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53页
  • 54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党报新闻研究工作如何改进提高
□曹鹏
  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党报的新闻研究队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研究部门是各级党报的标准内设机构,作为编辑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总编室、评论部等并驾齐驱。党报新闻研究部门的工作与任务主要是为本报社采编部门提供研发后援以及考评奖励,工作重点是报纸的质量评价与考评汇总,及时总结办报得失,提供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意见,供报社领导以及采编部门参考,此外,还担负着一些理论研究与课题研究任务。
  很多党报的新闻研究部门都编辑出版新闻业务研究性质的报刊(绝大多数都是内刊或内部资料),如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编有《经济报人》《经济新闻研究》《每周阅评》,南方日报新闻研究所编有《南方传媒研究》丛刊,还有相当多的新闻业务正式刊物也都是由党报新闻研究部门创办编辑的。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新闻研究部门大都很少参与新闻界或报界的学术与理论活动,甚至没有充分发挥作为研究机构的应有作用,主要精力基本用于应付完成事务性工作。
  在中国的报业结构中,党报是主体也是核心,要办好党报,党报新闻研究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研究、思考与规划发展前景的任务,争取成为党报的智囊与科研中心。在日益复杂的报业环境中,党报要建设成为学习型机构,就必须要重视改进与提高党报的新闻研究工作。
    
新闻研究的一大方面军
  党报的新闻研究部门,与高校的新闻院所以及社科院系统的新闻研究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工作性质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在具体的工作重点与工作方法上,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党报新闻研究工作不是以科研为目的,不看重刊发论文成果,不采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而是围绕办报实务开展工作,人员一般是由采编各部门的资深报人转业而来的,自我角色定位仍然是报人、新闻工作者而不是学者。党报新闻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在每家报社只是一个部门的规模,但如果将全国党报新闻研究人员加在一起,就会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
  由于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原因,党报自成体系,与学术理论界、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很有限,相当多的党报新闻研究部门都存在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走出去也不请进来的现象,与新闻学术界理论界比较疏离、脱节,甚至信息不畅,观念保守。
  其实,党报新闻研究工作有自身的优势。新闻学本身是应用学科,在改革开放后,党报的新闻研究工作与学术理论科研工作基本上是混合在一起的,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当初就是由人民日报社创立的,后来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所址都还在人民日报社大院内。由于直接参与并服务于办报实践,党报新闻研究对于党报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问题,可以做到同步掌握第一手的实践信息和材料,而这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院派研究所望尘莫及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党报的新闻研究工作成果,无论是批评意见还是建议思路,能够迅速转化,学以致用,指导办报工作。
    
及时研究、总结党报办报得失
  党报新闻研究部门要紧贴办报业务开展工作,研究报纸实务、思考如何办报。有些党报新闻研究部门把工作重点全放在事务性工作上,长期没有研究课题,也没有研究成果,只做报社的考评工作,事实上成为计算稿费的前一个环节。有些研究部门内不谈办报业务,不讨论版面、稿件、选题的状况,不研究报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所谓新闻研究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对办报也没有实际的智力后援作用。从新闻研究部门的定位和职能看,应当把专题业务研究会列入工作日程,集思广益,讨论办报业务与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及发展前景,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总结或意见、建议。
  从《人民日报》开始,党报一般都有内部评报的传统,有的报社新闻研究部也一直把评报作为日常任务,新闻研究部门的骨干基本都是资深的报人,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业务经验,都足以为年轻的采编一线工作人员当参谋与顾问。评报,对采编的版面和稿件的质量而言,相当于“会诊”,发挥激励、表彰或批评、建议的作用。虽然阅评人不见得一定就比写稿、编版的编辑记者水平高,但是有这样一个质量监督与技术切磋环节,无疑对办好报纸是有益的。
  党报有着光荣传统与辉煌历史,尤其是省级以上的党报,在办报的业务层面都是过关的,不过,这不等于每天的稿件、标题与版面就都已尽善尽美,可以吃老本。事实上,由于各报每年都有新人加盟,年轻编辑记者普遍经验不足,业务能力并不完全与所在报纸的地位与影响相匹配,反映在稿件和版面上,常有平庸之作,甚至存在八股套话的文风、出现形形色色的差错,而这些,都应当予以提醒甚至批评。遗憾的是,有的报社在内部评报也执行只表扬不批评的原则,结果评报工作形同虚设。
  评报如果只是例行公事的拉拉队,就丧失了其真正的意义。评报未必天天要有,而应当是有感而发。同时要禁绝评报工作中的空话、废话、套话、应酬话、客气话、没话找话,还要负责任地说实话,说有用的话。
    
评优奖励好稿要有客观标准
  党报新闻研究部门的一个常规任务,是评优奖励。据了解,有的党报新闻研究部门每年评优评奖上万篇次,这样庞大的数字,分摊到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每天二三十篇次,还要考虑到周奖、月奖、季奖与年奖存在着重合,所以其实并不夸张。问题是,评出如此之多的好稿、好版面、好图片,有时并不意味着报纸在读者中真正得到相应的肯定与欢迎。
  新闻事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办报的成败得失与稿件版面标题的好坏,是有行业公认的客观标准的。特别是对什么是好稿件,必须要有客观标准,不能搞关门主义、主观判断。
  相当多的报纸考评工作,采取的是评委打分制,但是,由于评委是由报社领导与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这就相当于运动队内部的比赛由领队、教练当裁判,评价的结果体现的还是内部标准,而内部叫好评优能等同于社会公认、读者喝彩吗?
  每年各家党报评出大量好稿、好版面,但是,与其他报纸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些报纸的一些好稿,除了本报发表,几乎没有其他报纸与网络的转载、转发。新闻宣传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追求传播效果。因此,发表只是传播的第一步,只有受众的评价才是最终的定评。
  更科学的考评,应当引进客观评价依据,在考评时加强对稿件的客观性评价因素的收集与分析,如引入报刊转摘、电台电视台播发、互联网转载率作为评优奖励的参考指标。这样就能纠正和防止一些本报自己评价极高的稿件却在社会上毫无影响的尴尬现象。
    
积极主动地为党报开展研发
  在现代传媒机构中,如同工商企业一样,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没有对产品与管理以及营销的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很难有市场竞争力与企业活力。报社的新闻研究部要有研发意识与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围绕党报的研发课题项目,为领导提供建设性的方案或报告。有一些地方党报在这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如《杭州日报》等。但是,更多的报社新闻研究部门还不具备研发能力,甚至没有研发的意识。
  新闻研究部作为报社的业务研究机构,工作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应当是有利于报纸质量的提升与改进,要有建设性的工作态度,积极为领导与采编队伍提供意见、思路与相关信息,发挥智囊与办报情报中心的功能。在如今的报业市场中,要办好报纸,不能缺少研发工作。新闻研究部应当把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发成果,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