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64页
  • 65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真实的混乱”到“真实的虚构”
——以气象报道为例对新闻真实的浅析
□崔清活
  【本文提要】关于新闻报道如何体现原始事件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美国哈特兰研究所就气象变化对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影响为例,分析了社会组织对新闻真实的构建所起的作用,强调在审视消息来源的偏向如何影响新闻真实建构的同时,媒体和受众应进一步地反省与警惕,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息来源偏向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使新闻媒介发挥更大的功能。
  【关键词】新闻真实 信息来源 气象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0
  前段时间,从美国哈特兰研究所泄露出来的几份文件,再次点燃了气候变化中“肯定论”与“怀疑论”者的争吵,并在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哈特兰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自由派智库,声称以研究经济学为己任,但它也是目前否定气候变化运动的核心组织者,被环保主义者们视为头号敌人。
  2012年2月14日,美国环境科学家皮特·格莱克冒充哈特兰研究所董事会成员,获得了几份秘密文件。他还声称从“匿名人”处获得一份“2012年气候战略”备忘录。皮特将这些文件一股脑儿提供给了美国几家知名的环保网站和媒体记者。其中最令人吃惊的信息来自只有两页的“2012年气候战略”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从筹资、专门针对学校教育的课程设计到资助研究机构、科学家,哈特兰与其背后捐资机构包括石化公司、右翼智囊机构以及政客联手,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反对气候变化学说的“运动”。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在内的欧美主流媒体,以及国内的《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迅速跟进,此事很快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热点事件。大家很自然联想到两年前爆出的“气候门”事件,那次事件也是有人偷出私人邮件并将其曝光。但不同之处在于,“气候门”事件的受害者是主流科学家群体,当时全世界媒体都不遗余力地报道此事,则间接导致了随后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以失败告终。与此相反,“哈特兰门”事件的受害者是一个和主流科学界对着干的民间机构,其对手居然也使用了“偷文件”这种手段,实在是让人感到有些奇怪。①
  在新闻的采写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经常受到来自新闻源的直接干预或间接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不仅是普通读者,就是专业的记者编辑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天气预报,乃至一些反常的天气变化原因,也要依赖专业的组织或专家解疑释惑。新闻学教科书将新闻划分为客观性、调查性、解释性和精确性新闻报道等,强调独立自主的新闻机构和新闻专业价值。而在实践中逐渐衍生出来的新闻行业道德伦理规范,比如客观、公正等,反而很方便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了。如新闻报道应该公平地报道科学争论,对支持或反对某一意见的双方给予平等的机会。但实际上,很多理论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在反对,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支持的,可媒体为了显示客观,把正反双方放在平等的地位,给予相同的版面,这种貌似民主的做法反而是最不民主的,更糟的是,事实的真相往往也变得扑朔迷离。
  何谓真实?戴维斯依据社会建构理论的论述,认为社会真实原本是混沌模糊的,难以察辨,而个人、事物或者行为均各自独立,无所归属。②人们必须赋予人或事物某种意义,才能探究其来源和存在的原因,进而和其他的人或事物相关联。有学者进而指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Objectivity)包含事实性(Factuality)和公正性(Impartiality)两个方面。事实性则由真实性(Truth)和相关性(Relevance)(指选择过程,这种选择是根据预期中的受众做出的)构成,而公正性是通过平衡(Balance)各种消息来源和对事件的不同解释所显示出来的中立(Neutrality)而获得的”。③
  真实具有多重面向,新闻媒体通常挑选几个片段,加以重组、命名,建构成它们所认定的真实。一般来讲,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社会事件确实是社会真实的一部分,但信息来源的不同,给出的信息会有很大差异。我们仍以气象报道为例,在继美国大使馆发布北京PM2.5监测数据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5月14日开始发布上海PM2.5(大气细颗粒物)数据。数据发布的首日,美领馆的监测数据与上海环保局发布的数据就大相径庭,两者之间一度相差3倍,引发民众的热议。上海环保部门当天夜间回应称,监测结论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遵循的评价体系不同。专家介绍说,美领馆公布的数据是AQI,即空气质量指数,监测的是PM2.5值,目前上海环保局公布的是API,是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二氧化硫、PM10、氮氧化物。这两者监测内容不同。上海空气质量发布正在从API指数向AQI指数过渡。上海也将很快发布AQI指数。不过哪怕同是AQI指数,上海市环保局副总工程师罗海林称,由于标准不同,将来采用AQI标准测量出的数据也可能也会与美方的数据有所差异。④
  新闻媒体是现代社会中极为强大的力量。它们最大的权力是被人们称之为“议事日程确定权”的权力,即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什么是公众要讨论的话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推动下,诸如:吸烟不一定致癌,癌症有可能是遗传的结果;酸雨不一定是工业排放引起的,其后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臭氧层的破坏不一定是氟利昂等工业气体造成的,有可能是火山爆发的结果;气候变化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变化所导致等等都成了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必然有一条打着科学旗号的怀疑论被媒体炒成热点,不久前被媒体热炒的“小冰期理论”就是明证。虽然事实证明这一说法毫无根据,但公众日复一日地被这样的信息轰炸,很容易潜移默化地相信气候变化理论等不是定论,而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⑤当媒体被既得利益集团操纵,公众将越来越远离真相,信息将越来越混乱,进而影响人们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行动。比如,哈特兰在各种场合强调:“有些环保人士用救命的态度去阻止地球暖化,认为安全胜于后悔;这个立场看起来合乎逻辑,但立即的行动并不会让我们更安全,却会使我们更贫穷;更贫穷的话,就会使我们更不安全!” ⑥与之相呼应的是美国政府实际的行动,自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美国就一直是国际气候谈判上的拦路虎。
  传统的新闻学理论认为,新闻价值附着在“新闻事件(社会真实)”之上,记者只是选择这些价值加以报道。媒体建构理论则倾向于认为,媒介真实并非社会真实的反映,而是记者的社会结构与自我意识型态主客观辩证的结果,只是社会真实的一部份。新闻专业的挑战已经不仅仅来自于“真实的混乱”,而是来自于“真实的虚构”,即受众透过记者的眼睛看世界。新闻真实性的有关问题,如新闻报道能涵盖原始事件(特别是远距离的社会事件或者复杂的社会争议)的真实吗?涵盖的是哪些方面的真实?为何只涵盖这些真实?遗漏的方面是受记者专业判断,抑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新闻媒体如何验证个人或组织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受众如何与媒体互动以验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等等,仍然是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⑤袁越:《关于阴谋论的阴谋论》,《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3月13日
②Davis, D. K. (1990).News and politics. In D. L. Swanson & D. Nimmo (eds.). New Directions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A Resource Book. Newbury Park, CA:Sage.
③Mcquail,D(麦奎尔)(1994),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An Introduction.Sage Publications.
④陈婷婷:《上海美领馆首发PM2.5数据环保部门回应》,新华网2012年5月15日
⑥袁瑛:《当气候科学遭遇金钱、权力和信仰——美国哈特兰“泄露门”调查》,《南方周末》2012年3月23日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