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83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话说“内容为王”之“王道”
□党艳红
  当一些媒体老总在台上侃侃而谈“内容为王”时,或许压根就没想到“内容为王”背后的“王者”是谁?答案本来应该很清楚。且不论“内容为王”的观点是否正确,倘内容确实是“王”,那么生产、提供、丰富内容的必然不是物,而是人——新闻记者。故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内容为王”之“王道”就是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成长环境。
  然而殊不知,如今中国诸多媒体的一线记者群体正处于一个窘境:少、差、跳。
  “少”者,“少”当益壮也。大多数冲锋于采访一线的记者是20多岁的年轻人,超过40岁已属于珍稀“老人”。即便招收成熟人才,年龄的“准入线”也一再压低:《新京报》原则上不超过25周岁,《法制晚报》的上限为30周岁。可以说,这也出于无奈,采访越来越成为一种体力活,每天如果不完成2000字的工作量都不好交差。非年轻人难以承担啊!
  “差”者,职业境遇今不如昔也。十几年前,新闻行业还被视作精英荟萃之地,踏破门槛、挤破脑袋还未必能进入。而眼下,至少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优秀人才越来越不愿意跻身其列。据悉,以“天下记者家”为傲的复旦新闻学院,近几年当记者的毕业生比例低得惊人,大部分“才子才女”要么出国留学,要么加盟外企、国企,或“国考”当公务员。
  “跳”者,跳槽者日趋频仍也。在新鲜血液“供血不足”的同时,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成熟人才也频频“逃离”新闻界,投奔他们所认定的前途无量的事业。他们中有的转身为新兴媒体如各种网站打工,有的完全改弦更张彻底转业,也有的则索性自主创业了。
  这种窘境的形成,固然有传统新闻业衰退的外因,但从内因看,目前通行的考核、晋升机制存在的弊端显然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在一些都市类媒体的带动下,绝大多数媒体开始使用“工分制”对记者进行考核,并逐渐成为一个“行规”。所谓“工分制”就是根据数量和质量对记者的稿件打分,并根据分数计算收入。这种考核机制,使得记者的底薪非常低,通常仅数百元,所以必须“多写多得”。这就导致“跑量”重于追求品质,次品多而精品少。
  客观上看,“工分制”实行之初,在调动记者工作积极性上确有一定的作用。考核和收入的压力使得记者们改变以往慵懒的作风,开始勤奋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分制”逐渐显露其弊端。首先,虽然考核将数量和质量并重,但实际上往往是以数量取胜。其次,在这种貌似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考核中,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往往占有极大的优势。为了填充大量版面,报社也默许这一规则,致使新闻工作居然也成了“吃青春饭”的行当。再次,这种准计件制的考核机制,客观上使记者沦落为“新闻民工”,对媒体的忠诚度、归属感急剧下降,职业素质的提升、事业心的养成,也了无动力。再加上在“工分制”实施之初,记者的收入在社会上尚属一流,而目前在沿海地区却已属于中下游,因此一些有想法有门路的记者都纷纷选择了离开。即便在内地,记者对职业的自我评价也随着收入的相对减少而不断下降。
  就笔者所在的媒体而言,不管是“在编”的老人,还是“社聘”、“部聘”人员,均实行全员聘用制,收入的68%是“活化部分”,纳入量化考核,若生病或事假都只能拿到工资的32%。同时,实行淘汰制,连续三个月考核没完成工作量便直接解聘;连续两个月没完成工作量则待岗。所以,大家自感生不起病,请不起假,不得不像上足发条的机器,连续运转,透支体力心力。
  在这种状况下,年轻记者身心疲惫不堪,却在晋升通道上难见希望。一般而言,如果35岁没有被提拔重用,那么记者就会产生心理恐慌。要是继续在一线采写新闻,压力过大;但不做记者,又能做什么呢?据笔者所见,一大批比较优秀的记者在40岁左右纷纷退出了采编岗位,涌向行政后勤部门,造成事实上的人才浪费。
  新闻队伍的窘境,已经引起关注,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的主要党政领导提出要“善待记者”,不要把记者当做“计件工”使用,要让记者有归属感。这无疑非常正确,十分必要。为此,就必须革新目前的考核机制,为一线新闻工作者营造理想的成长空间。
  首先,绝对化的“工分制”应该取消。在奖优罚劣的原则下,建立适合记者特点的考核机制,并充分考虑资深记者的实际情况,以切实鼓励记者多出精品力作。
  其次,致力培养年轻记者。要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以当记者为荣的职业新闻人。为此,在完成相应工作量的前提下,使他们获得体面的收入。
  再次,建立健全“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的培养体系。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记者立志终身在新闻界从业,当新闻采编的“写手”、“高手”、“多面手”。
  如果说“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的“王道”,那么,这“王道”之“王”就是一支优秀的记者队伍。舍此,传统媒体的转型甚至是生存,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作者系《银川日报》社主任记者)
  
  
主管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上海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