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93页
  • 94页
  • 95页
  • 96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以版面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海外报纸曼德拉去世报道版面评述
□ 郭建良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这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人离世,成为2013年世界各国媒体倾心报道的重大新闻,精彩的报纸版面今人目不暇接。
  
欧洲报纸的“拳头”版面
  欧洲诸多国家的报纸报道曼德拉去世的版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形,但是在照片的选择与使用上也有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喜欢使用“拳头”照片。当然,在这里,拳头代表着团结、力量和成功,而不是暴力。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版面,是2013年12月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出版的《公共报-里斯本版》(Público - Lisbon Edition)头版。通栏一张黑白大照片几乎铺满全版,照片浅灰色背景上,是曼德拉右拳的大特写。这幅由瑞典著名肖像摄影师汉斯·吉达(Hans Gedda)拍摄于1990年的照片,由于使用了哈苏大底片相机拍摄,画面质量极佳,质感表现极好,又被编辑这样大版面地使用,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远远看去,整版就一个巨大的拳头,震撼人心。整个版面没有大字标题,只在照片的右下角标明曼德拉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份。为了与灰调照片形成和谐的效果,原本彩色报头中的商标似的红色大字母“P”,改成了黑色,原本是反白的小字“公共报”(Público)也改成了红色。黑红搭配是非洲人最喜欢的色彩搭配方式。这些细节的处理,表现出报纸对曼德拉的敬仰以及对非洲风俗的尊重(图1 图1见本期封三)。
  同一天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太阳报》使用了汉斯·吉达在同一时间拍摄的曼德拉“握拳照”,只不过不是拳头特写,而是曼德拉的半身肖像。身着正装、表情肃穆的曼德拉笔直站立,举起右拳,凝视前方,仿佛是在庄严宣誓。这份有名的娱乐小报一改往日版面“浓墨重彩”的特点,除了报头以外其余全部采用黑白设计,虽然一如既往使用了大标题,但是没有使用浓重的颜色字,而是白字勾黑边压图排在照片下半部,与灰调照片保持了统一的色调。从版面左下角的内容提示上看,该报对曼德拉去世的报道做足了准备工作,拿出8个版面报道了曼德拉的生平事迹(图2 图2见本期第93页)。
  另一个让人震撼的“拳头版面”出现于同一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版的《标准报》(De Standaard)头版。一幅曼德拉将拳头放在额头,抬眼凝望苍穹的黑白特写照片占据整个版面。拳头占了画面的上二分之一位置,远看这个版面,也是一个大拳头。眼神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另一个视觉形象,不但将焦点精准地锁定在眼睛上,而且光也用得相当出色。这个宗教仪式般的神情和姿势,传递出强烈的力量感与神圣感。在所有的景别中,最难把握的就是特写,尤其是人物特写,要通过细节透视人物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这很难做到。眼神和手势又是特写中最能揭示人物思想和情感的视觉元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势和眼神处理得如何,标志着作品的成功与否。紧握的拳头代表着力量,凝望的眼神代表着信念,将拳头放在额头,是力量与信念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曼德拉精神与性格的形象概括。
  这也是汉斯·吉达的作品。1990年刚刚被释放的曼德拉出访瑞典,汉斯通过外交渠道争取到了给曼德拉拍照的机会,他抓住时机拍摄了一系列曼德拉肖像佳作。在曼德拉去世的新闻报道中,许多国家报纸头版使用了汉斯这次拍摄的作品,但用得最具震撼效果的还是这份《标准报》。在版面设计中,编辑沿着版心勾出很细的灰色边线,在边线与照片之间留出很窄的空间,形成照片白边的效果,有很强的装饰性。报头去底、去线之后压图放在版面左上角。除了报头,全版也只有曼德拉的名字和生卒年份,没有大字标题。这个版用图片而非文字来揭示了曼德拉的精神世界(图3 图3见本期封三)。
  以上三份报纸头版汉斯·吉达的摄影作品均属“棚内摄影”作品,属于典型的新闻人物肖像。还有些报纸头版的照片则完全出自新闻现场,在摄影的技术技巧上虽比不上汉斯的作品,但是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生活气息。
  法国《马赛报》(la marseillaise)2013年12月6日和7日连续两天在头版大版面使用曼德拉生活中的“拳头照”。6日头版,整版一张曼德拉出席活动时挥拳向群众致意照片;7日头版,通栏一张照片占去上半个版面。照片上是南非儿童在曼德拉挥拳演讲照片前面有模有样地学着曼德拉的挥拳姿势的情景,似乎在表现曼德拉精神的传承(图4 图4见本期第95页)。
  “拳头照片”用得最“豪迈”的是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2013年12月6日,该报采用了遇到特别重大新闻事件惯用的通版排版方式,将第一版和最后一版打通,一张照片横跨两个版,如海报一般,气势如虹。
  编辑选择了曼德拉坐在户外的椅子上,攥紧的右拳举过了头顶的照片。摄影师将焦点对准曼德拉的脸部,由于景深控制得很小,背景上的绿树虚化成了形象不可辨认的绿色色调,形成了虚体背景。挥动的拳头也在景深范围以外,虽然轮廓还在,但是已经没有了质感。显然,摄影师要突出的是曼德拉平和的神情,而非挥动的拳头。
  《泰晤士报》在版面的设计上,体现了一切为突出照片服务的理念,文字很少,也很小,且不用刺激的颜色,即便是黑白两色也不用到极端。这个版上所有文字包括报头都是浅灰色的。版面右下角照片虚体背景上是曼德拉的名字和生卒年。版面左上角用小字以诗歌的排版形式引用了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一段名言:“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会因为肤色、出身或者宗教信仰去恨一个人,恨需要学习,既然人们可以学习恨,那么同样可以教会他们爱,爱比恨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对折之后的头版,就只剩下曼德拉表情平和的头像,和象征着和平的绿色背景(图5 图5见本期第95页)。
  在监狱里,曼德拉曾教会狱友如何用拳头证明黑人团结的力量:一个手指代表自己,只有所有的手指攥在一起才是非洲国民大会的象征。出狱后,他依然以团结的力量、宽容的态度最终实现非暴力的种族和解。所以,欧洲报纸选择使用代表着团结力量的拳头照,不仅表现了曼德拉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他的奋斗历程。
  
巴西报纸上的“手掌”与“非洲”
  以“手掌”和“非洲”图案作为头版主图主要体现在南美洲国家巴西的报纸上。
  2013年12月6日,在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出版的《卡塔琳娜日报》(Diário Catarinense)头版,设计得仿佛一幅黑白装饰画。黑色的画框内,是一个巨大的黑白掌印,这是曼德拉在10年前用自己的右手创作的一幅手印画。在众多使用曼德拉肖像做头版主图的报纸中,这个版面的确显得与众不同,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图6 图6见本期封三)。
  2003年2月份,退出政坛的曼德拉在罗本岛他自己的画室里作画时,一不小心右手按在了颜料上,他想用白纸把手擦干净,当他将手按在白纸上的时候,奇妙的效果出现了,纸上留下了清晰的手掌印,不可思议的是掌心空白处恰好形成一个非洲版图的形状。这激发了曼德拉创作手印画的灵感,他在自己的手印下面签名,一幅手印画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同年5月14日,英国伦敦著名的贝尔葛拉维亚画廊展出了曼德拉的这幅手印画,各国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不小的轰动。原作是没有标题的,画面中除了“掌印”就只有曼德拉的签名。曾有媒体以“右手与非洲”为其命名,既概括了画面形象,又蕴含着丰富内涵。
  这次巴西《卡塔琳娜日报》以“右手与非洲”作为头版主图来设计报道曼德拉去世的版面,可谓匠心独运。用曼德拉的作品悼念曼德拉,在沉痛的哀思中更多了一份由衷的敬仰。而这幅手印画的创作背景以及它的深刻内涵,又使得这个版面立即有了新闻报道以外更加丰富的弦外之音:作品的诞生地——罗本岛,正是曼德拉度过漫长铁窗生涯的地方。昔日的监狱,今天的画室,这种转变本身就是对曼德拉追求自由解放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好诠释;而手印画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让读者从手印的纹理中清晰看出时光荏苒和历史印迹,体会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感受坚定的信念带来的坚韧力量;手掌尤其是右手掌,往往是权力的象征,而曼德拉最为人称道的品德之一,正是他对权力的淡然态度,只做了一任总统便不再参选全身而退,且远离政治;掌心的“非洲”,更是这幅作品的“神来之笔”,有无限丰富的解读空间,曼德拉为非洲人民争取自由、平等奉献了一生,而非洲乃至全球爱好和平的人们也对曼德拉的事业给予赞赏和支持。
  整个版式的设计采用了留白手法,只使用黑白两色,既简洁又庄重,干净利落。沿着版心走的黑色边框,没有采用等宽形式,上下两边略宽,左右两边略窄。略宽的上下两边内将平日里原本放在报头下方的报眉内容反白印在其中,字虽小,但醒目。这样一来,框起的版心部分没有了报眉和报眼,新闻纸的色彩被削弱,装饰画的效果被加强。版面没有过多的说明性文字,报纸名字的上方两行小字是曼德拉的一句名言,版面的右下部用小字介绍了这幅手印画的出处——伦敦的一个画廊。其余,全部留白。强烈的黑白对比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
  2013年12月6日,在巴西圣保罗出版的《圣保罗日报》(Diário de S. Paulo)头版也在“手掌”与“非洲”之间寻找设计灵感,主图是曼德拉左手掌心特写,掌纹清晰可见。手掌的下方是一组醒目的数字“46664”,这是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的囚犯代号,标志着他是1964年的第466位囚犯。这个号码后来成了曼德拉身份的一部分。号码的下面是三行小字:“入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总统”,寥寥数语概括了曼德拉一生。照片的左上角是黄色大字标题:“曼德拉逝世”。白色副标题:“战胜种族主义的象征”(图7 图7见期第96页)。
  2013年12月6日,在巴西巴西利亚出版的《邮报》(Correio Braziliense)头版,整版使用一张曼德拉微笑招手的照片。这幅由路透社编发的Shaun Best摄影的作品不但捕捉到了曼德拉亲切和蔼的笑容,更突出了他五指张开频频挥动的右手手掌,手掌中有曼德拉的签名。这一似乎不被其他记者关注的细节,被Shaun Best观察到,并用恰当的快门速度拍下,有签名的掌心部分拍得很实,摆动较快的指尖部分拍得较虚,虚实之间不但突出了签名,也具有动感。这幅作品,不但塑造了老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也表现了他的风趣幽默的性格(图8 图8见本期封三)。
  整个版面也十分简洁,除了照片几乎没有其他视觉形象。浅灰色的标题字“最后的自由英雄”放在照片的空白处。版面的底边,左边是曼德拉出生年份,右边是去世年份,中间两行小字是曼德拉的那段广为人知的名言“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会因为肤色、出身或者宗教信仰去恨一个人……”整个版面呈现出和谐的灰色调。
  巴西报纸的个性不仅表现在图片的使用上,也体现在版式的设计上。12月6日,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出版的《零点报》(Zero Hora)头版,左右居中,一分为二,左边铺黑底,右边留白底,黑白分明,极为显眼。老年曼德拉表情庄重凝神沉思的特写照片放在版面的左边,使其大部分形象处在黑背景上,只有面容的一小部分“跨越”了黑白分界线。右半部白纸黑字,除了报头中的“Hora”,就是上下居中如诗歌排版一样的几行小字,是曼德拉的一句名言:“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一个人已经为他的国家和他的人民尽到责任了,他也就能安息了。”名言的下面是曼德拉在“右手与非洲”手印画上的签名笔迹。
  这家巴西知名日报一反常态地做这样一个版面,似乎是在诠释曼德拉的一生都在为争取“黑白平等”而奋斗,并最终赢得了平等(图9 图9见本期封三)。
  巴西这几份报纸的版面设计,给业内人士的启示是,做一个好的图片编辑,不但应该具有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更应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倘若不知道那幅“右手与非洲”的相关故事,就很难把握这幅作品的意义,也就无法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版面。■  
  
  作者系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本文为作者承担的青岛农大社科课题“海外报纸版面设计研究”内容之一,课题号:613Y60。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