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新闻漫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郑辛遥
新闻漫画,即用漫画的形式报道新闻或评论新闻。它以形象化的手段针砭时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体裁。中国新闻漫画诞生于清末民初,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历史的嬉笑怒骂、时代的酸甜苦辣,都反映在这些画作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更是中国新闻漫画的昌盛期,说明社会需要新闻漫画,读者需要新闻漫画,媒体也需要新闻漫画。但是,当前中国新闻漫画却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很多媒体没有专职漫画美编,漫画专版和漫画专栏等陆续停办,适于用漫画形式表现的新闻题材也变成电脑制图。
本文在试论新闻漫画的属性基础上,对当下中国新闻漫画的现状作一粗浅分析,并对如何实现新媒体时代新闻漫画转型,贡献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新闻漫画的三大要素
新闻漫画融新闻性、评议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形象生动,内涵丰富。
1.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漫画的根本属性。通常漫画作者都以最新鲜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为素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不是凭作者拍脑袋、空穴来风式地创作。面对新闻事件,作者也需要进行分析,找寻到作者的“兴趣点”和读者的“关注点”并使两者共鸣,让新闻事件通过漫画艺术手段演绎成通俗有趣的图像视觉产品进行传播,这是一般用文字报道新闻事件所不能取代的。比如华君武先生发表于1997年的《鱿鱼西行》,就是一幅展现当时重大事件——香港回归的新闻漫画。作者没有渲染香港回归的热闹欢庆场景,而是独具匠心画了英国驻港总督彭定康卷起铺盖灰溜溜走掉的背影,画面简洁明快,再配上“华体”打油诗,两者相得益彰。
2.评议性。西方新闻学中把时事漫画归为新闻评论体裁,因为漫画作者在取材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是讽刺还是歌颂,旗帜必须鲜明。漫画前辈方成曾说过“漫画就是画思想”。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漫画的生命,那么“评议性”就是新闻漫画的灵魂。漫画作者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以幽默诙谐的画面来讽刺批评或赞扬歌颂某些人或事,充分发挥其形象化评论的作用。一幅漫画是否能引人思索,思想深度决定作品的艺术高度。就像华君武先生曾说的:“漫画和其他艺术一样,它要打动人,首先画家要有感而作。画家要明确自己的态度,但他并不是‘表态’。”漫画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创作出好的漫画作品。比如笔者的漫画《飞来“疯”》,就是看到全国各地风景区门票纷纷涨价,游客感叹祖国山河玩不起了的新闻,于是作了此画。漫画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字拟景化,并将人民币符号“¥”设在最高峰,标题借用著名景点“飞来峰”的谐音,批评某些地方过度开发旅游产业且疯狂涨价的不理智行为。这幅漫画反映现实贴近民生态度鲜明,后来还获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3.艺术性。一幅优秀的新闻漫画,必须靠其成熟的绘画技巧来呈现。漫画是“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生活”,需要运用夸张、荒诞等艺术手法,使构图新颖奇特,人物变形有趣,才能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在笑声中获得感悟。我国漫画作者大多数是业余的,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美术基础培训,常常以为漫画是“七分点子三分画”,不注重在构图、人物造型和色彩上下功夫,便草草完成。其实我们应当向老一辈漫画家学习,他们风格多样,各显神通,挥洒自如,既有简洁写意、有黑白装饰、也有精细素描。如果光有好题材、好点子,没有相应的绘画技巧,谈不上有艺术感染力,也就失去了读者。比如孙绍波作《今年过年不回家》(2002年),采用钢笔素描的手法,画了一群过年没有返乡的工友聚在工棚里收看春晚的场景,光影处理到位,画面采取前紧后松,精细绘制,主题鲜明,是一幅耐看的新闻漫画。
二、当前中国新闻漫画存在的十大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闻漫画发展也遇到瓶颈,各报社专职漫画美编的缺失;为了追求速度,本该用新闻漫画而简单地配上制图;随着纸质媒体的发行量下滑,削减了漫画专版和漫画专栏等。这些现象都是面临的新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十个问题:
1.多雷同,少创新。在纸质媒体、多媒体、微信APP端上,常见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的图解式新闻漫画。比如,把贪官画成“戴官帽”、把权力画成“红印章”、把金钱画成“大元宝”、把“小三”画成“裸女郎”、把业绩画成“大箭头”、把谣言画成“黑泡泡”、把灾难画成“大陷阱”,以至画面缺乏新鲜感,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2.多想法,少技法。漫画界始终存在一个“重构思,轻绘制”的现象。由于新闻漫画主要在报刊上发表刊登,以“豆腐干”大小居多,作者觉得没有必要画得太讲究,加之稿费又不高,“生死大权”又在编辑手中,所以总让人有简单潦草的感觉。一幅优秀的新闻漫画,决不是光靠“点子”,要有巧妙的构思、新颖的构图、夸张的造型、谐调的色彩。
3.多粗糙,少精品。目前各媒体新闻漫画来源有三种途径:(1)报社有专职美编画漫画,当班编辑给美编提供文稿,要求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大多因时间紧迫,应景而作;(2)报社向社会漫画家约稿,这一作者群相对稳定,但作品良莠不齐;(3)大部分报社只能向图片公司购买,网上下载新闻漫画。这些作品主题思想表达基本清楚,但是相对缺乏漫画的创意,艺术形式美不够,图解式的多。
4.多搞笑,少幽默。由于受我国港台地区和日韩的休闲文化影响,错误认为新闻漫画也属于“搞笑”范畴,片面强调搞笑成分,常见把“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仙女、老寿星等人物造型作为主要角色,缺乏独特造型能力,表现手法陈旧老套,给读者“似曾相识”之感。好的漫画,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大多数新闻漫画太直白,难免有庸俗、低俗、恶俗之气,少具幽默感的上乘之作。
5.多文字,少形象。新闻漫画既要把新闻事实讲清楚,又不能简单地在画面中“吹泡泡”“贴膏药”(加文字说明),还是要靠作者的绘画技能,靠塑造的形象来表现。当然必要的人名、地名、条例名称等,允许在适合的位置上出现。特别是报刊和新媒体上,常见一些新闻漫画“文字”满天飞,难免有读者会说这不是漫画,而是小品文了。
6.多嘲弄,少辛辣。新闻漫画要求观点鲜明、切中时弊、一针见血。讽刺不是嘲笑、讥讽、奚落,而是通过夸张、比喻、奇巧的幽默手法制造笑料,如果作者把调侃嘲笑当作讽刺,漫画作品中人物表现仅仅停留在怒目谩骂,仰天嘲笑上,就没有讽刺力度。
7.多抄袭,少原创。纵览全国报刊和各种新媒体,抄袭、模仿现象较多,还美其名曰“撞车”。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中国报刊众多,新闻漫画的需求量较大;其二是反正拿一两百元稿费,有些地方报刊稿费更低,作者觉得没必要多花精力,导致许多漫画相似、画面雷同,甚至抄袭。
8.多媒体,少平台。近年,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纸质媒体发行量骤然下降,随着广告的大量流失,大量缩减漫画专版和发表漫画的园地,使许多业余漫画作者失去发表作品的平台。
9.多老年,少青年。我国漫画家队伍也进入老龄化。创作一幅好的新闻漫画很花精力,也有不少漫画家受经济利益驱使,改行画其他画种了。年轻人又都喜欢“动漫”。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所美术学校开设“漫画专业”(有些是动漫专业)。传统漫画讲究构思,通常创作一幅好的漫画需要充分酝酿,可以说是冥思苦想,不少人怕吃这份“思考”之苦,加之其他多种原因,漫画队伍后继无人亟需培养年轻漫画作者。
10.多急就,少探究。目前各省市都有漫画协会组织,但每年各种展览、评奖活动较多,漫画学术研讨活动、研讨新闻漫画的理论建设较少。漫画作者队伍在萎缩,每年各省市美术家协会发展新会员名单中,漫画组新会员明显比其他画种的要少。漫画评论家、史料研究者更是稀缺,应引起各地漫画协会、漫画研究会的高度重视。
三、处理好新闻漫画创作的十大关系
1.宣传口径与个人观点的关系。漫画作者要有大局观念,既要及时了解近期宣传报道精神,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修养,又要正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做到“到位”不“越位”,不打“擦边球”,要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功力。
2.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目前新闻漫画绘制手法还比较单一,勾线淡彩居多,缺少艺术感染力。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同时,也可借鉴国外的一些艺术手段,如用钢笔素描、水彩、油画、漫雕等技法制作,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传统漫画与现代动漫的关系。读图时代,我们要有大漫画的概念,使传统漫画与动漫和谐共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许多报刊的漫画专版已经做了些探索,如《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的《漫画》专版既刊登传统的新闻漫画,也刊登年轻作者动漫造型的漫画。比如《北京晚报》曾连载四格漫画《好奇猫》,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卡通形式也较新颖,受到年轻读者的喜欢。
4.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新媒体的繁荣,给新闻漫画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页面可以比纸质媒体增加很多,还可以附带相关链接,让受众体验到新闻漫画的阅读快感。另外,目前各漫画动漫协会组织均有网站,有些漫画家也有个人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原来一幅新闻漫画只有几万、几十万的阅读量,现在上了新媒体后变成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上千万的点击率。可以说,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两者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5.一稿一投与一稿多用的关系。一稿一投的规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那时报刊较少。而眼下全国有几万种报刊,新媒体更多,它的受众面也不一。一幅国画、油画、摄影作品可以多次刊登,漫画为何不可以呢?目前已经出现一批网络“签约漫画师”,他们与国内各大图片供应商签约,每天关注国内外新闻,随时寻找灵感创作。全国各媒体通过图片供应机构付费下载。这是一种新颖的供需关系,弥补了一些小媒体新闻漫画来源的不足。
6.平时创作与参加比赛的关系。漫画稿费偏低,也会制约漫画的发展。而参加一些漫画比赛,尤其是国际漫画比赛奖金较高,吸引了一批漫画比赛专业户,既能为国争光,还可以个人获益,一举两得,无可厚非。但也不要忘记作为漫画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参加各类比赛的同时,还是要多创作新闻漫画,用漫画作品来抑恶扬善。
7.媒体发表与市场运作的关系。近年来,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曾多次成交丰子恺、张乐平、华君武、方成等漫画前辈的作品,这是可喜的尝试。这也说明,只要漫画家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绘画技巧,新闻漫画不是易碎品,也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8.公益活动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一定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如绘制公益广告,配合宣传部门等机构围绕中心任务创作专题漫画。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报刊、新媒体等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转载新闻漫画作品的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作者个人难以维权。为此,呼吁漫画协会、团体组织联合起来建立保障漫画家作品的知识产权制度,维护作者的知识产权。
9.漫画编辑与漫画作者的关系。首先与作者建立通联关系,不能光索取,还要补给,经常提供相关信息,告知需要哪些方面的新闻漫画。有条件的可组织主要作者下基层采风,收集素材。笔者曾提出三个一点:即刊登漫画的位置大一点,稿费高一点,与作者联系多一点。只有建立友谊,给作者适当的待遇,才会得到好作品。
10.手绘作品与电脑制作的关系。伴随数码时代的来临,近年来电脑绘制的漫画作品渐渐多了起来。借助电脑制作,既可随意修改,又变化多端,有些画面效果确实比人工手绘要强。如天呈画《愚公:智叟,看来这座“山”只有您来移了!》(2017年),画面上乱停乱放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作者仅手绘了几辆,其余是用电脑技术多次复制完成,事半功倍,效果很好。不过,万事有度,参加美术作品展览时作者还是应尽可能展示手绘原稿,让观众感受到手绘作品的气息和真迹的魅力。■
(本文配图见封三)
郑辛遥/《新民晚报》编辑,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