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66页
  • 67页
  • 68页
  • 69页
  • 70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实证评价及国际比较
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实证评价及国际比较
  □陶建杰
  自从发展文化软实力被写入十七大报告从而确立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在大力发展城市硬实力的同时,理应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上海进行各项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决策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上海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到底如何?与其他国际都市的差距在哪里?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文化软实力进行量化测评。但非常遗憾的是,现有的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基本停留于概念、构成、未来发展重点等方面的质性描述上,缺乏定量的实证评价。本文力图从构成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资源要素入手,将各方面外化为可测量的硬指标和软指标,通过建构一套科学、可行、合理的测评方法,对上海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国际顶级城市进行量化比较,从而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评价体系设计
  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如有人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中以思想观念及附着于相关文化产品中的文化精神为主要内容、能够对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进步起到推动性作用的非物质性力量”①;也有人认为“文化软实力由内在核心与外在形式构成,内在核心是指精神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主要表现为物态文化,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②。还有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有四点:文化凝聚力,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文化影响力,文化吸附的强大力量;文化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文化服务力,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4种内涵集中体现为文化竞争力,体现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元素。”③
  比较而言,从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表现、影响以及服务上进行诠释,更便于从量化的角度去把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我们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反映城市在参与竞争中,建立在文化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制度环境、文化影响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对公众的感召力、说服力、影响力。它不仅包括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吸引,还包括文化物质价值的投资与拓展,以及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等。从构成要素上看,城市文化软实力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基础力、城市文化保障力、城市文化生产力、城市文化传播力、城市文化吸引力、城市文化创新力等6个方面。
  2.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设计
  遵循针对性强、有代表性、互相独立、便于获取、系统全面等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我们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六大要素出发,设计了包括6个维度、3个层次、33个具体指标的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见表1: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本期Page67)。
  3.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上海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城市为发展愿景,因此我们采用本文的评价体系,对北京、香港、台北、东京、新加坡、伦敦、纽约、巴黎、悉尼等国际著名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进行了测评,以期发现上海与上述城市的差距。在评价方法上,先采用极大值阈值法对各城市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根据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城市文化软实力得分。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得分均以纽约为标杆,纽约得分为100。
  目前,尚无权威机构对国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指标进行过系统统计。本文的指标数据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主要有:《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2008)》、台北市政府主计处《国际都市统计指标》《AT科尔尼全球城市得分报告(2010)》、各城市政府网站、各城市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部门网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联合国官方网站、ALEXA网站、《世界大都市比较统计年表》《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等。
  
二、上海文化软实力的评价结果
  1.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评价
  采用上述方法,我们得到了各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及分项得分和排名(见表2: 全球十大国际都市文化软实力及各要素得分和排名)(见本期Page68)。可以发现:(1)纽约的文化软实力高居榜首,上海居末位,发展水平仅为纽约的40.09%。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很多硬实力指标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香港、新加坡、台北等以华人为主体的城市,也正逐渐逼近纽约等世界一线城市。但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差距巨大。(2)各城市文化软实力差异显著,且呈现明显的梯度。纽约、巴黎、伦敦构成了第一集团;东京单独成为第二集团;香港、新加坡、悉尼构成第三集团,台北、北京、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得分低于50,属于劣势的第四集团。(3)上海的文化软实力也落后于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集聚了中国最多的文化演出公司、文化从业者、文化消费人群,几乎所有的全国性媒体都设在北京。人才、政策、市场、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北京发展文化软实力条件优越。上海在文化基础力、文化吸引力方面则优于北京。(4)华人主体城市文化软实力缺乏整体优势。在10个城市中,华人占主体的香港、新加坡、台北、北京、上海,分列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
  2.上海与世界主要城市文化软实力差距比较
  (1)上海与纽约的比较
  上海文化基础力得分为52.80,排名第9;文化保障力得分为59.25,排名第10;文化生产力得分为21.75,排名第9,文化传播力得分为9.75,排名第9;文化吸引力得分为60.10,排名第9,文化创新力得分为59.19,排名第9。纽约的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列第1,文化吸引力列第2,文化基础力列第3,文化创新力列第4,文化保障力列第5。
  上海与纽约相比,文化软实力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上海文化基础力为纽约的52.8%,文化保障力为59.25%,文化生产力为21.75%,文化传播力为9.75%,文化吸引力为60.1%,文化创新力为59.19%。文化软实力各方面,上海远不如纽约,尤其在文化传播力和文化生产力上,差距异常悬殊。
  (2)上海与东京的比较
  东京的文化软实力得分为71.69,排名第4。其中文化基础力得分90.13,文化保障力得分114.89,文化生产力得分43.06,文化传播力得分54.44,上述方面均排在第4;文化吸引力得分69.04,排第8;文化创新力得分205.08,排第1。
  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相当于东京的55.92%,其中文化基础力为东京的58.58%,文化保障力为东京的51.57%,文化生产力为东京的50.51%,文化传播力为东京的17.91%,文化吸引力为东京的87.05%,文化创新力为东京的28.86%。上海在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方面,远远落后于东京;其他方面的发展水平,均为东京的一半左右。
  (3)上海与香港的比较
  香港文化软实力得分为58.18,排名第5。其中文化基础力得分70.46,文化生产力得分25.25,文化传播力得分17.39,均排名第7;文化保障力得分158.33,排名第1;文化吸引力得分86.44,排名第4;文化创新力得分51.09,排名第10。
  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相当于香港的68.91%,其中文化基础力相当于香港的74.94%,文化保障力相当于香港的37.42%,文化生产力相当于香港的85.26%,文化传播力相当于香港的56.07%,文化吸引力相当于香港的69.53%,文化创新力相当于香港的115.85%。上海在文化保障力方面远落后于香港,在文化创新力方面,则优于香港。
  (4)上海与台北的比较
  台北的文化软实力得分为45.97,排第8。文化基础力得分66.79,排第8;文化保障力得分67.95,排第9;文化生产力得分26.23,排第6;文化传播力得分8.31,排第10;文化吸引力得分69.68,排第6;文化创新力得分61.83,排第8。
  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相当于台北的87.21%,其中文化基础力相当于台北的79.05%,文化保障力相当于台北的87.2%,文化生产力相当于台北的82.92%,文化传播力相当于台北的117.33%,文化吸引力相当于台北的86.25%,文化创新力相当于台北的95.74%。上海在文化传播力方面优于台北,在其他方面与台北的差距不大,只需稍微努力,就有可能追上甚至赶超。
  (5)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作为同处中国大陆的城市,首都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得分是42.36,排名第9,略高于上海。其中文化基础力得分48.80,排第10;文化保障力得分71.70,文化生产力得分25.15,文化传播力得分14.43,均排第8;文化吸引力得分59.64,排第10,文化创新力得分68.07,排第7。
  上海文化软实力相当于北京的94.64%,其中文化基础力相当于北京的108.2%,文化保障力相当于北京的82.64%,文化生产力相当于北京的86.48%,文化传播力相当于北京的67.57%,文化吸引力相当于北京的100.77%,文化创新力相当于北京的86.95%。作为大陆城市的双子星座,上海与北京在城市发展中,一直交织着竞争和合作。从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上看,上海在文化基础力方面优于北京,在文化吸引力方面与北京旗鼓相当,在文化保障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等方面,则与北京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上海文化软实力模拟预测分析
  上海文化软实力在今后若干年内走向如何?这需要我们从现状出发,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趋势做出模拟预测。在本文采用的33个具体指标中,上海仅在区位便利度(第1)、地方自主化程度(第3)、机场货运量(第4)、国际论文发表数(第4)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余29个均为劣势指标。劣势指标的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大小和排名。我们采用3种方法对上海文化软实力进行模拟预测(见表3: 上海文化软实力得分和排名现状与模拟测算后结果比较)(见本期Page70)。
  1.劣势项目调整到10个比较城市的平均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对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劣势项目进行了平均化调整后,文化软实力整体得分由40.09提高到64.88,排名提升了5位,从目前的第10位上升到第5位。
  从具体要素看,文化传统上升了6位,区位条件位次保持不变,经济基础上升了3位,制度环境位次没有变化,文化投入上升了6位,文化设施上升了3位,生产规模上升了5位,网络传播上升了5位,对外联系上升了5位,文化贸易上升了4位,公众声誉上升了3位,国际交流上升了3位,人力资源上升了5位,创新投入上升了5位,创新产出位次没有变化。
  2.优势项目调整到国际最高水平
  假定把上海目前4个优势点都调整为10个城市的最高水平,而劣势项目并没有发生变化时,再来看调整后的文化软实力变动情况,并根据调整后的数据重新测算上海文化软实力得分及排名。
  我们发现,把优势项目调整到国际最高水平后,上海文化软实力整体得分由40.09上升到43.58,增幅为8.71%,位次上升了1位。具体看,制度环境得分提升了55.31%,对外联系得分提升了1.83倍,创新产出得分提升了57.88%。除了对外联系上升了5位外,调整优势项目到国际最高水平后,其余各项的位次没有变化。
  3.优、劣势项目同时调整
  假定上海文化软实力优势、劣势项目都按照上述方式调整,上海文化软实力整体得分由40.09提高到68.37,提高了70.54%,排名提升了5位,在10个城市中居第5位,与劣势调整后的位次一致。
  通过以上模拟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两种调整方式中,在对上海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影响程度上,劣势点的调整作用要远远大于优势点的调整。这是因为,一是劣势点的调整幅度要远大于优势点;二是劣势点在数量上要远多于优势点,劣势点有29个,优势点仅有4个,数量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对文化软实力得分排名的不同影响。
  模拟分析结果充分说明:这29个劣势点是影响上海文化软实力在10座城市中排名垫底的最主要原因。劣势点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稍有改善,都会使上海文化软实力有较大的提升。其中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是影响上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心环节,也是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四、结语
  本文从6个方面,通过33个具体的指标,将上海文化软实力与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从比较的结果看,除了在区位条件、制度环境、创新产出等少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外,其他方面不仅与纽约等国际一线城市相去甚远,而且与香港、台北、北京等国内城市也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上海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相当于纽约的40%、东京的56%、香港的69%、台北的87%,北京的95%左右。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曾经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文化软实力水平远远未达到与其硬实力相比肩的程度。
  就文化软实力各要素而言,上海和世界一线城市最大的差距,在于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传播力,文化投入不足、生产规模过小、文化贸易不活跃、国际化程度太低、缺乏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这些,都是制约上海文化软实力产生国际影响的关键。以传媒业为例,学者秦绍德早在1993年就总结了上海传媒业的特点:还未摆脱地方性新闻事业的局限,对外辐射能力弱;国内外信息来源不够,尚未具备新闻媒介充分发育的有利条件;新闻传播业的规模与大都市不够相称,传播媒介竞争的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在国内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业集团还没有成熟;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缺乏等。④18年后的今天,上述困境似乎依然存在。
  通过定量比较,上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突破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瓶颈,克服上述短板,以点带面,已迫在眉睫。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上海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任重道远。■
  (作者系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讲师。本文是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项目“上海文化软实力指数的国际方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SJD0902)
  
注释:
  ①有英:《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实事求是》2008年第2期
  ②方志:《文化软实力呼唤“硬指标”》,《出版参考》2008年第15期
  ③金元浦:《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软实力》,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action-viewthread-tid-2562,2008-12-22:
  ④秦绍德:《重建上海的新闻信息中心地位》,《新闻大学》1993年第4期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