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困境与突围
□朱 玲
【本文提要】娱乐化浪潮下,许多电视台以电视剧、综艺节目比拼收视率和广告份额的运营模式及竞争格局,曾一度使广电业经历一番混战。随着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和广电总局“限娱令”的推出,“新闻立台”的概念再度被追捧。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发展?本文试从政策面和市场面对制约电视新闻节目的因素进行梳理解析,并从传媒运营战略、节目创新模式等角度思考电视新闻媒体突破困局、进一步发展的应对之道。
【关键词】电视 新闻立台 融合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0
一、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新态势新矛盾
近年来,传统电视收视市场持续萎缩。CSM全国收视数据显示,电视观众人均收视分钟数已从2001年的183分钟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171分钟,降幅6.5%。①虽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1年日本大地震、温州动车事故等重大事件吸引了高度关注,但依然难以改变电视人均收视时长缩水的整体趋势,互联网等新媒体更促使年轻观众远离电视。与此同时,不同媒体介质和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1.中央台垄断资源、强化新闻
近年央视大力推进新闻改革,充分整合全台体育、财经、娱乐等资源,将新闻频道调整为观众获取新闻的主频道,成为海量信息发布平台。同时大幅增加二套、一套等综合频道新闻节目比重,并进一步提高新闻时效性和信息量,通过加大自采能力、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深度报道、组建评论员队伍等方式主动引导舆论。调整后的央视新闻收视份额增长迅速。
在自身变革的同时,央视也在改变与地方媒体的传统合作模式:2011年央视已完成全国布点,成立了29个记者站,主攻突发事件和社会新闻报道。在国家外宣政策和经费支持下,央视还在全世界建成7大区域中心记者站和21个周边记者站,海外记者站的数量达到50个,初步完成覆盖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后续还将筹建北美、欧洲分台。②(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已于2012年2月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播——编者注)
在央视的强势垄断下,地方电视新闻媒体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以上海地区为例,2011年,上海地区除东方卫视外,收视率前十名的上星频道(包括央视和各地卫视)中,央视占据了6席,央视新闻频道超过央视综合频道稳居央视组第一名。在各新闻时段,央视四套、央视新闻频道收视率都有上升,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等本地新闻频道长期以来积累的新闻收视忠诚度优势减弱其作为上海观众第一新闻选择的传统模式正在改变。③
2.“限娱令”施行后各地卫视新闻布局有待观察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意见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至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限娱令”使各地卫视引发去“娱”化地震,最突出的表现为竞技下课、综艺缺位。以娱乐节目擅长的湖南卫视等多家省级卫视砍去多档高收视率的娱乐节目,新闻、生活服务、法治故事、情感调解、亲子互动等节目经重新包装、新模式镶嵌后纷纷回潮、补位。今年湖南卫视推出了全新新闻类节目《新闻当事人》,1月份《新闻当事人》全国平均收视率为0.29;江苏卫视《新闻眼》平均收视率为0.23,整体收视走势呈现稳定攀升的态势,且呈现年轻化的观众特质④。“限娱令”下,全国卫星电视市场将重新洗牌,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竞争将面临更多更强劲的对手。
3.数字电视及区县台成长分流观众
除上星频道的侵蚀,本地区县台和IPTV等数字电视也在扩张。以上海地区为例,CSM收视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地区包含区县台和数字电视的其他频道组市场份额较2010年提升高达24%。
原浦东和原南汇广播电视媒体合并后,新浦东电视台每天播出18小时,设有《浦东新闻》《浦东纪事》等栏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新区户籍人口就已达到500多万,这些都是潜在的收视人口。
而IPTV等数字电视的点播、回看等强大功能也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收视习惯,传统强势地面频道正面临资源分流、观众分流的严峻局面。
4.新媒体迅猛发展冲击传统电视新闻
新媒体的迅猛扩张,为中国传媒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重塑着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网络视频、手机上网、微博客等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使网络新闻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及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受众网络新闻浏览和使用粘性不断提高。
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在大部分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继续下滑的同时,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呈逆势上扬的态势,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同时,网络新闻使用率一直在下降,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48.7%的网民在使用,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⑤
5.传统媒体跨区域跨媒介扩张,延伸产业链条
从各地卫视来看,2010年,湖南卫视联合青海卫视、第一财经携手宁夏卫视,掀起卫视频道新一轮改版和扩张运动。区域强势媒体在频道运营、节目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等方面对外输出、优势互补,在全国范围内打破广电行业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
从中央级媒体来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进一步延伸跨媒介产业链条。中国国际电视台(CITV)、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www.cntv.cn)、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等先后开播。中央级媒体的航母化扩张和资源条件上的优势,进一步挤压地方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空间。
二、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应对之道
1.确立以新闻为本的传播理念和传媒战略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的电视剧广告占广告收入的50%以上,甚至部分电视台电视广告的70~80%都得益于电视剧。如果剔除综艺节目的收视及广告贡献,新闻节目所能带来的广告收益实在非常有限,从纯经营的角度看,投入产出不太成比例。因此长期以来,新闻类节目被定位为公益性事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地方电视台和省级卫视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上都更倾向于电视剧购买和大型综艺节目制作。
新闻是广电媒体的立台之本,同时也是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广电媒体必须确立以新闻为本的传播理念和传媒战略,将新闻立台放到国家战略、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在全球化、全媒体的竞争环境中,互联网、新媒体对广电媒体构成新挑战,广电媒体要赢得新闻话语权,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必须以新闻制作、传播为主线,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
2.进一步加大内容和机制创新的力度
(1)内容创新
目前,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普遍存在节目样式老化、宣传报道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报道和选题策划通常都是领导活动、会议报道、主题宣传和系列专题节目,且往往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性和可看性不强。老百姓不爱看的新闻,又如何引导和影响舆论?因此新闻报道必须转变报道视角,多发老百姓关心的新闻,增强贴近性和感染力。
同质化竞争严重是困扰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在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异军突起后,各频道蜂拥而上,盲目克隆,造成几乎在同一时段内争夺同质受众,最后的结果是观众收视疲劳、广告收入摊薄。民生新闻从百家争鸣再到集体沉寂,说明了新闻节目后继创新力量的匮乏。
2009年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成为央视改版先锋,在主持人和节目的包装上进行改革。随后,通过减少同质节目数量、互换频道间节目、品牌栏目重新定位、推出新节目、深化频道专业化等手段,打通所有资源,整合更为强大的、差异化的平台,拉开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序幕。同时在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上更注重贴近性和感染力,成功完成电视新闻节目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质的回归。这些大动作,在业内掀起了新闻改革的浪潮。随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跟风效仿改版。
梳理分析各地方电视台新闻改革动作,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经验:
开拓时段:晚间18点档通常被视为一个较为软性的播出时段,主要播出类型为民生新闻、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2009年,北京卫视在18点档推出《新闻晚高峰》、东方卫视18点《东方新闻》扩版至一小时,均着力加强18点档新闻力量,将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收视起点前移;浙江卫视则史无前例地推出子夜新闻节目《晚安中国》。不论前移还是推迟,都是在尽力扩大晚间黄金收视时间跨度,开发新的“硬新闻”时段。
网台联动:江苏城市频道《新闻夜宴》及2011年新开播的《夜宴微波炉》、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泡泡天下》等,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网络元素,通过受众跨媒介参与的方式扩大节目的受众群,进而提升节目影响力。
创新类型: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新闻深呼吸》、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十分关注》等,在节目中探讨多个话题,在保证信息量的基础上挖掘新闻深度,将新闻资讯、民生新闻、新闻评论等元素有效整合,形成新的新闻节目类型。
选择角度:中央电视台《岩松看日本》以体验式的方式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度报道;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节目中,第一财经《激荡·1978-2008》以编年体叙事,通过见证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全面完整反映中国经济改革30年发展历程,以财经新闻并不常用的新闻专题模式来进行解读,其选题的时代感、内容的纵深感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良好评价。
技术运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2011年12月的“月全食”报道中,制作视频图文键信号并在播出信号上实时叠加,以叠加的画中画小框,进行了直播天文奇观的新尝试。由于像月全食这样的天文现象过程长、变化慢,要全过程完整直播,就要在播出样式上花心思、动脑筋、出创意。从收视效果看,观众收视粘度明显增强。
(2)管理创新
跨媒介集团下属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介的采编和管理应由单一条线管理向融合管理转化,“建立以跨媒介新闻收集、加工、制作为职能的新闻生产中心,制成的新闻产品在相互合作的媒体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发布,充分整合不同新闻媒介的自身优势以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降低内容生产的管理成本和费用。”⑥通过对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实现真正现代化意义上的跨媒介融合生产。目前部分省市电视台也已开始注重全媒体报道人才的培养。
(3)渠道创新
随着各城市台回传技术的普及,城市台之间新闻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城市的突发性事件当天或隔天就能送达各城市台,本地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来自外埠最鲜活的消息,时效性甚至超过中央台。在华东地区城市电视台新闻协作体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截至2011年底,已经吸纳全国会员单位150家,其中包含58家省级卫视及地面频道,基本涵盖全国大部分有实力的电视新闻机构。全年新闻交流量超10万条,每日交流稿件达450条(即相当于每日拥有1000分钟的新闻量),成为众多电视台、电视频道获得新闻素材、新闻资源、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央、省、市、县四级广电媒体的跨地域合作和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新媒体的跨媒体联动,建立广电新闻的常态互动、合作机制,成为拓宽新闻素材来源的重要渠道。
(4)信源创新
社交媒体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2011年国内政务微博出现井喷式增长,企业和企业家微博发展迅猛,微博慈善风行,微博动员升温,微博的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⑦微博的发展壮大,使专业新闻记者具有了便利、廉价和实时更新的潜在新闻线索。虽然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方式来验证信息的真伪,但无论如何,社交媒体将拓宽信息来源,重新构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生产方式。
同时,可充分利用地铁、交通路况、天气等视频信号源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5)平台创新
传统电视媒体可以积极探索电视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联动模式。以SMG为例,2011年5月25日,其旗下的看看新闻网(www.kankanews.com)正式上线。其借助于SMG电视新闻中心各部门,逐步确立多层立体的联动网络。在2011年“英国王室婚礼”、“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等特别直播报道中与电视新闻中心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联动播出,效果良好,在电视观众和网民中进一步拓展了新闻影响力。通过网络将新闻内容植入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不断扩大内容到达渠道。
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多方均将受益,而内容提供商无疑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可以进一步延伸触角,致力于成为跨平台的多媒体新闻素材和内容提供商。
结 语
影响地方台新闻节目未来发展的因素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二是受众需求,第三是传播模式。新闻节目的政治属性决定了节目的制作播出首先要基于国家相关新闻政策和管理尺度。而由于媒体环境的变化,观众收视的主动性、选择性加强,对新闻选择有更严格、更审慎的眼光,对新闻节目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的进步使新闻的来源和输出渠道都在发生多元变化,受众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新闻,传统媒体也可以向新媒体等多渠道输出新闻,新媒体新闻和传统电视新闻以各种形式实现融合的趋势也会不断得到发展。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是考验也是机遇,传统电视新闻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节目创新,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注释:
①CSM央视索福瑞公司《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1》
②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工作会议资料
③CSM央视-索福瑞数据公司2011年上海地区收视数据
④CSM央视-索福瑞数据公司2012年1月全国30城测量仪收视数据
⑤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⑥李红详:《跨媒介经营:媒介融合下的传媒管理创新》,《新闻界》2009年第3期
⑦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