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4页
  • 5页
  • 6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坚持导向为先 推进深度融合 打造过硬队伍
■李芸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19”“11·7”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四向四做”等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要以担当职责使命为己任,以“四向四做”要求为标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挥好应有作用。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上海市委和市委宣传部要求,2016年3月起,解放日报实施了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改革,推出“一支队伍同时服务上海观察和解放日报两个平台”的改革举措,迈出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关键一步。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报社在内容生产、组织架构、流程机制、栏目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有力提升了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坚持导向为先,坚守政治家办报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承担起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总书记所言,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报业集团调研时明确提出,媒体要做到“导向为先、内容为王、受众为本、采编为宝”。“导向为先”四个字,清晰地指出了我们的底线和职责。
  正确舆论导向怎么坚持?作为媒体,始终认清和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是把好舆论导向的基础,是增强行动自觉的根本。今天的媒体环境与过去迥然不同,互联网大大解放了信息生产力和传播力,同时也带来种种问题。资本至上、“眼球效应”等不良风气,或多或少也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着干扰。同时,社会舆论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元思潮、多元观点、多元选择,时刻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考验。
  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需要头脑清醒。作为党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一切改革的前提,是须臾不可忘记的根本原则。解放日报拥有“政治家办报”的好传统;作为市委机关报,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的心声,忠实记录时代变迁,努力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尽力维护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应负的社会责任。
  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改革实践中,解放日报始终坚持党报姓党原则,把导向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用纪律来规范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在落实“三审制”的前提下推进改革,确保网上、网下两个平台在政治上同一标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在考核制度设计上杜绝“唯点击量论”、杜绝“标题党”,确保不出现“两个舆论场”,而是在两个平台上同时传递放大主流声音。报社认真梳理新闻管理制度,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抓好执行。对融合改革后的采编流程进行评估,找短板、找漏洞、找风险点,及时研究制订对策措施。报社党委坚持定期研究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经验得失,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坚持内容为王,积极挺进互联网主战场
  在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出现历史性巨变的情形下,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比如,在长期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传统主流媒体与人们日常接触的舆论场比较远,我们的表达方式也与人们当下的接受习惯比较远。
  群众到哪里,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到哪里。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要打赢网上舆论战争,主流媒体这支“主力军”就必须加速挺进互联网这个“主战场”,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传播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正确而无用”的导向坚守;如果我们缺少发出声音的创新方法,我们就可能失去引领舆论的能力,甚至逐渐失去定力和自信。
  解放日报按照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要求,深入探索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办好党报,提升质量、吸引读者、扩大影响;深入探索如何将主力军投入主战场,加强网上力量,进一步用好新媒体平台,增强传播优势。报社群策群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将上观新闻作为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互联网平台,解放日报实现全员转型,报社组织架构、考核机制、用人机制等也相应深化改革。融合转型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从传统纸媒转型为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以报纸传播为重要依托的新型主流媒体机构。
  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新媒体传播需要产生形式增量,需要处理表达变量,也需要保持价值常量。要保持党媒特色,找到最佳契合点,就必须创新表达方式。我们坚持“报网融合,以网为主”,同时办好精品党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新闻内容改版优化,为纸质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增强传播优势、发展优势。
  比如,在时政报道方面,我们尝试推出“伴公汀”“@康平路”“韩正一周”等栏目,利用一手信息和党报权威视角,深度分析、传递市委声音,回应受众关注热点,引导舆论关注方向。在评论方面,我们一方面不回避热点、敏感问题,尝试尽可能提升评论的“反应灵敏度”;另一方面坚持理性和逻辑,杜绝人云亦云,绝不见风使舵,深度评论栏目“观见”的许多评论,做到有思考、有立场、有判断、有价值观,也带来了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准确传播方面,我们推出的“上海辟谣平台”已成为上海网上主流声音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该平台已建立起谣言收集渠道和快速辟谣机制,聚集起遍布全国的忠实粉丝。今年以来,上海辟谣平台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对“塑料紫菜”“塑料大米”“棉花肉松”等谣言进行澄清,有效遏制了谣言的传播,稳定了民众情绪,起到了正能量的传播效果。
  
三、坚持人才优先,打造过硬的新闻队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对党报而言,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关键在人,核心也是人。
  人才优先、采编为宝,是解放日报社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去年,我们探索实行了采编人员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并聘任了一批首席记者、编辑、评论员,发挥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今年以来,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实践中,我们继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原有组织构架,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的扁平化结构。最近我们完成的稿酬考核制度改革,也是推进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项改革中,报社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同一平台考核,也就是统一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两个产品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倡导网络优先、以网为主,稿酬也向新媒体平台倾斜;二是多劳多得,强化绩效激励,打破原有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的弊端,进一步拉开差距,让那些真正干得多、干得好的采编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用人机制,保持团队活力。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适应融合发展的需要,采编人员从思想意识到能力素质,都要有较大的转变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也是新媒体形势下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在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抓好贯彻落实。
  网络传播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人们没有讨厌理性,是我们提供的理性还不够强大;人们并非不需要或不接受引导,是我们无法提供有效的引导。提升媒体从业者的专业采集、判断、分析能力以及专业写作和复合型制作能力,其重要性紧迫性前所未有。解放日报通过完善激励措施、提供成长空间、搭建事业平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李芸/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