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蹊跷的集体喧嚣中透视媒体浮躁
从一次蹊跷的集体喧嚣中透视媒体浮躁
□冉沂
冷不防间,一个佩戴五条红杠标志的少先队员被推上全国舆论潮的风口浪尖,遭到劈头盖脸的口诛笔伐。起因是一篇报道,说这个名叫黄艺博的少年,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于是,质疑声、挖苦声、讥讽声、谩骂声骤起,不绝于耳。尤其是那张“五道杠”的照片,更是被广泛诟病,竭尽调侃揶揄之能事。
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舆论喧哗,来得猛烈,也蹊跷。经查,报道有关黄艺博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那篇稿子,是今年3月22日发表在武汉晚报上。作为“寻找江城培养儿童创造力最给力家庭”专栏文章中的一篇,原题是《面对“天才儿子”父母“顺其自然”》,署名是一个见习记者。从内容和标题看,都合乎特定专栏的要求,而并无渲染、炒作之意。再往前追溯,黄艺博小朋友早就是武汉当地媒体上的新闻人物,他的热衷慈善事业、捐款赈灾、看望帮助孤老等行动,以及他的屡获表彰奖励等,近年来不时被媒体报道,新闻图片上的他也一直佩戴着“五道杠”的标志,一切都很正常。不必专程去武汉查阅当地的新闻报道,即便百度一下“黄艺博”三字,便足以看到他多年来活跃的身影。
然而,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他突然在网上窜红,而不知何因。3月22日那篇关于黄艺博的报道被人翻检出来,生拉硬拽地被强行移植到了5月2日的武汉晚报版面上,似乎是“最新的报道”才引发了关注。于是乎,一个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孩子被网络舆论生生地“成人化”、“官僚化”乃至“妖魔化”了;自幼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似乎成了大逆不道;佩戴“五道杠”也属一条罪状。各地诸多报纸也不甘人后,报道加评论,连篇累牍,无情的口水简直要淹没这个孩子,弄得他和全家莫名其妙、晕头转向。紧接着,又有人在黄艺博的一张照片里,发现邻座的一个同学对其表现出冷眼相向,不屑一顾的神情,便又在网报间炒作起所谓的“不屑弟”来。如此“报网互动”的结果,使得这场突如其来的“道德批判”达到高潮。
冷静之后观察一下这次无谓的集体喧嚣,可以引发我们作一些必要的思考。暂且将目前尚不得而知的幕后动因,或网络推手的作用搁置一旁,仅从新闻报道业务的视角考量,就有几个方面的教训值得分析。
一是初始报道的片面和夸张。据东方早报、新闻晨报等记者的后续采访,黄艺博之父黄宏章回忆说,不久前,自己接到一位记者电话,表示听闻黄艺博取得的成绩,想采访这个家庭的育子经验,于是欣然接受了采访。结果,稿子一出炉,黄宏章当即感觉有些夸大其辞。据分析,这里所说的稿子即3月22日武汉晚报刊发的那篇报道。其主要问题是,见报的稿子将黄艺博称为“天才”,并出现在标题上;而这位见习记者将黄自小因出于孝顺,每到晚上7点钟就准时把电视调至新闻频道,陪喜爱看新闻节目的父亲一起看“新闻联播”,把父亲从办公室带回人民日报充当儿子“看报识字”的教材,笼统地写作“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此“高度概括”,无意中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将他“阅读范围非常广,人民日报只是阅读刊物之一”的事实扭曲了。
二是评论的自以为是、想当然。对黄艺博的质疑焦点之一是少先队长的标志最多是三道杠,他怎么会有五道杠?其实,这“五道杠”是武汉少先队工作实行多年的一项改革举措,设立全市的少先队总队,担任正副总队长的孩子佩戴这个标志。尽管此举未必合理合规,但在武汉,人们已不足为怪、习以为常,而外地人不知就里,大惊小怪。作为新闻人,凡事应该先了解一下,调查清楚再作报道、写评论,但有人偏不,一口咬定不可能有“五道杠”,是黄为标榜自己而擅自伪造的。不由得想起前些年报道上海的孩子佩戴“绿领巾”而被外地媒体质疑的往事,殊不知这“绿领巾”是上海的“特产”,外地只有红领巾而不曾知道“绿领巾”,故无事生非地喧哗了一阵,此次简直如出一辙。做新闻工作,岂可不分青红皂白,尚未搞清事实就拍脑袋胡砍一气?有些事情原本很简单,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搞得一清二楚。自以为高明的人却往往不屑于此。
三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年幼的孩子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确实有悖常情、不合常理,但也大可不必惊骇咋呼。有些孩子早熟,或具有关心政治的偏好,甚至早现从政的天赋,也毋需视作怪异,一棍子打将下来。做新闻切忌感情用事,凭一厢情愿、一孔之见,便轻率地对某种现象下结论做判定。而一旦某些评论家先行定下调子,便似乎是设置下既定议题,一股脑儿地同声谴责,来一个“舆论一律”,正常吗?何况,在对一个未成年人的七嘴八舌中,更应谨防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即便孩子果真有错,责任也不在其本人,何须气势汹汹对着孩子乱吼?事实上,家长的望子成龙、拔苗助长有适得其反之嫌,心平气和地进行一些讨论无疑是有益的,但无论如何不该擦枪走火伤及孩子。
在“个个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舆论一时缺乏理智,肆意哗然,似情有可原,但主流媒体则应该从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市侩氛围中脱身,力求做全面的观察、缜密的考量,以理性先行,以睿智取胜。尤其在瞬间爆发的舆论喧嚣中保持清醒,独立思考,在审慎行使话语权的过程中切实把握方向,控制适度,方能恪守我们的人格、品格、报格、网格,因势利导,在收获影响力中赢得公信力。■