……”每一段的开头都是陈旧的报道套路。消息的行文,原则上不宜出现形容词和副词,要使用中性话语,但这条消息中充斥这样的词汇:“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仔细观看”、“认真听取”……。排比句“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一连用了七个短句来铺陈。这些修辞手段强化了报道的宣传色彩,不是新闻应有的叙述风格。
  再看央视《新闻联播》对规定的落实情况。领导人报道的时长有所压缩,一期节目中非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条数增多。在编排上,突破较明显的是2012年12月15日的节目,打破了联播“先国内,后国外”的惯例,头条播发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校园枪击案的新闻。这在新闻联播历史上不多见(1986年1月29日,《新闻联播》曾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新闻作为头条播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则新闻仍然是以领导人活动的视角播出的,因为标题是《胡锦涛就康涅狄格州枪击事件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致慰问电》,报道先叙述胡锦涛的慰问电,然后转向对枪击案事件的5W要素的叙述。除了这期外,其他各期中一旦涉及领导人活动,仍严格按照党内职务的排序安排新闻。在2012年12月5日~29日的25期节目中,仍有15期节目头条保持领导人消息,其中不乏《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客人》《胡锦涛签署主席令》等领导人常规活动报道。
  同时,《新闻联播》的报道结构也没有改变,报道语言仍然套话很多。比如2012年12月16日的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本身有很多内容都具有新闻价值,但《新闻联播》的报道并没有将这些事实提炼出来加以强化,仍采用了以往的会议报道播报套路:“会议指出,这次会议是以……为主题,以……为主线;会议强调……,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要以……为指导;会议认为……;会议提出……”而图像的呈现上,除了会场镜头外,会议强调的重要内容还以蓝底白色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由播音员逐字逐句读出来,显得十分生硬。电视本来是形象化传播的平台,这种以文字符号代替视听符号的做法,实在是太落后了。
  综合来看,“八项规定”出台后的一个月中,各传媒在新闻报道的长度、事实的选择和编辑上有一定的改进,但形式主义框架本身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五、落实“八项规定”应从中央级媒体做起
  反对形式主义,依靠短时期的运动式的纠正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改进新闻报道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过程,从形式主义到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变,还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克服形式主义。此次出台的“八项规定”主要针对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工作作风。而中央政治局委员活动的报道,主要由中央级媒体承担,这就意味着规定的落实首先应从中央级媒体做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率先垂范,改进文风,地方媒体便会效仿跟进。在这方面,可以借鉴1956年全国新闻改革的经验。当时就是由《人民日报》最先改版,树立榜样,积累经验,然后逐渐扩展到全国传媒的。
  其次,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文件,便于传媒落实好规定。2006年,重庆出台了一套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具体规定,共有40条,内容大体是:除了重大事项,重庆市的主要领导人不上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头条,需要报道的,一般发表在第二版,并有详细的字数规定。这一规定为传媒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但随着重庆主要领导人的变化,这个规定只执行了半年便被搁置。
  “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宣部于2012年12月26日出台《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提出要“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文章,不发一般化的工作报道”、“善于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杜绝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报纸版面、栏目设计、节目编排要清新活泼,符合内容传播需要,适应受众接受习惯”等内容。不过,“杜绝”这个词以前在同类文件中见得太多了,还是少用这样绝对的概念,能减少就很不错了。反对形式主义的文件本身,要带头克服形式主义惯性思维。
  近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实施意见。比如,北京市委于2012年12月19日通过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意见。在“简化新闻报道”方面提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活动报道字数不超过800字,电视时长不超过1分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包括外事活动)报道字数不超过500字,电视时长不超过1分钟。电视报道不出同期声。”不过,800字在报纸上、1分钟在电视新闻中也够长的了,如果没有特别的内容,二三百字、十几秒钟就够了。第一步先硬性规定一下,方便具体的编务领导有压缩篇幅的依据,建议以后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减少报道的字数或时间。
  中宣部与北京市委的这些规定,为反对形式主义提出了一些落实的标准,但总体上仍然较为空洞,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便于具体的编务领导执行。中央反对形式主义的基本精神已经明确,传媒如何落实,落实中会存在什么新情况,有待观察。
  第三,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可能会因历史的羁绊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纠正形式主义,但在目前新媒体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的传播平台与路径,开辟新的报道空间。比如微博,由于其即时、互动的传播特性,能够打破旧的报道套路。这方面,新华社的微博“新华视点”已做了尝试。
  2012年12月28~29日,李克强在江西、湖北等省调研,“新华视点”就一路跟踪,两天内不间断披露最新消息达17条之多。比如,李克强前往湖北恩施的途中,该微博就同步发布:“【李克强一行在恩施山中行进】李克强一行两辆中巴车沿着湖北恩施崎岖颠簸的山道行进。细雨已经变成雪花,纷纷扬扬。树木和路边的房顶已披上银装。山道湿滑难行。”(不过,这些话仍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网民不必等到新华社的通稿出来,就可以通过微博知悉领导人的活动,而且报道者是传统媒体的记者。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前往河北贫困村考察,中央电视台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也在微博上同步播发了考察的全过程。由于140字的限制,这些微博中政治套话很少,内容相对实在,有现场感。
  最后,新闻从业人员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很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认为普遍讲空话是体制性原因,他说:“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位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④如今新一届中央领导再次明确提出反对形式主义,是要从制度上改革,我们不能形式主义地应付。比如关于领导人报道,改进报道不能仅满足抓细节、重情感、平视角这类技术性要求,重要的是“站在更开放的立场上报道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并从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关注领导人在政治活动中的态度、言行、能力和影响”。⑤
  党的机关报和电视新闻联播负有较多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传媒的新闻仅是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稿的传声筒,也不意味着传播内容的专业话语必须要被政治话语所取代。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即传媒要按照自身的专业主义来开展日常工作。
  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已经赋予传媒一定的自主空间。现在传媒需要做的是“自己为自己松绑”。空话套话说多了,真要说实话和平常话时,可能没话可说;华丽而空洞的话说多了,真要说些严谨朴实、通俗易懂的话,可能不知道怎样说了。对习惯于机关化的传媒人来说,改变原有的工作惯性,需要熟悉新闻学基本理念,工作中真正“三贴近”。习近平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可以用到我们改进文风、反对形式主义方面来。■
  (作者陈力丹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毛湛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注释:
①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0、15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38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③华丁:《形式主义的新闻报道常见的几种表现》,《中国记者》1992年第5期
⑤王辰瑶:《嬗变的新闻》第180~181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有插图,详见本期第3、4、7页。)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