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 68页
  • 69页
  • 70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媒体科技是文化艺术转型提升的有力杠杆
□吴信训 狄 锐
  【本文提要】在数字化的当今时代,文化艺术与科技之间,更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互动关系。新媒体科技具有使文化艺术转型提升,更广泛、更多元促进文化生产与消费,高效率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好适应和满足现代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重要杠杆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 文化艺术 转型提升 杠杆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02
  
  “新媒体前沿”专栏特约刊登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吴信训工作室
  特约主持 吴信训教授
  
  文化艺术与科技有不解之缘。人类文明史昭示,文化艺术的伊始与演进,总是与同时代相关科技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仅以国人最熟悉的书法艺术为例,据研究甲骨文艺术的学者揭示:中国书法艺术的萌芽,与汉字的发明几乎同步。涉及汉字的发明与使用,当然也蕴含着刀笔及软笔的书写技巧。殷墟甲骨文书法以“实用和艺术实践相兼”的高起点和代有推演的书风,显现其刀笔之坚爽,软笔之舒裕,结体之成规,章法之变宜,肇启晚世书法要素的滥觞。①从中可见,殷墟甲骨文书法艺术无疑与当时的刻写工具及技术密切关联。后来随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不断优化,与书法艺术风格及魅力的异彩纷呈,更进一步印证这一道理。至于文化艺术的其他领域,同理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数字化的当今时代,文化艺术与科技之间,更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互动关系。新媒体科技具有使文化艺术转型提升,更广泛、更多元促进文化生产与消费,高效率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好适应和满足现代受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的重要杠杆功能。
  
一、新媒体焕发传统文化艺术的新姿异彩
  最为大家记忆犹新的案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轰动全球的中国馆展示的巨型动画《清明上河图》。原本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画在绢纸,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静态的中国画画轴,运用“基于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应用”技术,通过12台投影仪,变为长128米,宽6.5米的巨图。而且,图中所有的人物和场景都可以动起来,在4分钟内整个《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作都不会重复。白天,城里是徒步行走的人流,骑着骆驼的商队,小桥下潺潺的流水,吆着号子声的水手;夜晚,夜市上是忙碌的小商小贩,屋里准备歇息的夫妻,小酒馆里传出的猜拳声。参观者不仅能够看到行人在寒暄,而且还能听到他们打招呼的声音,能看到小孩子在玩耍……②
  又比如,我国经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今天的数字技术结合起来,一下子又打开了另一片受众天地。天津神界漫画公司于2009年开始探索手机动漫,创新制成了《三国演义》有声可动漫画。这种区别于传统漫画的产品上市之后大受欢迎,3个月点击率达13万次,和纸质媒介的漫画相比,收益提高了几十倍。去年,他们的动漫作品《三国演义》和“济公系列”在iPhone和iPad成功上线,使得全球的用户都能下载阅读。③
  尤其是新媒体对传统舞台艺术焕发异样光彩,具有极大的创造空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调动灵感和创意想象。传统舞台艺术由于局限于舞台的时空条件,一方面创造了特有的舞台语汇及艺术表达手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在反映生活、传达美感体验等方面有局限。伴随电影电视等现代艺术表现形态的出现,传统舞台艺术魅力的影响力度与受众面受到极大的冲击。现在一些舞台艺术家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科技与传统舞台艺术融合,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就是巧妙地采用了30多块巨大的LED拼接墙,把舞台的背景分成四个区域,尤其是舞台的正上方,呈现45度的坡形设计,舞台两侧也有四块拼接而成的屏幕,配合巨大的背景墙屏幕,将整个舞台包裹在其中,给人以“天地一体”的视觉感受。同时,舞台的上方还添加了500根2米长的立体视频柱,每个侧面都是LED屏幕。它们被吊在舞台上空,可以随意组合,拼出各种造型。在多彩的动画投影,包括目前先进的投影技术——互动投影作用下,更是将舞台的立体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绚丽多彩的舞台美感。如《荷塘莲语》中LED大屏幕上出现的随风摇曳的荷叶荷花,舞者脚下泛起的水波纹,仿佛真的是舞者在荷塘中激起的波澜;王菲演唱《传奇》过程中,如梦如幻的潘多拉星球在舞台中央缓缓飘落。演唱到最后时,星球变成了绿色的大树,而整个舞台也被渲染成了绿色,让王菲仿佛置身于丛林之中,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极大的视觉冲击。④今年春晚产生让人身临其境、绚丽多变舞美效果的舞台立体投影技术还迅速被一些婚庆公司等商家运用,“植入”到婚礼过程中,营造出炫酷迷人的光影互动效果。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世博会主题秀《城市之窗》舞台剧,更是调动多元想象,创造性地建构了一种新型的舞台剧样式。该剧巧妙地把高科技多媒体影像丰富的虚拟造型手段、当今最先进的舞台大型奇景式的舞美设计、悦耳动听的中外多元音乐元素,以及演出人员丰富的舞蹈语汇和精湛的高空特技表演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场绚丽多彩、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影音故事剧。在虚实之间,中国城市历史变迁的时间纵轴与体现世界城市发展比较的地域横轴不断地交错和演变,使观众在短短30分钟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激发无尽的想象,体会到城市文明的进步,领悟城市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和谐城市及和谐世界的内涵。
  由此我们想到,一些传统舞台剧种,如越剧、舞剧、歌剧、评弹等,如果也积极探索充分调动新媒体科技的表现手段,与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段与特点巧妙融合,对进一步焕发艺术生命活力,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二、新媒体优化传统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雕塑艺术,设计制作小样全靠人一笔一划、一刀一凿,描绘雕制出来。不仅费工费时,修改起来也比较麻烦。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脑上先随心设计出多种造型,反复比较,精心修改,确定方案后,通过特制的“打印机”和打印材料,很快就能“打印”出一尊精美的雕塑小样来。
  新媒体科技在影视产业中所创造出的数字化摄影、非线性编辑、卫星传输、数据库播映等数字电影、电视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的优越性,已经比较普遍地为人们知晓与感受了。最近,在音乐产业中,一些歌手、乐队也利用新媒体科技开创出新的创作方式,给受众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冰岛著名女歌手比约克(Bjork)2011年10月5日推出她的第7张个人专辑套装《Biophilia》售价高达500英镑。该套装包括一个实体的iPad,歌迷可以通过iPad来观看与这个套装相关的大量内容。《Biophilia》不仅仅是比约克的个人音乐专辑,也是一个新颖的个人多媒体平台终端。它包含一张传统概念上的音乐专辑、一套建立在苹果移动产品上的App、一个架构在Safari浏览器上的官网、一连串现场多媒体演出、一系列装置艺术展览和一部纪录片等。在App Store里,可以免费下载《Biophilia》的应用。如果把这个App下载到终端设备里,它其实是一个3D的星云图,每个星座解释一个关系,同时也是专辑中的一首单曲。每一个星座都可以互动,同时和对应的单曲结合,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比如一段视频、一个小游戏,或者自己创造私人mix版本等等。3D的星云图是App的“母体”,自带专辑的第一支单曲《Crystalline》,这两者是免费的,而专辑的其他歌曲将以每个月两首的频率更新,每首都要另外付钱购买。这款应用本身包含有10个内置体验应用,在用户打开程序时将伴随该专辑的主题曲《Cosmogony》,带领用户进入三维银河世界中。从第一首单曲《Crystalline》开始,该专辑的所有歌曲都会伴随着类似的互动体验逐个呈现在用户面前。在下载的应用程序里,歌迷们可以听到比约克最新的音乐作品,还能有她的音乐随笔文字、互动艺术和游戏。用户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操控她的音乐,进行混音、重构。比约克还透露,《Biophilia》的很多歌曲是在iPad上创作和演奏出来的,这一点也是自iPad问世以来流行乐坛兴起的一个新时尚——iPad成为音乐录音和演出中硬件设备和乐器的新成员。这两年iPad作为一个乐器使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场表演中,而用iPad做出一张专辑也已经不是新鲜事,著名乐队Gorillaz去年年底就在巡回演出途中只用一台iPad完成了新专辑《The Fall》的制作并且做了全球发行。⑤
  
三、新媒体开拓传统文化艺术新的传播机遇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化传播中,人们十分讲究一个概念:“黄金时间”,意指一天中广播电视节目视听率最高的时段,也就是人们最容易也最习惯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的时间。而这个“最容易、最习惯”的依据从何而来呢?是由人们一般的生活起居、工作规律,以及符合当时传播工具时代特征的视听环境决定的。以电视为例,电视曾被外国学者比拟为“第五壁的电视”。是说自从进入人们的家庭起,电视机就被放在客厅里一个显要的位置,仿佛是竖起了一面不可或缺的墙壁。每天晚饭后,往往是全家人都聚集在它的面前,收看电视节目。电视台和广告商都发现,这是全天中一个最容易积聚最多受众的时间。于是,电视台往往将重要新闻和优质节目在这个时段播出,广告商也最愿意出高价在这个时段做广告,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时段自然无论对电视台还是广告商都最具含金量,“黄金时间”的概念由此而来。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传播规律认识的深化,人们还逐步发现“黄金时间”也不只是局限于晚间,甚至还可以开发出“黄金时间”。后来的午间“黄金时间”段,就是由此而来。实践还显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黄金时间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媒介、频道、各套节目的“黄金时间”也不同。
  所有的文化艺术传播,其实都有一个受众最佳接触、受众最易接触的“黄金时间”问题。于是,既往的传播理论研究中,专家学者们依据对广播、报纸、期刊等不同媒介的受众接触习惯的实证调查研究,对不同媒体,不同受众群的传受规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归纳总结与描述,以指导媒体的经营和产业发展。但是,伴随手机、电子书(包括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技术与功能的日益完善,尤其是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运行功能日渐强大,三网融合日趋深化,网络覆盖天地贯通,无所不在,广大民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也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突出的一点,就是以往相对定时定点的读书、阅报、看电视、浏览网页等,现在变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手机、电子书等移动多媒体终端上随时随机主动推送的琳琅满目的信息、报纸、书刊、视频等,会让原本对某些形态媒体不感兴趣的人也无意接触,甚至慢慢从无意接触到无意接受。这对媒体而言正是开发潜在受众的绝好机遇。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可谓是新媒体环境下“黄金时间的碎片化”。大家知道,长尾理论揭示了这样的原理: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⑥各种文化艺术形态及产品如果善于与新媒体嫁接,可以有效拓展传播的空间,把碎片化的黄金时间集腋成裘,产生长尾经济效益。
  采用文化艺术形态及产品与新媒体嫁接的路径策略,尤其是要注意千方百计设法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建立通达四海、触及万众的文化艺术产品的新媒体贸易渠道,同时再设计出对自己和受众都有利的赢利模式。
  总之,新媒体是文化艺术的幸运女神。让传统文化艺术大胆地张开双臂去拥抱她吧,一定会碰撞出无限奇妙的灵感!■
  (作者吴信训系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导;狄锐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学生)
  
注释:
  ①柳学智、西沐著:《甲骨文艺术概论》,中国书店2011年版;宋镇豪:《序〈甲骨文艺术〉》
  ②《解秘中国馆会动〈清明上河图〉曾想展出真品》,2010年5月1日http://news.mop.com/expo2010/2056690.shtml
  ③张忱:《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新示范》,http://www.ce.cn/culture/whcyk/gundong/201012/27/t20101227_22090714_1.shtml;《神界漫画把〈三国演义〉绘成数字动漫》,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104/t20110412_3523122.html
  ④《再现“潘多拉”解密春晚舞台的3D效果》,
http://hb.qq.com/a/20100224/001496.htm
  ⑤《不只是演唱会》,《第一财经周刊》2012年第6期;互动中国网http://www.damndigital.com/zh-tw/archives/29072;
《Biophilia生物恋:超前卫的多媒体实验》,http://www.damndigital.com/zh-tw/archives/29072
  ⑥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53600.htm

主管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