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64页
  • 65页
  • 66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络传播的时空错乱及对策研探
□陈禹安
  【本文提要】确是曾经发生的事实,并已有结果,却再次被当做“新闻”传播的现象,客观上也是一种失实传播,亦可归于虚假新闻之列。这一类“时空错乱”导致“旧闻”变身为“新闻”的乌龙事件,对于媒体本身和社会及公众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本文对此类现象做了考察,并有的放矢地提出防范之策。
  【关键词】网络传播 时空 真实性 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 G202
  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成为主流,但是,当新媒体们开始欢呼之际,却也不能忽视一个技术软肋给其自身带来的“致命伤害”。
  和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除了速度更快、方式更多之外,还具有容量更大的特点,理论上可将所有已刊播的新闻全部存储,随时随地供读者(用户)搜索查阅。但也正因如此,网络传播就极易落入时空错乱的陷阱,而造成传播事故,甚至是传播灾难。
  比如,2012年2月3日,杭州网友“@饭团向前看”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社区发现了一个流浪的老人,拍照并发到新浪微博上,后经“@乐活在杭州”、“@杭州网义工分会”以及杭城的一些媒体记者个人微博、杭城几家媒体的官方微博转发后,一时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杭城大部分媒体都介入跟踪报道。2月6日,老人被找到,并由杭州网部分义工、杭州几家媒体的记者一路将老人送回了安徽老家。
  这一事件本该就此完美谢幕,但令人不解的是,时隔50天之后的3月25日,网友“@司仪宝荣”在自己的微博上几乎一字未改地照搬了最初由网友“@饭团向前看”微博上的文字和照片,又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司仪宝荣”的粉丝虽然只有数百人,但在不断转发中扩大,传播面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参与转发的影视明星陈坤和文章都拥有上千万的粉丝,所以这条微博最终被转发了十几万次,评论也有上万条,舆论一片哗然。
  一件本已尘埃落定的“旧闻”,竟再度被“发掘”,重新出炉成为“当红”的新闻。当从头至尾参与寻找护送安徽老人回家的“杭州网义工联盟”发现后,立即在官方微博上予以澄清。新浪微博随后也出面辟谣,以正视听。①
  反思这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传播事故发生的缘由,人们或许会将矛头指向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网络用户生产内容)的不可控性。但其实这样的归因并没有切中肯綮,而是偏离了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在网络传播所导致的时空错乱中,即便是有着严格新闻规范和良好新闻素养的传统媒体也会在不经意间坠入斛中。
  2012年6月6日,一条内容为“【禽兽!南阳7岁幼女遭老师强奸大出血险丧命】http://t.cn/zOkGfcC 6月4日傍晚,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代庄小学,二年级学生妮妮放学后,被班主任刘翔宇单独留在学校大概1个小时……”的微博在网上疯转。点开微博中所附的网址,网页跳转到了“凤凰网资讯”页面,而且文中注明新闻来源是“陕西卫视”。
  众所周知,凤凰网是香港凤凰卫视设立的同名新闻网站,而“陕西卫视”也是国内权威的主流媒体。在这两大权威媒体的公信力“背书”下,这一新闻的可信度显然是不容置疑的。
  但就在众多网友义愤填膺、对这个禽兽老师口诛笔伐之际,6月6日上午9时42分,网友“@阳光先生”发布微博称:“今日,各大网站在显著位置转发了来源为陕西卫视的《河南南阳:7岁幼女遭老师强奸大出血险些丧命》视频报道,经本博向南阳市求证,被告知2011年9月16日下午,刘翔宇已被执行死刑。”
  随后,由河南电视台主管主办的《东方今报》的记者也介入了对事件真相的调查,确认此事发生在2009年,罪犯已于去年被执行死刑。
  陕西卫视在看到网上的报道后,立即对播出节目进行了仔细排查,发现陕西卫视根本没有播出过《河南南阳:7岁幼女遭老师强奸大出血险些丧命》的视频报道。那么,凤凰网又是从何处转引的这一新闻的呢?
  经查,凤凰网不得不说明缘由并公开道歉:“凤凰网资讯中心发布的新闻《河南南阳:7岁幼女遭老师强奸大出血险些丧命》,系误发布旧(视频)新闻。由于编辑操作失误,还误将来源写成了陕西卫视。……对于因失误操作给河南、陕西卫视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表示深深歉意。”②
  对于这条发生于半年前的旧闻的“死灰复燃”,显然不能再用UGC的不可控性来解释了。作为一家权威传统媒体的网站,凤凰网当然是有着比较严格的新闻规范和较高的新闻素养,绝非普通的个体传播者所能比拟的。但凤凰网还是不幸“中招”了。
  确是曾经发生的事实,并已有结果,却再次被当做“新闻”传播的现象,客观上也是一种失实传播,亦可归于虚假新闻之列。这一类“时空错乱”导致“旧闻”变身为“新闻”的乌龙事件,对于媒体本身和社会及公众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首先,媒体的公信力受损。以上述事件为例,受众获悉真相后,自然会对凤凰网的可信度,以及对整体意义上的微博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会由此而殃及所有以网络形式传播的新媒体的公信力。
  其次,有可能在这种失实传播的煽动下,酿成社会公众极大的社会负面情绪,甚至进一步引发非理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从另一方面考量,网络传播的繁盛又培育出了读者(用户)的另一内容消费习惯——在获知某一或某些资讯后,主动利用搜索引擎开展搜索,以期获得更为详尽的相关资讯。但在这一背景下,网络传播的时空错乱更有可能给受众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
  比如,2010年元旦期间,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北方城市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1月3日北京的降雪量达到了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在100毫米左右。这自然给空中及地面的交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一天,北京首都机场472个出港航班延误,298个航班被取消。
  出行受到影响的人们,往往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取更多的资讯。从某综合性新闻网站的后台数据获悉,当时以下三条新闻的点击量较大:
  (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因大雪延误百余航班(附航班查询)
  (2)首都机场航班因北京降雪延误(附在线查询)
  (3)北京首都机场不正常出港航班信息(最新航班动态)
  乍一看,这是符合现实逻辑的。但一细究,就不对劲了。原来,这三条被网民大量搜索点击的新闻竟然是2009年11月发布的,当时北京也下了一场雪,但没有2010年1月的雪大。③
  令我们纠结的不是2009年的大雪“延误”了2010年的航班,而是如果网民没有注意到信息发布的时间,依据一年前的旧闻行事的话,会造成多么大的麻烦!
  搜索引擎是根据其(不断调整的)综合算法来决定相关新闻的排序的。新闻发布的时间仅仅是算法中的一个因素,再加上旧闻可以随时重新发布而摇身变为“新闻”,就很容易出现网络传播的“时空错乱”。
  综合上述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作这样一个判断:网络传播之所以会出现时空错乱,其本质原因就在于网络新闻时空坐标的模糊不清。
  反观传统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都有着清晰的时空边界。每一份报纸上都印着年月日俱全的出版日期,所以,新闻行文中的“昨天”、“今天”、“上周”、“上月”、“去年”等相对时间坐标点在出版日期的参照下都有了精确的指向。而电视新闻节目一般为当天播出,如有重播也会在屏幕上以字幕的形式明示,所以,观众也不容易混淆以相对时间出现的事件发生日期。
  但是,网络编辑在编发新闻时,往往大量直接引用报纸或电视的报道,却对文中的相对时间表述丝毫不加以重新明晰,这就给时空错乱埋下了伏笔。即便是首次网络发布,也有可能是滞后于报纸出版(电视播出)的,这两者间就有可能存在时间差。更何况,网络由于先天的技术特性,往往可以很轻松地多次重新发布。而网民在浏览网络新闻时,往往是以新闻的发布时间(而不是事件的真实发生时间)来确定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一旦两者间的时间出现了较为巨大的剪刀差(比如上述三个例子中50天、半年、一年)时,网络传播的时空错乱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而当我们一旦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传播实践中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若有决心加以解决,其实也并不困难。
  首先,从网络媒体的角度来看,在发布信息之前采用对过往资讯的内部搜索比对,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难度。这样就能做到系统性的预防及纠错。
  其次,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必须摒弃简单的“Ctrl +C、Ctrl +V”思维,而应该将新闻中的相对时间表述方式替换为绝对时间表述方式(×年×月×日),或者采用“网络电头”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每篇新闻稿件之前都加入先前报纸、电视首次发布时间,为新闻内的时间坐标设定一个明晰可靠的参照点,网民被误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对搜索引擎而言,信息的编排应该以发布的时间先后为序,由近及远,由新往旧,纵向依次排列。目前百度新闻搜索已提供这样的功能选择,这样一打开相关条目,最新的总是在前面,陈旧的信息总是“沉底”。
  总之,新闻传播的第一生命力并不在于“快速”,而在于“真实”、“准确”。“时效”既重“时”更重“效”。只有建立在“真实”、“准确”基础上的“快速”,才是有效的。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因为“准而不快”而呈疲态,有式微之虞,但“快而不准”照样也会要了新媒体的“命”。未来能够真正引领公众舆论的,不管以何种形态传播新闻,必然是“又快又准”的媒体。
  所以,时空错乱对网络传播来说,是一颗足可致命的毒瘤。如果不能够采取系统性的防范措施,网络传播越是繁荣,就越是会失去其自身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作者系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
    
注释:
①戎蔚玲:《“旧闻”如缘何成热帖?》,《新闻实践》2012年第6期
②张英、赵丹、刘倩:《一条假新闻是如何传播的》,《东方今报》2012年6月6日
③陈禹安:《北京暴雪带来的“时空错乱”》,《点击量法则》,杭州出版社2011年版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