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微博
传媒微博
@财经网:【环球时报:“爆头哥”周克华舆论场不该有的诙谐】别小看了“爆头哥”这个戏称,它反映了中国一部分的社会心理如今是多么逆反传统,这部分中国社会的自我认识像沾了酒,抹了指甲油,吃了大蒜,真是五色俱全,也五味杂陈。这种诙谐来得不是地方,中国人或许应留一点严肃。
@财经网:【中青报:从“爵爷”到“爆头哥”的泛娱乐化之孽】一些媒体过分放大犯罪的社会动因,罔顾社会效益,将暴力犯罪新闻当卖点的事情时有发生。个别媒体对暴力犯罪案件进行炒作;有的为追求感官刺激,大肆渲染血腥场面和恐怖气氛;有的甚至采用杜撰、夸大乃至以低级趣味来迎合公众口味。
@北大媒介观察:【周克华的“暴力”与媒体的“血腥”】“悍匪”周克华被击毙,媒体的“狂欢”开始。每一张没打马赛克的照片都是对社会的二次伤害,媒体的“血腥”更具有伤害性。希望周克华的妈妈不要看到,希望被周扶起吃药的前妻不要看到,希望孩子们不要看到。
@鹦鹉史航:周克华被击毙,各报都是头版。《新京报》和《北京晨报》在头部打了马赛克,《北京青年报》是小图。而《京华时报》用了半版,清晰大图,画面狰狞,剩下半版是广告。
@记者的家:【采访的伦理】周克华被击毙后,有记者找到了他的母亲,这位可怜的母亲“始终用一把扇子遮着自己的面部。得知周克华死讯时,她足怔了有20秒钟,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我们的媒体在此刻再次显现了对采访中伦理底线的无视,忘记在新闻之上还有人性的慈悲。
@人民论坛PT:【“剥衣式”采访羞辱了谁?】周克华被击毙,大量的记者蜂拥至他的家乡去寻找新闻,甚至逼问他年迈的母亲。要新闻还是要底线,这个选择拷问媒体良知。许多时候,对记者的最大考验不是利益诱惑,许多优秀记者拒绝收买、拒绝红包,却拒绝不了盲目追求独家新闻的狂热。
@云上知峰:弹出窗口的新闻标题是“周克华尸体被指系便衣警察”,点开链接进入新闻专题,你会发现新闻标题是“周克华尸体被指疑似便衣警察警方辟谣”。前后对比会发现,腾讯故意将“疑似”变成了“系”,同时把“警方辟谣”删掉。这不是赤裸裸的标题党是什么?这不是故意诱导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开发商炒作周克华被批“无道德底线”】今天上午,有网友在微博贴出一张房产开发商的宣传图,图中特大号字体打出“重庆爆头哥我来晚了”、“房价低回5年前,买房无需去抢钱”。有网友表示,典型的不知道道德底线。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的广告怎么能通过审核?又有人说,吸引了眼球,他就赢了。
(均摘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