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47页
  • 48页
  • 49页
  • 50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底色与策略:“福克斯式新闻”的“透明”启示
□徐 帆
  【本文提要】“福克斯式新闻”是福克斯新闻频道及其生产机制的一种模式化表述。在美国电视业中,福克斯新闻频道自1996年启播以来,基于保守派的鲜明底色,采用“本土的、本派的”之立场策略、“我评论、我报道”之内容策略以及“有传统、有冲击”之包装策略,在收视和收入方面获益匪浅,也由于背离客观性而“叫座不叫好”。但更为本质和关键的启示在于其“透明”的观点和立场,预示了新闻媒体专业生产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可期未来。
  【关键词】“福克斯式新闻” 福克斯新闻频道 底色 策略 “透明” 【中图分类号】 G229
  2011年7月,英国《经济学人》在一组关于新闻业未来的特别报道中,专文评述了“福克斯式新闻”(The Foxification of News)之何谓与何为。①了解西方新闻界的朋友,自然晓得该刊所评述现象、事件的份量和影响力,而该文“生造”Foxification一词更是透出非比寻常的社会及媒介意味。通过与这组特别报道中的另一篇文章②结合来看,可以发现《经济学人》的观点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新闻的收集、分享、筛选和讨论中,谷歌、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公司也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就面对着双重挑战的传统专业媒体而论,“福克斯式新闻”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无独有偶,美国《外交政策》在2011年10月以《中国的福克斯新闻》(China's FoxNews)为题对中国《环球时报》进行了另一种视角的解读。③它究竟如何解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但其语词运用和思考路径却也反衬出“福克斯式新闻”在美国电视业乃至全球新闻界的模式价值。
  那么,福克斯新闻频道及其生产机制为何、如何成为了一种模式?我们又该怎样理解、解释这种模式呢?
  
“叫座不叫好”的保守派底色
  福克斯新闻频道隶属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成立于1996年。加上同年稍早启播的MSNBC和当时已经强大的CNN,它们成为美国有线新闻领域的“三驾马车”。但只过了5年光景,最晚出现的福克斯新闻频道经由2011年“9·11事件”,“许多美国观众开始对福克斯新闻刮目相看,还有许多观众第一次‘发现’了这家新闻频道”。④
  此后,自2002年至今,福克斯新闻频道一直占据着美国有线新闻收视的榜首,“同龄”的MSNBC也在2011年一举超过CNN,位列次席。就收入而言,在2010年,它也超过了CNN和MSNBC的总和。⑤就单个新闻节目而言,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福克斯新闻频道在Top30中独揽前13名,比2010年的前12名又增加一个;⑥而由比尔·奥莱利主持的《奥莱利因素》更是连续十年收视排名第一……⑦
  上述现象和数据,成为美国电视业及其观众共同面对的事实。但不得不承认:此间“共同面对的事实”在美国本土尚未形成利好于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社会与媒介共识,它始终陷于保守派色彩浓郁、新闻娱乐化、鼓吹新闻学、偏颇虚假报道等各种争议,与CNN、MSNBC乃至奥巴马总统的口水战不绝于耳,其东家新闻集团的英国《世界新闻报》丑闻也为其平添不少负面联想。而对于大洋彼岸的我们来说,津津乐道或传诵着的依然是CBS、CNN、《60分钟》、《拉里·金现场》(已停播)等相对老牌的新闻频道和节目。
  本文并非刻意为福克斯新闻频道“正名”,但必须承认,若没有上述现象和数据的强势支撑,“福克斯式新闻”无法成为一种模式;这种基于收视和收入利好(而非口碑利好)的模式能够成立,必然有它独到的逻辑和机制。而对于中国的电视业者和学者来说,至少不再“言必谈CBS、CNN”,不妨多听听“狐狸也疯狂”⑧的故事,多想想其中的启示。
  1996年至今,“福克斯式新闻”通过流程和方法互构、社会与媒介互动的不断演进得以动态成型。如若回到这条演进之路的起点,默多克一开始就坚定地扛起了保守派的大旗,聘请到罗杰·艾尔斯(Roger Ailes)任总裁——这位艾尔斯先生是一位资深而坚定的保守派人士,曾任尼克松、里根和老布什三代共和党总统的媒体顾问。在管理层之外,福克斯新闻频道在成立以后“挖角”到诸多右翼思维的明星主持人,比如上面提到的比尔·奥莱利以及肖恩·哈尼迪。
  对此,有学者认为,“从平衡电视市场的角度来看,福克斯新闻频道是对美国新闻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反动,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界种种行为的矫正”。⑨此分析有其道理,但至多是“效果论”,而非“目的论”。在美国商业化媒介体制中,作为老板的默多克自然不会把行业纠偏作为出发点。收视和收入,是他创办新频道的根本诉求。那么,福克斯究竟为什么要以保守派的面孔示人呢?
  进入到当时的社会与媒介情境,“在美国,媒体按其基本的政治倾向可分为自由派媒体和保守派媒体。在电视媒体中,除了新闻集团属下的福克斯新闻频道等电视台,包括传统三大电视网和CNN、MSNBC等有线新闻频道都被视为带有自由派倾向”,⑩不过,“1995年由时代镜报中心(即后来的皮尤研究中心)为选民和新闻界举办的民意测验显示,只有5%接受测验的记者认为自己是保守派,与之对照,有40%的美国公众是保守派”。[11]由此可见,保守派的面孔,一方面可以与自由派同业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发掘潜在而未受重视的保守派观众。用福克斯新闻频道编辑主管比尔·塞姆的话来说,“我们提供的观点不是别的地方能找到的”。[12]的确,如果超越意识形态的优劣纷争,默多克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明智而大胆的,“福克斯式新闻”的底色也得以确立。
  
立场、内容与包装的模式策略
  为了让“福克斯式新闻”更深入中国电视业者和学者的视野,除了阐释当下之时的收视、收入优势和创立之初的底色渲染,我们更要试着去理解它一路走来的模式形塑机制。除了常见的新闻生产路数,福克斯新闻频道在立场、内容和包装策略上颇通门道。
  其一,“本土的、本派的”之立场策略
  虽然,“公正和平衡”(Fair and Balanced)是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使命句之一,但由于保守派的意识形态底色使然,这里的“公正和平衡”更多意义上是指“没有像其他媒体一样忽略保守派的观点”。而站在“美国利益”的高度,拿捏保守派观众的“人性兴趣”,倚重本土的、本派的报道与评论,才是其本质上的立台使命。
  什么是本土的?一个典型的呈现是: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福克斯新闻频道只给了两分多钟的长度,然后马上调头大幅报道美国小镇一位失踪小女孩的后续追踪。至于接下来的奥运会奖牌,也只是简短报道美国代表队的奖项和数目而已。
  什么是本派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2008大选年,福克斯新闻频道认为自己是最为中立和客观的美国媒体,因为它关于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报道几乎持平,关于两位候选人的正面报道是24%:22%,CNN是38%:15%,MSNBC是40%:9%,而美国媒体均值是38%:15%[13]——在“中立”数据的背后(特别是比对美国媒体均值),我们可以看出福克斯方面的保守派倾向。当然,在这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MSNBC浓烈的左翼色彩,这在近年来的皮尤年度新闻媒体报告和开篇提到的《经济学人》专文中同样被指出。一位资深华人电视业者的描述或许更为形象:只要是美国境外的,或者与美国利益没有直接相关的消息,福克斯的新闻主播与评论员们,几乎都是满脸“干我何事”的睥睨神情。[14]
  其二,“我评论、我报道”之内容策略
  福克斯新闻频道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评论频道”。所以,笔者将其内容策略归纳为“我评论、我报道”,而非“我报道、我评论”。除了评论和报道的次序之外,这也是一个处处有“我”的频道:记者、主持人及其观点凸显于事件、现象之上。
  在福克斯,一般是新闻“评”得好而非“跑”得好的地方记者才能调到总部,这也正如皮尤2005年度新闻媒体报告所指出的:福克斯新闻频道最为允许记者在报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68%的新闻含有个人观点。MSNBC的这一数据是27%,而CNN只有4%——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福克斯新闻频道“我们报道,你们决定”(We Report,You Decide)的使命句。[15]
  对此,福克斯的新闻头牌奥莱利自有他的理解:现在的美国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等多种渠道获知新闻。所以,他们通过有线电视(特别在其黄金时段)最需要的是分析和观点,并不要再听一遍新闻。[16]而以他为代表的“福克斯式新闻”主持人也在节目中立场鲜明、语态个性、用词生猛地评论时事。比如2012年2月15日的《奥莱利因素》节目,奥莱利在一条有关美国政府过度管理民众日常生活的新闻评述中,使用“保姆式国家”(Nanny State)一词称呼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17]
  其三,“有传统、有冲击”之包装策略
  电视传播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福克斯新闻频道自启播以来,就非常重视视觉传达。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捕捉新闻重点,它通常会使用并列视窗的方式呈现主持人、评论员和受访者的关键语句。
  在视觉包装方面,福克斯新闻频道首先考虑到电视观众的年龄层次,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蓝色为基色,并拒绝过于复杂绚丽的动画特效,观感简朴而直率;但另一方面,它也摒弃了常见的、具有理性视效的蓝白配色,以鲜明的红色为辅色,调动电视观众的感性投入——以上形式设置,与其立场、内容和观众特质高度匹配。
  除了对“硬件”的包装之外,福克斯新闻频道对于“软件”(特别是主持人)的包装也甚为看重。除了设计贴近主持人个性风格的演播室之外,还不吝啬对他们进行公众形象造势。而对于新主持人,“福克斯各个节目相互提携,让他们在其他时间段频繁出现,并伴以广告宣传,所以能迅速让观众熟悉并跟踪”。[18]
  
新闻生产的“透明”转向
  “一层底色、三种策略”,让“福克斯式新闻”在节目本体和机制层面成为美国电视业乃至全球新闻界的奇观。开篇提到的《经济学人》专文将支持阿拉伯世界改革的半岛电视台、乔恩·斯图尔特的讽刺电视节目《每日秀》、鲁什·林堡的保守派电台节目以及《经济学人》自身与福克斯新闻频道一同视为“毫不讳言自己的观点并最后获得成功的新闻组织”[19]——这一评价,也是其自我评价,至少不是消极的、否定的。
  接下来,还是回到前文已经谈到的一个问题:福克斯新闻频道为什么“叫座不叫好”呢?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毫不讳言自己的观点(立场)”,“福克斯式新闻”背离了客观性,而客观性是西方媒介专业化的标志,是其作为一个专业组织的意识形态,自20世纪20年代之后,它就被确立为一种行业理想或实践标准。并且,这种理想或标准自确立以来,虽然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的冲击,但它始终是新闻媒体自身“合法性”的重要标签。由此,世界上没有一家新闻媒体公开声称自己是主观的[20]——比如福克斯新闻频道、半岛电视台等。
  根据上述历史的和观念的来分析,再结合新闻生产的现实,或可得出三个推论:其一,新闻业对于客观性的发现和需要,恰是因为业者难以完全客观;其二,新闻业对于客观性的尊崇和珍视,更是因为它赋予其合法性身份;其三,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业不会抛弃客观性,但它的本质却发生了微妙的演变。
  将这三个推论投射到“福克斯式新闻”上,《经济学人》相关专文的主标题“不偏不倚”深意顿现:其一,让事实自己“说话”,记者没有观点和立场,甚至刻意通过报道平衡观点、立场,只是对客观性自欺欺人的机械复制,CNN收视的黯然失色和MSNBC日增的左翼底色是为佐证;其二,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以及各种观点、立场的自媒体以碎片化的方式拼贴真相,动摇了专业新闻媒体和业者在采集和发布上的权威性;其三,由于信息的海量和碎片化,更需要专业新闻媒体和业者基于自身的观点和立场做出筛选;其四,互联网有助于信息与它背后的观点、立场互动,联接成为一个网络。只要这一互动、联接的网络是“透明”的,那么,一种新的“不偏不倚”由此诞生——正如《经济学人》专文的几段阐述:“当媒体不能使用链接时,客观性则是我们依赖的一种信任机制,但现在我们的媒体可以做到”,“如果人们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可能更信任你”,特别是“当新闻来自多元的信息源时,汇集各种立场鲜明的评论就变得有意义了”,因此,“互联网可能造成更广泛的‘福克斯式新闻’”。[21]
  再推进一步,如果将“福克斯式新闻”放入社会学者对于现代性从“第一现代”走向“第二现代”的框架中分析,质疑工具理性、崇尚个性化的“第二现代”[22]也诉求于直面观点、立场的新闻生产新格局,此般更具质感的信息传播活动方能将上述的质疑和崇尚同步纳入。甚至于曾经大力标榜自家报道“公正和回避无用观点”的CNN,它的总编辑马克·惠特克最近也开始说:“当我们认为某个观点得到了报道与事实的支持,我们就表明观点。在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越来越好”。[23]诚然,想起奥莱利或是哈尼迪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的神态和语态,或许不乏“透明”的质感,但是,这种质感多少有些“粗糙”。而且,根据2011年和2010年两次相关的研究可知:福克斯新闻频道的观众消息灵通程度不如完全不看电视新闻的人,他们也较可能相信政治方面的不实消息。[24]因此,本文一直使用中性的“模式”而非褒义的“典范”一词指称“福克斯式新闻”。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底色与策略,预示了新闻媒体专业生产一种可期的“透明”未来,在大方向上值得肯定。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地修订路线和确立路标,这条路才能走得更远、更顺。■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
  
注释:
  ①⑤[12][19][21][23]
Impartiality:TheFoxificationofNews,TheEconomist2011.07.07,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904112.
  ②
TheFutureofNews:BacktotheCoffeeHouse,TheEconomist2011.07.07,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928416?story_id=18928416.
  ③ChristinaLarson:
China’sFoxNews,ForeignPolicy2011.10.31,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0/31/global_times_china_fox_news.
  ④王菊芳:《福克斯新闻频道缘何迅速崛起》,《电视研究》2008年第9期
  ⑥CableNewsRatings2011:
Top30ProgramsOfTheYear,HuffingtonPost2011.12.28,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1/12/28/cable-news-ratings-2011-top-programs-year_n_1173415.html.
  ⑦AbouttheShow,FoxNews,http://www.foxnews.com/on-air/oreilly/index.html.
  ⑧源自同名专书,(美)斯科特·柯林斯:《狐狸也疯狂:福克斯电视网和CNN的竞争内幕》,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⑨沈国麟:《商业媒体的政治路线——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的意识形态策略探析》,《新闻记者》2008年第10期
  ⑩[11]王菊芳、余万里:《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崛起与美国保守主义》,《美国研究》2008年第4期
  [13]ContentAnalysis(CableTV),TheStateofNewsMedia2009,
http://stateofthemedia.org/2009/cable-tv-intro/content-analysis/.
  [14]王尚智:《讨厌又迷人的福克斯新闻》,王尚智的双城心事(凤凰博报),2009年10月23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10329.html.
  [15]ContentAnalysis(CableTV),TheStateofNewsMedia2009,
http://stateofthemedia.org/2009/cable-tv-intro/content-analysis/.
  [16]JimMeyers:O’Reilly:
ObamaTurningU.S.IntoNannyState,Newsmax2010.03.28,
http://www.newsmax.com/Headline/oreilly-fox-obama-ailes/2010/03/28/id/354047.
  [17]
BillO'Reilly:AnotherAmazingExampleofGovernmentIntrusionintoOurLives,O'ReillyFactorFebruary2012.02.15,http://www.foxnews.com/on-air/oreilly/2012/02/16/bill-oreilly-another-amazing-example-government-intrusion-our-lives#ixzz1mk9g3GNQ.
  [18]曹长青:《评论主导媒体的时代开始了》,吴越的Blog,2010年10月2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03900100me66.html
  [20]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第68~11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马杰伟、张潇潇:《媒体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第118~11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美民调:福克斯新闻台报道偏颇观众消息不灵通》,中新网,2011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1-24/3484163.shtml\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