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笔记
□ 郑保卫 宫兆轩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确立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目标,也为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行动路径。
十八大报告关于新闻传媒业发展问题的专门论述,主要集中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报告是将新闻传媒业纳入文化产业的框架内来论述的。这里既有对以往新闻指导思想的继承,也有新形势下的新观点和新要求。同时,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民生等章节,也都渗透着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一、将新闻传媒业纳入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其公共服务功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一种新闻与信息媒介,新闻传媒业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担负着为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神圣使命,因此自觉地将其纳入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之中,完善其公共服务功能十分重要。
“公共服务”,其基本内涵就是要面向社会与公众,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本,尽可能地把公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与其利益、兴趣、情感和认知密切关联的新闻与信息及时、充分、准确地提供给他们。唯有这样,才能受到公众的欢迎和信赖,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舆论宣传与引导等其他功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在文化生产上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途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参与。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都需要新闻媒体的直接参与和共建。
二、发展新型新闻传播业态,提高新闻传媒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新闻传媒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对于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定性表述,十八大有了明确的文化强国目标,并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具体目标,同时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新闻传媒业须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实现发展。在当今新媒体和新传播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不断促进新闻传播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新型新闻传播业态,提高新闻传媒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我国新闻传媒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文化的渗透与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达已是无处不在。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新闻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实力和专业水平必须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新闻传媒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具备了一定实力,也有了一些竞争力,但是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很弱。
因此,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运作规律,尽快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我国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期待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新闻传媒业以更多的扶持,而传媒业自身也须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转变新闻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新的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构建和发展现代新闻传播体系,提高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媒体格局及新闻传播体系。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如何提高我国新闻媒体的新闻与信息传播能力,增强其话语权和竞争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中央赋予新闻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从国内看,我们需要构建和发展包括传统媒体、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的全方位、全覆盖、全功能的新闻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类、各级新闻媒体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通配合,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传播效果。这其中,要加强重要媒体的建设,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主阵地、主力军,传统主流媒体应当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必须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战略重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提高新闻媒体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力,因为唯此才能提高其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这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形势下,我国新闻传媒业实现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国际上看,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其全面客观地传播自身形象、正确把握国际舆论的重要借助力量。在当前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传播内容到媒介产品,从媒介科技到受众结构,都趋向全球化和同质化。我国媒体要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激烈的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立足国内传媒发展现状、整合现有传媒资源,在充分借鉴跨国传媒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从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层面看,文化传播能力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大报告强调对外文化传播的力度,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愿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①我们需要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和强大的跨国媒体来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用更多的文化产品去影响世界、传播中国。
四、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
“公平正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这反映了党中央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握和高度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各种思想空前活跃,传播渠道极为丰富,新闻媒体必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八大报告对“公平正义”的强调,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报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也是对新闻工作和新闻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和舆论监督体制的完善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都离不开媒体的广泛参与。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于新闻工作来说,舆论监督的本质作用就是督促各种公权力的合法行使,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弘扬社会正气,有力地揭露各种社会不公现象,及时、全面地向人民群众传达各种社会信息,在满足人民知情权的基础上,积极传达人民利益诉求,全面贯彻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在加强舆论监督的同时,新闻媒体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可以说,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和舆论监督者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积极推动力量。公平正义的实现和舆论监督的强化,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单列为一个要点进行论述,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转型期中国所存在的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部分行业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全体公民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要将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基石、改善社会风气的利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道德准则。从实现途径上看,无论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都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媒体满足着全体社会公众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达着信息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新闻媒体对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的选择,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引导社会舆论、改变社会风气。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新闻工作理念看,无论是早期强调媒体的宣传功能,还是现在将其作为一种执政资源,都是建立在对新闻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认识之上的。变化的是理念,不变的是新闻媒体日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这也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传播使命和历史责任。
当前,信息传播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宣传部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多个行业领域都明确提出或暗含了对新闻工作的新思维和新要求,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媒体只有扎根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道路,坚持自信,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新的飞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郑保卫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宫兆轩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①《为什么要加快建构现代传播体系》,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16/c_111249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