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
当我们开始例行盘点过去一年的虚假新闻时,西方世界关于虚假新闻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
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大量虚假新闻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被认为是影响总统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的胜选,让假新闻狂潮——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狂潮备受关注,很多人都把这股狂潮视为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助力。” ①尽管扎克伯格一直否认特朗普获选与Facebook上的假新闻有关,但在大选之后承认确实有必要对虚假新闻进行严厉打击,并采取设置虚假新闻标签、升级智能甄别系统、加强与事实核查机构的合作、与第三方平台联动、完善算法推荐机制、断绝虚假新闻发布者的获利来源、倾听专业媒体和记者的意见等七大举措,展开针对性的治理工作。②这场由美国总统大选引发的对虚假新闻的关注浪潮涉及虚假新闻的诸多关键面向,如机器算法对于虚假新闻的推广机制、社交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针对虚假新闻的事实核查机制等。其影响之深远,以致《纽约时报》的评论惊呼,“对假新闻的恐慌让人愈发相信,我们生活在“后真相”(post-truth)时代”。③因此,虚假新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预计将于2017年9月在英国加迪夫大学举行的“新闻业的未来”第六次双年会已经将“虚假新闻的出现”列作一个参考的选题,而本次双年会的主题也确定为“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业?” ④
这一轮世界性的对虚假新闻的审视与鞭挞,恰恰表明新闻真实性原则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事实、真相等词汇的内涵也在经受着新的质疑和挑战,这也表明在新的时代继续捍卫真实性原则的极端重要与紧迫。回到中国语境下,这些发生在西方社会的与虚假新闻有关的景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早已存在于我们周边,有的或许刚起于青蘋之末,也有的可能会在未来顽强表现。在对土生土长的虚假新闻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的同时,随时关注域外的同源同宗事态,并予以密切跟踪和研判,正是我们这份年度虚假新闻报告的初心和所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
一、2016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通过梳理2016年的虚假新闻典型案例,我们发现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网帖新闻化”现象愈演愈烈。
在以往的案例中,专业媒体对网络社区(包括论坛、微博、微信等)上的网帖未经证实即转发所导致的虚假新闻案例很多,从2016年的情况看,这一现象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山西屯留县纪委书记被免职”等虚假新闻,都属此类。
一般通行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网络社区的帖子,传播再广,影响再大,除非经过专业媒体的报道,否则不能称其为新闻。这是网帖和新闻之间的界限,也是网络谣言与虚假新闻之间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媒体同行、专业自媒体虽也举起“新闻打假”的旗帜,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但是评出来的不少案例其实不过是网络谣言,尽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却均为网友的自发传播,并没有经过专业媒体的“加持”。由此可见,很多媒体人也混淆了网帖和新闻的概念,那么出现“网帖新闻化”的现象就不奇怪了。
第二,社会敏感问题更易汇聚虚假新闻。
在一些争议性事件中,出于各种目的,总有人会制造真真假假的信息,把谣言当作社会抗议的武器,如雷洋事件中层出不穷的虚假信息。⑤一些虚假新闻,正是搭上了社会敏感问题、公众关切热点的“便车”,才能迅速走红网络,轰动全国。比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回乡不能上桌吃饭,城里媳妇掀了桌子”“礼崩乐坏的东北农村”等虚假新闻的滋生,都与城乡差距大、农村社会问题多有关;《新安晚报》报道的“丢肾风波”、山东电视台生活帮栏目“纱布门”事件(注:我们将在《2016年传媒伦理研究报告》中分析这两个案例),都涉及人们十分关注的医患矛盾。
虚假新闻与社会敏感问题牵扯、互动,其结果往往会更大程度地造成公众情绪的异常宣泄乃至撕裂,负责任的媒体在这方面不可不慎。
第三,新媒体传播生态模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限。
近年来,国外的Facebook、中国的“今日头条”等传播平台迅速崛起,甚至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渠道。尽管扎克伯格及张一鸣都一再否认其技术平台的媒体属性,但正是其将媒体报道的新闻与大量自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相混杂的传播生态,客观上混淆了信息与新闻、事实与虚构、观点与“口水”的界限。而且,由于去人工化的算法主导,一些网络社区上的热点内容被机器自动抓取,未经编辑核实就推送给用户,然后进一步成为其他媒体进行报道的信息来源,于是导致虚假新闻的大面积扩散。
二、2016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与分析
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
【刊播时间】2016年1月4日
【“新闻”】1月4日14:30,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2016年01月04日14时30分03秒,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震中经度:115.52,震中纬度:29.51,震源深度:10千米,震级:6.9。随后,人民日报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等也纷纷开始推送这个消息。
【真相】1月4日14:43,澎湃新闻发文《更正:中国地震台网称江西九江地震消息不实》:中国地震台网发布最新消息: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发生地震,消息不实。其微博也发布消息称:此前澎湃客户端今日推送新闻称,江西九江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此信息为地震台网自动后台录入信息,后经编辑人工核实,此信息不实,向各位用户致歉。
中新网也发布消息称:江西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当日表示,九江未发生地震,此为假消息。中新网记者随后与九江市多位市民连线,他们均称未发生地震,也没有任何震感。
2016年4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等15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指出:
2016年1月4日,上海报业集团所属的澎湃新闻网发布虚假新闻“江西九江浔阳区发生6.9级地震”。经查,该新闻为中国地震台网的测试信息,澎湃新闻网未经核实进行报道,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上海报业集团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停职检查、扣罚奖金等行政处理。
【点评】据我们了解,“九江地震”虚假新闻是由于中国地震台网与澎湃新闻进行技术端口对接测试造成的疏失,没想到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在“即时新闻”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蝴蝶效应”,但无论如何,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才是技术的主宰,把信息采集、发布的所有环节、细节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关时更谨慎一些,类似的纰漏未必不可避免。
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
【刊播时间】2016年2月7日
【“新闻”】2月6日晚,网友“想说又说不出口”在某论坛发帖称:自己是正宗上海人,家庭小康,谈了个男朋友是外地人。今年春节假期在男友的要求下和他一起去江西老家过年,但到男友家吃第一顿晚饭时,“一看到这个饭菜我真的想吐了。比我想象的要差一百倍,我接受不了”。因此她决定与男友分手回上海。网帖一出,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有人力挺“上海女”,也有人支持“江西男”,各方激烈讨论。
2月7日,@华西都市报 官方微博发布了《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的报道。
2月10日,新浪微博账号@风的世界伊不懂 以“上海女子男友”的身份发表声明,希望网友不要苛责“上海女子”。
【真相】这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很快有网友指出其中存在若干疑点。界面、澎湃等媒体也进行追踪报道,从照片、订火车票、返程时间等一系列细节,推断出帖文存在虚假。2月21日,《江南都市报》刊发《“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假的》,报道称: 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根据网络部门的信息梳理,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10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的通报,其中通报了《华西都市报》微博发布虚假报道的查处情况:
2016年2月7日,四川《华西都市报》新浪微博发布虚假报道《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报道称,一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见到第一顿饭后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经查,该报道内容虚假,《华西都市报》新浪微博根据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编发报道,扩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此,华西都市报社对当事编辑及相关责任人做出停职、罚款等处理。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华西都市报》做出通报批评、在2015年度报刊年检中予以缓验2个月的处理,并对其主管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做出警告、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点评】这是一条非常典型的“网帖新闻化”造成的虚假新闻,主管部门的通报已经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其生成路径:最初发表于网络社区的帖子,经由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背书”而成为新闻,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如果把网帖看作一种用户生产内容(UGC),将媒体的官方微博视为专业媒体,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根本看不到专业生产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张力,只有专业媒体对用户生产内容毫无原则的“批发”“转摘”。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要不得。而且,如果不能尽到核实的义务,专业媒体的存在价值何在?
“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
【刊播时间】2016年2月14日
【“新闻”】2月14日,一篇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在《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作者高胜科在文章开头写道:“我要写的故乡杂记却显得些许残酷和悲戚,可惜这并非杜撰虚构,而是真实的写照。”“我的故乡如此沦陷的方式,以及这首难唱曲的哀婉程度,都显得荒诞不经。”文中描绘东北农村种种现象让人触目惊心,甚至“在家里的老人们生不如死、正遭活罪之时,几个农家妇人在密谋着一场向外省远征的组团‘约炮’”。文章一出,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等媒体纷纷转载,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真相】2月25日,新华社发文《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一则虚构报道的背后》,文中称: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记者从辽宁省委宣传部获悉,此文为虚构杜撰。
2月26日,《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文,对《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一文做出说明与致歉:
这篇文章系《财经》春节期间系列随笔文章中的一篇,组织该系列随笔意在借过年重温习俗、回溯传统、描述家乡变迁。后经了解,高胜科今年并未还乡,只是根据过往返乡见闻和今年春节电话采访而成,却发表于“返乡日记”栏目,是不严肃而且错误的;对于随笔中所述家乡的部分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名称等细节方面,记者也进行了加工,影响了文章的准确性,文字表述多有失当之处。文章一经发表,随后再经其他媒体修改标题之后转载,立即广泛传播,造成巨大的争议与负面影响。该媒体编辑部称,发稿把关不严,未经严谨处理的随笔文章,对给文中所提到地区的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深表歉意。
4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等15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其中指出:
今年春节,《财经》记者在未返乡进行实地采访核实的情况下,编写虚假报道《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记述了“村妇密谋组团‘约炮’”等事件。2月14日,《财经》杂志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此文。随后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江苏扬子晚报网、山东齐鲁晚报网等新闻网站和辽宁《大连日报》微博、广西《南国今报》微博、湖南《文萃报》等媒体,未经核实进行转载,进一步扩大传播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依法吊销涉事记者的新闻记者证,并将其列入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对发布该虚假新闻的《财经》杂志和未经核实转载该虚假新闻的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等分别做出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责成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对《文萃报》等报刊及其所办网络媒体做出行政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及其他商业网站转发虚假报道的问题,现正由有关主管部门核实处理。
【点评】《财经》的声明一再强调这篇虚假新闻属于“随笔”体裁。但是,不仅这篇“随笔”开篇即说明了其真实性,新华社的报道也指出,作者高胜科在与新华社记者电话沟通时表示,“他写的是新闻稿,文中的情况是他多年积累的真实情况,并不是编造的”。与此同时,《财经》还强调“其他媒体修改标题之后转载”,才造成巨大争议和负面影响。这种出了问题就避重就轻、推脱责任的做法,似乎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有的态度。作为一家在业界素来享有盛名的专业媒体,这样的态度未免令人有些遗憾。
北大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
【刊播时间】2016年3月15日
【“新闻”】3月15日,《成都商报》报道《北大才女回乡创业 放弃白领 选择快递》,报道称:什邡城区圆通速递公司经理徐璐曾在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北京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工作,成为白领高薪一族。但为了不受夫妻分离之苦,婚后,她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现在,徐璐不仅可以一个人开着货车送快递,还是一个能扛100斤左右快件的“女汉子”。该报道发布后,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引发热议。
【真相】当天下午,澎湃新闻发布《北大新闻系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当事人:是专升本成教文凭》,指出:有网友质疑报道内容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徐璐是怎么在2000年入读的?此外有网友发布了北京大学2000年录取的学生名单,其中并无学生名为徐璐。记者就这些疑点致电徐璐本人,她表示:“我是2003年上半年在北京一所专科院校毕业,然后参加成人教育考试,于2004年2月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读本科,所以是专升本,拿的成人教育文凭。”徐璐说,她并非报道中所写的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强调了自己是专科升本科。
【点评】这一案例令人想起过往的类似事件。2015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乔东毕业后放弃了“铁饭碗”和“架子”,重新高考入读一所民办高校学习矿井建设专业。但事实证明,乔东只是曾在人民大学参加过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两个案例有相似之处,都涉及著名学府的“毕业生”做出了“不符合”社会常理的选择。反常性,当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是,正因为反常,也需要加倍的谨慎,更细致的核查。之前《中国青年报》的案例属于疏于核实,而这起案例则有媒体刻意拔高、制造轰动效应之嫌。“拔高”的是采访对象的学历层次,贬损的却是媒体公信力。
患癌保安资助四川贫困女孩
【刊播时间】2016年3月30日
【“新闻”】自3月5日起,浙江嘉兴多家媒体报道,嘉兴平湖市53岁保安郑菊明,连续八年资助了一名四川宜宾兴文县素未谋面的孤儿彩霞(化名)。年前,郑菊明被查出肺腺癌晚期,却仍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彩霞。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病中的郑菊明还告诉彩霞“自己一切都好”。3月30日,《南湖晚报》以《最美的秘密 八年的牵挂》为题作了深度报道,郑菊明的事迹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传播,网友纷纷为其大义感动,赞其为“情义保安”“嘉兴好人”等。
【真相】4月27日,《成都商报》一篇题为《川浙两地调查:保安实为“孤儿”亲生父亲》的报道称,记者在兴文县采访时发现,“情义保安”的背后藏着一个长达10多年的秘密:郑菊明实为彩霞亲生父亲!郑菊明向《成都商报》记者亲口讲述了谎言背后的全部真相,并忏悔致歉:“我对不起大家,我编的谎言伤害了大家的感情,我真诚地向大家道歉。”
10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的通报,其中通报了《南湖晚报》刊发虚假报道的查处情况:
2016年3月30日,浙江《南湖晚报》刊发虚假报道《最美的秘密,八年的牵挂》。报道称,一保安八年来资助四川一从未谋面的贫困女孩。经查,贫困女孩实为保安的非婚生女,该报记者未能全面深入采访核实,报社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报道刊发。对此,南湖晚报社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责成《南湖晚报》及其主管主办单位嘉兴日报社全面整改,进一步加强新闻审核把关,提升采编业务能力水平。
【点评】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这样弘扬“正能量”的新闻却惨遭反转的事例。有的是媒体有意夸大或掩饰事件中的某些真相,有的则盲目听信事件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在此前的分析报告中,我们已多次强调,这样的新闻破坏的是两个重要的底线:其一是新闻行业的真实底线,哪怕是出于多么高尚的报道意图,新闻都应建立在真实发生的基础上;其二是社会慈善的诚信底线,当人们被“患癌保安”的“义举”所感动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时,真相的出现会让人们感到被欺骗而更加愤怒,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会更难以得到援助。因此,请媒体报道此类新闻时慎之又慎,千万别让“正能量”转换成“负能量”。否则,不仅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更无端损耗着人们的善意。
范冰冰母女共侍大佬
【刊播时间】2016年5月5日
【“新闻”】5月5日,中国日报中文网转载了一篇名为《揭范冰冰母女二人同侍香港老大惊人真相》的文章,文中称:华谊员工所说的杨受成只是其中一个包养范冰冰的大户,其实包养过她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而且是母女上阵。5月24日该网站便收到了民事起诉状。
【真相】7月19日,中国日报中文网向范冰冰发道歉函,称:“本网在未进行核实的情况下转载上述不实的文章侵犯了您的名誉权。因此,本网于2016年5月24日收到民事起诉状后第一时间删除了该篇不实文章,并联系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删除快照。因为处理及时,该不实文章并未大面积扩散。”并向范冰冰道歉:“本网内部已对相关负责人做出严肃处理,并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谨此,再次对范冰冰女士致以最真诚的歉意。”
7月21日,新浪微博@范冰冰工作室 发出中国日报中文网的道歉函,并评论道:“谢谢!尊重事实,报道真相,是新闻媒体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应有体现。我们希望这样的‘搏眼球’不再有!”
【点评】“范冰冰母女”“同侍”“香港老大”,这样的“新闻”当然十分劲爆。如果中国日报中文网编辑要说自己并未察觉这样的轻薄不雅文字对当事女性的伤害,那么他早就应该离开这个岗位。可是,吸引流量的巨大诱惑,转载而非原创的道德卸责,让此类虚假新闻往往能够大肆传播。这次,范冰冰的侵权诉讼给媒体类似侥幸心理提了个醒,对范冰冰工作室的声明,也不妨抱着谦卑之心自省。
津巴布韦总统因奥运会没能得奖牌下令逮捕代表团
【刊播时间】2016年8月26日
【“新闻”】8月26日,环球网报道《津巴布韦总统因奥运会没能得奖牌下令逮捕代表团》,称:据台湾“中央社”及8月25日尼日利亚媒体PM News网站报道,津巴布韦奥运代表团因没能在本届里约奥运会收获奖牌,引总统穆加贝震怒,他下令该国警察总长逮捕扣押津巴布韦奥运代表团。代表团23日一抵达首都哈拉雷国际机场立刻被捕。网易、凤凰网、东方网、央广网等网站纷纷转载。
【真相】8月26日晚,新华社发文称:津巴布韦官员26日表示,媒体关于“津总统穆加贝要求逮捕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津巴布韦运动员”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国际在线记者发现,这样一条涉及津巴布韦总统的新闻最初却是在尼日利亚一家网站上刊登,被台湾的“中央社”翻译成中文,随后被凤凰网、网易等国内网站不加求证就转载出来。
【点评】国际在线记者采访了津巴布韦体育部官员,他认为这一消息是反对党制造出来的谣言,怀疑与该国当前的国内政治状况有关。而据微信公号侠客岛的考证,这条新闻的初始来源是一家名叫Onetainment的网站,是一家非洲版的“洋葱日报”。尼日利亚、肯尼亚的一些新闻媒体将这个信息传播开来,并远播至中国。⑥环球网又不加辨别地就把它从台湾“中央社”转载过来,并冠以“综合报道”的名头。作为一家专注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媒体,栽了这样的跟头,太说不过去了吧。
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
【刊播时间】2016年10月6日
【“新闻”】10月5日,一篇题为《这家公司每天早上女员工排队 老板依次接吻》的帖子发布在铁血社区,文中称:这家公司位于北京通州马驹桥,是一家销售自酿啤酒机器的公司。公司一多半是女员工,为了把公司企业文化搞出特色,凝聚员工人心,公司规定: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时间是公司团队建立感情的特殊时间。每天女员工排队,接受老板的依次接吻。随后,相关视频及其截图在网上热传,东方头条、光明网、央广网等媒体纷纷转发。
【真相】事实上,这段视频8月初就在网上流传,凤凰网等媒体也曾发布过。10月8日,搜狐极光发文《女员工每日排队吻老板?视频显示在玩传递游戏》,文中称:从视频上看,员工正用嘴传递东西,东西还曾掉落过,而非网传的“接吻”。10月8日上午,有网友在相关爆料微博下评论称,“这明明是苏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而且你确定是在亲吻?男的不是领导,都是员工,在做接瓶盖游戏,现在女的因为这事已经辞职了,舆论压力太大”。
【点评】这则新闻登上了《纽约时报》,被作为中国也处于数字化驱动的“后真相”环境中的一个例证。⑦据微信公号“氢媒工场”的梳理,网帖中的视频最早出现时题为“某公司团建现场:女员工站一排跟男领导接吻”,所谓“接吻”是因为玩游戏的纸片太小、视频略显模糊给人的错觉。不久有好事者将标题变成女员工排队“亲吻老板”。到了10月,报道又在网上传播时,题目已经变成“女员工每天排队和老板接吻”。⑧从其生成路径来看,这又是一条原发于网络社区的帖子,经由专业媒体的转发“加冕”成为“新闻”,再经过新旧媒体的跟风报道成为热点。⑨当它是真新闻时,点击量平平;一旦被注入了职场、两性等解读元素,迅速获得了超高的关注度,其背后畸形变态的推手不言自明。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诺贝尔奖
【刊播时间】2016年10月13日
【“新闻”】10月13日傍晚,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前半个小时,一财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就率先发布《村上春树又陪跑,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16年诺贝尔文学奖》,称:瑞典文学院刚刚宣布,86岁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
【真相】当晚,瑞典文学院公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这让提前将诺奖颁给阿多尼斯的媒体被打脸。澎湃新闻在10月14日发文《昨天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中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称: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提前泄露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奖,许多记者据这“可靠”消息半信半疑囤稿时,发现阿多尼斯在Twitter上发声:“几分钟前接到瑞典学院电话说我中诺贝尔奖了,棒棒的!”一时间这个名为Adonis的账号真假难辨,但无形给阿多尼斯加了筹码,也让中国记者大着胆子发布阿多尼斯获奖的新闻。
【点评】这又是一起“抢新闻”惨遭“打脸”的实例。说实话,早几分钟迟几分钟发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新闻真的有那么大价值吗?我们一直以来都相信“快”的价值,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其意义。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周期往往以天来计算,而在新媒体时代计时单位变成了秒。在这样的环境下,“快”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而且,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在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的时候,往往并不关注其来源;然而一旦被证实是虚假新闻,他们反而会去考察一下究竟哪家媒体出的错。“快”以假为代价,得不偿失啊。
山西教屯留县纪委书记屉世贵被免职
【刊播时间】2016年10月15日
【“新闻”】9月30日,屯留县纪委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屯留一中南校区部分教师聚餐饮酒问题的通报”,引发舆论关注,并受到诸多质疑。通报称:屯留一中南校区高二年级负责人段旭东、孙膑及22名高二年级班主任在学校放假后,到屯留县曙光商业街金海棠饭店聚餐且饮酒,其间共花费1390元,采取AA制付费。通报指出,此事发生在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工作日中午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责令段旭东、孙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做检讨,对参与的其他22名班主任进行集体约谈,并对此事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
10月15日上午9:34,新京报网刊发报道《山西24教师聚餐被通报批评续: 县纪委书记被免职》称:10月14日屯留县官方针对此事回应称,上述通报批评是该县纪委主观臆断、生搬硬套做出的错误决定。目前已按程序免去屉世贵纪委书记职务,并改组县纪委班子。并由纪委新班子会同县公安局、教育局对屯留县一中聚餐教师的聚餐原因、资金来源重新审议认定。
【真相】10月15日10:54,澎湃新闻报道《网传山西屯留纪委书记因教师聚餐事件被免,官方称通报系伪造》称:记者10月15日上午针对这则信息向屯留县委办核实。一名工作人员称,“这是假消息,县委办没有出过这个所谓的文件”。上述工作人员也指出,屯留县纪委书记名叫李文平,而非媒体报道中的“屉世贵”。有网友猜测,“屉世贵”或为“替死鬼”谐音。
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10月15日上午,屯留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昨天已在微信朋友圈发现这条县委改组县纪委班子的谣言,已就此事向屯留县公安局报案。
当天11:50,新京报网发布快讯《屯留官方辟谣“纪委书记因教师聚餐事件被免”:文件系伪造》,指出:新京报记者从山西屯留县纪委获悉,上述文件消息为网友伪造。该县纪委一名工作人员称,教师聚餐遭通报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中,当地从未发布类似文件,纪委书记目前也正常在职。该工作人员表示,将对假消息来源进行调查。
【点评】这一次中招的是新京报网即时新闻,“即时”强调的自然是快速发稿。从报道中也能够看出,记者并没有做出采访,只是将网上流传的这份通知内容进行了转述。没想到最关键的材料居然是网友伪造的,它表达的可能只是网友的一种愿望,甚或只是揶揄、调侃而已。要想避免这次虚假新闻的发生其实很简单,只需打个电话给屯留县纪委即可,新京报网即时新闻的第二篇跟踪报道正是这样做的,通过核实对先前的错误予以更正。
三、报道事实,新闻业的宿命
以上具体评析的案例只是2016虚假新闻的一小部分,而且我们在搜集数据的时候发现,还有大量5W模糊的疑似虚假新闻,因为没有引起太大反响或造成负面效果,故并未被追踪查证。可以说,在经过略显“沉寂”的2015年后,2016年的虚假新闻又呈现出持续高发的态势。仅2016年上半年,被披露出的虚假新闻案例不仅数量上远超2015年同时期,而且影响力更为巨大。⑩
从2016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来看,我们认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网帖新闻化”造成“新闻(媒体)网帖化”。
如前所述,网络社区的网友帖子通过专业媒体的报道,转化为虚假新闻的占相当比例。对这种情况,我们概括其生成路径如下:
1.网络社区的热点话题因点击量较高而被成功设置为具有“新闻价值”的议题;
2.个别专业媒体经不住诱惑,在核实较为困难或为抢发新闻未进行核实的情况下进行报道;
3.媒体间议程设置功能显现,其他媒体纷纷援引转载,造成虚假新闻更大范围的流传。
总之,“网帖新闻化”的实质是网络社区为专业媒体设置议程,专业媒体扮演了照单全收的角色。甚至有专业媒体为此发明了“客观报道网络传闻”的“专业”理由。2016年,中国证监会处罚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的决定书[11]中说,2016年2月24日中午,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始流传“3月1日起创业板全面停止审核”相关信息,成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连续向三位相关人士求证,均未能核实传言的情况下,仍于25日凌晨发表了《注册制改革授权下周实施 股票市场步入敏感期》的报道,称“2月24日下午出现的一则传闻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该传闻的内容是‘知情人士透露,自3月1日起创业板将全面停止审核,后续按注册制实施;主板和中小板暂时未定,择期再做安排。’不过,当记者向一位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求证这一消息时,其明确表示没有听说。而后,记者又向多位中介机构人士求证,均未能确认这一传闻的真实性”。“每经”对此辩称,证监会处罚“混淆了传闻内容虚假和传闻作为现象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意思是说我报道的传闻是(在网上)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它的标题却已经肯定传闻为真。2月25日沪深股市大幅度下跌平均约7%,不能不说同这条报道有关。与此类似的,还有许多标题就标明“网传”的所谓新闻。其实,这不过是新闻业初创时代的“有闻必录”的另一种形式。
“新闻网帖化”,也就意味着专业媒体事实上成了网络社区的“二传手”,这种现象泛滥,将造成“新闻(媒体)网帖化”,媒体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责任,其存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关管理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现象,2016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中,专门强调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通知》还要求,“各网站要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包括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在内的各类网络平台采编发稿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严禁网站不标注或虚假标注新闻来源,严禁道听途说编造新闻或凭猜测想象歪曲事实。各级网信办要切实履行网络内容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假、失实新闻信息。” [12]这些要求抓住了治理网络虚假新闻高发的关键环节,但究竟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并不令人乐观。
第二,核实流程与核实能力均有欠缺。
西方新闻界有句话叫:即便你妈妈说爱你,也请核实。比尔·科瓦齐与汤姆·罗森斯蒂尔的名著《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第三条原则就是: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13]可以说,核实,是新闻工作者和专业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新闻业的社会价值所在。通过梳理虚假新闻案例可以发现,许多媒体正是在核实方面出了问题。
核实,作为采编流程的关键环节,在一些媒体当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比如前面说的把网帖拿过来当新闻进行报道的情况,再比如“慈善保安”案例中,媒体对当事人的自述完全没有质疑,缺乏核实意识,最终只好吞下传播虚假新闻的苦果。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时下仍有不少媒体认为,转载其他专业媒体的报道可以不加核实。但实际上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下发的《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四)款就明确规定:“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新闻转载的审核管理制度。转载、转播新闻报道必须事先核实,确保新闻事实来源可靠、准确无误后方可转载、转播,并注明准确的首发媒体。不得转载、转播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严禁在转载转播中断章取义,歪曲原新闻报道事实,擅自改变原新闻报道内容。”因此,我们看到2016年度主管部门不但处罚了部分虚假新闻首发媒体,同时也处罚了不少转载媒体。
核实,还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业务能力,衡量其专业水准的高下。因为专业能力、素养的问题,有些记者全然不知怎样进行信息核实,因此上当受骗。比如阿多尼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虚假新闻,一些媒体既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核实渠道,也无法联系到阿多尼斯本人,看到名为“Adonis”的Twitter帖子,就以为得到了权威证据,殊不知网络时代,注册一个虚假账号甚至设置虚假网站已经十分容易。
无论作为一种流程还是一种能力,核实,在当前信息海量、众声喧哗、鱼龙混杂的传播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国外一些媒体人还创办了专事信息核查的网站。
在新闻专业领域核实的价值及实践,在这里,不妨引用2016年新修订的《法新社编辑标准与最优操作手册》[14]中的原则,供我们的媒体参考:
我们有责任探寻真相,而不仅仅被动地报道所获得的信息。我们必须质疑消息来源。我们可以精确地引用政客的话,但是他/她说了准确的事实,道出了真相吗?救援人员是从哪里得知伤亡人数的呢?演讲中援引的数字正确吗?
我们有责任去报道新闻,但必须格外注意新闻人物话语中矛盾或不准确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竭尽所能,提供尽可能清晰易懂和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
当下,谣言肆虐于网络和社交媒体之中,记者的专业角色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通过身份可确认且可靠的信源,提供准确并经过核实的新闻报道。
第三,社交媒体时代的事实不足与观点过剩。
虽说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公众来说,他们最多能够成为现象的记录和传播者,而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则缺乏专业的追踪、调查能力。比如2009年一位网友用手机拍下全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迫降哈德逊河的场景,发表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不但迅速传遍全世界,甚至胜过随后路透社记者拍摄的照片,登上了次日许多美国主流大报的头版。这被视为业余新闻生产胜过专业新闻生产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在第一现场上业余网友取得优势,但是究竟这架客机为何迫降,机长如何操控从而避免人员伤亡的?类似这些问题,则需要专业媒体的采访调查。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拥有了自己的传播渠道。但绝大多数自媒体账号,以提供非新闻类信息、观点,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口水”评论为主。因为事实生产需要更多专业技能和成本,而借热点事件发表一下意见,写几句评论,门槛相对低得多。因此,新媒体传播领域,整体出现事实供给不足、观点供给过剩的现象。
一个王宝强离婚事件,一天就可以催生1万多篇评论,其中800多篇“10 万+”爆文。[15]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一些专业媒体也热衷于“蹭热点”,在事实真假莫辨的过程中就急于发表评论,往往使用“不管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认为……”“不管事情是否是真的,类似问题的确存在……”的句式,逃避新闻媒体首先必须进行事实报道的责任。[16]然而,如果这种议论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上,其论点还能立得住脚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裁撤深度报道部门、调查报道部门,这是否意味着事实、真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与媒体放弃专业坚守,新闻事实供应不足这个大背景密切相关。这大概也属于原著名传媒人吴晓波所说的“新闻空心化”的现象吧。
吴晓波认为:近年来,自媒体的兴盛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没有了兢兢业业的信息采集者,则所有的公共言论均为没有凭借的无根之莲,那个自由是空空的壳。如果“新闻空心化”成为未来财经世界的“新常态”,那么,新闻事实的真实呈现将不可能,舆论将被情绪和有力人士操控,公共利益的理性维护将变得越来越困难。[17]尽管出现了“后真相”时代的说法,但是追寻真相永远是新闻业不容置疑的硬道理。在这个传媒危机的大变局中,不忘初心,重新回到对事实的报道,则是新闻业的使命与宿命。■
①纽约时报中文网:《“后真相”时代,谁来定义假新闻?》,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61206/all-the-fake-news-that-was-fit-to-print/dual/
②腾讯全媒派:《小扎要发动吃瓜群众事实核查》,http://news.qq.com/original/dujiabianyi/facebookxinjucuo.html
③纽约时报中文网:《“后真相”时代,谁来定义假新闻?》,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61206/all-the-fake-news-that-was-fit-to-print/dual/
④https://www.cardiff.ac.uk/news/view/530810-the-future-of-journalism-conference-2017
⑤胡泳:《谣言作为一种社会抗议》,《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年总第9期
⑥侠客岛:《没天理!今天居然被这个假新闻刷屏了》,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2NTIwMA==&mid=2651078569&idx=2&sn=ad8eb14a9e6ec59d95ba0f1322fe75e9&scene=0#wechat_redirect
⑦纽约时报中文网:《“女员工排队吻老板”和一个“后真相”的中国》,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1014/china-kiss-the-boss-video/
⑧氢媒工场:《女员工排队亲老板?假的!这些媒体小编排队跳坑才是真》,http://chuansong.me/n/935100243175
⑨肖桂来、田秋生:《混合媒介文化视角下的假新闻生产逻辑——基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城里媳妇怒掀桌”事件的考察》,《当代传播》2016年第4期
⑩卢永春:《2016上半年虚假新闻基本特点及态势》,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705/c354318-28526419.html
[11]《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有限公司、李智)》〔2016〕114号,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12/201610/t20161014_304601.htm?winzoom=1
[12]人民网:《国家网信办:社交工具上内容未经核实不得作新闻刊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703/c1001-28519812.html
[13][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连晓东译:《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第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法新社编辑标准与最优操作手册》,《新闻记者》2016年第6期
[15]搜狐娱乐:《王宝强离婚,头条号产出 832 篇 10 万+爆文》,http://yule.sohu.com/20160816/n464425807.shtml
[16]比如“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中,《人民日报》2016年2月15日发表署名李拯的评论《以社会进步破除身份迷失》就说:“帖子的内容是否真实尚待核实,但类似的事情确实曾有发生……”。
[17]吴晓波:《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88051.html
本文执笔:白红义,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海伦,《新闻记者》特约研究员;陈斌,东方网高级编辑。感谢课题组专家《新闻记者》特聘顾问吕怡然、魏永征、贾亦凡,《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等各位老师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